第382章 殿試結束 未來可期
字數:3926 加入書籤
大秦 昭寧三年 三月初三
春和景明,紫禁城太和殿內一片莊嚴肅穆。
太和殿金鑾殿上,大秦昭寧帝楊起高坐龍椅,身著明黃色龍袍,頭戴冕旒,神色威嚴又帶著幾分期許。
殿下,禮部尚書劉晨立於一側,身著官服,麵容端莊。
今日,是殿試之日,蘇沐陽、康近賢、趙聽濤、秦鍾、林羽軒、車玉堂、練九安、賈蘭、賈芸等一眾學子齊聚於此,他們皆是各地選拔而出的精英,懷揣著治國安邦的抱負,等待著命運的考驗。
待眾人行禮畢,楊起目光緩緩掃過眾人,聲音沉穩洪亮:“諸學子,今日殿試,乃關乎國家未來,朕望爾等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朕先出題,如今我朝邊境時有蠻夷侵擾,民生亦有困苦之處,若爾等為官,當如何安邊撫民?”
話音剛落,康近賢率先出列,躬身行禮後,神色從容:“陛下,臣以為,安邊之道,首在強軍。
《孫子兵法》有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當整飭軍備,訓練精兵,提高我朝軍隊之戰鬥力,使蠻夷不敢輕易犯境。
至於撫民,需輕徭薄賦,興修水利。漢文帝時,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遂有文景之治,百姓富足,國家安定。臣若為官,必以強軍撫民為要,使我朝邊疆穩固,百姓安居樂業。”
楊起點點頭,目光中露出讚賞之色。趙聽濤緊接著出列,抱拳說道:“陛下,安邊撫民,重在恩威並施。
對於蠻夷,當以武力威懾,亦可用懷柔之策。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揚我大漢國威;同時,又有昭君出塞,以和親之法換得邊疆和平。撫民則要重視農桑,鼓勵商賈。農乃國之本,商乃國之通,二者相輔相成,國家方能繁榮。如此,邊疆可安,民生可富。”
蘇沐陽隨後上前,行禮後侃侃而談:“陛下,安邊撫民,關鍵在於人才。邊疆之地,需有智勇雙全之將領鎮守;民生之事,需有清廉能幹之官員治理。唐太宗廣納賢才,任用魏征等良臣,開創貞觀之治。臣以為,當廣開才路,選拔賢能,充實邊疆與地方。再者,可加強文化交流,使蠻夷受我朝教化,漸歸心於我朝。如此,安邊撫民可成。”
楊起聽著三人的回答,心中暗自思量,這三人皆有見識,各有獨到之處。
此時,禮部尚書劉晨開口道:“陛下,此一題已考較眾人安邦大略,接下來一題,關乎律法。如今我朝律法雖備,但時有不法之徒鑽空子,若爾等為官,如何完善律法,確保公正?”
秦鍾出列,恭敬說道:“大人,律法之要,在於嚴明。《唐律疏議》乃律法之典範,其條目清晰,賞罰分明。我朝律法當以此為鑒,細化條款,減少模糊之處。
同時,要加強執法力度,使律法得以切實執行。再者,可設立監察機構,監督官員執法,防止徇私舞弊。如此,律法可完善,公正可保。”
練九安接著說道:“大人,律法不僅要嚴明,更要順應時勢。時代變遷,社會情況亦有不同,律法當與時俱進。漢承秦製,但又根據實際情況有所損益。
我朝律法也應如此,定期修訂,以適應新的實際問題。而且,要注重律法宣傳,使百姓知法守法,如此方能從根本上維護公正。”
車玉堂也上前說道:“大人,完善律法需集思廣益。可召集各地賢能之士,共同商討律法之不足。
同時,借鑒他國律法之長,補我朝之短。如古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學習他國長處,使趙國強大。我朝律法亦應如此,博采眾長,方能完善。”
林羽軒、賈蘭、賈芸等學子也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從道德與律法的關係論述,有的從司法程序的公正闡述,各有亮點。
楊起與劉晨認真聆聽著眾人的回答,不時點頭。
待眾人回答完畢,楊起站起身來,緩緩說道:“今日殿試,諸學子皆展現出非凡才學與見識。
朕心甚慰。經朕與劉尚書商議,今定三甲名次。
康近賢,才識卓越,見解獨到,安邊撫民之策切中要害,定為狀元,入翰林院!”
康近賢大喜,連忙跪地謝恩:“陛下聖明,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厚望。”
“趙聽濤,恩威並施之論,頗有見地,律法之議亦有可取之處,定為榜眼,入兵部聽用!”
趙聽濤亦跪地叩謝:“陛下隆恩,臣必為陛下分憂,為國家效力。”
“蘇沐陽,重視人才與文化交流,所言極是,定為探花,入禮部聽用!”
蘇沐陽激動不已,伏地謝恩:“陛下大恩,臣願肝腦塗地,以報陛下。”
楊起接著說道:“秦鍾、練九安、車玉堂,亦有不凡之才,秦鍾為第四名,練九安第五名,車玉堂第六名。其餘學子,皆上榜,位列二甲三甲,具體職務由吏部商議後,明日報來給朕,
朕望爾等日後為官,清正廉潔,為國家社稷、黎民百姓多做實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眾人齊呼:“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一場殿試,在眾人的歡呼聲中落下帷幕。這些學子們,帶著皇帝的期許,即將踏上各自的仕途,去書寫屬於他們的傳奇,為大明王朝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康近賢身為狀元,自是備受矚目。他深知責任重大,回到客棧後,便日夜研讀治國之策,準備以所學回報朝廷。
趙聽濤和蘇沐陽也同樣心懷壯誌,他們交流著殿試的心得,互相激勵,決心在官場中闖出一番名堂。
秦鍾、練九安、車玉堂等人也沒有絲毫懈怠,他們明白,這隻是一個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而林羽軒、賈蘭、賈芸等學子,雖名次稍靠後,但也滿心歡喜,他們期待著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不久後,眾人依例被授予官職。康近賢被任命為翰林院修撰,負責編修國史,參與朝廷重要文書的起草。
趙聽濤被派往六部之一的兵部任職,協助處理軍事事務,他憑借著殿試中展現出的對軍事與律法的見解,很快得到上司的賞識。
蘇沐陽則進入禮部,負責外交禮儀等事務,他所提出的文化交流之策,在這裏有了施展的空間。
秦鍾被分配到長安府莒南縣任縣令,從基層做起,他牢記殿試時自己關於律法的論述,努力在當地推行公正的律法,改善治安。
原本按照秦鍾的家世,隻需要他父親秦業和史鼎說句話,就可以留在京城為官,
但是,被秦鍾拒絕了,他想靠自己的本事,一步步由地方官一步一個腳印,積累經驗,幾年之後,重新入京為官!這讓秦業又高興又擔心,高興兒子秦鍾有誌氣,又擔心他出門在外,能不能照顧好自己!
練九安進入工部,致力於興修水利等工程,為百姓謀福祉。
車玉堂在戶部,負責財政管理,他運用自己的經濟見解,為朝廷的財政規劃出謀劃策。
林羽軒、賈蘭、賈芸等人也準備在未來,大展宏圖一番,光耀門楣!
喜歡執戟戰紅樓請大家收藏:()執戟戰紅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