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會試高中 備戰殿試

字數:5056   加入書籤

A+A-


    賈芸看著題目,心中有些忐忑,但還是硬著頭皮寫道:“《詩經》有雲:‘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與鄰邦相處,應以禮相待,友好往來。
    若有矛盾,先以和平方式解決,如派遣使者溝通。若對方執意要戰,我國也不可畏懼。
    昔年秦與六國爭雄,雖曆經艱難,但憑借強大的國力與堅定的信念,終成霸業。故戰與和,皆要為國家長遠利益考慮……”
    賈蘭雖然年紀小,但思路清晰。他寫道:“《禮記》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處理鄰邦關係,應追求天下大同。
    若發生矛盾,應先尋求和平解決之道,通過協商、調解等方式化解分歧。若實在無法調和,戰也要盡量減少傷亡,以恢複和平為目的。如唐時與周邊諸國交往,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實現了文化交流與和平共處……”
    考場內,考生們都在專心答題,隻聽見筆尖在試卷上摩挲的沙沙聲。有的考生時而皺眉思考,時而奮筆疾書;有的考生則神態從容,胸有成竹。
    時間在緊張的氛圍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覺,天色漸暗。差役們開始催促考生交卷。考生們陸續走出號舍,臉上的表情各不相同。有的考生一臉輕鬆,似乎對自己的答卷很有信心;有的考生則神色凝重,擔心自己發揮不佳。
    秦鍾走出考場後,與康近賢等人會合。萬子墨笑著說:“今日這題目,可真是考驗人啊,大家都答得如何?”
    林羽軒搖搖頭,“我也就盡力而為,這戰與和的問題,實在是複雜。”
    周逸飛接口道:“是啊,引經據典容易,可真正提出切實可行的策略,太難了。”
    蘇沐陽則自信滿滿,“我覺得隻要思路清晰,觀點合理,應該沒問題。”
    車玉堂、練九安、趙聽濤、賈芸和賈蘭也圍了過來。趙聽濤大聲說道:“我覺得這題目不難,我寫得可順暢了,定能高中。”
    賈芸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寫得一般,希望能有個好結果吧。”
    賈蘭雖然年紀小,但語氣堅定:“我也盡力了,不管結果如何,我都學到了很多。”
    眾人一邊說著,一邊往貢院外走去。此時,夜幕已經降臨,京城的街道上燈火輝煌。
    考生們的身影融入這繁華的夜色中,他們的命運,也將隨著這次會試的結果而發生改變。
    ………
    在會試結束後的幾天裏,禮部的官員們齊聚一堂,開始了緊張而又嚴肅的閱卷討論。
    寬敞的房間裏,擺放著數張長桌,上麵堆滿了考生們的答卷。官員們圍坐在四周,每個人手中都拿著幾份卷子,表情凝重。
    副主考官禮部侍郎李銘清了清嗓子,率先開口:“此次會試,考生們的答卷質量頗高,著實讓我們難以抉擇。大家各抒己見吧,先說說你們覺得哪些答卷比較出彩。”
    員外郎王強推了推眼鏡,拿起一份卷子,說道:“我認為趙聽濤這份卷子寫得極為出色。
    他對於戰與和的問題分析得條理清晰,引經據典恰到好處,而且提出的策略切實可行。就拿其中一段來說,他提到‘若戰,則需先固邊防,整軍備,聚糧草,以雷霆之勢擊之;
    若和,則當以禮相待,互通貿易,結邦交之好,謀長久之安’,這觀點可謂是切中要害啊。”
    一旁的主事陳林卻搖了搖頭,反駁道:“王大人,趙聽濤的卷子確實不錯,但比起蘇沐陽的,還是略遜一籌。
    蘇沐陽的思路更為開闊,他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戰和觀點,還提出了‘以戰促和,以和養戰’的新穎理念。
    在闡述具體策略時,更是結合了大秦當下的國情和周邊局勢,提出了一係列創新的舉措,令人眼前一亮。”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表示認同。這時,另一位官員張峰站了起來,說道:“陳主事所言極是,蘇沐陽這份卷子確實堪稱佳作。
    不過,康近賢的答卷也不容小覷。他的文筆優美,論述嚴謹,對戰與和的利弊分析得入木三分,展現出了深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愈發激烈。有人支持趙聽濤,認為他的答卷穩紮穩打,符合傳統的治國理念;
    有人力挺蘇沐陽,讚賞他的創新思維和獨特見解;還有人覺得康近賢的卷子才是最優秀的,體現了考生紮實的功底和對問題的深刻理解。
    就在眾人爭論不休之際,禮部尚書劉晨走進了房間。他微笑著看著大家,說道:“都別爭了,我來聽聽你們的看法。”
    李銘將眾人的觀點詳細地向劉晨匯報了一遍。劉晨認真地聽著,不時點點頭。聽完後,他拿起蘇沐陽和趙聽濤的卷子,仔細地翻閱起來。
    過了一會兒,劉晨放下卷子,緩緩說道:“此次會試,考生們都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
    經過我的仔細考量,我認為蘇沐陽的答卷最為出眾。他的觀點新穎,策略可行,展現出了超越常人的智慧和眼光。
    就以這‘以戰促和,以和養戰’的理念來說,不僅切中當下大秦的局勢,還為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所以,我決定將蘇沐陽定為案首。”
    眾人聽了,雖然有人心中略有異議,但也不得不承認劉晨的判斷準確無誤。
    劉晨接著說道:“康近賢的答卷也十分優秀,文筆、學識皆屬上乘,可列為第二。
    趙聽濤的卷子雖然稍顯傳統,但勝在條理清晰,策略實用,就排第三吧。
    秦鍾的答卷也有可圈可點之處,位列第四。至於車玉堂、練九安、賈芸、賈蘭、林羽軒等人,
    他們的答卷也都達到了進士的水平,排名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在前二十名之內。”
    官員們紛紛表示讚同,這場激烈的討論終於落下了帷幕。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金碧輝煌的皇宮之上。禮部尚書劉晨懷揣著考生們的答卷,邁著沉穩的步伐,前往乾清宮麵見昭寧帝楊起。
    楊起坐在龍椅上,神色威嚴。劉晨恭敬地呈上答卷,說道:“陛下,此次會試已經閱卷結束,臣等經過仔細閱卷和討論,擬定了考生的排名,特來向陛下呈報,請陛下定奪。”
    楊起點點頭,接過答卷,認真地翻閱起來。他時而皺眉思考,時而露出讚賞的神情。
    許久之後,楊起放下答卷,說道:“劉尚書,你們的安排朕很滿意。
    蘇沐陽等人確實才華出眾,此次會試選拔出的人才,必能為我大秦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劉晨連忙跪地謝恩:“陛下聖明,有陛下的英明領導,大秦必將蒸蒸日上。”
    三日後,
    京城的貢院外熱鬧非凡。天還未亮,就已經聚集了無數考生和前來圍觀的百姓。
    貢院的大門緊閉,周圍站滿了官兵,維持著秩序。考生們有的緊張地來回踱步,有的則故作鎮定地與旁人交談,還有的默默祈禱著。
    隨著一聲清脆的鑼響,貢院的大門緩緩打開。一位官員手持榜單,大步走了出來。
    人群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官員手中的榜單上。
    官員清了清嗓子,大聲宣讀:“今科會試,案首蘇沐陽,第二康近賢,第三趙聽濤,
    第四秦鍾……車玉堂、練九安、賈芸、賈蘭、林羽軒等皆中進士,望各位學子,養精蓄銳,好好準備五日後的殿試!”
    聽到自己名字的考生們,有的激動得熱淚盈眶,有的興奮地歡呼雀躍,還有的則長舒一口氣,如釋重負。
    蘇沐陽站在人群中,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他的好友們紛紛圍過來,向他表示祝賀。
    “蘇兄,恭喜恭喜啊!果然如你所言,高中案首!”康近賢笑著說道。
    蘇沐陽謙虛地擺擺手:“康兄過獎了,大家都很優秀,能有此成績,也是運氣使然。”
    趙聽濤雖然隻得了第三,但也十分高興。
    他拍著蘇沐陽的肩膀說:“蘇兄,你確實厲害,我心服口服。日後咱們還得多多交流啊!”
    秦鍾也走過來,說道:“能與諸位一同高中,是我之榮幸。希望我們都能在朝堂上有所作為,為大秦效力。”
    車玉堂、練九安等人也紛紛圍過來,大家歡聲笑語,沉浸在喜悅之中。
    而那些沒有聽到自己名字的考生,有的神情落寞,有的則暗自下定決心,下次一定要高中。
    百姓們也在一旁議論紛紛:“這些年輕人可真是有出息啊,以後大秦就靠他們啦!”
    “是啊,看看這一個個意氣風發的樣子,說不定能開創一番大事業呢!”
    陽光灑在眾人身上,照亮了他們充滿希望的臉龐。這次會試的結果,不僅改變了這些考生的命運,也為大秦的未來注入了新的活力。
    喜歡執戟戰紅樓請大家收藏:()執戟戰紅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