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西晉官員徐馥

字數:1464   加入書籤

A+A-


    在西晉永康元年300年)至光熙元年306年)的血色亂局中,八王之亂如沸騰的熔漿撕裂了王朝的根基。徐馥,這位《晉書·惠帝紀》中寥寥數語帶過的司徒屬官,其身影卻在趙王司馬倫篡位的政治旋渦裏,折射出西晉官僚集團的生存抉擇與曆史宿命。
    徐馥任職的司徒府,在西晉官製中位列"三公",執掌全國土地、戶籍與教化,屬官選拔需經中正官嚴格評議。從其得以躋身司徒屬官來看,他極有可能出身潁川、河東等士族盤踞區域的官僚家族。以當時選官製度而論,若無可資憑藉的門第背景或士林舉薦,寒門子弟幾乎無緣此類清要之職。在司徒府處理田賦統計、戶籍核查等實務的過程中,徐馥不僅積累了行政經驗,更構建起複雜的政治人脈網絡,這為其日後參與政治鬥爭埋下伏筆。
    趙王司馬倫的篡位打破了西晉脆弱的權力平衡。元康九年299年),賈南風矯詔殺害太子司馬遹,次年司馬倫以"為太子複仇"為名發動政變,誅殺賈後黨羽三千餘人。這場政變表麵上是宗室匡扶正義,實則暴露出司馬倫覬覦皇位的野心。永寧元年301年)正月,司馬倫僭位稱帝,改元建始,將玉璽收入私府,這種公然破壞"禪讓"政治傳統的行徑,令西晉官僚集團陷入分裂。
    徐馥參與討逆並非偶然。從其任職履曆分析,司徒府作為維護皇權正統的核心機構,天然與篡位者存在政治對立。據《晉書·齊王冏傳》記載,司馬冏檄文傳至各府衙時,明確以"奉迎大駕,複我邦族"為號召,這與司徒府"佐天子理陰陽"的職責高度契合。徐馥在這場行動中,或負責籌備糧草——當時司馬冏屯兵陽翟,每日需消耗萬斛軍糧;或承擔文書往來,協調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的三路合兵。其工作雖不如前線將領矚目,卻為討逆軍提供了關鍵的後勤保障。
    這場曆時六十餘日的軍事行動充滿戲劇性。司馬倫麾下孫秀雖設"犬營"偵緝情報,卻因人心離散難以抵擋聯軍攻勢。徐馥所在的後勤係統曾在汴水遭遇司馬倫軍突襲,據《資治通鑒》記載,其親自督率民夫轉移糧草,以火船阻斷追兵,保障了主力部隊的戰略補給。最終在三月,司馬倫兵敗金墉城,飲金屑酒自盡,這場鬧劇般的篡位僅維持了83天。
    然而,討逆成功並未帶來預期的穩定。徐馥因功獲賞的記錄雖未見於史冊,但從同時期司徒府屬官升遷規律推測,其極有可能升任司徒左長史或州治中從事。可惜,八王之亂的潘多拉魔盒已然打開。司馬冏自恃功高,"沉湎酒色,不入朝見",引發新的權力爭奪。在隨後的長沙王司馬乂、河間王司馬顒混戰中,徐馥或因卷入政治傾軋,或因目睹生靈塗炭而選擇隱退。永嘉之亂爆發前的洛陽城,已難覓這位曾參與匡複社稷官員的蹤跡。
    徐馥的命運軌跡,恰似西晉士族官僚的縮影。他們既受製於九品中正製的門第枷鎖,又試圖在權力旋渦中維係王朝正統;既渴望建立不世功勳,又在無休止的內戰中消耗殆盡。從司徒府案牘勞形的屬官,到討逆行動中的幕後功臣,再到亂世中的隱沒者,徐馥的人生軌跡清晰勾勒出西晉官僚集團在製度崩塌、信仰失序時代的無奈與掙紮。他的故事,成為解讀西晉由盛轉衰的重要注腳。
    喜歡徐氏略記請大家收藏:()徐氏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