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昔貧心未改, 聚力煥新顏。 共赴康莊道, 桃源指日間。
字數:3530 加入書籤
在咱們這個被大山緊緊環抱的小村落,曾經那可真是窮得底兒掉,用村裏老人的話講,就是窮得連耗子進來都得含著淚走,因為根本找不到能下嘴的東西。但咱莊稼人打骨子裏就有股子不服輸的倔強勁兒,就像那被石頭壓著的小草,不管多重,都要努力往上冒頭。那些苦日子啊,就像一道道緊箍咒,卻怎麽也勒不垮咱們。
如今,靠著大家夥兒齊心協力,擼起袖子加油幹,村子就像那睡醒的雄獅,慢慢有了起色。名聲更是像長了翅膀一樣,越傳越遠,外頭的人都對咱們這 “脫貧致富” 的新農村充滿了好奇,恨不得插上翅膀飛過來瞧一瞧。
這天,村口熱鬧得像過年一樣。王嬸子那雙手腳,快得就跟裝了小馬達似的,坐在村口的大石頭上,專心致誌地編著花環。嘴裏哼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小曲兒,身子還時不時跟著節奏晃悠,跳上一段她自創的 “鄉村搖擺舞”,一邊跳還一邊跟旁邊的李嬸嘮嗑:“你瞅瞅,咱現在這日子,就跟那牛市裏的股票,蹭蹭往上漲,心裏頭美得就像喝了蜜似的!” 說著,她拿起剛編好的花環,滿臉慈愛地給小孫子戴上,還輕輕捏了捏孩子的臉蛋,眼裏的光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滿滿的都是對未來的憧憬,仿佛這小小的花環,承載著整個村子的希望,能把所有的好運都傳遞給孩子。
小張家的二小子,機靈得就像那動畫片裏的孫悟空,眼珠子滴溜一轉,一個鬼點子就冒出來了。他拿著自己精心打磨的竹笛,那竹笛油光發亮,一看就知道是他的心肝寶貝。站在人群邊上,他深吸一口氣,鼓起腮幫子就吹了起來。那笛聲,一會兒像山間清澈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淌,一會兒又像那直衝雲霄的火箭,氣勢磅礴。他邊吹邊圍著人群轉圈,小臉蛋興奮得紅撲撲的,那得意勁兒,就好像在大聲宣告:“咱村以後的好日子,都在我這竹笛的旋律裏啦!” 一群小娃娃跟在他屁股後麵,有模有樣地模仿著,歡笑聲在村子上空回蕩,就像一首歡快的樂章。
那邊,一群嬸子大娘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大圈,跳著從老祖宗那兒傳下來的傳統舞蹈。她們的腳步不再輕快,有的還帶著常年在地裏勞作留下的傷痛,可每一步都踏得無比堅定,就像那紮根在懸崖峭壁上的青鬆,任它風吹雨打,都屹立不倒。張嬸一邊跳一邊扯著嗓子喊:“姐妹們,使勁兒跳!讓咱村的精氣神兒也跟著這舞步,飄到天上去!” 大夥一聽,紛紛應和著,笑聲爽朗得就像秋天豐收時,那沉甸甸的穀穗碰撞發出的聲響,滿是幸福的味道。
老村長站在人群中央,腰杆挺得筆直,就像一棵飽經風雨卻依然枝繁葉茂的老槐樹。他大手一揮,聲音洪亮得如同洪鍾:“鄉親們呐,咱這村子以前窮得叮當響,可咱誌不窮,勁兒更不短!現在日子好了,這都是咱大夥一條心,擰成一股繩的結果!” 這話一出口,就像一把火,點燃了大夥心中那團熱愛家鄉、憧憬未來的火焰,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溫暖著每個人的心窩。
我站在台上,看著台下一張張熟悉又親切的麵孔,心中感慨萬千:“鄉親們,這次的經曆讓咱們徹底明白了,團結就是力量!一個人的力量再大,在困難麵前也不過是螳臂當車。隻有大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戰勝所有的艱難險阻!往後的日子還長,溝溝坎坎肯定少不了,可隻要咱們團結一心,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就在大夥幹勁十足,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問題就像那雨後的春筍,一個接一個地冒了出來。村裏搞旅遊開發,引來了不少遊客,可這遊客一多,麻煩事兒也跟著來了。有個遊客在村裏亂丟垃圾,被李大爺撞見了。李大爺脾氣火爆得就像那被點燃的鞭炮,當場就和遊客吵了起來:“你這人咋回事?這是俺們的村子,不是你家的垃圾場!你當這是你家,想扔哪兒就扔哪兒啊?” 遊客也不甘示弱,脖子一梗:“不就扔個垃圾嘛,至於這麽大驚小怪?多大點事兒啊!” 一時間,氣氛緊張得就像拉滿的弓弦,一觸即發。我趕緊跑過去調解:“大爺,您消消氣,這是咱工作沒做好,宣傳不到位。咱這村子山清水秀的,就靠這份幹淨整潔吸引遊客,您多擔待。” 又轉頭對遊客說:“兄弟,實在不好意思,咱大爺性子直,但他也是為了村子好。您看這環境多美啊,咱們一起愛護愛護,行不?就當是給自己的旅途留個美好的回憶。” 一番好說歹說,兩邊的火氣才慢慢消了下去。
解決了這場小風波,我又開始琢磨村子的下一步發展。“鄉親們,咱不能光靠著旅遊這一條腿走路,這就好比一輛車隻有一個輪子,走不了多遠,還容易翻車。咱得多條腿一起邁,才能走得穩、走得遠。我想著,把生態農業搞起來,咱莊稼人對種地那可是門兒清,用咱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農耕智慧,再加上現代科學技術,種出綠色健康的農產品,不打那些亂七八糟的農藥,施的都是天然的有機肥,讓城裏人吃得放心,還能賣個好價錢。還有咱村裏的竹編、木雕,這些可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可不能丟。把它們做成特色手工藝品,把咱村的故事、文化都融進去,城裏人就稀罕這些帶著鄉土味兒的東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夥一聽,都覺得有道理,可也有人犯起了嘀咕。二柱撓撓頭,一臉擔憂地說:“支書,搞生態農業咱沒經驗呐,萬一搞砸了咋辦?還有這手工藝品,咋賣出去啊?這可不是個容易事兒。” 我笑著安慰他:“二柱,這你就別擔心了。咱請專家來給大夥培訓,學習新技術;銷售的事兒,咱可以搞電商直播,現在這網絡可發達了,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咱的寶貝。就像那酒香不怕巷子深,隻要咱東西好,還怕沒人買?”
說幹就幹,我們請來了農業專家,給大夥傳授生態種植技術。一開始,問題就像那調皮的小猴子,上躥下跳地搗亂。有人施肥沒掌握好量,把莊稼都燒得蔫頭巴腦的;有人防蟲措施不到位,好好的莊稼被蟲子咬得千瘡百孔。專家急得直跺腳:“你們這是咋搞的?我講的都當耳旁風啦?” 村民們也委屈得像那被主人訓斥的小狗:“這新技術,一時半會兒還真難上手啊。” 我在中間兩頭勸:“專家您別著急,大夥文化水平有限,學得慢些;鄉親們也上點心,多聽多問,就像那學走路的孩子,多摔幾次跤,總會學會的。” 經過一番努力,大家慢慢掌握了竅門,農作物也像那茁壯成長的孩子,一天一個樣。
手工藝品這邊,年輕人興趣缺缺,覺得又累又不掙錢,就像那嫌棄拉磨辛苦的小毛驢。我找到村裏的幾個年輕人,語重心長地跟他們說:“孩子們,這手藝可是咱村的傳家寶,傳承下去,不僅能掙錢,還能讓咱村更有名氣。現在旅遊這麽火,遊客就喜歡這些有文化底蘊的東西。這就好比那璞玉,隻有經過精心雕琢,才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在我的勸說下,幾個年輕人試著學了起來,沒想到還真做出了幾件像樣的作品,就像那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我們把農產品和手工藝品通過電商平台賣了出去,一開始銷量就像那蝸牛爬行,少得可憐。我和幾個年輕人天天守在電腦前,研究怎麽推廣。有一次直播,我緊張得直冒汗,說話都不利索,觀眾紛紛留言吐槽。二小子在旁邊打趣:“支書,您這直播水平,還得跟我多學學。我看您緊張得,就像那第一次上台表演的小演員。” 我白了他一眼:“就你會說,有本事你來!” 二小子還真不含糊,接過麥就開始介紹,他那幽默風趣的解說,就像那神奇的魔法棒,吸引了不少觀眾,訂單也像那春天的花朵,慢慢多了起來。
如今,村子的發展越來越好,生態農業搞得紅紅火火,手工藝品也成了熱門商品,旅遊更是蒸蒸日上。看著村子的變化,我知道,未來還會有更多挑戰,但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就一定能把這個曾經的窮山溝溝,建成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就像那破繭成蝶,綻放出最絢爛的光彩。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