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齊心除萬難, 綠業起鄉關。 共築康莊夢, 明朝錦繡還。
字數:4074 加入書籤
“說幹就幹!” 一聲令下,村子瞬間熱鬧得像炸開了鍋,仿佛一群麻雀被驚擾,嘰嘰喳喳討論個不停。王二蹲在田邊,眼睛瞪得像銅鈴,直勾勾地盯著土地,嘴裏念念有詞:“咱這地,肥得流油,種有機菜指定行!就像那勤勞的蜜蜂,找準了蜜源,肯定能釀出最甜的蜜!” 這家夥,一門心思要種有機菜,不用化肥,不撒農藥,簡直是要和傳統農業來一場 “決鬥”。
每天天不亮,王二就像上了發條的鬧鍾,“嗖” 地從床上彈起來,扛起鋤頭就往地裏衝,把土疙瘩敲得細碎,就盼著種子能像繈褓中的嬰兒,舒舒服服地紮根。菜苗冒出頭後,他更是寶貝得不行,整日守在地裏,澆水隻用山泉水,看著那菜葉子一點點長大,綠得跟翡翠似的,油亮油亮,心裏就美。“等這菜長成嘍,吃一口,滿嘴都是大自然的味兒,城裏人肯定稀罕!就像久旱逢甘露,他們不得搶瘋了!” 他逢人就這麽念叨,眼裏閃著光,滿是憧憬。
那邊,趙四相中了村後頭那片山林,打起了綠色家禽的主意。一大早,他就扯著嗓子,把自家的雞鴨鵝趕到山裏,嘴裏吆喝著:“去吧,敞開肚皮吃蟲吃草,長得壯壯的!你們就是咱村的‘致富小天使’,可別偷懶!” 這些家禽在林子裏撒歡兒跑,時不時還 “嘎嘎”“咯咯” 叫幾聲,像是在回應主人:“放心吧,老板,我們肯定好好幹!” 到了飯點,趙四一吹口哨,它們就撲棱著翅膀,成群結隊地跑回來,那場麵,就像聽到集結號的士兵。
趙四下的蛋,個頭不大,蛋殼透著微微的粉色,拿在手裏還熱乎乎的;燉的湯,剛揭開鍋蓋,香氣就飄滿了院子,那叫一個鮮,那叫一個香,鄰居們聞著味兒,都忍不住探過頭來問:“你家這是弄啥好吃的,咋這麽香!是不是偷偷藏了啥寶貝?” 趙四得意地笑:“這可是我的‘綠色寶貝’,吃了能讓你們年輕十歲!”
還有的手巧得像織女下凡,翻箱倒櫃找出老手藝,編籃子、繡鞋墊、做剪紙,樣樣拿得出手。村裏的張嬸,把年輕時用過的竹篾刀找了出來,坐在院子裏,雙手麻利地擺弄著竹條,嘴裏哼著小曲兒。不一會兒,一個精巧的竹籃就初見雛形,那竹條交織得緊密又勻稱,編好後,她還在籃身上精心繡上幾朵小花,打算把這山裏的好東西,變成大家夥兒手上的寶。“咱這手藝,可不能丟,說不定還能靠它發家致富呢!就像那老樹根,看著不起眼,可雕出的作品價值連城!” 張嬸笑著對旁人說。
大家夥兒啊,就像那山上的鬆樹,根連根,心連心,一股腦兒地往前奔。可這路上,也不是一帆風順。有一回,王二的有機菜遭遇了病蟲害,看著那綠油油的菜葉上布滿了蟲眼,王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這可咋辦?不用農藥,難道眼睜睜看著我的寶貝菜被蟲子吃光?” 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村裏的 “智多星” 李大爺站了出來:“別急,咱可以用防蟲網,再養些害蟲的天敵,以蟲治蟲,這可比農藥環保多了!” 王二一聽,眼睛一亮:“對啊,我咋沒想到呢!李大爺,您可真是我的救星!”
解決了病蟲害,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農產品豐收了,可銷路卻成了難題。“這麽多菜和蛋,賣不出去可就全砸手裏了!” 趙四愁眉苦臉地說。這時,我站了出來:“咱們可以試試電商直播,現在城裏人就喜歡咱農村的綠色產品,咱們把產品的優點展示出來,肯定能吸引不少顧客!” 大家一聽,半信半疑:“這能行嗎?咱都是土包子,哪會弄這些高科技玩意兒?” 我笑著說:“別怕,我教你們,就像學走路一樣,一步一步來,肯定能行!”
在我的帶領下,大家開始學習電商直播。一開始,狀況百出。王二麵對鏡頭,緊張得說不出話,好不容易擠出幾個字,還結結巴巴的;趙四則手忙腳亂,不是忘了介紹產品,就是把價格說錯。但大家沒有放棄,經過幾天的練習,終於漸入佳境。“家人們,看看咱們村的有機菜,純天然,無汙染,吃了健康又美味!還有這綠色雞蛋,營養豐富,老人小孩都愛吃!” 王二對著鏡頭,自信滿滿地介紹著。
隨著電商業務的開展,村裏的農產品銷量越來越好,可新的矛盾又出現了。由於訂單太多,大家忙得不可開交,有人開始抱怨:“這麽累,掙的錢也沒多多少,還不如不幹了!” 麵對這種情況,我召集大家開了個會:“咱們現在就想爬山,爬到一半,有人累了想放棄。可如果放棄,之前的努力就白費了。隻要咱們再加把勁,翻過這座山,就能看到更美的風景!咱們可以分工合作,提高效率,還能多掙些錢,讓日子過得更好!” 大家聽了,覺得有道理,紛紛表示願意繼續努力。
解決了內部矛盾,外部也有挑戰。隔壁村看到我們村發展得好,心生嫉妒,在網上散布謠言,說我們的產品質量有問題。這可把大家氣壞了:“他們這是眼紅,故意抹黑我們!” 我安慰大家:“別著急,咱們身正不怕影子斜,隻要把產品質量做好,再用事實回應他們。咱們可以邀請顧客來村裏參觀,讓他們親眼看看我們的生產過程。” 於是,我們舉辦了鄉村旅遊活動,邀請顧客來村裏體驗采摘、喂養家禽,品嚐農家菜。顧客們來了之後,被我們村的美景和綠色產品深深吸引,紛紛表示會繼續支持我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經過這些風風雨雨,我跟咱們鄉親們,那感情是越來越瓷實了,就跟自家地裏長出來的老槐樹一樣,根連著根,葉挨著葉。我啊,再不是那高高在上的領路人,咱們也不是光聽吆喝的莊稼漢。咱們成了一塊兒地裏刨食的兄弟姊妹,風雨來了,咱們肩並肩擋;太陽出來了,咱們笑哈哈地一塊兒曬。咱們成了同喝一井水,共耕一片田的親人。
咱一塊兒熬過了那黑雲壓頂的日子,也一塊兒在豐收的時候,笑得比那地裏的高粱還燦爛。看著咱這村子,從廢墟裏一點點站起來,變得比從前還要水靈、還要精神,那心裏頭啊,暖得跟喝了娘親手熬的粥似的,甜滋滋,熱乎乎的。
風裏來,雨裏去,咱們肩並肩,一塊兒扛過了多少難熬的夜,一塊兒迎來了多少個燦爛的晨。那笑聲啊,是打心底裏冒出來的甜,比地裏的西瓜還解渴;那淚水啊,是洗盡塵埃的甘霖,讓咱的心田更加肥沃。
這一遭遭的,讓咱們的心貼得更近了,就像是那老屋的土牆,年頭越久,泥巴越粘,情分也就越厚。咱們啊,現在是真真正正的一家人了,不管將來路多遠,多難走,隻要咱們手拉手,心連心,就沒有啥過不去的坎兒,咱的家鄉,咱的日子,隻會越來越好!
咱們一塊兒看著咱這村子,從滿目瘡痍到慢慢活泛起來,就像看著自家娃娃一點點長大,心裏頭那個美,比啥都強!這變化啊,是咱們用汗水澆出來的,也是咱們心連心、手挽手拚出來的。現在啊,咱們這村子,就像是那鳳凰涅盤,飛得更高,看得更遠了!
咱村裏的老李頭,那可是個典型的莊稼漢,皮膚曬得跟老樹皮似的,一道道皺紋裏藏著多少年的風霜雨雪。他平日裏話不多,可一開口,嗓門兒大得像敲鑼,隔老遠都能聽見他那爽朗的笑聲,就像是在這寂靜的村子裏扔了個響炮,把人的心都炸得熱乎乎的。
老李頭這人,心眼兒實誠,對誰都掏心掏肺的。他總愛穿那件洗得發白、打著補丁的藍布衫,袖口卷得高高的,露出曬得黝黑的手臂,那上麵布滿了歲月留下的痕跡,也是他勤勞的見證。每次聊起我,老李頭的眼裏就閃著光,那是一種由衷的敬佩和感激。
有一回,大夥在村裏的大槐樹下乘涼,老李頭幾步走到我跟前,一把拉住我的手,粗糙的大手像砂紙一樣磨著我的掌心。“我啊,” 他拉著我的手說,聲音裏帶著幾分感慨,“你就像是咱村裏頭那股子清風,吹散了多年的沉悶。你一來,咱這村子就像活了過來,有了生氣,有了盼頭。沒有你的時候,咱們啊,就是守著這片黃土地,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過著苦哈哈的日子。可你一來,帶著新點子,新希望,咱們就像是找到了方向,心裏頭那個激動啊,咋說都說不完。”
說到這兒,老李頭會停下,喘口氣,然後笑眯眯地看著我,那眼神裏全是信任和支持。“你就像是咱們村子的靈魂,沒了你,咱這村子就像少了魂兒似的,幹啥都提不起勁兒。但有你在,咱們就有了主心骨,有了奔頭,有了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信心!”
聽了老李頭這番話,我眼眶不禁濕潤了,心裏滿是感動。我知道,這一路走來不容易,但有鄉親們這份情誼,再大的困難我也不怕。接下來,我們得好好規劃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是聯係電商平台,還是和周邊城市的超市合作;還要組織手工藝人參加各類展覽,把咱村的手工藝品推向更大的市場…… 未來的路還長,可隻要我們團結一心,村子的明天定會如那絢麗的彩虹,五彩斑斕。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