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渦村燃眾誌 情厚守家園? 共克艱難路 明朝綺夢圓

字數:3708   加入書籤

A+A-


    我站在那兒,望著這群懷揣著滾燙夢想的鄉親們,內心湧起一股暖流,恰似兒時喝了娘親手熬的米湯,暖徹心扉。抬眼望去,搖曳的火光映照著他們質樸的麵龐,歲月與勞作在這些臉上刻下深深淺淺的痕跡,可此刻,每一雙眼睛裏都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我深知,有了這幫鄉親們的熱忱與陪伴,茅山渦這片土地的未來,定比夏日飽滿的稻穗更加豐盈,比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還要璀璨。
    “瞧瞧咱們這些兄弟姐妹,一個個都像那田地裏堅韌的莊稼,任它風吹雨打,心中的信念比磐石還堅硬!茅山渦有你們在,就有了根,有了魂!往後的日子,怎能不紅火?” 我微微抬起下巴,眼中滿是對這片土地和鄉親們的深情,每一個字都仿佛從靈魂深處迸發而出,既暖人心扉,又催人奮進。
    鄉親們聽了,臉上紛紛綻放出笑容。那笑容裏,有對過往艱辛的釋懷,有對未來生活的熱切期盼,更有對彼此間那份不離不棄情誼的珍視。大壯叔咧開嘴,露出一口黑黃的牙齒,高聲喊道:“那可不,隻要大夥齊心協力,啥困難能擋住咱們?” 旁邊的二嬸也連忙點頭,眼角的魚尾紋裏都藏著笑意:“沒錯,往後的日子肯定越過越好!” 他們心裏明白,隻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茅山渦的明天,定會像那豐收的季節,遍地金黃,處處洋溢著希望。
    這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了,唯有這份淳樸而真摯的情感,在茅山渦的每一寸土地上緩緩流淌,滋養著這片大地,也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窩。
    茅山渦的夜,被星星點點的火光和熊熊燃燒的篝火照得通明,宛如老天爺親手鋪展開的一幅絢麗畫卷。在咱們這地方,一到夜晚,就宛如翻開了一本故事書,每個人都是書中不可或缺的主角,缺了誰,這故事都難以完整。
    老少爺們兒圍坐在火堆旁,臉上的笑容比那跳躍的火苗還要溫暖。李大爺吧嗒著旱煙袋,煙袋鍋子一明一滅,慢悠悠地講起祖上傳下來的老故事:“想當年啊,咱村鬧饑荒,那日子苦得沒法說。可大夥誰也沒拋下誰,相互幫襯著,硬是咬著牙挺了過來……” 旁邊幾個年輕小夥聽得入神,不時追問幾句。還有人哼著自家地頭編的小調,那股自在與滿足,就像品嚐著自家地裏長出的甜玉米,心裏甜滋滋的。這些漢子們,看似粗獷,實則內心細膩,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飽含著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讓人聽了,心裏暖烘烘的,如同沐浴在春日的暖陽之下。
    婦人們也沒閑著,手裏麻利地納著鞋底,嘴裏還不忘和鄰裏嘮家常。張嬸一邊飛針走線,一邊跟王嬸念叨:“我家那小子,最近念書可上心了,老師都誇他呢。” 王嬸笑著回應:“那敢情好,以後準有出息。” 她們聊的都是些家長裏短,可每一句話都透著生活的酸甜苦辣。她們的眼神裏,既有對往昔歲月的懷念,也有對未來日子的期許,那份堅韌與溫柔,恰似茅山渦潺潺流淌的溪水,綿綿不絕,潤澤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孩子們則在火光下歡快地追逐嬉戲,那清脆的笑聲如同山澗的清泉,純真無邪,讓人忍不住跟著嘴角上揚。小虎子手裏拿著用秸稈編的小風車,在人群中穿梭奔跑,風車呼呼地轉著,他邊跑邊喊:“看我的風車,飛得最高啦!” 他們的小手,或是指著天上閃爍的星星,或是拉著大人的衣角,眼睛裏閃爍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向往。那份童真,比夜空中的星光還要耀眼,照亮了茅山渦未來的道路。
    咱們茅山渦的人啊,就是這樣,用自己的方式,在這幅美麗的畫卷上,一筆一劃地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每個人的故事,都如此生動、細膩,仿佛是從泥土裏生長出來的莊稼,紮根深厚,讓人看了、聽了,都忍不住為之動容,想要為這片土地、為這些可愛的人們,獻上最誠摯的祝福。
    我緩緩踱步走上那用土坯搭建的講台,眼神中既有山裏清泉般的溫柔,又帶著岩石般的堅定,將台下的鄉親們逐一打量。他們的臉,被太陽曬得黑紅,那一道道皺紋裏藏著汗水與泥土的氣息。可他們的眼睛,卻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辰,明亮而有神,透著幹完一天活兒後的疲憊與滿足,更有對明日生活的熱切盼望。
    我站穩腳跟,深吸一口田間的清風,那氣息在胸腔裏進進出出,沉穩得如同老黃牛耕地。接著,我開口說話,聲音不高不低,恰似秋天熟透的玉米棒子,飽滿、厚實,還帶著一絲沙沙的質感,直直鑽進人們的心底。每一個字,都像是從心窩裏掏出來的,滾燙滾燙的,能暖到人的骨頭縫裏去。
    “鄉親們啊,” 我一開口,就如同老村長在村頭的大槐樹下嘮家常,親切無比,“咱們都是靠土地吃飯的人,日子確實苦了些。可看看身邊的一切,哪一樣不是咱們用汗水換來的?雖說累得夠嗆,但心裏那份踏實和滿足,比啥都珍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話一出口,台下的鄉親們紛紛抬起頭,眼睛裏多了幾分光亮,少了些許疲憊。他們知道,我講的都是掏心窩子的話,每一句都能戳中大家的內心,讓人聽了,心裏熱乎乎的,幹活兒的勁頭也更足了。
    就在這時,村頭小賣部的劉大叔,這位熱心腸的漢子,拎著幾大袋子自家炒的瓜子和花生走了過來,笑著大聲喊道:“大夥聊得這麽起勁兒,來,吃點瓜子花生,邊吃邊嘮!” 說著,他把袋子往人群中一放,大家紛紛伸出手去抓,嗑瓜子的 “哢哢” 聲與談笑聲交織在一起,為這個溫馨的夜晚增添了更多的煙火氣息。而茅山渦的故事,也在這歡聲笑語中,繼續書寫著新的篇章。
    然而,生活並非總是一帆風順。就拿村裏的土地劃分來說,前陣子就起了一場不小的爭執。村西頭的老趙家覺得自家的地被劃少了,和隔壁老錢家鬧得不可開交。兩家原本關係不錯,可這事兒一出,見麵都不打招呼了。有一回,雙方差點動起手來,氣氛緊張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
    這時候,村裏的老支書站了出來。他把兩家人叫到一起,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知道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吧?當年兩家為了一堵牆爭得麵紅耳赤,最後張家主動讓出三尺地,吳家也跟著讓出三尺,才有了如今傳為佳話的六尺巷。咱們都是一個村的,低頭不見抬頭見,為了這點地傷了和氣,值得嗎?” 老支書的話,就像一陣春風,吹進了兩家人的心裏。他們低下頭,陷入了沉思。
    最終,老趙家主動提出重新丈量土地,要是真少了,也不再計較。老錢家也覺得自己之前太計較,兩家握手言和,關係又恢複如初。這件事在村裏傳開後,大家都明白了一個道理:鄰裏之間,和為貴。
    還有一次,村裏決定修建一條通往外界的公路,可涉及到占用部分村民的土地。一開始,有些村民不太樂意,覺得自家的地被占了,損失太大。這時候,村裏的年輕人站了出來,他們挨家挨戶地做工作,給大家講修路帶來的好處。他們說:“就像那《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裏講的,要是隻看眼前利益,過度砍伐樹木,最後村莊被洪水衝走,什麽都沒了。咱們現在修路,雖然暫時占了點地,但以後交通方便了,能把農產品賣出去,日子肯定越過越好。” 經過一番勸說,村民們紛紛同意讓出土地。
    在這過程中,也有一些矛盾和爭吵。比如,在確定公路路線時,有的村民希望從自家門口經過,方便出行,可這樣會增加修路成本。於是,大家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有人說:“不能隻想著自己,得顧全大局。” 也有人反駁:“那也不能不顧我們的實際需求啊。” 經過激烈的爭論,最終達成了一個折中的方案,既考慮了大多數人的利益,也盡量照顧到個別村民的需求。
    看著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我越發覺得,茅山渦的人們就像一群在風雨中並肩前行的行者,雖然會遇到各種困難和矛盾,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相互理解,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而茅山渦,也會在這種不斷解決矛盾、追求和諧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好。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