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鄉澤馥風盈 遊人行意生 囂塵侵靜土 守發展權衡
字數:2708 加入書籤
四周的空氣,恰似大自然這位釀酒大師封藏多年的瓊漿,悠悠地散發著水草香,混著遠處農田獨有的質樸氣息。這味道,是城市那被工業與欲望浸泡的空氣裏,絕無僅有的自然饋贈。我站在田埂上,像個探尋寶藏的獨行俠,深深地吸了一口,那股清爽瞬間穿透心肺,好似一把倚天劍,將肺裏被城市塵埃禁錮的陰霾,掃蕩得片甲不留。
耳邊,鳥鳴此起彼伏,“啾 ——”“嘰嘰 ——”,宛如古希臘繆斯奏響的樂章,在這無人打擾的角落,舉辦著一場精妙絕倫的音樂會。遠處,農人的呼喚聲悠悠傳來,“二柱子,回家吃飯咯!”“他爹,把牛牽回來啦!” 這些質樸的聲音,在寧靜的傍晚格外清晰,帶著田園牧歌般的和諧,讓人仿若穿越千年,置身於《詩經》描繪的農耕盛景之中。
我閉上雙眼,全身心沉浸在這份寧靜裏,感覺自己與大地融為一體。心髒的跳動,“撲通、撲通”,如同古老的戰鼓,和著自然的節拍,整個世界都慢了下來。那些被城市喧囂催生的煩惱與憂慮,在這一刻,變得微不足道,眼前的世外桃源,心中的純粹安寧,就像在塵世漂泊許久後尋得的避風港。
我緩緩睜開眼,掏出手機,明知照片無法定格這份深入靈魂的感受,可手指還是忍不住按下了快門。“哢嚓” 一聲,妄圖留下一點美好的痕跡。分享到社交媒體時,我配文:“在這片被夕陽擁抱的湖畔,我找到了久違的寧靜與純粹。每一縷光線、每一聲鳥鳴、每一口呼吸,都像是大自然最溫柔的撫慰,讓整個世界都為我放慢了腳步。” 不出所料,這條動態收獲了無數點讚與共鳴。老同學留言:“看著你發的照片,真懷念小時候在鄉下的日子,啥時候咱也能再回去找找這種感覺。” 同事也感慨:“這地方簡直是世外桃源啊,太治愈了,求坐標,我也想去放空一下。” 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大家都像沙漠中幹渴的旅人,渴望著這份寧靜。
咱這趟鄉村之旅,就像揭開了蒙在自然之美上的麵紗,讓人身心舒暢。這裏的人與自然,恰似 “天人合一” 哲學的生動寫照,相互依偎,和諧共生。清晨,陽光灑在身上,像長輩溫暖的撫摸,鳥兒在枝頭歡快歌唱,村裏的小虎子聽到鳥叫,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跑到院子裏,興奮地喊著:“聽,小鳥又在講故事啦,咱快去瞅瞅。” 在這片土地上,孩子們與自然一同成長,自然是他們最好的啟蒙老師。
村裏的人樸實憨厚,看到這樣的好光景,心裏樂開了花。他們的念想,就是守著這片土地,讓子孫後代也能享受這份寧靜與和諧。然而,外麵的世界像個巨大的漩渦,吸引著村裏的年輕人。隔壁家的阿強,剛從城裏回來,滿臉疲憊。他在城裏做快遞員,風裏來雨裏去,掙著微薄的薪水。“城裏的日子不好過啊,” 阿強苦笑著說,“每天都像在打仗,為了那點錢拚命,哪有咱這村裏舒坦。可留在村裏,又能做啥呢,靠種地那點收入,根本不夠。” 這是無數農村年輕人麵臨的困境,城市的繁華難以紮根,鄉村的寧靜缺乏經濟支撐,城鄉差距帶來的矛盾,像一道鴻溝,橫亙在他們麵前。
走在鄉間小路上,每一步都踏實,每一口空氣都清新,讓人充滿活力。咱農民雖然不懂大道理,但知道什麽是好,什麽值得珍惜。要是旅遊能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美好,那就是咱最大的心願。
午後,幾個遊客坐在樹蔭下乘涼,一位戴眼鏡的大叔感慨道:“來這兒之前,天天在城裏忙得暈頭轉向,壓力大得喘不過氣。到了這兒,才知道生活還能這麽愜意,真不想走了。” 旁邊的年輕姑娘附和著:“是啊,叔叔,我回去得跟朋友們好好宣傳宣傳,讓他們也來感受感受。” 村裏的王大爺聽到,笑著遞過去幾個自家種的桃子,說:“閨女,吃個桃,甜著呢,歡迎你們常來。” 看著這一幕,我心裏滿是暖意,對茅山渦的未來充滿期待。
可就在這時,一輛越野車轟鳴著開了進來,揚起一片塵土。車上下來幾個穿著時髦的年輕人,大聲嚷嚷著要找地方露營。他們不顧村裏的規定,隨意踐踏莊稼,想要在湖邊搭建帳篷。村裏的老支書趕忙上前阻攔:“小夥子們,這可不行啊,這莊稼地是咱的命根子,湖邊也不能隨便露營,會破壞環境的。” 其中一個染著黃頭發的年輕人不耐煩地說:“老頭,你懂什麽,我們來這兒消費,就是大爺,你別擋著我們尋開心。” 雙方僵持不下,矛盾一觸即發。這一幕,就像現代文明與傳統農耕文明的激烈碰撞,遊客追求的自由快樂,與村民守護家園的理念背道而馳,背後是不同價值觀的較量。
看到這一幕,我想起了 “涸澤而漁” 的典故。曾經,人們為了一時的利益,不惜破壞自然環境,最終導致資源枯竭。如今,鄉村旅遊的發展,不也麵臨著同樣的問題嗎?一麵是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一麵是對自然和傳統的破壞,我們該如何抉擇?
這時,村裏的一位長者緩緩走了過來,他看著這些年輕人,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你們追求自由快樂沒錯,但不能以破壞別人的家園為代價。這片土地,承載著我們祖祖輩輩的心血,是我們的根。就像大樹離不開土壤,我們也離不開這片土地。” 年輕人聽了,臉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紛紛向老支書道歉。
鄉村旅遊的發展,就像一把雙刃劍,既帶來了生機,也破壞了原有的寧靜。在追求發展的道路上,我們不能重蹈 “涸澤而漁” 的覆轍,要在守護與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這不僅是茅山渦麵臨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麵對的挑戰。城市與鄉村,傳統與現代,人與自然,就像天平的兩端,任何一方的失衡,都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我們需要用智慧和勇氣,去尋找那微妙的平衡點,讓鄉村在時代的浪潮中,既能保持獨特的魅力,又能煥發出新的生機,讓我們在喧囂的世界裏,擁有一片可以安放靈魂的淨土。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