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童戲暮村歡 翁悠歲月安 新途商略起 歧議共思難
字數:4126 加入書籤
不遠處,村頭那片空地上,小柱子正帶著一群半大小子玩得熱火朝天。我定睛瞧著小柱子,這孩子活脫脫一顆活力滿溢的太陽,所到之處,光芒萬丈。他的皮膚黑裏透紅,恰似從肥沃土地裏剛拔出的紅蘿卜,渾身散發著蓬勃朝氣。那額頭上密密麻麻的汗珠,在夕陽映照下,宛如璀璨星辰,一閃一閃。他邊跑邊扯著嗓子大喊:“你們幾個,可別讓我逮著咯!” 笑聲清脆響亮,如同銅鈴般,穿透這漸濃的暮色,悠悠地在村子上空回蕩,驅散了一天勞作後的疲憊。我不禁想起《詩經》裏 “童叟嬉鬧樂,村野暮色融” 的場景,這般質樸純真的畫麵,在這鄉村的土地上,千百年來從未改變,仿若時光的琥珀,封存著歲月的本真。
而在村東頭,王老漢的小院則是另一番靜謐悠然之景。我踱步走進小院,王老漢坐在那張頗有年頭的搖椅上,慢悠悠地晃著,搖椅發出 “嘎吱嘎吱” 的聲響,宛如一位曆經滄桑的老者在低吟歲月的歌謠。他手裏穩穩端著一碗茶,熱氣嫋嫋升騰,在空中肆意舒展,與天邊夕陽灑下的橙紅色餘暉相互交織,如夢如幻,仿佛一幅絕美的水墨畫。王老漢麵容和藹慈祥,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一道道深深淺淺的皺紋,每一道皺紋裏都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他的眼神深邃而寧靜,仿若一汪深不見底的古潭,又似能穿透時光的迷霧,洞察世間萬物的更迭變遷。他偶爾微微抬起頭,望向遠方那連綿起伏的山巒,嘴角不經意間掛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那笑容裏,有對往昔崢嶸歲月的回味,有對當下平靜生活的滿足,是曆經風雨後對生活的淡然與超脫,更是悠悠歲月沉澱下來的智慧與從容。這讓我想起了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的悠然意境,在這小小的鄉村,竟也有著這般與世無爭的淡然,恰似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想當年啊,咱這旮旯裏頭,除了山巒疊嶂、溪水潺潺,就隻剩下咱們這些麵朝黃土背朝天、土裏刨食的莊稼人了。每天過著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的平淡日子,雖說踏實,卻也少了些新鮮勁兒。可瞧瞧現在,嘿,真可謂是時過境遷,外麵的世界竟也跟咱這山溝溝裏頭的人對上眼了,說是瞅見了咱這兒深藏不露的美嘞!
小張啊,村裏出了名的機靈鬼,那小子一頭利落的短發,被太陽曬得黝黑發亮,跟黑炭似的,笑起來的時候,眼睛瞬間眯成一條縫,裏頭透著股子藏不住的機靈勁兒,仿佛隨時都能冒出個新奇的點子來。前些日子,他剛從外頭闖蕩一番回來,說是要在家門口整點新花樣,讓咱這村子也跟著時代的步伐 “火” 一把。這不,天天拿著個手機,像個不知疲倦的小陀螺,滿村子轉悠,活脫脫像個專業導遊似的,直播咱這兒原汁原味的風景,還有那地地道道、帶著泥土芬芳的土特產。
“鄉親們,瞅瞅咱這地界兒!” 小張站在村口的老槐樹下,清了清嗓子,扯著響亮又帶著幾分鄉土味的嗓子喊起來,那聲音跟洪鍾似的,瞬間吸引了不少村民圍攏過來,“您瞧這山,青得翠生生的,像不像一幅剛畫好的水墨畫?再看這水,清澈見底,捧起來嚐一口,甜絲絲的,空氣裏都彌漫著清甜的水汽,感覺都能擰出水來!咱自家種的農產品,那可都是純天然,無汙染的寶貝,施的是農家肥,澆的是山泉水,吃一口,保管您舌尖留香,念念不忘!” 小張一邊眉飛色舞地說著,一邊用手比劃著,那模樣,就像是在跟多年的老鄰居嘮家常,親切得很,讓人忍不住就想聽他繼續往下說。
他啊,不光人勤快,心眼兒還好,心裏頭總琢磨著咋能讓大夥兒的日子過得更紅火。你看他,一邊興致勃勃地介紹著山裏的寶貝,一邊還不忘講講村裏那些年久失傳、鮮為人知的老故事,講的都是老一輩們如何勤勞開墾荒地,如何在災年裏相互扶持、堅持到底,還有鄰裏間那些暖人心扉、互幫互助的事兒。大爺大媽們聽著,眼眶不禁微微泛紅,心頭熱乎乎的,仿佛那些過往的艱辛與溫暖又重新湧上心頭。
村裏的大爺大媽們,一個個穿著樸素簡潔,身上的衣裳雖不是什麽名牌,卻幹淨整潔。歲月毫不留情地在他們臉上刻滿了痕跡,那一道道皺紋,如同歲月的犁鏵翻開的土地,寫滿了滄桑,但他們的眼神裏卻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希望光芒。他們圍在小張身邊,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李大娘手裏還提著一籃子剛從自家菜園子裏摘的新鮮蔬菜,蔬菜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在夕陽下閃閃發光。她笑眯眯地看著小張,說道:“小張啊,你這招兒可真是妙啊!讓咱這山溝溝裏的好東西也能插上翅膀,飛到外麵的世界去,讓外麵的人也嚐嚐咱這兒的鮮,說不定啊,還能把咱在外頭闖蕩的娃們給吸引回來,讓他們看看,家鄉現在可比外麵差不了啥!”
“就是就是!” 旁邊的王大爺也附和著,手裏的煙袋鍋子一敲地麵,磕出一點火星,“咱這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以前是窮了點,可這山水、這人情,哪是外麵能比的?這下好了,能讓更多人知道咱這兒的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孩子們呢,也像一群歡快的小麻雀,跟著湊熱鬧,在人群裏跑來跑去,手裏拿著各式各樣的手機,有新款的智能手機,也有家裏淘汰下來、略顯破舊的老手機,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興致。他們學著小張的樣子,這兒拍拍,那兒照照,一會兒對著枝頭紅彤彤的果子,一會兒又聚焦在潺潺流淌的小溪上,小臉蛋上洋溢著純真無邪的笑容,仿佛在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看,我們的家鄉多美!”
就在大夥說得熱鬧的時候,一直蹲在角落裏默默抽煙的劉大叔站起身來,磕了磕煙袋鍋子,吐出一團煙霧,緩緩說道:“小張啊,你這主意是好,可咱這物流、包裝啥的,跟不上趟兒,東西再好,運不出去也是白搭呀。”
小張聽了,眼睛一亮,拍了拍胸脯說:“劉大叔,您放心!這事兒我早想過了,我聯係了幾家靠譜的物流公司,談好了合作,他們專門給咱開綠色通道,保證新鮮直達。包裝的話,咱村裏的幾個巧手媳婦,正學著設計既環保又有咱村特色的包裝盒呢,絕對沒問題!”
這時,人群裏突然傳來一聲冷哼,一直沒吭聲的趙嬸雙手抱胸,陰陽怪氣地說道:“哼,說得倒輕巧,這錢從哪兒來?別到時候折騰半天,錢沒賺到,還把大夥的老本都搭進去了。” 趙嬸家境貧寒,丈夫常年臥病在床,家裏的重擔都落在她一人肩上,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所以對這需要投入成本的事兒格外敏感。
小張一聽,皺了皺眉,耐心解釋道:“趙嬸,前期確實得花點錢,可這是為了以後能賺更多啊。咱可以先從小規模做起,慢慢擴大。而且,我也在聯係一些投資人,他們對咱村的項目挺感興趣的。”
“投資人?那能靠譜嗎?別到時候被人騙了都不知道。” 趙嬸還是滿臉懷疑,聲音尖銳得像根針。
就在眾人各執一詞之時,村裏的教書先生李秀才慢悠悠地走了過來,他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鏡,清了清嗓子說道:“諸位,且聽我講個故事。當年,閔子騫遭繼母虐待,冬日裏身著蘆花衣,駕車時凍得瑟瑟發抖,其父知曉後欲休妻。閔子騫卻跪地求情,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繼母深受感動,從此改過自新。這閔子騫以德報怨,不僅保全了家庭,更成就了千古佳話。咱們如今身處變革之際,不也該多些包容與信任,攜手共進?”
王老漢這時放下茶杯,緩緩開口:“趙丫頭,咱不能一直這麽畏畏縮縮的。當年咱村鬧饑荒,大家不也是咬著牙,相互扶持著挺過來了?現在有這機會,咱得試試。”
趙嬸聽了,沉默不語,眼眶卻漸漸紅了。她想起了當年鬧饑荒時,自己餓得奄奄一息,是王老漢一家把僅有的一點糧食分給了她,才讓她活了下來。
可就在氣氛稍有緩和之時,村裏的老頑固孫大爺氣衝衝地擠了進來,他把拐杖往地上一杵,大聲嚷道:“哼!我看這就是瞎折騰!咱們祖祖輩輩靠種地為生,從來沒聽說過擺弄個手機就能發家致富的!萬一錢打了水漂,誰來負責?”
小張急忙上前,陪著笑臉說道:“孫大爺,時代不一樣了。現在外麵的村子靠電商都富起來了。咱們村有這麽好的資源,不試試多可惜。”
孫大爺卻把頭一扭,冷哼道:“我不管什麽時代,我隻知道守好這一畝三分地才是正經事。你們要是把村子搞得烏煙瘴氣,我跟你們沒完!”
一時間,現場氣氛劍拔弩張,眾人各執己見,互不相讓。我站在一旁,看著這一切,心中感慨萬千。鄉村的變革,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它牽扯著每個人的利益,也考驗著人性的善惡、人心的冷暖。就如同這蜿蜒的山路,雖曲折難行,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終能走出一條光明大道。
夕陽的餘暉灑在每個人身上,勾勒出一幅溫暖而充滿希望的鄉村畫卷。而咱這村子的故事,還在繼續書寫著,未來的日子,肯定會像這晚霞一樣,越來越紅火……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