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村喧迎旅 忙新貌綻榮 光商策驚紛 議留根韻自長
字數:3184 加入書籤
我站在村頭,周圍是村民們忙碌的身影,這景象就像一場永不落幕的盛大演出,鮮活而熱烈。村口,劉大叔扯著破鑼嗓子,臉上的笑意如同決堤的洪水,對著剛進村的遊客高喊:“歡迎大夥來咱村!一路辛苦了,快進來歇歇腳!” 那聲音恰似張飛喝斷當陽橋,在空氣中橫衝直撞,驚起一片塵土。
不遠處,張嬸和幾個嬸子在小院廚房前忙得腳不沾地。新鮮采摘的蔬菜在她們手中上下翻飛,仿佛是有了生命的精靈。張嬸一邊麻利地切菜,一邊跟旁人嘮嗑:“今個兒得多做點,聽說來的遊客不少,可不能讓大夥餓著。” 瞧她那架勢,活脫脫一位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從容又自信。年輕力壯的小勇帶著一群遊客穿梭在田間地頭,像個專業的向導,興致勃勃地講解:“這一片種的是咱自家的玉米,等成熟了,煮出來又香又甜,城裏可吃不著這麽地道的。” 遊客們聽得入神,時不時彎腰瞅瞅莊稼,臉上滿是新奇,活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笑容就像梵高筆下色彩濃烈的畫卷,熱烈而充滿生命力。“他王嬸子,您瞅瞅這變化,可真不是吹的!” 我猛地擱下手裏編了一半的竹籃子,這竹籃子的篾條在我手中摩挲多年,早已光滑順手,就像我對這村子的熟悉,刻進了骨子裏。我抬頭望向曾經空蕩蕩的地界兒,如今跟被神筆馬良點化了似的,滿是新鮮玩意兒。
街兩邊,手工藝品店一家挨著一家,店裏的手藝活兒精細得如同米開朗基羅雕琢大衛像,讓人移不開眼。老王家的木雕,花鳥魚蟲雕得栩栩如生,紋理細膩得如同真物,不少遊客站在攤前,眼睛都看直了,嘴裏嘖嘖稱讚,仿佛看到了傳說中偃師所造的神奇人偶。土特產攤子堆得像小山,香氣直往鼻子裏鑽,饞得人直咽口水。老趙家的臘肉,色澤紅亮,掛在架子上油汪汪的,路過的遊客紛紛駐足,打聽著價錢,想買些帶回去嚐嚐,好似那是能讓人長生不老的仙丹。
“說起來,咱們這農家菜,那才是真金白銀的招牌呢!” 我狠狠一拍大腿,滿心的自豪簡直要衝破胸膛,“城裏人來了,不吃上一口熱乎乎的野菜團子,不喝上一碗地道的玉米糊糊,那都不算真正到過咱這地兒。這不僅僅是賺倆錢兒那麽簡單,這是咱村子的臉麵,是咱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味道,活生生的名片啊!” 說著,我腦海裏浮現出小時候一家人圍坐在灶台邊,奶奶親手做野菜團子的場景,那熱氣騰騰的畫麵,滿是家的溫暖,就像孟郊筆下的慈母手中線,牽扯著遊子的心。
我臉上的皺紋因激動更深了,但眼睛裏閃爍著孩子般的光芒,那是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也是對未來無限的憧憬。王嬸子在一旁聽著,手裏忙著摘洗剛從自家園子薅來的小油菜,嫩綠的葉子上掛著晶瑩的水珠,在夕陽餘暉下閃閃發光。她嘴角掛著笑意,眼裏滿是溫柔和讚同,抬頭看我一眼,那眼神裏,有對我見解的認同,也有對村子變化的欣慰。
周圍的村民,無論是忙碌於自家小店的中年漢子,還是嬉戲於街巷的孩童,都被這番話觸動了心弦,臉上洋溢著幸福和滿足的笑容。這笑容,就像春日裏綻放的花朵,既是對現在生活的珍惜,也是對未來日子的美好期許。
日頭偏西,天邊掛起一幅金燦燦的綢緞,給村子鑲上了一層暖洋洋的邊兒。老李家的大哥,臉上溝壑縱橫,那是歲月和風霜的印記,這會兒正站在自家門檻上,眯縫著眼,望著夕陽,嘴角掛著滿足的笑,像地裏最飽滿的麥穗,透著實誠和踏實。他手裏握著把鋤頭,鋤柄油光鋥亮,那是他一輩子辛勤的夥伴。他望著自家新蓋的二層小樓,喃喃自語:“以前做夢都不敢想,能住上這麽好的房子,多虧了村子發展旅遊,咱的日子才有奔頭。”
村口的大槐樹下,張嬸子和幾個老姐妹圍坐一圈,手裏納著鞋底,針線穿梭間,話匣子就打開了。張嬸子一臉慈祥,眼角帶著細紋,笑起來眼睛彎成了月牙兒,她說起話來中氣十足,帶著幾分爽朗:“瞧瞧這日子,跟這夕陽一樣,紅火又溫馨。” 旁邊的李嬸文靜些,手裏活計不停,偶爾抬頭,眼裏閃爍著溫柔的光芒,輕聲細語地應和,像夏日傍晚的一縷清風,讓人心裏舒坦。
正說著,一群孩子拿著風箏歡笑著跑過,為首的小虎子邊跑邊喊:“咱村越來越美啦,以後天天都能這麽開心!” 看著孩子們天真無邪的模樣,大夥相視一笑,眼中滿是對村子未來的期許。
然而,平靜的湖麵下總有暗流湧動。這天,村裏來了個精明的商人,說是要投資開發村子,打造一個更大規模的旅遊度假區。他承諾會給村民們更多的收益,讓村子徹底大變樣。可條件是,要拆除村裏一部分老房子,重新規劃布局。這消息一傳開,村子裏就像炸開了鍋。
“不行,那老房子可是咱祖上傳下來的,拆了可就沒根了!” 我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那幾間老房子,承載著我太多的回憶,就像奧德修斯對伊塔卡島的眷戀。小時候,我在老房子的屋簷下躲雨,在雕花的木門上刻下自己的名字,那些歲月的痕跡,是金錢買不來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人家給的錢不少啊,有了錢,咱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有人小聲嘀咕。
“錢錢錢,就知道錢!祖宗留下的東西能拿金錢來衡量嗎?” 我怒目圓睜,像個護犢的老牛。
一時間,村民們分成了兩派,爭吵不休。那些日子,村子裏彌漫著緊張的氣氛,往日的和諧被打破。就在這混亂之際,村裏發生了一件事。隔壁村有個年輕人,為了得到開發商的補償款,偷偷把自家老房子拆了。可後來開發商資金鏈斷裂,項目爛尾,他不僅沒拿到錢,還失去了祖屋,隻能住在臨時搭建的窩棚裏。這個消息傳到我們村,像一顆重磅炸彈,讓不少原本動搖的村民陷入了沉思。
在這混亂中,村裏的老匠人站了出來。他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緩緩說道:“大夥都別吵了。我給你們講個故事,當年魯班造鋸,那是順應了需求,但他也沒忘了傳承手藝。咱們發展旅遊沒錯,可不能丟了根。咱們能不能和那商人商量商量,在保留老房子的基礎上開發,讓這老房子也成為旅遊的一部分,就像那蘇州園林,古建築和現代開發相得益彰。”
大家聽了,陷入了沉思。經過一番艱難的談判,商人終於妥協,同意了在保留老房子的前提下進行開發。
這不,遠處幾個遊客正圍著村裏的老匠人,好奇地看著他製作傳統手工藝品,不時發出陣陣驚歎聲,而老匠人則麵帶微笑,耐心地講解著每一個步驟。小村的故事,還在繼續…… 隨著夜幕降臨,村子裏亮起了星星點點的燈火,那溫暖的光暈,仿佛在訴說著小村的寧靜與祥和,也吸引著更多人走進它的懷抱,探尋它的美好 。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