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村田議改途 新舊起紛殊 守本求新處 明朝富夢蘇

字數:3753   加入書籤

A+A-


    哎!這世道,活脫脫像老天爺隨手打翻的調色盤,說變就變,沒個準兒。風險呢,恰似田埂上的野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算把它們連根拔起,沒幾天又能在原地冒出來。咱們莊稼人,可不能像那被圈在欄裏的老牛,隻知道守著眼前這幾畝薄田,一成不變地過活。得像蒼鷹一樣,衝破雲層,看看外麵的世界,琢磨著怎麽讓地裏的收成翻番,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我猛地將手中磨得發亮的鋤頭往地上一戳,鋤頭穩穩地紮進土裏,宛如在這片土地上立下了一道生死狀。我抬手擦了擦額頭豆大的汗珠,汗水順著我這被歲月刻滿故事的臉滑落,滴在腳下幹裂的土地上,瞬間沒了蹤影。這土地,就像個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無聲地吞噬了無數莊稼人的汗水與心血。
    我這張臉,皺紋裏藏滿了故事,每一道褶子都在訴說著往昔的酸甜苦辣。早年大旱時,我像個虔誠的信徒,跪在幹裂的土地上求雨,那焦急的心情,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心頭亂撞。豐收年景裏,我也曾像個孩子般開懷大笑,喜悅如同決堤的洪水,怎麽也擋不住。可我的眼神裏始終閃爍著不屈和好奇,就像在狂風暴雨中依然倔強閃爍的星辰,穿透生活的陰霾,試圖探尋未知的曙光。
    我身上那件洗得發白的老藍布衫,袖口因為常年挽起,已經變了形,像是被生活這雙無情的大手肆意扭曲過。它露出我結實黝黑的臂膀,皮膚被日頭曬得黑裏透紅,透著莊稼漢特有的野性與健康氣息,仿佛是大地賦予我的獨特勳章。胡須略顯雜亂,早上出門匆忙,都沒顧得上打理,每一根胡茬都像是一個忠誠的衛士,堅守著我對這片土地的深情與執著。我那雙布滿厚繭的大手,就像兩把曆經歲月磨礪的鐵鏟,輕輕拍打著褲腿上的塵土,“噗噗” 幾聲,塵土飛揚,那聲音仿佛是大地的歎息,又像是我內心深處的呐喊,有力而溫暖。
    “咱得往前奔,哪怕前路布滿荊棘,也得像無畏的戰士,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老話兒說得好,人挪活,樹挪死。咱這心裏頭,得像春天的種子一樣,揣著希望,盼著發芽,瞅著長大,衝破這土地的束縛,去擁抱廣闊的藍天。” 我邊說邊像巡視領地的王者,瞅了瞅周圍。隔壁地裏的二柱子正弓著腰薅草,聽到我這話,直起身子,捶了捶酸痛的後腰,應和道:“老哥,你說得在理!咱是不能再按老一套來了。再這麽下去,咱這日子就像沒油的燈,越來越黯淡了。” 其他鄉親們也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投來讚同的目光,眼神裏透著思索與期待,仿佛在這一瞬間,大家心中都燃起了對新生活渴望的火焰。
    這時候,孩子他娘從田邊小道走來,手裏提著個竹籃,裏麵裝著給我送的晌午飯。她,就是村裏典型的農家婦女,麵容質樸得如同腳下的土地,眼角刻著歲月的痕跡,雙手不住地在圍裙上揉搓著,像是想把心中的不安都揉進那圍裙裏。那雙曆經風霜的眼睛裏,閃爍著對未知深深的憂慮和不安,就像暴風雨來臨前,鳥兒對巢穴的擔憂。她的發絲被簡單地挽成一個髻,幾縷碎發隨風輕輕飄動,添了幾分鄉間婦女的淳樸與堅韌,宛如田野裏隨風搖曳卻始終紮根土地的麥穗。
    “孩子他爹,這要是動了咱家地界上的那股子靈氣,或是驚動了土裏安息的老祖宗,可咋整喲!” 她走到我跟前,把竹籃放下,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說道。我瞧了瞧她被日頭曬得微微泛紅的臉龐,額頭上幾道深深的皺紋,仿佛是歲月用刻刀精心雕琢的作品,講述著無數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我心裏明白,她這是打心眼裏敬畏這片土地,敬畏祖宗留下的規矩,就如同虔誠的教徒敬畏心中的神明。
    “咱這地界,祖祖輩輩都講究個風水,說是能保佑咱家五穀豐登,人畜興旺。這要是動錯了地方,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心裏頭那個慌啊,就跟天塌了似的。” 孩子他娘邊說邊不自覺地停下了手中正給我遞水的動作,抬頭望向遠方那片金黃的麥田,眼中既有對豐收的渴望,也有對未知挑戰的畏懼,恰似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旅人,對前方的光明既向往又害怕。我接過水,喝了一大口,安慰她道:“孩他娘,咱也不能因噎廢食,時代變了,有些法子得跟著改改,總不能一直守著舊規矩,眼看著收成上不去吧。你想想,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讓趙國變得強大起來;商鞅變法,讓秦國走向繁榮。咱們不能固步自封,得順應時勢啊。”
    正說著,村裏的年輕後生栓子走了過來,他皮膚被曬得略顯小麥色,眼神裏閃爍著機靈與沉穩,仿佛能洞察世事又心懷敬畏,恰似那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依然能找準方向的燈塔。他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襯衫,袖子隨意地挽起,露出結實的手臂,透著股子幹練的勁兒,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刃,隨時準備斬斷生活中的荊棘。
    “叔,嬸子,我覺著咱得請個老把式來瞅瞅,這地界上的事兒,既要往前奔,也不能把老根兒給忘了。就像那大樹,枝葉要向著天空生長,根卻得深深紮在土裏。” 栓子目光堅定地看著我們,言語裏既有對新鮮事物的渴望,也有對傳統的尊重與堅守。說話時,他嘴角微微上揚,帶著幾分自信,但更多的是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與責任,仿佛這片土地的命運就沉甸甸地壓在他的肩頭。“咱們不能光顧著往前衝,忘了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和道理。得找個懂行的,既能給咱指條明路,又能讓咱心裏頭踏實。就好比那盲人有了拐杖,才能在黑暗中穩步前行。” 他邊說邊環視四周,那雙眼睛仿佛能穿透每個人的心靈,激發起大家對未來的共同憧憬與信心,讓每個人心中都湧起一股力量,如同春風喚醒沉睡的大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就在這時,村裏的老頑固福伯拄著拐杖顫巍巍地走來,他的眼神裏透著固執與不滿。“哼,你們這些後生,就知道瞎折騰。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那是能隨便改的嗎?想當年,你爺爺那一輩,就是靠著老祖宗的規矩,才在這亂世中活了下來。你們倒好,說改就改,這不是忘本嗎?” 福伯的聲音尖銳而刺耳,如同夜梟的鳴叫,打破了原本和諧的氛圍。
    我看著福伯,心中湧起一股無奈,“福伯,時代不同了。您看那城裏,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人家都在不斷進步。咱要是一直守著老一套,這日子咋過?您總不想看著咱村的孩子,一輩子都被困在這幾畝地裏,沒個出息吧?”
    福伯氣得直跺腳,“出息?什麽是出息?守著祖宗的基業,那才是本分。你們這一折騰,怕是要把祖宗的福氣都給折騰沒了。” 說著,他劇烈地咳嗽起來,臉上的皺紋因為激動而更深了幾分。
    栓子趕忙上前扶住福伯,“福伯,您先消消氣。我們不是要丟了祖宗的東西,隻是想在這基礎上,讓日子過得更好。您想想,村裏的王二,去年跟著外麵來的技術員,改種了新品種的莊稼,收成比以前多了一倍呢。這說明改變不一定是壞事啊。”
    福伯甩開栓子的手,“哼,那是他運氣好。萬一失敗了呢?到時候一家人喝西北風去?” 此時,周圍的鄉親們也開始議論紛紛,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福伯,認為祖宗的規矩不能破;一派支持我和栓子,覺得應該嚐試新方法。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這時,村裏輩分最高的五爺緩緩走來。他目光深邃,聲音低沉:“我給你們講個故事。從前,有個村子靠燒製陶器為生,一直沿用老方法,產量低,質量也不穩定。有個年輕人想嚐試新技法,卻遭到全村人的反對。但他沒有放棄,偷偷試驗,最終燒製出了精美的陶器,讓村子聞名遐邇。後來,大家才明白,守著舊規矩,隻會固步自封。”
    聽完五爺的話,福伯沉默了許久,緩緩說道:“或許你們說得對,是我太固執了。但咱們得小心行事,不能壞了祖宗的根基。”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
    這場關於土地的爭論,看似是種地方法的分歧,實則是傳統與現代、守舊與創新之間的激烈碰撞。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既要尊重祖宗留下的傳統,又要勇敢地麵對時代發展的需求。這就如同在洶湧的河流上駕船,既要借助水流的力量,又要掌控好方向,稍有不慎,就會船毀人亡。接下來,請來的老把式會給出怎樣的主意?我們能否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到那條平衡的道路?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