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渦村謀變起 眾誌聚槐陰 異議齊心解 明朝夢可尋

字數:4117   加入書籤

A+A-


    “對,咱們得立馬動起手來,細細盤算好每一步咋走,穩紮穩打,不能讓腳底下空了。” 我,站在人群中央,臉上那一道道被歲月雕刻的皺紋裏,藏著的是曆經滄桑後的堅毅,恰似村裏那座在風雨中屹立不倒的老房子,見證過無數的變遷,卻依舊堅守著這片土地。我一邊說著,一邊使勁卷起袖子,那袖子因常年勞作,早已硬邦邦的,每卷一下都仿佛在與往昔的艱苦歲月拉扯。露出的手臂,粗糙得如同幹涸的河床,一道道青筋如同凸起的山脈,彰顯著力量,訴說著多年來的艱辛與不屈,眼神中閃爍的決心,猶如寒夜中的火炬,不容置疑。
    我伸出手,那雙手布滿老繭,摸上去糙得像村口那棵老槐樹的樹皮,可一旦握住別人的手,便能讓人感受到從掌心傳遞出的溫暖與力量,仿佛能緊緊握住所有人的信念。“這可不是我一個人的擔子,是咱全村老少肩頭的重任啊!大夥兒,咱們得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咱莊稼人的智慧和汗水,一點一滴,把咱茅山渦村這塊地界,澆灌成個讓人眼饞的好地方!” 我的聲音在空氣中回蕩,帶著莊稼人特有的質樸與豪情。
    這時,二柱子嬸子風風火火地走了過來,她身材結實,腳步匆匆,一看就是常年在田間勞作練就的利落勁兒。她手裏還攥著剛從地裏摘下的新鮮蔬菜,菜葉上掛著的晶瑩露珠,在夕陽的餘暉下,如同細碎的鑽石般閃爍。聽到我的話,她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臉上因勞作而泛起的紅潤愈發明顯,恰似熟透的蘋果。“說得好,一塵…… 不,大兄弟!咱們女人也不含糊,織布做飯、田間地頭,哪一樣都能頂半邊天。就說上次村裏辦豐收宴,咱們幾個婦女從早忙到晚,殺雞宰魚、洗菜做飯,那宴席辦得熱熱鬧鬧,大夥吃得開心,不也有咱們的功勞嘛!這次修村,咱肯定也能行!” 二柱子嬸子的話語,如同她風風火火的性格,幹脆利落,充滿了力量。
    不遠處,小李娃一路小跑著湊了過來,他皮膚曬得黝黑,像被太陽親吻過無數次,眼神裏閃爍著好奇與希望,仿佛藏著無數個等待開啟的寶藏。他額頭上掛著汗珠,頭發被汗水浸濕,一綹一綹地貼在頭皮上,如同春雨後的嫩草。“對,叔伯嬸子們,咱們年輕人也不能落後,學點新技術,搞點新花樣,讓咱村跟上時代的步伐,讓外麵的世界看看,咱們茅山渦村也能煥發出不一樣的光彩!我最近一直在研究那個直播帶貨,好多村子的農產品都靠這個賣得火爆,咱村的特產一點不比別人差,隻要咱掌握了技巧,準行!” 小李娃的話,帶著年輕人特有的朝氣與衝勁,仿佛一陣春風,吹進了每個人的心裏。
    大家圍在一起,有的穿著洗得發白的藍布衫,衣角在微風中輕輕擺動,像是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有的戴著鬥笠,鬥笠上還掛著幾根剛從田邊沾上的枯草,那是勞作的勳章;有的肩上還扛著鋤頭,鋤頭的刃口在夕陽下閃著光,那是與土地親密接觸的見證。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和信心,恰似那夕陽的餘暉,溫暖而明亮。
    夕陽慢悠悠地撒下那軟和和的金光,給咱茅山渦村披上了一層暖洋洋的紗衣。村口那棵老槐樹,就像個飽經滄桑的智者,靜靜地看著大夥兒,每一道年輪都仿佛在訴說著村子的過往。大夥兒呢,一個個穿著洗得發白的衣裳,臉上刻著歲月的溝壑,那溝壑裏像是藏著無數個田間勞作的故事,但眼裏頭亮堂堂的,跟那夕陽似的,暖人得很。
    老李頭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他那雙布滿老繭的手,正擺弄著旱煙袋,手指熟練地裝煙、點火,眯縫著眼,嘴角掛著笑,吐出的煙圈在夕陽下緩緩飄散,仿佛是他對往昔歲月的追憶。“咱這村子啊,就像這夕陽,雖說不比正午日頭烈,但暖和,有盼頭。明兒個,我那幾畝地要是再豐收些,娃兒的學費就不愁了。今年我種的麥子,那麥粒顆顆飽滿,我天天守著,施肥澆水不敢有半點馬虎,就盼著有個好收成。” 老李頭的話,樸實得像田裏的泥巴,卻句句砸在人心坎上,道出了莊稼人最樸實的心願。
    旁邊,張嬸子坐在自家門口的矮凳上,一邊納著鞋底,一邊接過話茬,針線在她手中上下穿梭,如同靈動的魚兒。她的臉上掛著溫柔的皺紋,眼裏滿是慈愛:“是啊,老李,你家娃子爭氣,咱們村子的希望可都寄托在他們身上了。我這針線活兒,雖然不起眼,但一針一線都是給家裏人添的暖。冬天的時候,我給村裏的老人孩子做棉衣、棉鞋,看著他們穿上暖和和的,我這心裏也高興。就像那寒梅,在寒冬中綻放,給人帶來溫暖。” 張嬸子的聲音輕柔,卻透著股子堅韌,就像她手裏的針線,細密而有力,編織著村裏的溫暖與關懷。
    不遠處,小王叔剛從地裏幹完活回來,他皮膚曬得黑裏透紅,一臉憨厚。他放下手裏的鋤頭,鋤頭 “哐當” 一聲砸在地上,濺起一點塵土,那聲音仿佛是他對土地的深情叩問。他擦了擦汗,用搭在肩上的毛巾使勁抹了一把臉,爽朗地笑道:“叔嬸們,咱們這村子,有山有水有地,隻要咱們心往一處使,啥難關過不去?我打算明兒個再開個網店,把咱這山裏的好東西賣到山外去,讓大家夥兒的錢袋子都鼓起來!我之前試著賣過幾次自家種的水果,買家反饋都不錯,就是我一個人忙不過來,要是大夥一起幹,肯定能成!” 小王叔的話,帶著莊稼人的實幹精神,如同那堅實的土地,給人以踏實和力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還有那位新來的大學生村官小劉,他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站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大家說話,手裏拿著一本筆記本,認真地記錄著大家的發言,時不時還在本子上寫寫畫畫,像是在構思著什麽宏偉藍圖。他時不時抬頭,眼神裏充滿了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大家說的都好,咱們不僅要解決眼前的困難,更要規劃好長遠的發展。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茅山渦村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我這兩天收集了一些周邊村子發展的成功案例,咱們可以借鑒借鑒,結合咱村的實際情況,走出一條屬於咱們自己的路。就像那開拓的先鋒,帶領大家走向新的天地。”
    就在這時,村裏的老學究孫大爺拄著拐杖走了過來,他清了清嗓子,說道:“你們知道為啥咱們村子叫茅山渦村嗎?傳說當年,茅山道士在此地降妖除魔,那妖怪最後化作一道漩渦,消失不見,為了紀念此事,便有了這村名。咱們村子就像這故事一樣,曆經磨難,卻總能化險為夷。如今,咱們也要像那道士降妖一般,攻克眼前的困難。” 孫大爺的話,如同古老的鍾聲,在人們心中回蕩,喚起了大家心底深處的勇氣與信念。
    “哎,說幹就幹,咱們這地界兒,得從哪塊石頭先搬起嘞?” 老李頭兒眯縫著眼,額頭上幾道深深的皺紋仿佛記錄著歲月的風霜,他手裏還攥著那把磨得發亮的旱煙鬥,輕輕在石頭上磕了磕,煙灰簌簌落下,眼神裏滿是對實打實幹活的熱切期盼。他身旁,張嬸兒正用圍裙擦著手,圍裙上沾滿了剛才做飯時沾上的麵粉,一臉實在樣兒,嘴角掛著笑,眼裏卻閃著精明:“是啊,咱得合計合計,不能瞎忙活,得找那最礙事兒的田埂子先給它捋順了!我看村頭那塊地,排水一直不好,每次下大雨莊稼都要淹,咱先把那排水渠修修,咋樣?”
    大夥聽了,紛紛點頭,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氣氛熱烈得很。可這時,村裏的老頑固趙大爺卻冷哼了一聲:“修啥修,咱祖祖輩輩都這麽過來了,哪有那麽多講究。再說了,修渠得花多少錢,這錢從哪兒來?” 趙大爺的話,如同一盆冷水,瞬間讓氣氛冷卻了下來。
    小李娃一聽,急了:“趙大爺,時代不同了,咱們不能再守著老一套過日子了。您想想,要是不把排水渠修好,每年莊稼都被淹,咱們的收成能好嗎?咱們得為子孫後代著想啊!”
    趙大爺卻把臉一板:“你個小毛孩懂啥,我活了大半輩子,還不知道咋過日子?”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我趕忙站出來打圓場:“趙大爺,小李娃說得也有道理。咱們村子要發展,確實得做出一些改變。修渠的錢,咱們可以一起想辦法,發動大家捐款,再去爭取一些上麵的扶持資金。而且,咱們一起出力幹活,也能省下不少工錢。這不僅是為了現在,更是為了咱們村子的未來啊。”
    這時,孫大爺也開口了:“趙老弟,你還記得當年咱們村子鬧饑荒,要不是大夥齊心協力,互相幫扶,咱們哪能熬過那難關?現在也是一樣,村子要變好,就得大家一起努力。”
    趙大爺聽了,沉默了許久,最終歎了口氣:“唉,行吧,我聽大夥的。” 一場風波就此平息,大家又重新熱烈地討論起分工和籌集物資的事情。
    在這夕陽下,老槐樹下,一群性格迥異卻又緊密相連的村民,用他們最樸實無華的語言,編織著對家鄉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每一個字都戳人心窩子,暖人肺腑。可未來的路還長,他們在這變革的道路上,還將麵臨更多的挑戰與抉擇,是攜手共進,還是分道揚鑣?而這茅山渦村,又能否在時代的浪潮中,實現他們的夢想,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呢?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