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茅村煥瑞光, 藝韻與恩長。 後輩承前誌, 新程再遠揚。

字數:4503   加入書籤

A+A-


    在茅山渦村,藝術的種子也在悄然發芽。子欣,一個麵龐圓圓的、眼睛裏總是閃爍著靈動光芒的女孩,自幼便對畫畫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村裏的老藝人看在眼裏,喜在心頭,主動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繪畫技巧傾囊相授。在老藝人悉心的指導下,子欣每日都沉浸在繪畫的世界裏,從晨曦微露到夜幕降臨,畫筆幾乎未曾離手。她反複揣摩線條的運用,細心調配色彩的比例,繪畫技巧日益精湛。
    起初,子欣隻是在學校裏怯生生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那些畫作裏,有她心中五彩斑斕的夢,有對家鄉山水細膩的描繪,還有對未來生活天馬行空的想象。同學們看到後,眼中滿是驚歎與羨慕,紛紛圍在她身邊,嘰嘰喳喳地誇讚著,這讓子欣漸漸有了自信。後來,她的膽子越來越大,利用假期時間,提著裝滿顏料的小桶,拿著畫筆,在村裏的牆壁上精心繪製壁畫。
    陽光灑在她身上,她專注的神情如同正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寶。她先用鉛筆輕輕勾勒出輪廓,遇到不滿意的地方,就微微蹙起眉頭,用橡皮擦去,重新描繪。勾勒完畢,便開始上色,她蘸取顏料的手沉穩而精準,每一筆都飽含著對生活的熱愛。繪製的壁畫裏,有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裏暢遊,有村民們豐收時的喜悅笑臉,還有未來村子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用色彩和線條描繪出她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當一幅幅壁畫在村子的牆壁上徐徐展開,仿若為村落披上了一件絢麗的新衣,成為了村落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吸引著村民們駐足觀賞。孩子們更是被深深吸引,他們眼中閃爍著好奇與向往,圍在子欣身邊,你一言我一語地問著:“子欣姐姐,你是怎麽畫出這麽好看的畫的?”“我也想學,你教教我吧!” 子欣總是笑著耐心解答,就這樣,壁畫激發了更多孩子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
    在一塵的引領下,村裏的生活悄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那句 “現在好了,看病、上學、吃穿住行都不用自己操心了”,不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陳述,而是化作了溫暖人心的詩篇,流淌在每個人的心田。
    夕陽如血,灑落在村頭那棵曆經無數風霜的老槐樹上,餘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一地碎金。樹下,李叔 —— 一位皮膚黝黑、眼角帶著深深歲月痕跡的中年漢子,正和幾位圍坐的老人、孩子講述著往昔與今朝的對比。他身著一件洗得有些發白的藍色布衫,雙手粗糙且布滿老繭,此刻正激動地比劃著,眼中閃爍著激動與自豪的光芒,仿佛要將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傳遞給每一個人。
    “你們知道嗎?以前啊,咱們這村子,窮得叮當響,那日子過得,真是苦不堪言。看病?得走上幾十裏山路,天不亮就得出發,一路顛簸,等趕到醫院,人都快散架了。孩子們上學更是一種奢望,家裏窮得揭不開鍋,哪有餘錢供孩子讀書啊。我記得小橋她娘,就是因為一場病,家裏能賣的都賣了,砸鍋賣鐵湊錢,可最後還是……” 說到這裏,李叔的聲音微微顫抖,眼眶也濕潤了,他抬手抹了一把眼角的淚花,停頓片刻,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但現在,不一樣了!國家政策好,村裏也爭氣,建起了大醫院,那樓又高又亮堂,裏麵的醫生醫術高明,設備齊全。孩子們上學有校車接送,每天早上,看著孩子們歡歡喜喜上車,我這心裏就踏實。連吃飯都有營養餐,還不用自己掏錢,這錢放在咱們自己手裏都沒啥用了。咱們啊,真是趕上了好時候!”
    旁邊,張嬸,一個滿臉皺紋卻笑容可掬的老太太,穿著一件樸素的碎花棉襖,用她那布滿老繭的手輕輕拍了拍李叔的背,安慰道:“是啊,李叔說得對。我孫子小相,現在天天穿著新衣裳,背著新書包去上學,那精神頭足得很。前幾天還跟我說要當科學家呢!我這心裏頭,比吃了蜜還甜。這都多虧了村裏的努力,還有國家的照顧。”
    這時,小芹,一個紮著馬尾辮、眼神清澈得如同山間清泉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過來,手裏拿著一本嶄新的課本,課本的封麵在夕陽下反射著微光。她興奮地說:“李叔,張奶奶,我們老師今天教我們唱了一首新歌,叫《感恩的心》。我學會了,我唱給你們聽吧!” 說著,她便清了清嗓子,用稚嫩卻堅定的聲音唱了起來:“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
    歌聲在夕陽的餘暉中飄蕩,婉轉悠揚,如同一股暖流,溫暖了每一個人的心房。李叔和張嬸相視一笑,眼中滿是欣慰與希望。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首歌,更是孩子們對美好生活的感激與向往,也是村子美好未來的悠揚前奏。
    轉眼間,夜幕降臨,如一塊黑色的綢緞輕柔地覆蓋了整個村子,村裏的燈光星星點點地亮了起來,仿若夜空中閃爍的繁星。李叔家的院子裏,村民們自發地聚集在一起,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麵的 “感恩之夜”。院子裏擺放著幾張簡易的木桌,桌上擺滿了自家種的瓜果蔬菜,紅通通的蘋果、黃澄澄的梨子、綠油油的青菜,還有村裏新引進的農產品加工品,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大爺,村裏的老木匠,平時總是悶頭做著木工活,話不多,但今天卻主動拿起了話筒,他那飽經滄桑的手微微顫抖著,聲音有些沙啞且帶著激動:“我這一輩子,最驕傲的不是做了多少精美的家具,雖然那些家具擺滿了村裏人的家,可比起村子的變化,那都不算啥。以前,我生病的時候,家裏條件不好,隻能硬扛,疼得整夜整夜睡不著覺。現在,大醫院的醫生定期來給我檢查身體,還教我養生知識,讓我這把老骨頭又硬朗起來。這日子,真是越過越有奔頭了!”
    話音剛落,村民們紛紛點頭,掌聲雷動,那掌聲如同夏夜的暴雨,熱烈而持久。這時,村裏的年輕教師嚴琦站了起來,他身姿挺拔,穿著一件整潔的白襯衫,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與熱情,眼中透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鄉親們,我想說的是,教育真的可以改變命運。看到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神,我更加堅信這一點。我每天在課堂上,看著他們一點點吸收知識,如同幹涸的土地迎來甘霖。我們不僅要教會他們知識,更要教會他們感恩與回饋。因為隻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就像咱們村現在,大家互相幫助,一起感恩這個時代,才有了這麽大的變化。”
    嚴琦的話,如同一股清泉,滋潤了每個人的心田,讓大家陷入了對教育力量的深深思索。村民們紛紛表示認同,並分享起自己或家人因教育而改變命運的故事。有的說自己孩子考上大學後,在城裏找到了好工作,讓家裏過上了好日子;有的說自己通過學習農業技術,種出的莊稼產量大增,收入翻了番。夜漸深,但大家的熱情卻絲毫未減,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溫情與希望。
    在這場 “感恩之夜” 的尾聲,李叔再次站了出來,他望著滿天繁星,仿若在與浩瀚宇宙對話,深情地說:“今晚,我們聚在一起,不僅僅是為了慶祝生活的改善,更是為了銘記那些為我們付出的人,為了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現在好了,看病、上學、吃穿住行都不用自己操心了,但我們要記住,這份幸福來之不易,需要我們共同珍惜與守護。讓我們攜手並進,用我們的雙手和智慧,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就像咱們一起蓋房子,一塊磚一塊瓦地壘,一定能建成更漂亮的家園!”
    話音剛落,村民們再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那聲音似乎要衝破夜幕,衝向雲霄。他們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但隻要心中有愛,有夢,有感恩之心,就沒有什麽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
    夜深了,但村落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光明與溫暖,仿若被一層溫柔的光暈籠罩。老槐樹下,李叔靜靜地坐著,望著遠方,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他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屬於他們的故事,還將繼續書寫下去……
    村裏的孩子們逐漸成長為了社會的棟梁之才。他們有的考上了大學,走出了大山,在繁華都市的霓虹燈下,用所學知識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有的孩子進入科研領域,研發新技術,攻克難題;有的投身教育事業,像當年村裏的老師幫助自己一樣,去點亮更多孩子的夢想。還有的留在了村裏,利用自己的技術和資源,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改善生活條件。他們引進新的農業項目,教大家科學種植養殖,讓村子的產業蓬勃發展。無論他們身在何處,都始終銘記著家鄉的養育之恩,用自己的方式回饋著這片土地。
    而一塵,這位曾經站在老槐樹下發表激情演講即將步入中年的男人,見證了這一切的變化。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淺淺的皺紋,但他的眼神依舊明亮。他的臉上洋溢著滿足與幸福的笑容,因為他知道,自己當初的夢想與努力沒有白費。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能夠改變一個村落的未來。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當一塵老去,他的故事定會被後人傳頌。每當夜幕降臨,村裏的老人們總會圍坐在老槐樹下,給孩子們講述一塵的故事和那些關於教育的美好回憶。孩子們聽得入神,眼睛睜得大大的,心中滿是對先輩的敬仰,他們希望這些故事能夠激勵更多的孩子努力學習,勇敢追夢,成為有力量、有擔當的社會主義新人。
    而那片被夕陽染紅的天空下,老槐樹依然靜靜地矗立著,見證著村落的變遷與發展。它仿佛也在訴說著一個永恒不變的真理:教育,是改變命運的鑰匙;力量,源自於內心的堅定與不懈的追求。隻要我們心懷夢想,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未來。
    多年以後,村子愈發繁榮昌盛,又迎來了一批新的年輕人,他們帶著新的理念、新的技術,準備為村子注入新的活力。但與此同時,也麵臨著新的挑戰,比如如何平衡傳統與現代,怎樣在快速發展中保護好生態環境…… 這些問題,等待著新一代的村民去探索、去解決,而茅山渦村的故事,必將在不斷的奮鬥與拚搏中續寫新的篇章。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