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鼓碎青石裂 風搖舊史香 火中雛鳳鳴 茅草立蒼茫

字數:4212   加入書籤

A+A-


    暮色像打翻的墨汁浸透茅山渦村的天際時,村史館簷角的銅鈴突然瘋了似的叮當亂響。李明遠攥著剛收到的文化扶植批文,指甲在紅頭文件上掐出月牙印,紙頁沙沙聲驚飛了簷下築巢的燕子。
    "李家妹子,這腰鼓最後三拍得用暗勁!"李阿姨的喝斥驚得文化廣場上棲息的麻雀撲棱棱亂竄。她手中竹杖重重杵地,青石板裂開蛛網似的紋路,驚得前排紮羊角辮的小丫頭片子哇地哭了。這哭聲倒像某種信號,圖書館二樓突然探出張胖臉——是村東頭開小賣部的王二麻子,正叼著牙簽衝樓下喊:"李會計,這季度農家書屋的補貼款啥時候到賬?我家那口子等著錢進貨呢!"
    李明遠太陽穴突突直跳。他望著廣場上此起彼伏的鬧騰,恍惚看見無數條透明絲線將村民們纏成繭,而自己正站在繭外,手裏攥著把生鏽的剪刀。
    "明遠哥!"脆生生的呼喚割破暮色。穿碎花裙的實習大學生小林抱著攝像機跑來,鏡頭蓋在胸前晃蕩,"村民們說非遺舞蹈不能改,可文旅局專家建議加些現代舞元素……"
    話音未落,李阿姨的竹杖已橫在兩人中間。"小丫頭片子懂什麽!這腰鼓是當年老祖宗給八路軍送情報時跳的,多加半拍都是對先人的褻瀆!"她渾濁的眼珠突然迸出精光,竹杖尖幾乎戳到小林鼻尖,"你們這些城裏來的娃娃,總想著給老物件穿新衣裳,可知道邯鄲學步的故事?"
    小林踉蹌後退,後腦勺撞上圖書館玻璃門。門內突然爆發出激烈的爭吵聲,李明遠心頭一緊——是村會計老張和返鄉創業的小陳在搶奪那本《鄉村旅遊開發指南》。
    "李會計你來評評理!"老張舉著泛黃的賬本,算盤珠子劈裏啪啦響,"去年修繕宗祠花了三萬八,這錢要是投到農家樂……"
    "鼠目寸光!"小陳一巴掌拍在紅木桌麵,震得玻璃杯裏的枸杞茶泛起漣漪,"沒有文化底蘊,蓋再多民宿也是暴發戶!"
    李明遠感覺喉嚨發緊,仿佛吞了把生鏽的鐵砂。他望向村史館方向,暮色中那棟青磚建築像頭蟄伏的巨獸,陳列櫃裏先祖用過的紡車、煤油燈、糧票,此刻都在黑暗中泛著幽冷的光。
    子夜時分,李阿姨摸黑來到村口老槐樹下。月光透過槐葉縫隙在她臉上織出斑駁的網,恍若當年師父臨終前在她掌心畫的符咒。
    "阿芸啊,"師父枯枝般的手突然攥緊她手腕,指甲陷進肉裏,"記住,咱這腰鼓舞是活著的史書。當年鬼子圍村,你師公就是踩著這鼓點給遊擊隊報的信……"老人劇烈咳嗽,嘴角溢出帶著腥味的唾沫星子,"可現在年輕人嫌它土,說比不上抖音上的擦邊舞……"
    李阿姨永遠記得那個春寒料峭的清晨,師父咽氣時眼睛瞪得老大,像是要把畢生絕學刻進虛空。她顫抖著合上老人眼皮,聽見自己骨骼發出咯吱聲,像老舊的木門在風中哀鳴。
    此刻槐樹皮硌得她後背生疼,遠處文化廣場傳來零星的鼓點。李阿姨摸索著解開腰間褪色的紅綢帶,那是師父出殯時纏在她腰上的。綢帶在夜風中獵獵作響,恍惚間她看見無數個自己:十二歲初學舞時摔得膝蓋見骨的自己,三十歲頂著流言蜚語教姑娘們跳舞的自己,五十歲在祠堂前跪了三天保住腰鼓舞非遺稱號的自己……
    "李會計,文旅局的人明天就到!"小林氣喘籲籲衝進村委會,攝像機在肩頭顛簸,"他們想看看原生態表演,可李阿姨她……"
    李明遠的手指無意識摩挲著批文上的公章,燙金紋路硌得掌心生疼。他當然知道李阿姨的倔脾氣——上周縣文化館想給腰鼓舞配電子音樂,老人差點沒把收錄機砸了。
    "讓她鬧去。"老張從賬本後抬起眼皮,"等遊客來了看什麽?看老太太拿竹竿打孩子?"
    小陳突然踹開椅子站起來,震得搪瓷缸裏的茶水潑了滿桌:"你們根本不懂!上次我帶攝影團來,人家說咱們村像被時光凍住的標本!"他扯開領口,露出鎖骨處猙獰的傷疤,"知道這怎麽來的?去年阻攔開發商挖祖墳時被鋼筋劃的!"
    李明遠突然抓起車鑰匙衝出門。夜風灌進領口,他想起三年前在省城參加鄉村振興論壇,專家說"文化振興不是建幾座仿古建築"。當時台下哄笑,他攥著用舊報紙包的祖傳舞譜,感覺掌心沁出冷汗。
    暴雨傾盆的午夜,圖書館突然亮起昏黃的燈。李明遠舉著手電筒巡查,卻見小林蜷縮在曆史區角落,膝頭攤著本《鄉土中國》,發梢還在滴水。
    "他們說我是書呆子。"女孩突然開口,聲音混著雨聲發悶,"說我放著城裏的工作不要,來這窮鄉僻壤找罪受。"
    李明遠望著窗外的雨簾,想起自己剛回村時,母親把祖傳的銀鐲子扔進灶台:"供你讀大學不是讓你回來當村官的!"火光映亮老人扭曲的臉,也照亮他西裝內袋裏皺巴巴的鄉村振興計劃書。
    "知道為什麽叫"茅山渦村"嗎?"他突然指著窗外漩渦狀的雲層,"老輩人說這是女媧補天時漏下的泥點子,天生帶著股擰勁。"他撿起小林掉在地上的工作證,照片裏的女孩在油菜花田裏笑得燦爛,"你看這笑容,和當年我師妹多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林猛然抬頭。李明遠這才驚覺失言——那個總跟在他身後記筆記的師妹,三年前在非遺調研途中遭遇山洪……
    文旅局考察團抵達那日,文化廣場擠滿了人。李阿姨的紅綢帶在腰間獵獵作響,像團燃燒的火。當她舉起竹杖要敲響第一聲鼓點時,小陳突然衝上台。
    "等等!"他渾身濕透,懷裏抱著個包裹,"這是我在省城找到的老藝人,他說能幫咱們改良舞蹈!"
    李阿姨的竹杖懸在半空。包裹裏漏出半截殘破的腰鼓,鼓麵畫著詭異的圖騰——分明是湘西趕屍用的符咒!
    "你瘋了!"李明遠搶步上前,"這是封建迷信!"
    "可它能讓舞蹈活過來!"小陳眼睛充血,"昨晚我夢見師公了,他說咱們的路走窄了!"
    人群突然騷動。王二麻子媳婦舉著手機擠到台前:"直播間的老鐵們,這就是傳說中的非遺鬥爭現場!打賞到榜一就告訴你們後續!"
    李阿姨突然發出夜梟般的笑聲。她扯下紅綢帶扔進火盆,火苗竄起丈許高:"好!好!好!"她連說三個好字,從牙縫裏擠出話,"當年你師公為保住這舞蹈,被漢奸吊在城門樓三天三夜。今天我倒要看看,誰能從我李秀芸手裏奪了它的魂!"
    三個月後,茅山渦村的文化廣場豎起塊鎏金牌匾,上書"非遺創新實驗基地"。李阿姨的紅綢帶係在牌匾頂端,在風中翻飛如血。
    此刻她正教孩子們跳新編的《烽火歲月》,電子鼓點與傳統腰鼓聲交織成奇異樂章。小林舉著攝像機穿梭在舞者間,鏡頭裏突然閃過李明遠泛紅的眼眶——他正抱著本線裝《茅山渦村誌》,書頁間夾著師妹的照片。
    村史館地下室,小陳和老張蹲在泛潮的檔案櫃前。他們剛發現本民國時期的《鄉約》,泛黃紙頁上記載著村民用腰鼓舞傳遞情報的暗號。
    "你說……"老張突然開口,"要是當年老祖宗也這麽軸,咱們村早被鬼子燒光了。"
    小陳沒說話,隻是把《鄉約》輕輕蓋在臉上。油墨香混著黴味鑽進鼻腔,他忽然想起那個暴雨夜,李明遠在圖書館說的話:"文化不是供在神龕上的泥胎,是流淌在血脈裏的火。"
    立秋那日,文旅局的考察報告終於下來。李明遠站在村口老槐樹下,看李阿姨帶著孩子們跳新編舞蹈。遠處山巒如凝固的浪濤,他忽然明白,真正的傳承從不是固守成規,而是像茅草般在時代狂風中彎下腰肢,待風過時,根仍深深紮在故土。
    "李會計!"小林抱著獲獎證書跑來,"咱們的《烽火舞》入圍非遺創新大賽了!"
    李明遠接過證書,指尖撫過燙金紋路。他想起昨夜做的夢:師父在祠堂前跳著詭異的舞蹈,每一步都踏出火星,將那些泛黃的家譜、地契、信箋點燃。火光中,他看見自己年輕的臉,看見小林倔強的眉眼,看見無數雙手從火中伸出,接住飄落的火星。
    此刻,山風掠過廣場,帶來遠處城市的喧囂。李阿姨的竹杖突然指向天際,孩子們跟著舉起手臂,像破土的竹筍刺向蒼穹。李明遠知道,在這片被時代撕裂又縫合的土地上,新的故事正在生長。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