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變廢為寶

字數:6870   加入書籤

A+A-


    要募捐修路沒那麽容易,僅讓小茹代表皇家出麵,與送一塊牌匾,隻是讓捐錢的人得到一個名聲而已。
    若是他們不要這個名聲呢?那不就抓瞎了?
    要想擴大修路資金的來源,還得出奇招。
    如今玻璃不是製出來了麽。
    薑遠眼珠子一轉,自語道:“那便製作十麵小圓鏡, 用銀皮作外殼,殼上再刻上一些吉祥之語。
    到時在募捐現場限量發放,設定捐銀額度,達到額度的送西域寶鏡一麵,嘿嘿……”
    薑遠計從心生,說幹便幹,奔回書房拿起紙筆便畫。
    薑遠的畫工設計還是不錯的,不多時便畫出十幅不同樣式的設計圖來。
    有仙翁送桃的壽畫,也有胖娃娃抱鯉魚的喜畫,也有石榴露籽的吉畫,還有魚躍龍門、觀音送子等等。
    上官沅芷抱著薑致知,與小茹、黎秋梧聯袂而來,見得薑遠在作畫,便好奇的湊過來看看畫的到底是何物。
    “夫君,您還會畫這個?”
    黎秋梧像發現新大陸一般,拿起那張觀音送子圖,驚訝的問道。
    薑遠很得意:“小道爾。”
    上官沅芷卻是問道:“夫君,陛下此來是為何事?”
    薑遠放下手中的毛筆,抱過薑致知逗弄,應道:“無非是來商量一些朝中之事,他拿不定主意,為夫給他出了些計策。”
    上官沅芷嘟了嘟嘴,有些不滿:“您又無實職,公爹與爹爹也閑賦了,朝中不是很多能臣麽,非得要找您!”
    薑遠知道上官沅芷對鴻帝的做法有些不滿,笑道:“我就是給他出個主意罷了,反正又不需我去幹,能幫就幫吧,咱們也能得點實際的好處。”
    三女眼睛齊齊一亮:“有什麽好處?”
    薑遠笑道:“修路!”
    上官沅芷自是知道修的是哪條路,喜道:“陛下同意了?撥了多少銀子?”
    薑遠一攤手:“一文都沒給。”
    三女聞言,不約而同的‘嘁’了一聲,頓時興致全無,不給錢算什麽好處。
    薑遠哈哈笑道:“陛下雖沒給錢,但給了小茹權力啊,這就夠了。”
    小茹茫然不解:“給妾身權力?我能做什麽?”
    薑遠笑著將事情的原委,與畫這些設計圖的原因說了,三女麵麵相覷,還可以這麽耍?
    黎秋梧回過神來,拿著那張觀音送子的圖,紅著臉道:“夫君,這送子觀音的鏡子,我也想要。”
    小茹聞言,也低著頭道:“妾身也想要一麵。”
    薑遠愣住了:“這些都是拿出去唬弄人的,咱們不急。”
    黎秋梧瞪著薑遠道:“什麽不急,致知都會笑了,你說我急不急!”
    小茹也紅著臉嘀咕:“就是!”
    上官沅芷掩嘴笑道:“兩位妹妹,你們需要的不是這觀音送子圖,是要多給夫君泡桑葚枸杞酒!”
    薑遠惡狠狠的看著上官沅芷:“我看你是欠收拾!”
    上官沅芷咯咯笑道:“我怕你?”
    黎秋梧與小茹也挑釁的看著薑遠,臉上紅霞紛飛。
    薑遠立即敗下陣來:“都有!都有!”
    也不知道薑遠說的是刻了觀音送子圖的鏡子,還是說的其他。
    總之,當夜,鶴留灣的牛又犁了三畝地,精鋼打造的犁葉差點都斷了。
    第二日一早,薑遠讓胖四拿了十兩銀子去找製首飾的匠人,將這十兩銀子敲成薄銀片,照著設計圖,將圖案雕在銀薄片上。
    而薑遠則從玻璃作坊中,撿了十幾塊巴掌大小的廢玻璃,讓鐵匠鋪的大牛磨成圓形,再塗上水銀。
    再用薄銀片將這十麵小鏡子一包,立即就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廢玻璃搖身一變成了寶貝。
    而給三個妻妾的鏡子就不一樣了,薑遠一步到位,直接用整塊大玻璃製成試衣鏡,包裹的也是金皮,背麵皆刻的送子觀音圖。
    這三麵大鏡子若是拿出去,恐怕得價值連城。
    上官沅芷與黎秋梧、小茹三人哪裏見過這等玩意,喜得一整天都不願出房門,衣衫一套一套的換,在鏡子前照來照去。
    薑遠還偷偷的多弄了一麵大鏡子,花了十兩銀子的保密費與跑腿費,讓利哥兒給清寧也送了一麵過去。
    要有,大家都得有,豈能少了一人,薑遠從來不幹厚此薄彼的事。
    鏡子弄完了,薑遠又寫了告示,讓胖四從豐邑縣城張貼到燕安,為募捐造勢。
    燕安城中的各大告示欄前圍滿了人,幾個書生站在最前排,搖頭晃腦的念道:
    “阡陌通,則百業興,南城門外官道乃如人之經脈,卻年久失修,車馬難行路人裹足…
    承陛下應允以募資築路,昭寧公主,豐邑侯、惠寧鄉主其心大善,願擔起募捐之責…”
    一眾圍觀的百姓哪聽得懂這文鄒鄒的布告,叫道:“那書生,你撿重要的念。”
    那書生折扇一收,鄙夷的看了一眼這些目不識丁的百姓,解釋道:“意思就是說,昭寧公主與豐邑侯、惠寧鄉主,奉了皇命修南門外那條官道,希望咱們捐銀子。
    但凡捐錢的,不論多寡都把你的名字刻在石碑上麵,讓後人銘記。”
    一眾百姓聞言,皆甩了袖袍要走。
    一些百姓嘴裏嘟囔道:“都說豐邑侯與惠寧鄉主樂善好施,沒想到也搞這種套路,當我們百姓是傻子麽?”
    “天下哪有什麽白烏鴉…豐邑侯也缺錢了麽?這是要行搜刮之事啊!”
    “誰會嫌錢多啊,唉…”
    當然,有人說豐邑侯要搞錢,那自然就有人反對:
    “那昭寧公主,據說是太上皇流落在外的女兒,也就是鶴留灣的管家小姐,誰人不知她心地善良,我可不信她會以修路之名來搜刮錢財。”
    “就是!再者,豐邑侯與惠寧鄉主的善名誰人不知,昭寧公主更是菩薩一般的人!爾等休得胡言!”
    百姓們眾說紛紜,在告示欄前爭論不休,漸漸分為兩派。
    一派說豐邑侯要借修路之名搜刮百姓,一派則說豐邑侯真心為民,修那條爛官道是好事,豈容他人誹謗。
    爭吵不休之下,還動起了手來。
    那幾個書生見得起了亂子,連忙勸阻,又有人叫了巡城的禁軍來,才止住了快要打起來的百姓。
    巡城的禁軍過來問清了緣由後,那禁軍頭領手按在刀柄之上,喝罵道:
    “都給老子閉嘴!這告示上寫得清楚,自願捐贈,不願捐的,誰逼你了?爾等在此鬧事,是不是想體驗衙門的飯食?!”
    一眾百姓噤若寒蟬,哪敢再出聲,但很多人眼裏都有不服之色。
    禁軍將軍又轉頭看了看那幾個書生,語氣緩和了些:“爾等念這告示,為何隻念一半?惹出亂子來,你們難辭其咎!”
    那幾個書生中有認得這禁軍將軍的,連忙拱手:“花將軍,不是小生不念完,實是這些百姓太急燥,小生隻念得一半就成這般了。”
    花將軍握著刀柄的手鬆了開來:“那爾等繼續念。”
    這姓花的將軍,卻正是那禁軍校尉花百胡。
    那日花百胡被丁嶽裹挾著造反,他出於自保與叛軍殊死拚殺,最終將丁嶽的腦袋斬了下來。
    鴻帝不但沒有追究他謀逆之罪,反而讚賞其勇猛忠心,立下斬將之功,特加封為正六品折衝校尉。
    花百胡能被加官,雖然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自己的果決,但卻也是因為薑遠派文益收上城頭與尉遲耀祖解釋,否則他還是難逃一死。
    花百胡對薑遠可謂感激涕零,今日見得一些百姓中傷薑遠,豈能不怒。
    但他也極有分寸,知道與這些百姓說不清,並不當麵反駁,而是命書生們繼續念告示,他則在一旁守著。
    那幾個書生又看了一遍告示,然後翻譯成大家都聽得懂的白話:
    “昭寧公主說了,自願捐獻不強求,也不論多寡,哪怕捐一文錢,也會刻碑以記。
    且,如果捐銀達一千兩者,可獲禦賜的‘積善之家’的牌匾一塊。
    若捐銀萬兩者,不但可以獲得禦賜牌匾,還會有昭寧公主親手送上的神秘寶物,但寶物隻有十件,先捐者先得。
    另,本次築路不強征傜役,參與修路的民夫每人每天十五文錢,若想去幹活的,到時候去南門外報名。”
    此言一出,百姓嘩然。
    以前要修路,都是京兆府發起,屬於半自願半強製,而且還得自帶幹糧服苦徭。
    可屢次修路,那路還是那般的爛,漸漸也就沒人信了。
    而且,那苦徭也不是那般好服的,監工個個長鞭在手凶神惡煞,幹慢點就得被打。
    百姓們聽得服傜役沒有人不怕,有錢的人家還好,拿點銀錢出來就能頂了傜役。
    沒錢的人家就得苦熬了,被打死在工地上的都有。
    也隻有豐邑侯開了大周有償征傜役的先河,幹活管飯還給錢。
    如今告示上卻說,自願捐贈不強求,還給上工的傜役發工錢,很多人當即就信了,畢竟鶴留灣的口碑擺在那裏。
    那些質疑豐邑侯,借機搜刮民脂民膏的人也皆閉了嘴。
    圍觀的百姓中也有一些富人大戶,他們的心思與這些普通百姓完全不同。
    聽得若是捐錢修路,不但能被刻碑以記,還有皇帝陛下禦賜的牌匾,頓時心動了。
    誰人不想要個名,更別說是皇家親賜的牌匾,這東西若是得上一塊,往家中大門上一掛,可謂金光四射,誰人敢輕視。
    說不得將來犯了事,這牌匾還能保命哩。
    錢不錢的不重要,路修不修的也無所謂,但那牌匾卻是一定要得上一塊。
    很多富人都是這般想,紛紛擠上前去看那募捐的日子,一時間告示欄前擠滿了穿著綢緞衣衫,肚大腰圓的富人。
    “哎,這告示上怎麽沒寫是什麽寶物?”
    也有些人不僅打那牌匾的主意,還打那神秘寶物的主意。
    有人笑道:“嗬嗬,都說是神秘寶物了,豈會明言?不過,即然是昭寧公主親賜,想來價值連城。”
    “告示上不是說了麽,三日後在南門外募捐,到時一看便知。”
    一個戴著員外帽,手裏拿著折扇的大胖子斜了眾人一眼:“諸位都別想太多了,要得那秘寶,得捐一萬兩銀子,你們這些窮哈哈就不要想了。”
    這胖子的話頓時引起了其他富人的不滿:“宋百萬,你瞧不起誰,區區萬兩銀子,就你有?”
    宋百萬被人懟了,冷哼一聲:“萬兩銀子隻是起步價,那秘寶卻隻有十件,你們還是省省吧!
    我沒啥錢,但定能爭得到一件,你們?嗬!”
    眾人皆不服:“吹這個牛逼!”
    宋百萬也不多言,挺著大肚子冷笑:“咱們三日後,南門外見!”
    有了這些富人較勁,告示欄前更加的熱鬧,人越圍越多,花百胡不得不調了人手,到燕安的各大告示欄前維持秩序。
    不用兩個時辰,燕安各酒樓茶館,盡皆是談論修路之事。
    百姓們聚焦的也非修路本身,而是那禦賜的牌匾,那十件秘而不宣的寶物也被各種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