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錢是用來花的

字數:7486   加入書籤

A+A-


    趙祈佑剛想退朝,見得萬啟明站了出來,強忍下哈欠,問道:“萬啟明,你有何事要奏?”
    萬啟明雙手高舉著一本奏章遞給傳禮太監:“陛下,煉鋼新坊之址已選定,陛下若準奏,明年二三月便可開工。”
    趙祈佑聞言來了興趣,這煉鋼新坊從去年冬說到今年冬,總算有個眉目了。
    鶴留灣護衛用的那種精鋼橫刀,他是見識過的,做為帝王,他很清楚有一把好的兵器在手,是何等的重要。
    但趙祈佑接過奏章一看,馬上就笑不出來了,眉頭擰成了麻花:
    “一百三十萬兩?!建個煉鋼新坊而已,要用金子造麽?!”
    萬啟明見趙祈佑不悅,連忙又轉頭看薑遠。
    卻見薑遠又朝他呶嘴,萬啟明無奈,隻得硬著頭皮道:“陛下,單建那煉鋼新坊,隻需四五十萬兩即可。
    但選址之處是在昭寧公主的封地上,那裏要建成我大周第一個工業園,居住此處的百姓都要遷走建設新村…同時,還要建其他的廠房,鋪設道路,開挖溝渠,民夫工錢…”
    趙祈佑又看了看奏章,差點將奏章摔萬啟明臉上,開口就要一百三十萬兩,真當他這個皇帝晚上沒事專挖銀礦麽。
    一眾百官聽得還要朝廷為遷走的百姓建新村,還要給民夫工錢,頓時炸開了鍋。
    而且,那什麽勞什子工業園是什麽玩意,他們根本沒聽過。
    更重要的是,那塊封地說是昭寧公主的,其實就是薑遠的。
    拿朝廷的錢,去辦豐邑侯的事,想得到美!
    戶部張興第一個跳了出來:“陛下,萬萬不可!那什麽工業園聞所未聞!
    即便要建,為何要朝廷出錢安置百姓,還建新村,這錢不是大風刮來的啊!”
    薑遠暗歎,剛才張興還與他一起對付荀封芮,現在聽得讓他掏錢了,翻臉就不認人了。
    西門楚也道:“陛下,老臣雖不知那工業園有何用,但凡大興土木之事,朝廷都可強征傜役,修城池、修皇陵莫不是如此,如何還要給民夫工錢!”
    趙祈佑目光炯炯看向萬啟明:“萬啟明,你要得太多了,朕給不了!你隻需建成煉鋼新坊便可!”
    萬啟明擦了擦額頭的汗,他本就不善言辭,現在這麽多人反對,緊張得不得了,就要退下。
    薑遠見萬啟明撐不起來,也不遲疑:“陛下,您給的起!”
    一眾百官見得薑遠又跳了出來,心下恍然,剛才還在想萬啟明一個小侍郎,何以敢開這麽大的口,原來是薑遠在後作祟。
    趙祈佑見得薑遠出班,愣了愣,問道:“豐邑侯,何出此言!”
    剛才吃了大虧的荀封芮見得又是薑遠,暗咬了咬牙,也出班道:“豐邑侯,你倒是獅子大開口,與萬啟明勾結在一處,言稱建什麽工業園,莫不是想為自己謀私利吧!”
    禦史台阮棋芳與侯君浩也出列道:“陛下,此次要這麽多銀錢,當要慎重。”
    薑遠也不理眾人的反對,朗聲道:“陛下,我鶴留灣與工部的磚廠與水泥窯,您與眾位大人也是知道的。
    其所產紅磚與水泥,如今已應用到了許多地方,效果顯著!”
    薑遠又麵向一眾百官:“眾位同僚,你們口口聲聲的說不知工業園為何物,你們難道真不知麽?”
    荀封芮道:“我等隻聽你與萬啟明言說,當然不知!”
    薑遠笑嗬嗬的道:“那本侯就當爾等不知吧!那本侯就說上一說。
    我鶴留灣與工部建的紅磚廠與水泥窯,就是工業的代表!
    其所生產的紅磚與水泥,在這金殿之中的同僚誰家沒用過?
    你們修墳頭,鋪庭院,就是修個茅房,都去工部拉磚拉水泥,還不給錢的那種,我沒說錯吧?”
    薑遠目光掃過,一眾百官卻皆麵帶不屑,用工部一些水泥、紅磚怎麽了,又不是用你家的。
    薑遠輕笑一聲:“你們用的那些,都是工業的產物。
    所謂的工業園,就是將所有的磚廠水泥窯搬到指定的地方,統一規劃管理。
    當然,工業園中不僅於磚廠、水泥窯,其他隻要超過一百工匠的作坊,都要搬過去,這麽說可懂?”
    西門楚也笑道:“豐邑侯這麽說,老夫便懂了。
    不過,以老夫覺得,作坊想開在哪就開在哪嘛,隻要不違大周律,我等又何必幹涉,為何非要將工坊聚集在一起呢?”
    薑遠點點頭:“西門老大人說的在理。
    不過,若將工坊聚在一起,會更方便管理,也更方便收取賦稅。
    同時,也能方便開作坊的商賈,比如織坊與染坊都在工業園,織好的布不用出工業園,就能立即送進染坊,節省了時間與運輸成本。
    而且,工坊聚集在一起後,商賈為方便,也會不斷的往這裏聚集,慢慢的供銷就會集中,形成像流水一樣的生產模式。”
    薑遠本還想說供銷一體,形成產業鏈,提高競爭力與創新力。
    但這些說出來,隻怕雞同鴨講,也隻撿了他們能聽得懂的說。
    反正今日也沒想馬上要到錢,隻不過先拿出來議上一議罷了。
    工部尚書伍澤突然站了出來:“陛下,微臣覺得豐邑侯所說在理,將工坊集中,商賈們要采購何物,就不需東市買馬,西市買鞍,的確會減少貨物運輸成本。
    且,統一管理作坊,也可以減少偷漏賦稅。”
    趙祈佑的手指敲在桌麵上:“這倒是有幾分道理,不過,建廠房遷移百姓,為何要朕出錢?”
    薑遠躬身道:“陛下,其實並不是虧本買賣,眼前雖要花點錢,但以後都會還回來的!”
    荀封芮立即哼道:“豐邑侯,你說得倒好聽,建那什麽新村花出去的錢,百姓拿什麽來還,從何處還?”
    張興也斜著眼睛看向薑遠:“豐邑侯,你是不是想當然了?錢花沒了就沒了,這不是虧本買賣又是什麽?”
    薑遠正色道: “諸位隻看到眼前的利益,錢這東西是用來花的,不是藏在庫房中長黴的,隻有先花出去,才能帶來更多的錢!”
    荀封芮冷哼一聲:“一派胡言!謬論!陛下,萬勿聽信讒言!”
    趙祈佑也道:“豐邑侯,你如此這般說,實是…”
    他本想也說荒謬,但又怕說得太重傷到薑遠。
    薑遠卻不以為然,正色道:“陛下,並非微臣胡言!且聽臣言!”
    荀封芮還想諷刺幾句,卻見趙祈佑一抬手:“好,你且說來聽聽。”
    薑遠道:“不管是遷移百姓建新村,還是大建廠房,這些都是前期的必要投入。
    隻要工業園一成,商賈入駐,勢必就會增加這一帶百姓的收入,商賈也會得利。
    百姓可進工坊幹活,這樣一來,他們的收入就會增加,遇到災年也不再需朝廷賑災。
    百姓都進了工坊幹活,能得溫飽,治安就會極速好起來,不會因為吃不飽飯而生亂。”
    薑遠這般一說,頓時讓眾多百官感覺不妙,如果百姓都進了工坊,誰來幫他們種地?
    說來說去,這不是要損害他們的利益麽?
    這薑遠該誅!
    眾多官員議論紛紛,看向薑遠的目光就不善了。
    薑遠卻渾若未覺,繼續說道:“百姓們在工坊裏掙了錢,就會舍得花,繼而就會購買商賈生產的貨物。
    商賈掙得多了,交得賦稅不也多了麽?
    再者,商賈手中有了更多的錢,他們就會擴大生產,招更多的百姓,如此循環,朝庭能收到的賦稅隻會越來越多。
    如今雖已與各國開通商路,但買得起的隻是一小部分人,隻有百姓們都買得起,大周的商業才會真正繁榮,大周才會富強!”
    趙祈佑邊聽邊點頭,他雖年輕,但聽薑遠這麽一說,也覺有道理。
    也正因為他年輕,思維沒那麽刻板,才聽得進薑遠說這麽多。
    不僅是趙祈佑,就連張興也頻頻點頭,他是戶部尚書,常年想的是如何改善民生,自然比一般人懂得多。
    張興點著頭,忽然覺得不對,薑遠這番花言巧語,最終掏錢的是戶部,便連忙正了神色,擺出一幅石像臉來。
    此時終於有官員忍不住了,出班道:“陛下,此不妥啊!若是百姓都去工坊幹活了,糧食誰來種!百姓即便手裏再有錢,沒糧吃,豈不要天下大亂!”
    一眾官員見有人出頭,也連忙附和,誰的家中還沒點田地了,最少的都有幾千畝良田。
    即便薑遠家中,不也有良田七八萬畝麽。
    眾人皆恨薑遠吃人飯不幹人事,他家的田就不要人種麽?為何要砸自己的鍋?
    薑遠見得百官紛紛反對,現在就不是花多少錢建工業園的事了,而是這東西根本就不應該存在。
    薑遠暗歎自己大意了,考慮有欠周到,前麵那些話說得早了。
    難怪薑守業說,變法者多沒有善終,此時薑遠這才體會到什麽是壓力,什麽是一廂情願。
    但話到此處,薑遠萬不會認慫:“眾位同僚,爾等不就是怕沒人給你們種田麽!
    我鶴留灣也有良田數萬畝,我的田荒了麽?”
    一眾百官紛紛腹誹:誰他特麽的能跟你比,你那收租等於沒收!百姓當然願意種!咱可沒你那麽大方!
    荀封芮更是喝道:“豐邑侯,我看你這是包藏禍心,想將大周禍害的烽煙四起!”
    薑遠也不示弱:“荀大人,你不要張嘴就來!我大周百姓困苦,你不想著怎麽解決,卻阻撓於本侯,我看你才是包藏禍心!”
    薑遠又指著一眾百官道:“哼!按我大周律所定,七品官所有田地不過五十畝,一品大員也不過千畝!本侯沒說錯吧?!”
    薑遠又朝趙祈佑拱手道:“陛下,微臣諫議,清查大周田畝,超過者罰沒,微臣願做清查官,請尉遲老將軍領兵助陣!”
    薑遠也是豁出去了,他沒得好,那大家都別想好。
    一眾百官頓時啞口無言,若趙祈佑同意這事,薑遠是真敢下狠手,沒聽他說要讓尉遲愚領兵助陣麽。
    尉遲愚在江南殺人殺到現在都沒回,對門閥勳貴是一點沒手軟。
    薑遠或許不敢對所有人下手,但小家族他還不敢麽。
    西門楚連忙出來打圓場:“豐邑侯勿怒,這不是說工業園的事麽,怎的說到別的事上去了?”
    伍澤看了一眼薑遠,輕搖了搖頭,示意他不可與眾官為敵,隨後對趙祈佑道:
    “陛下,一眾同僚擔憂也不無道理,糧食乃國之根本。
    但豐邑侯也是為大周著想,以臣看,不如這般,凡去工坊做工的百姓,每戶若是四人之家,隻可去一人,餘者耕種,以此類推。”
    伍澤這話一出,頓時引得一眾朝官點頭讚同,如此一來,家中的田地有人種,也沒必要與薑遠不死不休。
    大家都是體麵人,互相給個台階下才好,非必要誰想你死我活。
    話題便又回到工業園本身之上,趙祈佑也鬆了口氣,若是薑遠執意清查田畝,怕是他這個帝王也保不住他。
    大周勳貴門閥眾多,得罪這麽一群人,趙祈佑也不敢。
    趙祈佑緩聲道:“伍愛卿此言甚妙,大周的田地不能無人耕種,但工坊也不可或缺,還是商議一下工業園花錢之事。”
    薑遠也鬆了口氣,幸好伍澤幫他解了圍,否則定要被圍攻。
    伍禹銘的孫子也不是泛泛之輩,薑遠默默記下伍澤的這份情。
    薑遠平複了一下心情,奏道:“陛下,工業乃強國之道,要想領先他國必要發展工業。
    今日花小錢,往後定會數倍百倍的還回來,要想成為萬國之中心,工業必不可少。”
    趙祈佑撚著下巴上並不存在的胡須,心裏卻是猶豫不決,這一個工業園就要一百多萬兩白銀,這實在太多了,換誰都會肉疼。
    張興眼巴巴的看著趙祈佑,不停的祈禱趙祈佑可千萬別答應。
    一眾百官見趙祈佑神色不定,也不知道是個什麽意思,正又要出班勸諫駁回薑遠的要求。
    卻不料薑遠又道:“陛下,您無需現在做決斷,兩日之後,微臣在登基大典上給陛上送上一份禮物。
    到得大典之後,您若有得空閑,可與一眾百官到得鶴留灣走一走,到時大夥都會知曉何為工業,也會知曉工業的重要性!”
    趙祈佑聞言抬起頭來看向薑遠:“你要送朕一個禮物?是何物?”
    薑遠躬了身:“陛下到時一觀便知,先容微臣賣個小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