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古代農業與現代農神們4

字數:3694   加入書籤

A+A-


    【除此之外,智慧的勞動人民還發明了更多更好用的工具,比如西漢發明的能夠自動播種蓋土的耬車,用來磨麵或者脫粒用的石碾,用來脫粒的稻床,用來去除水稻中雜質、癟粒、秸杆屑等的穀風車,還有用於汲取井水的轆轤。】
    【黃河作為華夏的母親河,經常發生洪災,治理黃河,興修水利也是曆朝曆代的皇帝們最常做的事情。】
    黃河,地上河!
    黃河在古代那可真的是平和時沃野千裏,哺育眾生,暴躁時毀天滅地,寸草不生啊!
    古代人可沒什麽環保的觀念,黃河周圍的樹林和植被都變成農田了,這不庫庫往外衝泥沙啊!
    古代人治水也是,要是官員給力,皇帝也賢明還能好,要是碰上個貪官,修都不修就能給你說修完了。
    古代也沒咱們現代的機械和水泥什麽的,那個時候洪水別說救了,都沒人敢往前靠。
    【每個朝代治水的方式各不相同,救災也是,不過救災這種還是要信息傳遞的快,支援什麽的越及時越好,可惜,古代沒有這個條件。】
    治水沒什麽意見,隻要別瞎搞!
    合理懷疑你在蛐蛐宋朝。
    哈哈,三易回河是吧!
    什麽大宋版紙上談兵啊!戰術後仰.jpg
    【這個等咱們講到大宋的時候詳細說說啊。】
    唐欣欣當然也是知道宋朝的那個治水笑話的,不如說,宋朝的笑話很多,可惜也隻能等網友們什麽時候把宋朝投上來了。
    【農業生產除了農具的改進,糧食產量的增加也跟其他因素有關。】
    【第一點,種植的方式,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人們經曆的時間不算很長,不過,同樣是精耕細作,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耕種也越發的精細起來。】
    【人們很早就發現了土地的肥力對於農作物產量的影響,於是從商周時期就有休耕製度,但是土地不耕種又會使糧食產量下降,於是聰明的古人們,找到了增加土壤肥力的辦法,那就是想辦法給土地施肥!】
    【肥料被人們奉為田地的‘藥’,怎麽用,何時用,用多少,那可都是非常講究的!】
    【常見的肥料有綠肥、糞肥、雜肥、餅肥等,綠肥就是將綠色植物漚爛作為肥料,糞肥則是人和牲畜的糞便,雜肥則在宋代應用比較廣泛,大多是用剩餘的垃圾做成的,餅肥則是使用種子榨油後剩餘的殘渣製作的。】
    【明代的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記載了十多種餅肥,包括豆餅、綿子餅、菜籽餅、小油麻渣餅等。】
    【常見綠肥則包括了大麥、黃豆、綠豆、黃花草、胡麻等,蠶沙、稻糠等都在雜肥中有廣泛應用。】
    明代的徐光啟這個時候還是個少年,還在為了不讀書跟爹娘鬥智鬥勇,猛地就在天幕上聽見了自己的名字,傻傻的指著自己:“我?”
    他的爹娘互相看了一眼,趁著不孝子愣神,一把抓住:“讓你跑!就算是這個徐光啟說的是你,你也得給老子好好讀書!”
    小少年因為一個愣神被抓住,喜提一頓男女混合雙打!
    【製作肥料的方法也有很多,常見的有三種:漚肥法,就是把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放進甕或者不滲水的地方,在裏麵堆著;堆肥法,把秸稈、綠肥與少量的動物糞尿加上點土共同堆積,通過踩踏之類的辦法讓肥料互相腐熟,這種肥料算是古代最好的肥料了;最後就是把河泥塘泥做為肥料。】
    【除了肥料,還有提前育苗,挑選種子等,都是漸漸成熟的精耕細作的方式。】
    【第二點則是跟地區有關,從關中平原到南方的長江流域,再到後來的東北地區,關中平原地區是當時國家的中心,後來秦始皇征戰百越開始,人們發現越往南,水源越發的充足,氣候也越來越炎熱。】
    【正因為如此,南方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用來耕種,甚至可以達到一年兩熟或者三熟。】
    秦始皇驚住了,他攻打百越隻是為了地盤而已,沒想到那個地方竟然有這般好處?
    他都想著要停止戰爭了你給他來這出?
    之前聽到天幕曾經說就算是攻打完六國,秦始皇也不曾停下他征戰的腳步,已經很是疲憊的大秦百姓都不想再打仗了。
    結果今天就得到了這麽個消息!
    疲憊?
    那是什麽?
    他們一點都不疲憊!
    陛下不愧是上天認定的千古一帝,就是有遠見!
    百越那個地方竟然可以一年三熟!
    這就是農民心中的聖地啊!
    打!
    一定要打!
    誰不打誰無臉麵見老祖宗!
    王翦等人都知道糧食的重要性,這種好地方,就應該是大秦的!
    王翦原本顫顫巍巍的身體立馬挺直了!
    “陛下!臣請戰!”
    李信等人也不甘落後,紛紛跪下:“陛下,臣請戰!”
    可惜攻打百越不是隨便就能出發的,嬴政按捺住心中的激動,命令開始做戰前準備。
    【第三點則是種子,後來的種子越來越高產,也是有世代選擇的結果,人們種植時,總是會下意識的選擇那些看起來更加飽滿的種子,這就無形的挑選出了更加高產強壯的種子。】
    【後來,宋真宗時期,人們在最南邊的占城發現了一種新的稻種——占城稻,這種稻子種植時間比正常的水稻早得多,優點也著實有點明顯:耐旱,不擇地,五十餘日就可成熟。】
    【占城稻和華夏自己的晚稻配合成雙季稻,大大的增加了北宋的糧食產量。】
    “占城稻!”李世民眼睛亮晶晶的看向他的大臣們。
    看他!
    他!想!要!
    這種造福整個大唐的事情,自然是沒必要阻止的,杜如晦想了想,提議:“如今大唐還在休養生息,不若派人先去占城附近找著,若是情況屬實,那地方,就一定是咱們大唐的地盤!”
    “善!”房玄齡和長孫無忌摸著自己的胡子,笑眯眯的看向杜如晦,顯然很是讚同。
    喜歡曆史直播間:隨機創死一位老祖宗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間:隨機創死一位老祖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