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悄然出現的“論壇”,土是土了點

字數:3996   加入書籤

A+A-


    “嗯?倒是忘了激光陀螺儀的進展了,不過,看他們都能支援“芯片”項目了,想來進度應該不錯。反正在路上,問問也好。”
    江夏揉了揉通紅的額頭,隱隱作痛的“紅包”讓他發熱的頭腦稍微冷卻下來,理智重新占據了高地。
    很自然地,他想起了另一個被自己當起甩手掌櫃的項目——激光陀螺儀!
    不,應該是兩個,激光測距儀被他合並進了同一個項目,翻看了一會自己的筆記本。
    江夏拿起剛剛掛斷不久的電話:“請幫我接下東北器材廠,我找下伯龍同誌。”
    “好的,小江工,請稍等。”
    “伯龍!好久不見,你手頭上那個東西怎麽樣了?”
    電話那頭傳來伯龍略顯疲憊但依舊亢奮的聲音:“江工!卡在信號預處理這塊了,現在大珩老師建議……”
    江夏沒等他說完,打斷道:“等等……你有多久沒用‘大黃分身’的短消息功能了?我記得不是給你們分配了內部通訊端口嗎?你從來沒試著在上麵問問?”
    “啊?問…問什麽?”電話那頭的伯龍小年輕陡然被問住,語氣有些茫然。
    年輕的他被江夏陡然拔到了項目負責人的高位,因此無論做什麽都身先士卒,恨不得一個人把所有活都包圓了。
    他此刻的狀態,跟江夏早期做項目時一模一樣,整個人仿佛被焊在了實驗室和圖紙堆裏,忙得腳不沾地,晝夜顛倒。
    一邊要和光電所的大珩老師探討是穩妥地用機械調q還是冒險一步到位,上電光調q,一邊還要死磕高壓儲能電路的設計。
    他已經記不清多久沒回家了,吃住全在廠裏解決。還好最近市麵上糧食供應似乎寬鬆了些,食堂油水也足,不然他那本就單薄的身板,怕是要步江夏“竹竿”身材的後塵了。
    “誒……”江夏無奈地歎了口氣,聽著伯龍那沙啞幹澀的嗓音,他隔著電話線都能清晰無比地想象出對方此刻的模樣:熬得通紅的雙眼布滿血絲,頭發亂得像雞窩,眉頭緊鎖地趴在圖紙或者示波器前……
    嗯,這場景太熟悉了,因為以前的他,就是這副德行!雖然現在也好不到哪去……
    江夏耐著性子引導了一下:“你們廠那邊特批了台‘大黃分身’吧?你直接找到那個內部通訊端口,把你的問題敲進去,點個回車鍵就行了!自然會有懂行的人看到並回複你。你的問題……那很可能就不是問題了!兄弟,別光顧著自己悶頭幹啊!”
    “江夏!吃飯咯!端過來還是跟著我們一起去餐車?”就在這時,大老王粗獷的嗓門穿透了車廂門。
    電話那頭的伯龍小青年似乎還想問個清楚具體怎麽操作,江夏一股恨鐵不成鋼的邪火“噌”地就上來了:“行了!別問了!去體驗下吧!別的協作單位都用得飛起,解決了不少卡脖子的問題!就你這個傻乎乎的還在搞‘獨立公關’!兄弟,咱們人海戰術、集思廣益的優勢不能忘啊!回頭再聊!”
    不等伯龍再出聲,江夏“啪”地一聲果斷掛了電話。
    聽著車廂裏的動靜,大老王急忙探出半個身子,就看見一向平和的江夏跟個倔驢一樣,開始圍繞著紅木桌子轉圈圈。
    一邊轉還一邊罵:“吃個屁!吃空氣都吃飽了!”
    “你妹的!標準化小組那幾個小子,最近都快成24小時在線的‘金牌客服’了!守著端口傳文件,忙得腳打後腦勺!明明握著這麽先進的聯絡方式,你就搞個寬帶放大器信號預處理這種破事,還在那兒自己扣腦袋?活該累死你個榆木疙瘩!”
    “那那破玩意兒!數字電台都用上了,連多普勒雷達都他娘的用上了!小莫和他老師都在盤算著進一步縮減雷達尺寸了,你卻……”
    難得見著小呆毛這麽激動,大老王好奇走進:“咋了?這可不像你,罵的聽難聽。”
    “不該罵嘛?我那個‘百家講壇’的端口秘鑰,你們確保送到責任人手裏了吧?”
    聽著江夏說正事,大老王也端正了態度:“確保!為了安全除了我們,還有idcpc的同誌一同‘送貨’!嚴格實行點對點‘送貨’!怎麽,出了什麽情況?”
    “那不就結了。枉我還去聶伯伯那討了個人情,把大黃分身給他們那個器材廠配上了。拿著金飯碗要飯呢?留著不用孵雞蛋嘛?”
    江夏把桌子敲得崩崩響,看得大老王眼皮子直跳。
    “我估計啊,還是思想轉變不過來!總覺得技術攻關就得自己悶頭幹!我還以為伯龍這小子是個聰明人!他頭疼的那個信號預處理,早就不是問題了!但凡他用我給的端口,連上‘標準技術協會’的通訊界麵,把問題描述清楚發上去……”
    “值守端口的標準化小組那幾個小子,看到‘弱信號提取’、‘激光陀螺儀’這些關鍵詞,不馬上把μa709線性運算放大器的應用圖紙和閾值比較器電路的設計要點摘要發過去了?”
    “用上μa709進行高增益、低噪聲的信號放大,再通過設計的閾值比較器提取有效脈衝信號,這道坎不就跨過去了?!他還在那兒跟高壓火花隙死磕,這不是浪費時間是什麽?”
    江夏氣得又拍了一下桌子,這次倒沒撞頭,但聲音不小。
    “那破玩意兒!數字電台都用上了,連多普勒雷達都他娘的用上了!小莫和他老師都在盤算著進一步縮減雷達尺寸了,他卻……”
    “誒!”
    江夏一拍腦門,氣憤之餘倒是忘了剛剛用自己腦殼“敲木魚”這碼子事,頓時疼得他倒抽了口涼氣。
    接著,“不懂合作”,“不思進取”,“孤陋寡聞”,“暴殄天物”之類的詞一個勁地從他嘴裏往外蹦躂。
    也別怪他罵的髒,主要是這小子被各級項目纏身的時候,也沒忘了依托他搗鼓出來的簡陋網絡,構建一個知識共享的雛形。
    那個被他戲稱為“百家講壇”的東西。
    這個所謂的“論壇”,在當前的網絡條件下,自然跑不起花裏胡哨的圖形界麵和實時互動。它更像是一個基於短消息協議和人工智慧相結合的、比較原始相對高效的知識索引與分發係統。
    核心思路就是:化整為零,人工調度,按需傳遞。
    標準化協會那群充滿幹勁的年輕人,是這套係統的“基石”。他們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化身“知識捕手”和“圖書管理員”。
    通過聯係各個參與“大黃分身”網絡的研究所、工廠。將這些單位正在進行或已完成的研究項目報告、技術方案、設計圖紙、實驗數據等核心內容,統統濃縮成幾百字的“技術摘要”。
    然後,由標準化協會的“分類員”,根據技術領域,如“電子電路”、“光學器件”、“材料工藝”、“機械結構”、“信號處理”等大類和更細分的子類),將這些摘要人工整理、歸類、編號,錄入到一個中央索引庫。
    當然,這個索引庫目前還是一大堆厚厚的卡片箱,也就江夏這掛逼,仗著有“大黃本體”,把自己的成果唰唰轉成了電子目錄,快得飛起。
    也就是這幾乎堆滿了半層樓的卡片箱,讓這個地方被標準協會的小青年稱為藥房,而那些來尋求技術的研究員,也被他們戲稱為上門抓藥。
    挺形象的不是?這幫標準協會的小青年確實很像老藥鋪的夥計分揀藥材的舉動。當然,他們分享的是知識。
    但,某種程度上,還真可以把這些知識當成“藥到病除”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