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爭搶下鄉

字數:3458   加入書籤

A+A-


    原來宋老爺子竟是父親少時的同窗,讓人感到十分的意外。
    不過,人生本就奇妙,京城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隻是兜兜轉轉,原來都是故人。
    喬九如和蘇懷遠對視了一眼,然後默契的一起出去了一會兒,沒過多久重新回來了。
    “宋伯伯,小洛下鄉的地方定了嗎?!”
    進屋後的第一句話,喬九如就沒頭沒腦的對著宋老爺子問道。
    “沒定,因為還沒到最後的報名時間。”
    宋老爺子毫不猶豫的回答,他覺得喬九如不會無緣無故的問這個事情。
    必定是有原因的。
    “宋伯伯,小洛肯定是要下鄉的,我給你們的建議是,別去南方。那邊雖然吃的挺多的,但是正因為一年四季都能種地,這就意味著這人就一年到頭都不能休息。天天這麽幹,吃不好身體是受不了的。”
    喬九如沒去過南方生活,但她倒是聽了不少南方的事情,天天下地幹活,不和老黃牛一樣麽?!關鍵是,人家老黃牛隻需要上重活苦力活,其他的時候是能休息的。
    宋老爺子和老伴聽完之後傻眼了,他們還真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隻想到了南方不下雪到處都能找到吃的,可也沒想到人家冬天還能種地啊。
    “喬侄女,宋伯伯就托大這麽稱呼你了,那你覺得小洛應該去哪裏下鄉?!”
    可能是缺了幾年吃的,宋老爺子之前隻想到能活命,倒是沒想過其他的。現在聽喬九如這麽一說,他也覺得南方似乎太辛苦了。
    “我女兒要去吉省那邊下鄉,宋伯伯,小洛要是想去的話,可以和她一起結伴。”
    “那邊,我們喬家當年經常去,大概還有幾個認識的人吧。”
    喬九如剛才就是和蘇懷遠出去商量不如讓宋洛雲也去吉省那邊下鄉,也許可以和小女兒互相有個照應。
    當然不是宋洛雲想讓幫女兒幹活,而是想請他能時常關注女兒的動向,萬一有什麽意外,宋洛雲就能及時的通知他們。
    而且,喬九如也沒有說錯,吉省是很冷沒錯,但是可以貓冬休養,隻要能在大雪封山的時候勤快,肯定是能養得活自己的。
    “喬侄女,太好了,我們小洛也去吉省。正好,他們互相還能有個照應呢。”
    宋老爺子真的是毫不猶豫的就決定要讓大孫子去吉省下鄉,他相信喬家人。
    “吉省那邊雖然很冷,但是山貨特產也不少,勤快點說不定還能寄點回來。”
    喬九如覺得東北這樣的生活挺好的,除了冷了點沒毛病。
    宋老爺子不住的點頭,他激動的剛想說什麽,就聽到一道幼稚的聲音突然插了進來。
    “爺爺,我想和哥哥一起去下鄉,這樣家裏能省口糧,到時候我們還能寄吃的回來給爺奶弟弟妹妹們。”
    宋洛年那張幼稚的小臉上滿是認真,他睜著大眼睛家裏人小大人似的說。
    他雖然年紀小,但是早早就懂事了,這幾年吃不飽穿不暖,他也一直很努力的想要給家裏分擔。
    “小年……”
    二孫子懂事又成熟的話讓宋老爺子終於忍不住熱淚縱橫起來,摸著懂事的孫子的頭哽咽的說不出話來。
    “爺爺,我也想下鄉,讓我和大哥一起下鄉。我比小年大點,可以幹更多的活,賺更多的工分,我們賺口糧給家裏寄回來。”
    聽了堂哥的話後,宋洛書也受到了啟發,頓時眼睛一亮,她也想要去下鄉,給家裏省口糧,勤快點還能給家裏寄回來。
    這樣,爺奶他們就不用這麽辛苦了,她也能幫著養活弟弟妹妹們。
    “小書,小年,爺爺不同意,下鄉很辛苦,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他不同意,他不同意。
    宋老爺子連連擺擺手,一邊覺得自己不中用,一邊又欣慰孩子們的懂事孝順。
    喬九如和蘇懷遠被宋家孩子們的話給驚住了,這個家都已經難到了讓孩子們為了省口糧要下鄉去順道給家裏人掙吃的,讓夫妻倆隻覺得心酸不已。
    難,太難了,大家都難。
    “宋伯伯,我突然間有一個想法,不如您聽一聽?!”
    喬九如真的是有些於心不忍了,心裏就有了個主意,既然遇上了,就伸手拉一把吧。
    “侄女,你說。”
    “不如讓小洛和小書一起下鄉,小書雖然掙到的工分不會很多,可她隻要一天能掙到四五個工分,再加上混著野菜一起吃,那吃個七八分飽還是可以的。這樣小書留在城裏的口糧就可以留下來給家裏了,小書去那邊我們會找人找關係給她安排個輕鬆的活,到時候可以和我女兒住一間。”
    “爺爺,喬嬸子說得對,我也不小了,我快十四歲了,再過兩三年也得要去下鄉呢。現在有大哥和喬姐姐在,我不僅不會害怕,一定也能過好。”
    “宋伯伯,你聽我說我為什麽建議讓小書下鄉。要是這兩個大孩子走了,留下來的都是老弱病殘,萬一有什麽事情,大晚上的男孩子無論是出行還是力氣總比女孩子要好要安全得多。”
    “對,爺爺,嬸子說得對。”
    “阿如,宋伯伯,我覺得還不如讓小書直接報名下鄉。小書現在快十四歲了,再過兩三年就到了下鄉的年紀,那小年也到了下鄉的年紀,宋家還得出一個人去下鄉。”
    “是這樣沒錯,可,小書現在下鄉,知青辦隻給兩百塊錢安置費,如果她還是城裏戶口,她的口糧就能留給家裏。”
    “也對,兩百塊錢自然抵不上兩三年的口糧。”
    “沒錯,那還不如兩三年後,小書再辦下鄉的手續呢。”
    “侄女說得對,這兩百塊錢安置費最多就隻能買四五百來斤的糧食,都吃不到兩年。”
    “宋伯伯,要是小書下鄉了,她就和我女兒一起睡,你們不用再特意給她準備棉被這些了,我已經提前找人準備了兩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