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取長安易如反掌

字數:9833   加入書籤

A+A-


    “楊毅來了?”
    張新驚喜道:“他在哪?”
    “就在帳外。”左豹笑道。
    “快讓他進來,哦不......”
    張新站起身來,“我親自去接。”
    前年在出兵討董之前,張新曾給麾下的將領們都放了一次假。
    楊毅的老家在隴西。
    中平四年涼州之戰時,他本可以回去看看的。
    然而耿鄙和董卓太坑,導致張新不得不疲於奔命,根本沒辦法給他放假。
    他也隻能學那大禹,過家門而不入了。
    張新考慮到涼州路遠,楊毅跟了他五年,連一次家都沒有回過。
    再加上他軍中的將才越來越多,有沒有楊毅已經不太重要,便大手一揮,給楊毅放了足足一年的長假。
    說句實話,他都快把楊毅給忘了。
    張新快步走到營門口,看見那道熟悉的身影,哈哈大笑。
    “楊毅,楊毅,你可算是回來了!”
    張新上前抓住他的手,有些責怪的問道:“這段時間,我可是時常思念起你,你怎麽現在才回來?”
    算算時間,楊毅的假期隻到去年十月,早該回來了才對。
    說完,張新看了看左右。
    “怎麽就你一個人?其他人呢?”
    當時和楊毅一起回去的,還有當初一同被俘虜的十幾名西涼兵。
    “君侯恕罪。”
    楊毅聽聞張新經常想他,一臉感激的開口道:“末將自回鄉之後,亦常思君侯。”
    “去年年初君侯討董,末將本想與麾下一同回來,隻是有事耽擱了。”
    “何事?”張新連忙問道。
    “君侯。”
    楊毅看了看左右,“能否入帳再說?”
    “好。”
    張新點點頭,抓住他的手,與他把臂而行。
    典韋跟在身後,心中暗暗戒備。
    隻要楊毅稍有不對,他就會立馬出手,將其格殺。
    一個消失了一年多的人,突然出現在這裏,他不可能沒有警惕。
    行至帳中,楊毅突然下拜,口稱有罪。
    “你這是為何?”張新疑惑的問道。
    楊毅巴拉巴拉......
    他自回鄉以後,終於見到了心心念念的家人,在家過了個團圓年。
    去年三月,諸侯會盟,共討董卓的消息傳到了隴西。
    楊毅聽聞張新在聯軍之中,也不繼續休假了,將那些一同回來的舊部都召集起來,打算去山東投張新。
    結果,眾人行至長安附近,恰好碰上了劉協遷都之事。
    遷都大事何其繁瑣?
    正常來說,想要遷都,少則準備數年,多則十餘年。
    董卓臨時起意,倉促遷都,自然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弄好。
    因此,人手不足的董旻便在長安附近抓起了壯丁。
    楊毅等人久在軍中,身上那股殺氣就和普通百姓不一樣。
    他們又都有馬,雖然回家休假沒穿鎧甲,但武器還是帶著的。
    十幾個騎馬跨刀,充滿精悍之氣的壯漢,很快就引起了董旻的注意,將他們攔下盤問。
    楊毅自然不敢說自己是張新麾下之人,也不敢說自己在李傕麾下待過,隻能臨時編了個身份,說他們這些人曾是隴西郡兵,自從耿鄙大敗之後,便不再從軍了。
    如今來長安,是聽聞董相國有難,特來投軍。
    沒辦法。
    古代可不像後世,有那麽多的職業。
    情急之下,楊毅也編不出什麽合適的身份,隻能這麽說了。
    畢竟他們這十幾個精壯漢子,看起來實在是不像百姓,也不像商人。
    董旻身邊的那些人皆是甲士,全都一臉不善的盯著他們。
    隻要回答稍有不對,恐怕即刻就是刀劍加身。
    他們人少,又沒著甲,肯定是打不過的。
    董旻聞言倒是沒有起疑,反而十分高興。
    董卓在西涼一帶素有威望,楊毅他們又都是隴西口音,完全對得上。
    別看董卓在士大夫中的名聲不好,但對於普通士卒而言,他卻是個豪氣幹雲的好將軍。
    否則也不會有那麽多西涼兵願意跟著他幹。
    “也就是說,你現在是董旻麾下的屯將了?”張新看著楊毅問道。
    楊毅投軍之後,董旻念在他是沙場老卒,又帶著人來投的份上,給他加了一個屯將,統領百人。
    “末將實乃不得已而為之,還望君侯恕罪。”
    楊毅叩首請罪,隨後從懷中掏出一塊布匹捧在手中,雙手高高舉過頭頂。
    “君侯,且看此圖。”
    “此乃何物?”
    張新見他雙手高舉,放下心中疑慮,上前接過此圖。
    典韋渾身肌肉緊繃,隨時做好出手準備。
    楊毅並沒有其他動作,待張新接過圖後,便將雙手撐在地上,說道:“此乃末將親自探查的,董賊在長安城內的布防圖。”
    “你說什麽!董卓的布防圖?”
    張新瞪大眼睛,連忙將圖打開。
    圖上不僅有著長安城的結構,還記載著董卓在什麽地方布置了兵力。
    雖然兵力的數量不是很詳細,基本上用的都是大概、也許、不詳這類的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這才對嘛。
    楊毅在董旻麾下,隻是區區一個百人將,若是能將董兵的數量都探查清楚,那才有鬼了。
    “好......好!”
    張新眼睛一亮,“有此圖在,取長安是易如反掌啊!哈哈哈哈......”
    “楊毅。”
    張新收好布防圖,上前將他扶起,問道:“你是如何探得此圖的?”
    “末將知道,君侯一定能打進來。”
    楊毅笑道:“故自投董之後,末將便借著巡邏之機,結識了不少其他地方的守軍。”
    “待到休沐之時,末將再以看望朋友的名義去到他們那裏,如此年餘,方得此圖。”
    “忍辱負重,方能成就大事。”
    張新讚許道:“若我軍能夠攻取長安,你當為首功!”
    “末將不敢居功。”
    楊毅連忙道:“隻要君侯不計較末將投董之事就好。”
    “當時你隻是迫不得已罷了,我又豈會怪罪?”
    張新哈哈一笑,“你身在董營心在張,日後傳揚出去,也算是一段佳話了。”
    楊毅聞言,臉上露出一個笑容。
    “多謝君侯!”
    “哦,對了。”
    張新又問道:“其他人呢?”
    “他們皆在城中,隻要大軍一到,便可襄助君侯取城!”
    ......
    張新召集麾下眾人,將楊毅之謀告訴他們。
    “君侯,未可輕信啊。”
    孫乾瞥了楊毅一眼,“此人既然投董,焉知這不是董卓的誘兵之計?”
    “楊毅隨我日久,必不負我。”
    張新擺擺手,“公佑多慮了。”
    楊毅見張新毫不猶豫的選擇相信他,一臉感動。
    這點自信,張新還是有的。
    楊毅先前在李傕麾下時,隻是一個隊率而已。
    隊率,五十人將。
    自從跟了他以後,楊毅先做司馬,再做校尉,短短數年之間,便成了比二千石的銀印高官,麾下管著數十個隊率。
    此次無奈投董,董旻也隻是給了他一個屯將而已。
    如今董卓日薄西山,張新兵勢正盛。
    隻要是個正常人,就不可能不在張新這裏做校尉,而跑到董卓麾下去做一個二百石的屯將。
    楊毅獻圖之後並未找借口離開,而是留在營中,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除了死士,沒人會拿自己的性命來用計。
    楊毅會是董卓的死士麽?
    若是的話,他就不會跟隨張新這麽多年了。
    帳中眾人分成兩派。
    一派以孫乾、陳琳等文士為首,認為不可輕信。
    一派以左豹等與楊毅相處許久的武將為首,認為沒有問題。
    雙方爭執不下。
    張新看向荀攸。
    “軍師,你怎麽看?”
    “攸以為,可信。”荀攸開口道。
    想要知道一個人的話可不可信很簡單,隻要看他在其中有沒有利益就行了。
    如果楊毅說的是假話,他能得到什麽?
    以張新的謹慎,必不可能親自入城。
    即使中計,最多也就損失一員將領而已,改變不了大勢。
    這點功勞,董卓會拿什麽封賞他?
    最多也就一個中郎將吧?
    中郎將的地位雖比雜號校尉高,但二者的秩俸是一樣的,都是比二千石。
    相反,若是楊毅襄助張新取下長安,做那迎回天子的首功,一個亭侯是跑不了的。
    亭侯雖小,卻也是金印紫綬的列侯,位比三公,可以建國,能被人尊一句君侯了。
    死後,亦能惠及子孫。
    助董卓守一座必陷之城,隻能得一個與現在地位差不多的中郎將。
    助張新迎回天子,封侯拜將,封妻蔭子就在眼前。
    傻子都知道該怎麽選。
    孫乾等人見主公和軍師都選擇相信,便不再諫言。
    張新讓典韋將城防圖掛了起來。
    “來,楊毅,你給我等說說......”
    次日,大軍開拔,直撲長安。
    孫堅找到張新,再次請求擔任先鋒。
    皇甫嵩他打不過,但打個董卓還是沒有問題的。
    張新準了。
    董卓在長安城內的布置,是東邊的守軍多,南北守軍次之,西邊最少。
    聯軍自東向西而來,正常來說,打的就是東城。
    而楊毅麾下的那些人,都在南城之中。
    未免被人懷疑,他在出城前就裝作生了重病,請了長假。
    此時那些人正由他的一名心腹統領。
    孫堅的作戰風格勇猛,最喜強攻。
    讓他來做攻城先鋒,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董卓察覺出端倪來。
    孫堅得了張新應允,大喜過望,回到自己軍中,將麾下全部召集過來。
    “自諸侯會盟,共討國賊始,距今已一年有餘。”
    孫堅看著諸將,大聲說道:“此一年間,君侯戰孟津,複洛陽,攻華陰,陷鄭縣,勞苦功高。”
    “我等皆賴君侯神威,才能於今日兵臨長安城下!”
    “然此一路行來,我軍卻未立下半點功勞,著實令人汗顏......”
    孫堅拔出腰間古錠刀,激昂道:“今日一戰,誓取長安,如此方能不負國家,不負陛下,不負君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今日一戰,誓取長安!今日一戰,誓取長安!”孫堅麾下眾將紛紛高聲喊道。
    士卒受他們感染,也跟著喊了起來。
    他們的心中都憋著一口氣。
    尤其是那些來自南方的江東兵和長沙兵。
    從長沙到雒陽,再到長安,他們打的唯一一場勝仗,就是收複陝縣。
    然而就算是這點微功,也是在張新的輔助下才拿到手的。
    這就顯得他們......
    像個掛件。
    大家都是一個肩膀扛兩個腦袋,誰比誰差了?
    今日一戰,他們就要證明,長沙兵、豫州兵,並不比青州兵和徐州兵差!
    “出擊!”
    孫堅鼓舞完士氣,下令攻城。
    凡守城,必守野。
    在正常的情況下,董卓應該分一軍出城安營,與城池互為掎角之勢才對。
    但不知是長安城池太大,還是董卓擔心分兵之後控製不住城中局勢,他並未在城外布置兵馬,而是集中兵力,做出一副死守的模樣。
    這讓孫堅可以安心攻城,也讓張新可以不必再領一軍,為他防備側翼。
    “殺!”
    城牆上殺聲震天。
    劉協在寢宮中聽聞喊殺聲起,快步走出大殿,目中含淚,麵朝東方,翹首以盼。
    “姑父......”
    那個男人,他終於來了!
    百官公卿心裏歡呼雀躍,連忙派出家奴門客前往各家聯絡。
    這些家奴門客的動作,都被牛輔派來盯梢的人看在眼裏。
    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董卓耳中。
    “讓他們聯絡。”
    董卓冷笑一聲,“告訴牛輔,將這些人的名字都記下來,待張子清退兵之後,老子會挨個上門,和他們聊聊。”
    “諾。”
    董卓走到院中,抬頭望天。
    “聯絡好啊,聯絡好......若是爾等不聯絡,我還不知道要殺誰呢......”
    長安城堅,非一日可下。
    孫堅軍戰至黃昏,鳴金收兵。
    董卓親自來到東城之上,慰問傷員,鼓舞士氣。
    半夜三更,張新領著三千兵馬,人銜枚,馬裹蹄,不打火把,悄悄地潤到了長安南邊。
    “君侯,就停在這裏吧。”
    楊毅借著月光,仔細辨認了一下周圍的環境,說道:“不能再往前了,再往前就是太學和九廟了。”
    張新點點頭,“那便依計行事吧。”
    典韋一揮手,幾名士卒悄悄摸了過去,按照楊毅所教,來到一個位置,點起三支火把,按照一個特定的軌跡不斷揮舞。
    隨後便是耐心等待。
    喜歡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請大家收藏:()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