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毋敢動!動,則國滅矣!

字數:10572   加入書籤

A+A-


    兩章一起)
    大營中,張新、荀攸、崔琰三人正在議事。
    典韋把守帳外,禁止任何人靠近。
    “季珪。”
    張新看著崔琰問道:“依你之言,五郡大族是因度田之事反我,可東萊之地,我度的田並不多,東萊大族為何反了?”
    平原、樂安、齊、北海四郡,張新度的田多,還殺了不少人,四郡大族造反還可以理解。
    尤其是齊國和北海國,先是司馬俱,後是管亥,全部殺了一遍。
    雖說張新與二人串通起來,演了一場戲,讓人抓不住把柄。
    但大族中又不是沒有聰明人,有人能看出來,心懷不滿,倒也不奇怪。
    可東萊郡是最後收複的。
    那時候張新要的土地已經差不多了,和濟南一樣,他基本沒怎麽對東萊大族動手。
    再加上齊國守將太史慈就是東萊人,按理來說,濟南都沒反,東萊就更不應該反了。
    “太史將軍敗歸平原後,遣人去東萊問過。”
    崔琰道:“東萊大族本不願助袁紹,是劉公山派人去遊說了。”
    “劉岱?”
    張新一愣,隨即大怒,“他好歹也是漢室宗親,不助我討董也就罷了,我與他無冤無仇,何以助袁紹反我?”
    劉岱這一支,是劉邦的庶長子劉肥之後,先祖劉渫xie)被封在東萊郡的牟平縣。
    牟平劉氏,在東萊郡的影響力確實很大。
    “說是無冤無仇,倒也未必。”
    崔琰開口問道:“牧伯可還記得陶丘洪?”
    “陶丘洪?”
    張新想起了當初那個刺殺他的二五仔,點了點頭,疑惑道:“關他什麽事?”
    “劉岱之弟劉繇曾被舉為青州茂才,就是陶丘洪所舉薦。”
    崔琰歎了口氣,“牧伯殺了他弟弟的舉主,他怎能不懷恨在心?”
    “嗬......”
    張新無力吐槽。
    “劉公山漢室宗親,國難當頭,畏董如虎,卻在聯軍散了以後,先因私怨殺了橋瑁,又因小義不顧大義,去襲君侯之後。”
    荀攸瘋狂搖頭,“當年青州皆以二龍謂於劉岱、劉繇兄弟,如今看來,不過二蟲罷了。”
    劉岱素有賢名,曾被當時的青州刺史舉為茂才。
    到了第二年舉茂才的時候,刺史不知該舉何人,陶丘洪便向他推薦了劉繇。
    刺史就很納悶:“前一年已經舉了劉岱,今年怎麽還舉劉繇,這兩兄弟一前一後舉了茂才,就不怕別人說閑話麽?”
    陶丘洪答道:“若明使君用公山於前,擢正禮於後,所謂禦二龍於長塗,騁騏驥於千裏,不亦可乎?”
    於是這兩兄弟二龍的稱號便傳揚開來。
    陶丘洪不僅舉薦劉繇,還順便幫劉岱也揚了名。
    張新把他宰了,可不就是和劉岱結仇了麽。
    “士族......”
    張新眼中隱隱浮現出殺意。
    他知道東漢的士族豪強厲害,可沒想到竟然這麽厲害!
    早在半年前,他就寫信回去,讓高順、華歆他們提防。
    可他們還是一點消息都收不到。
    這一瞬間,張新想起了曆史上的曹操。
    曹操殺了邊讓之後,去征徐州,難道就沒有讓荀彧提防麽?
    饒是如此,以荀彧之能,也收不到消息,以至於曹操在前線征戰,後方的兗州直接隻剩了三城。
    張新更慘,就隻剩平原一座孤城了。
    也幸虧當初陶丘洪刺殺他,讓他有借口把平原縣的大族洗了一遍。
    否則平原一旦淪陷,後果不堪設想。
    他的老婆孩子可都在裏麵啊......
    說起來,陶丘洪還是和邊讓、孔融齊名的名士。
    張新殺了他,正好也和曹操殺邊讓的性質差不多。
    “主公。”
    正在此時,典韋走了進來。
    “午時已到。”
    張新回過神來,目光一凝。
    “攻!”
    前線將領收到命令,推著雲梯等攻城器械就開始攻打未央宮。
    劉協聽著外麵傳來的戰鼓聲與喊殺聲,看了看一旁的董卓,心裏十分委屈。
    姑父你真就不顧我的死活了?
    你不愛我了麽?
    董卓站起身來,走到殿外,看著宮牆方向,麵色凝重。
    “張子清竟然真敢攻打皇宮,他是豁出去了麽......”
    董卓想了想,對一名親衛說道:“去告訴百官,張子清要弑君了。”
    “諾。”
    親衛行了一禮,轉身離去。
    董卓又看向劉協,微微一笑。
    “天子啊,又到了你該出場的時候了......”
    劉協渾身一顫。
    董卓拉著劉協來到張新軍攻勢最猛的東門,又將劉協掛到了牆上。
    “停!”
    於禁等人連忙下令停止進攻,派人去向張新匯報。
    劉協可以死。
    但必須是由董卓來殺。
    若是他死在了張新手裏,那就是萬劫不複了。
    董卓見狀,又使人將豫州和青州的情況喊給聯軍聽。
    張新軍的士卒暫時還沒得到消息,還以為和前幾天一樣,是董卓的攻心之計,不為所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孫堅那邊就不行了,在董兵的呼喊聲中,很快就亂了起來。
    百官們得知張新攻打皇宮,紛紛跑到他的大帳外麵,想要求見。
    張新讓士卒們攔住。
    百官不得入,便堵在帳外,大聲叫罵。
    “張新,你是要弑君篡位麽!”
    “宣威侯,先帝不以你出身卑鄙,對你委以重任,你就是這樣報答他的麽!”
    “黃巾賊子謀逆,天下人快來看呐......”
    士卒們也很為難。
    這些人都穿著官服,不是青綬就是紫綬,個個都是二千石以上的高官。
    他們打不得,也殺不得,隻能去向張新匯報。
    張新不為所動,下令除了東門以外,其餘部隊繼續進攻。
    反正劉協隻有一個,你董卓還能四麵宮牆都掛一個不成?
    正在此時,孫堅回來了。
    “君侯。”
    孫堅一臉憋屈,“董賊使人大喊我軍後方有失之事,末將麾下的士卒聞言,都不願意再打了......”
    “壓不住了?”張新問道。
    “壓不住了!”
    孫堅點點頭,“再強令他們進攻,怕是要嘩變了!”
    這時徐和又走了進來。
    “君侯,青州被襲之事是真的嗎?”
    他本來也不信,但董卓一喊,豫州兵就亂了,青州兵的心裏也難免產生懷疑。
    他隻能下令暫停進攻,回來詢問。
    “是。”
    張新點點頭。
    這種事不能瞞。
    “啊?”
    徐和聞言愣住,“既然如此,我軍當速速回援才是啊!將士們的家眷可都在青州呢!”
    “君侯,撤吧......”
    荀攸長歎一口氣,“打不了了......”
    “此時再攻,且不說軍心震動,士卒會否嘩變,便是能夠攻下,君侯也逃不脫一個國賊之名了。”
    “百官群情洶洶,君侯不可一意孤行啊!”
    討董討董,為的不就是一個誅殺國賊,匡扶社稷的名聲麽?
    現在百官罵的這麽厲害,就算把董卓殺了,名聲也撈不到了。
    不走留在這裏幹嘛?
    家都沒了!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張新心裏十分惱怒。
    若是你們百官能把天子護好,哪有今日這麽多事?
    張新暗罵完,看向徐和。
    “再攻一次!”
    “君侯......”
    徐和剛想說話,卻被張新打斷。
    “去!”
    “這......諾。”
    徐和無奈離去,過了半個時辰,又回到帳中。
    “君侯,攻不下。”
    這幾天董卓都在加強皇宮防禦,此時宮裏全部都是西涼兵。
    若是時間充足,張新自然可以慢慢攻打。
    反正宮裏也放不下多少糧草,董卓最多隻能守個十天半個月。
    但想要在幾個時辰內攻下皇宮,顯然不太可能。
    吳景、黃蓋也來了。
    豫州兵,壓不住了......
    “君侯,撤吧。”荀攸拱手說道。
    “撤吧。”徐和也抱拳道。
    “唉呀!”
    孫堅氣得直跺腳。
    就差最後一個皇宮了,就差最後一個皇宮了!
    曹操也跑了進來,一臉憤恨。
    “君侯,不能再攻了,再攻下去,我等皆為國賊矣!”
    於禁、趙雲等將也紛紛回來,請求撤兵。
    “君侯。”
    荀攸勸諫道:“後方有失,軍心震動,百官盡皆反對。”
    “為今之計,當速速回援,待掃平袁紹,穩固後方之後,再議勤王之事,如此方為上策!”
    張新沉默良久,長歎一聲。
    “百官誤我......”
    荀攸聞言鬆了口氣。
    他知道,張新這是同意撤兵了。
    張新看著眾人神色,皆是一臉不甘。
    “今日便暫且放董卓一馬。”
    張新突然笑了,“待到來日,諸位再來隨我勤王!”
    “願為君侯效死!”眾人紛紛喊道。
    勝利就在眼前,他們也不想撤兵,但事到如今,真的打不下去了。
    “撤軍吧。”張新淡淡說道。
    “諾!”
    眾人連忙回到前線傳令。
    張新走出大帳,來到大營門口。
    百官依舊還在叫罵。
    見張新來到,他們罵的更凶了。
    “讓他們閉嘴。”張新對身旁的典韋說道。
    “閉嘴!”
    典韋沉聲大喝,聲若洪鍾。
    百官嚇了一跳,頓時安靜了下來。
    張新走到近前,靜靜看著他們。
    “諸位不用罵了,我已下令撤軍回青州,日後還請諸位好自為之。”
    說完,張新拱了拱手,轉身就走。
    百官聞言一愣。
    誒?
    不是?
    你真走啊?
    “宣威侯,你不能撤軍啊!”
    百官又開始喊:“你若走了,還有誰能救天子於水火啊......”
    張新聽的十分煩躁,對典韋道:“把他們轟走。”
    典韋點點頭,轉身來到營門口。
    “走!走!主公讓你們都走!噢噓......噢噓......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新回到帳中,看向荀攸。
    “青州危急,公達可有退敵良策?”
    現在張新心裏十分煩躁,根本想不出個一二三來,隻能向荀攸問策。
    “君侯勿憂。”
    從收到消息開始,荀攸心中一直就在思索解青州之圍的方法,此時聽聞張新問計,早已胸有成竹。
    “如今平原看似危急,實則穩如泰山。”
    荀攸微微一笑,“平原城池高深,糧草豐沛,兵力足夠,據守數月不成問題。”
    張新聞言微微點頭。
    平原城經過國淵的擴建,城牆足有九米多高,十餘米厚,是除了雒陽、長安這種都城以外,一等一的堅城。
    城中不僅有高順、太史慈這種大將,還有張牛角帶去的屯田兵。
    將領、兵力都沒有問題。
    諸侯討董,張新除了出兵之時帶了一些糧草以外,其他時候吃的都是韓馥和袁術的糧草,沒從青州調一顆糧食。
    平原又是州府,城內的糧食足夠全城三年之用。
    城中大族又因陶丘洪刺殺之事,被張新給洗幹淨了。
    在這種情況下,以高順、田楷、華歆等人之能,別說數月,就算是守個一兩年估計都沒有問題。
    “袁紹聯軍人數雖多,心卻不齊。”
    荀攸繼續說道:“陶謙出兵,卻隻是屯兵諸縣,不敢入青州州界,足見其心中對君侯的忌憚。”
    “君侯對其不可軟弱,可以上官的名義遣使斥責,陶謙昏亂憂死,見君侯強硬,自然撤軍。”
    “好。”
    張新瞥了崔琰一眼,又問道:“還有嗎?”
    “劉岱因陶丘洪之事攻打青州,既為名聲,也為實利。”
    荀攸侃侃而談,“他既重名,君侯可遣使以大義說之,再以兵勢相脅。”
    “我軍撤至雒陽,自成皋而出便是兗州,他若不肯撤軍,我軍便可直取兗州。”
    “劉岱撈不到名利,反而還要受攻,自然撤軍。”
    “另外三路呢?”張新繼續問道。
    “韓馥本就忌憚袁紹,此番出兵,估計是受了袁紹蠱惑。”
    荀攸撫須,“此二人本就互相猜疑,君侯可以間破之。”
    張新聞言,頓感撥雲見霧。
    “袁遺呢?如何退之?”
    “一條狗罷了。”
    荀攸不屑道:“狗自然會跟著主人走。”
    張新大喜,“有公達在,我無慮也。”
    不愧是頂級謀士,小黑胖子的謀主。
    荀攸聞言十分開心。
    終於感覺自己不是個吃閑飯的了。
    “季珪。”
    張新看向崔琰,微微一笑,“陶謙那邊,你熟,這次便再由你去一趟如何?”
    “願為牧伯效力。”
    崔琰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好。”
    張新神情一肅,“此去諸縣,你就告訴他八個字。”
    “毋敢動!動,則國滅矣!”
    “若他不肯撤軍,你直接砍了他!”
    喜歡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請大家收藏:()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