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將軍,帶我們走吧

字數:9713   加入書籤

A+A-


    “諾!”
    崔琰重重應道。
    “季珪遠來辛苦,本該好好歇息一番。”
    張新上前抓住崔琰的手,動容道:“可是如今情況危急,隻能勞煩季珪再跑一趟了。”
    從平原到長安,有近兩千裏路。
    從長安再到諸縣,又是兩千多裏。
    崔琰一路行來,既要用最快的速度將消息傳達,又要躲避袁紹聯軍的斥候、兵馬,可謂是十分凶險和辛苦。
    按理來說,張新就算不給他放個小長假,也得讓人好好休息兩天。
    可是沒辦法。
    別看陶謙目前猶豫不決,可萬一他哪天腦子抽了,領兵進入青州,那就麻煩了。
    五路聯軍,張新雖然不懼,可他麾下的將士已經征戰年餘,上下疲憊,又要千裏迢迢的趕回青州。
    長途跋涉之下,軍心不振,體力不支,還真不一定好打。
    崔琰和陶謙打過幾次交道,對陶謙的性格比較熟悉。
    出使陶謙,非他莫屬。
    崔琰對此的回答十分簡單。
    “食君之祿,為君分憂,此臣分內之事也!”
    “好!”
    張新給了他一大筆錢,再讓一隊黃巾舊部護著他,一路前往諸縣。
    送走崔琰,張新回到主位坐好,提筆寫信,又讓人把孫乾召來。
    少頃,孫乾來到,張新的信也寫好了。
    張新將事情說了一下,把信遞給孫乾。
    “公佑,劉岱那邊,就勞煩你跑一趟了。”
    孫乾鄭重的點點頭。
    “君侯放心,臣必說得劉兗州退兵!”
    張新同樣給了他經費和護衛。
    長安城內的數萬大軍,陸陸續續的撤了出來,向鄭縣而去。
    張新站在安門內,看向西邊不遠的未央宮,長長歎了口氣。
    正在此時,幾名將領打扮的人策馬前來,嚷嚷著要見他。
    一名親衛走了過來。
    “主公,吳匡、張璋攜一眾將校求見。”
    張新點點頭,“讓他們過來吧。”
    吳匡、張璋原是何進部將。
    南宮之變時,他們因惱怒袁紹殺了何進,便投到了董卓麾下。
    一開始,董卓待他們甚厚,糧草裝備錢財,一應俱全。
    他們也願意為董卓效力。
    可後來董卓劫掠、遷都、火燒雒陽這一係列操作,引起了雒陽兵的強烈不滿。
    他們大多來自河南、河內等地,家就在這裏。
    我們為你效力,你居然反過頭來把我們的家園毀了?
    這怎麽行!
    當時董卓為了安撫他們,給了不少賞賜。
    雒陽兵看在加錢的份上,又沒有別人可以投,隻能接受現實,隨董卓入了長安。
    剛到長安時也還好,董卓給的賞賜,足夠他們在這安一個新家,還有富裕。
    然而自從張新兵臨華陰之後,情況就開始變了。
    董卓為了防止他們與張新勾結,不僅開始克扣糧餉,還將他們的武器裝備都收繳了不少。
    長安守軍那邊,自從鄭縣丟了以後,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因此在張新軍入城之時,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支持張新。
    這幾日張新與他們見過兩次,彼此倒也算是認識了。
    說起吳匡,可能沒有什麽名氣。
    但他有一個兒子叫做吳班,還有一個侄子,在後世可謂是耳熟能詳。
    就是吳懿不在此地的那個吳懿。
    劉備入蜀後娶的吳皇後,也是吳匡的侄女。
    親衛聞言,回頭將這些人繳械過後,放了過來。
    吳匡快步走到張新麵前,疾聲大呼。
    “君侯如今撤軍,欲棄我等乎?”
    張新可不能撤。
    他若是撤了,董卓還不得弄死他們?
    典韋上前攔住。
    “我也不想撤軍,奈何百官掣肘,我已失去破董之機。”
    張新將青州的情況說了一下,隨即歎了口氣。
    “如今我軍後方有失,士卒歸心似箭,已經無法再戰了。”
    那天若是沒有百官站在宮牆上叫罵,董卓為了保全族人性命,迫於壓力,搞不好就投降了。
    百官一罵,董卓得了心理優勢,怎麽可能還會放人?
    “啊?”
    吳匡等人聞言大怒,“這......袁紹狗賊安敢如此?”
    “此時再說這些又有什麽用?”
    張璋雖也憤怒,但還是冷靜下來,“君侯,依我看......不如這樣。”
    “青州有失,君侯使一上將統青州兵回去救援便是,至於君侯本人,還可以繼續留在長安,帶領我等討伐董卓嘛!”
    “是啊是啊。”
    一名將領讚同道:“北軍、西園軍皆願聽從君侯,啊不,皆願聽從衛將軍號令,還請衛將軍繼續帶領我等。”
    “請衛將軍留在長安,帶領我等。”眾人紛紛抱拳行禮。
    “好啊。”
    張新點頭,“你們去將百官說服,讓我放手進攻。”
    “阿這......”
    眾人麵麵相覷。
    說服百官?開什麽玩笑。
    現在還沒有某個姓司馬的家夥當街弑君,君權神授,人們對天子還是很敬畏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連張新這個對君權沒什麽忌憚的穿越者,也隻敢逼董卓去殺,而不敢讓自己的士卒直接將劉協射死。
    就這樣,他還得承擔名望大損,被世人口誅筆伐的後果。
    剛才百官不還堵在他大營外麵叫罵麽?
    若是劉協真的死在他手上,別說另立新帝了,就連趙雲、荀攸、張遼等人,估計都要離他而去。
    華歆、國淵他們得到消息,也不會再支持自己了。
    鄭玄、蔡邕這種大儒就更不必說了。
    到那時,他最多也就隻能憑借手裏的黃巾軍,去做個割據一方的軍閥,基本不會再有統一天下的可能了。
    張新都如此,遑論土生土長的百官了。
    這種思想,就不是能說服的。
    “諸位,珍重。”
    張新向他們行了一禮,表達感謝,隨後轉身離去,回到大營。
    徐榮早在營中等候多時,見張新回來,連忙迎了上來,麵色十分凝重。
    “君侯,西涼兵躁動。”
    “怎麽回事?”張新沉聲問道。
    西涼兵幫張新討董,一是為了報答不殺之恩,二是為了與家人團聚,三是為了升官發財。
    現如今他要撤軍,升官發財暫且另說......
    他們還怎麽和家人團聚?
    張新思索片刻,開口說道:“你去告訴他們,若是想回家的,我會給他們發一筆路費,數量以他們一年的軍餉為準。”
    “若是願意跟我走的,待到青州後,我必不虧待。”
    西涼兵皆是百戰精銳,能帶還是要帶走的。
    不過,張新也隻能以利誘之。
    這種事情肯定要自願,否則非常容易造成嘩變。
    反正之前皇甫嵩送了那麽多錢糧過來,此時撤軍,攜帶起來十分麻煩,索性都發出去,還能減輕大軍的負擔,加快行軍速度。
    “諾。”
    徐榮抱拳。
    正在此時,吳匡等人又過來了。
    一眾將校走到張新麵前,紛紛躬身行禮。
    “將軍。”
    吳匡開口道:“我們哥兒幾個都商量過了,請將軍帶我們走吧。”
    “請將軍帶我們走。”眾人紛紛說道。
    長安肯定是待不了了。
    張新一走,董卓必定清算。
    隻要是個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選擇繼續留在這裏。
    “行。”
    張新想了一會,點頭答應,“你們回去問問,有多少人願意跟我走的,都一並帶來吧。”
    其他人張新倒是不怎麽在意,但吳匡願意來投,他還是很高興的。
    這兩天和吳匡聊天的時候,他曾經說過,吳懿他爹和劉焉的交情很好。
    前幾年廢史立牧的時候,吳懿一家也跟著劉焉入蜀了。
    若是能得吳匡,有這麽一層關係在,對張新將來取蜀也會有一定幫助。
    “多謝將軍體恤!”
    吳匡等人大喜,顛兒顛兒的回去了。
    青州有失,心中最為焦急的是徐和麾下的青州精銳,以及張遼那邊的屯田軍。
    還有孫堅的豫州兵。
    數萬大軍撤退,不可能烏泱泱的全擠在一起,肯定是分批撤離,畢竟路就那麽寬。
    因此青州兵先走,張新自己則是和徐州兵、西涼兵一起斷後。
    既然吳匡等人欲要召集部眾來投,張新索性也不急著撤出長安,而是繼續把守著城門,為他們守住生路。
    董卓得知消息後,不以為意,又抱起劉協狠狠rua了一頓,哈哈大笑。
    反正張新的主力已經撤了,讓他多待兩日又有何妨?
    劉協心裏委屈巴巴。
    姑父,你真走啊?
    次日,徐榮、吳匡等人再次來見張新。
    徐榮的臉色很不好。
    孟津一戰,張新收降了約八千西涼兵,其中騎兵四千,步卒四千。
    雒陽一戰,又有萬餘西涼兵投降。
    這一萬八千多的西涼兵,此時願意跟著張新走的,隻有不到三千。
    畢竟他們的家都在涼州,距離青州少則兩千五百裏,多則三四千裏。
    實在是太遠了。
    吳匡那邊倒是好一點,一共帶了六七千人過來。
    北軍在何進時代,就已經不足萬人。
    從劉宏駕崩到董卓進京,中間也就四個月的時間,那會何進忙著政鬥,根本沒有時間補充兵力。
    南宮之變,北軍和西園軍殺了一場。
    長安之戰,他們又和西涼兵殺了一場。
    尤其是長安這一戰,北軍和西園軍裝備極差,麵對甲兵齊全的西涼軍,傷亡十分慘重。
    兩萬五千西園軍加上八千多北軍,原本有三萬三千餘人。
    經過這兩場大戰後,隻剩下了萬餘人。
    這萬餘人中,大部分人都願意跟著張新走。
    畢竟從青州到河南尹並不算遠,再加上張新曾任上軍校尉,又與何進有舊,在兩軍中也有一定的威望。
    他們相信,以張新之能,遲早有一天可以帶著他們返回家園。
    但也有少部分人覺得,張新這一走,未必還能回來。
    河南那邊已是一片廢墟,倒不如留在長安繼續生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反正自古以來,清算清的都是中高層將領,還沒聽說有誰會去清算士卒的。
    王允除外。
    至於長安守軍內部,除了幾個將領害怕董卓報複,帶了些親衛過來,基本就沒人了。
    “我知道了。”
    張新得知西涼兵隻有不到三千人願意跟他走,臉上無悲無喜,隻是淡淡的點了點頭,讓徐榮去兌現承諾,給要走的西涼兵每人都發了一年的軍餉。
    當然了,西涼兵人可以走,武器裝備肯定是要留下的。
    那些留下的裝備,正好可以撥給吳匡他們。
    “諾。”
    徐榮依照張新之言,去給西涼兵發錢。
    西涼兵見張新信守承諾,又思及他的恩德,不少人心中感動,當場就表示不走了。
    發完錢,又有千餘西涼兵留了下來。
    哪怕是那些不願留下的人,拿了錢之後,也遙遙向張新所在的方向下拜,這才依依不舍的離去。
    張新整理好這萬餘大軍,最後看了長安城一眼,帶著王匡等人的家眷,領兵緩緩退向鄭縣。
    董卓得知張新徹底走了之後,大喜過望,連忙令西涼兵出宮,重新控製長安城防。
    隨後,便是一場腥風血雨的屠殺。
    牛輔拿著小本本,挨家挨戶的上門。
    小本本上寫的都是張新剛來那天,派出家仆門客到處聯絡的官員名單。
    這些官員被牛輔請到董卓那邊喝茶。
    董卓先是召集百官,舉辦宴會,然後將這些官員的舌頭割了下來,再斷其手足,鑿其眼目。
    折磨夠了之後,以鑊煮之。
    鑊,就是大鍋。
    這些官員雖被斷肢、挖眼、割舌,但短時間內也死不了。
    此時被丟到鍋裏活煮,忍不住發出劇烈的哀嚎。
    董卓哈哈大笑,又趁他們尚未被煮死的時候,令人活剮其肉,分給百官來吃。
    百官戰栗不止,手腳冰涼。
    不少人想吐卻又不敢,生怕董卓也把他給煮了,隻能強行忍耐,麵目扭曲。
    煮完一個,又一個。
    此人在被割舌之前,長歎一聲,說出一句在場所有人心裏都想說的話。
    “悔不該勸阻宣威侯也......”
    比起吳匡等人,百官在明麵上並沒有什麽把柄,因此他們也就沒有像吳匡一樣,跟著張新一起走。
    鬼知道董卓這髒東西手裏竟然還有小本本?
    早知如此,他們就不罵張新了。
    此次董卓一共抓了百餘名官員,全部煮了。
    他自己吃不下,就分給門外的西涼兵吃。
    坐在席位上的百官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董卓和西涼兵吃的滿嘴流油。
    “這幫文臣的肉,是酸呐......”
    喜歡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請大家收藏:()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