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三辭三讓

字數:5112   加入書籤

A+A-


    “姑父,你快給朕說說......”
    天子車駕上,劉協見沒了外人,謹記劉宏臨終之言,開始一口一個‘姑父’的叫了起來,不斷詢問著張新此戰的過程。
    張新微笑,一一應答。
    很快,車駕回到皇宮。
    劉協讓百官回去各司其職,準備晚上吃席,隨後又將張新帶到寢宮。
    他登基三年多,隻在王允執政的那兩個月裏過了段好日子,心裏實在壓抑了太多的話想說。
    張新看著手舞足蹈的劉協,倒也沒有出言勸諫,而是任由他釋放天性,做他的情緒垃圾桶。
    拋開天子身份,劉協現在也隻是一個十二歲的少年而已。
    若放在後世,小學都還沒畢業呢。
    這個年齡本該無憂無慮,可他卻已經承受了太多。
    他剛出生沒多久,生母就被何太後灌了可樂。
    長到九歲,老登又沒了。
    接著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撫養他長大的奶奶和唯一的兄長都沒了。
    他也被強行推上皇位,當起了漢章帝。
    王允誅殺董卓之後,他本以為到了天堂,結果好日子還沒過幾天,西涼兵就又卷土重來了......
    若是沒有張新,劉協還得在李郭的挾持下過幾年苦日子,一度淪落到飯都吃不飽的地步。
    然後再被曹操壓製一生。
    太慘了。
    就這番人生經曆,若是換個普通少年,心理恐怕早就垮了。
    可劉協愣是挺了過來,最後還活了五十多歲,得了個善終。
    不得不說,大侄子還是很能抗壓的。
    劉協發泄完情緒,頓覺渾身舒暢,跑到張新身旁坐下。
    “姑父,朕能不能求你一件事兒?”
    “陛下有命,臣焉敢不從?”
    張新微微一笑,“何言‘求’之一字?”
    劉協瞬間覺得整個人都飄起來了。
    不說董卓和李傕,哪怕是王允執政之時,對他也沒有這麽尊重。
    那臭老頭整天板著個臉,一副天上地下老子第一的模樣,拽得不行。
    哪有姑父如此和顏悅色?
    還得是一家人呐......
    飯米粒!
    “姑父啊。”
    劉協抬頭看著張新,嘿嘿一笑,“你能不能把表弟召過來,讓他進宮陪朕玩啊?”
    “朕的伴伴前幾天被李傕的亂兵殺了......”
    劉協神色一黯,“現在連個玩耍的人都找不到了。”
    “陛下有命,臣自當遵命。”
    張新微微點頭,“隻是陛下不可耽於逸樂,當勤學政務,爭取早日親政才是。”
    寢宮內都有史官記錄,張新說話還是得注意點。
    劉協口中的表弟,自然是就是張平。
    把張平送進宮中倒也不錯。
    一來,可以給劉協做個伴。
    二來,張平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將來宮裏若是有個什麽風吹草動,自己也能在第一時間知曉。
    隻是遷都之事,一時半會沒法落實。
    且不說鄴城那邊要修皇宮,勞民傷財,眼下還不是時機。
    光是關中這裏的民生,張新也要搞好之後,才能放心離開。
    看來得麻煩好大兒跑一趟了。
    劉協見張新應下,大喜過望,嘴上忙道:“姑父說的是,是朕貪玩了。”
    然而在心裏,劉協卻是不屑的撇了撇嘴。
    學習?
    學個屁。
    大漢有姑父在,朕可安心。
    “陛下天資聰穎。”
    張新拍了個彩虹屁,“假以時日,必為一代明君。”
    劉協的嘴角瞬間翹到了天上。
    天色漸暗,負責布置慶功宴的宦官來報,一切就緒。
    劉協帶著張新,召集百官,開始吃席。
    至於城內的西涼兵和城外的玄甲軍,他也一並令人安排了酒肉送去犒賞。
    眼下的長安還沒被西涼f4霍霍幹淨,朝廷還是很有錢的,不至於像後來那樣,百官公卿都得吃草根樹皮充饑。
    一番歌功頌德,商業互吹之後,眾人散去,君臣皆歡。
    張新作為本次慶功宴的主角,自然被灌得七葷八素。
    劉協見他喝得差不多了,便安排人送他出宮。
    典韋候在宮外,見張新安全出來,心中鬆了一口氣,連忙接住。
    張新待在池陽的這幾天裏,朝廷早就給他安排好了住處。
    那就是李傕之前的宅子。
    典韋在宦官的指引下來到張新的新家,又從城外召來二百玄甲軍護衛,這才算是放下心來。
    次日一早,張新的酒還沒醒,劉協就急吼吼的又派了宦官過來,再次拜他為大將軍、冠軍侯、錄尚書事。
    張新強忍宿醉的頭痛,提筆寫了一封奏疏回絕。
    臣年少德薄,不敢與霍驃騎齊名。
    劉協看到之後秒懂,取消了冠軍侯這一項,改為增邑兩千。
    張新再次上疏拒絕。
    他的功勞雖然很大,但年紀實在太小。
    三辭三讓的流程還是要走的,免得被人抓住把柄攻詰。
    劉協對此自然心知肚明,將第四次的詔書寫得十分華麗。
    什麽漢室不幸啦,安天下者必驃騎啦之類的話統統都出來了。
    說得好像沒有張新,大漢就要亡國似的。
    “大將軍。”
    宦官宣讀完聖旨,鄭重道:“陛下說了,如今海內紛亂,正需大將軍這樣德才兼備之人統率,方能興複漢室。”
    “陛下已四次下詔,還請大將軍莫要再推辭了。”
    流程走完,張新自然不會再推辭。
    “臣張新領旨,謝恩。”
    宦官聞言眉開眼笑,將新鮮出爐的大將軍印綬交給張新。
    “那奴婢這就回宮複命了。”
    “天使你慢走啊。”
    張新取出一塊金錠,塞進宦官袖中。
    “慢走啊天使。”
    宦官提了提衣袖,笑得更開心了。
    “奴婢告辭。”
    待宦官走後,張新再次打開聖旨,又看了一遍,大笑一聲。
    “一國軍政,盡在我手。”
    張新合上聖旨,深吸一口氣。
    “二叔,你放心吧,你心中的那個太平世界,我一定會將它實現!”
    張新接任大將軍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於此同時,劉協又下了幾道聖旨。
    左中郎將蔡邕護駕有功,拜司徒,封高陽侯。
    鄉字沒有了,這是升縣侯了。
    司徒,掌教化。
    老頭一生研究學問,坐這個位置倒是合適。
    如果說拔擢蔡邕是個很正常的任命,那接下來的幾道聖旨,就讓張新感覺有點不對了。
    原司徒淳於嘉調任司空,錄尚書事。
    太仆朱儁為太尉,參錄尚書事。
    從事中郎郭嘉護駕有功,拜侍中,封都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