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送禮

字數:10327   加入書籤

A+A-


    這兩章比較連貫,一起發)
    大將軍府。
    張新坐在堂中,看著案上的大將軍印,微微皺眉。
    “我還沒正式上任,就這麽急著開始製衡了?”
    張新心中思索,“是大侄子的意思,還是漢室那幫老臣的意思?”
    蔡邕德高望重,又有此次護駕之功,得個三公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劉協升他做司徒,也是在向張新示好。
    淳於嘉漢室老臣,資曆很深,且原本就是三公。
    他調任司空,錄個尚書事,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反正這老頭除了資曆以外,一輩子也沒啥拿得出手的政績,能力就那麽回事。
    況且以他的年紀,最多再幹兩年就得退休了,對張新沒有絲毫威脅。
    可朱儁......
    這老彩筆做個太尉也就罷了,憑啥參錄尚書事?
    雖說多了一個‘參’字,讓朱儁隻有參與建議之權,而沒有最終決定的權力。
    但朱儁若是和淳於嘉合起夥來反對,張新的政令也無法推行。
    不得不說,這套製衡的手法十分精妙。
    先給顆糖,再敲打一下。
    既不會讓張新覺得過於難受,也能在關鍵時刻阻撓張新對漢室不利的決策。
    “應該是漢室那幫老臣的主意吧......”
    張新思來想去,覺得以大侄子的年紀,即使經曆豐富,也很難製定出尺度如此合適的策略。
    淳於嘉和朱儁的任命,是在張新剛剛接旨,還沒正式上任的時候頒布的。
    這個時間點卡的非常巧妙。
    若等張新正式上任,他一定不會同意讓朱儁參錄尚書事。
    可若是在張新回朝之前任命,則沒有了敲打的效果。
    那幫老臣故意卡在這個時間點讓劉協下詔,明顯就是在展示自己的力量。
    “敲打,那也得有實力,才能叫做敲打。”
    “沒有實力,胡亂敲打,那就是自取其辱了。”
    張新搖搖頭,將此事暫時放到一邊,起身換好官服,進宮謝恩。
    他剛剛入朝,天下無數眼睛都在盯著他,暫時不好有什麽動作。
    況且現在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沒有精力去和那幫老臣爭權奪利。
    且看吧......
    反正大軍在他手裏,那幫老臣還能翻了天不成?
    至於郭嘉,張新並不擔心。
    郭嘉出身寒門,這就注定了,漢室那幫老臣不會讓他走到高位。
    以他的聰慧,不會看不到這一點。
    ......
    在池陽待著的這幾天裏,麴義率領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長安城外。
    後續的大軍也在陸續往長安方向趕。
    麴義沒有張新的命令,不敢擅自進入都城,隻能暫時駐紮在長安城外等候。
    好在張新臨走之前,交代了郭汜好生接應,城外又有李傕留下的大營,麴義麾下的士卒倒也不至於沒地方住。
    張新進宮麵見劉協,謝了恩之後,就算是正式上任了。
    隨後他立即通過尚書台下發了一道任命。
    以麴義為城門校尉,領兵進城,接管長安城防。
    郭汜和他的西涼兵則是退出城外。
    如此一來,長安城內除了皇宮,就都是張新的人了。
    接著,一道道命令如同雪片一般,從大將軍府發出。
    令關羽領兵五千,屯駐河東。
    朱靈領兵五千,鎮守陝縣。
    青冀二州征召來的屯田軍原地待命,等過完年,領了賞賜之後,回去種田,免得誤了春耕。
    其餘各部,包括匈奴、樊稠、張濟、段煨等人,皆來長安。
    ......
    張新上任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長安。
    許多官員在得知消息之後,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禮物,紛紛登門拜訪。
    大將軍府外一時車水馬龍,到處都是朝廷官員。
    他們都想攀一攀張新這條高枝。
    “長安新定,諸事繁雜,大將軍實在是沒有時間會客。”
    典韋領著親衛堵在府門口,不斷高聲呼喊,勸退這些官員。
    “眼下關中共有大軍二十餘萬,若是一個處理不好,極易釀成兵變。”
    “諸位也不想亂兵再來攻一次長安吧?”
    “還請諸位大人都回去吧。”
    “大將軍勞苦功高。”
    有官員聽完之後,臉上露出諂媚的笑容,提著禮物來到典韋麵前。
    “既然如此,下官就不打擾了,區區薄禮,不成敬意,還請大將軍笑納。”
    說著,官員就把禮物往典韋懷中塞去。
    在禮物的最上方,還有這名官員的名刺。
    “你幹嘛?哎喲!”
    典韋後退兩步,“大將軍不收禮,請這位大人回去吧。”
    “大將軍清廉,我等皆知。”
    這名官員笑道:“這位將軍莫慌,匣中並非什麽金銀財寶,隻是一些滋補之物而已。”
    “大將軍遠征勤王辛苦,這剛一回朝,又要操勞政務,如此勞累,身子怎麽受得了啊!”
    “這些滋補之物,還請將軍收下,給大將軍補補身子吧......”
    “是啊是啊。”
    周圍的其他官員紛紛附和道:“大將軍身係國家,我等帶的都是滋補之物,請收下吧。”
    “這......”
    典韋也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種情況,隻能派人去向張新通報。
    這些人都是朝廷官員,鐵了心的賴在這裏不走,他也沒有辦法。
    總不能一戟一個,全給宰了吧?
    “唉,我最煩應付這種事了。”
    張新得到消息,從竹簡堆裏抬起頭來,無奈的來到門口。
    “開門。”
    大門打開。
    官員們看到張新,七嘴八舌的喊了起來。
    “下官拜見大將軍。”
    “區區薄禮,還請大將軍笑納。”
    “為大將軍賀。”
    “大將軍......”
    “大什麽將軍啊?爾等還有沒有責任心了?”
    張新站在台階之上,雙手叉腰,“這麽多車馬堵在街道之上,旁人還要不要過了?”
    “爾等不上值,旁人還要上值的,都回去!”
    張新說完,轉身就走。
    “大將軍,大將軍......”
    官員們紛紛出聲。
    張新深吸一口氣,轉過身來。
    “關中殘破,百廢待興,百萬百姓流離失所,正等朝廷安置。”
    “爾等衙署中的事情都做完了嗎?”
    “啊這......”
    官員們麵麵相覷,低頭不語。
    現在大事小事屁事一堆,哪裏做得完?
    “事沒做完,不趕緊回去上值,來我這裏作甚?”
    張新破口大罵,“我看朝廷就是對爾等太過寬容,才讓爾等如此放縱!”
    “傳我命令,自即日起,各衙署嚴格執行點卯。”
    “若有遲到、早退、無故不來者,第一次罰俸一月,第二次罰俸半年,第三次罷官去職,朝廷永不錄用!”
    “現在,爾等立刻馬上,給我滾回去幹活!”
    張新長舒一口氣。
    舒服了。
    來張新府上的這些官員,基本都是能力不怎麽突出,又沒有什麽背景的人,才會想著通過送禮來攀一攀關係。
    真正有能力有背景的,根本不需要做這些事。
    就算想做,也不會挑在上值時間來做。
    張新罵他們,不僅不會損害自己的名聲。
    相反,此事若是傳揚出去,那些名士隻會說他清廉正直。
    “大將軍教訓的是,我等這就回去上值。”
    官員們關係沒攀到,反而碰了一鼻子灰,隻能灰溜溜的回去幹活。
    很快,門口的車馬就少了一大半。
    “大將軍。”
    又有一名官員走了上來,嘿嘿一笑。
    “下官今天休沐......”
    “休什麽沐?”
    張新打斷道:“我都沒休沐,你怎麽好意思休沐的?”
    “你也給我回衙署上值去!”
    這名官員頓時就鬱悶了。
    得,關係沒攀上不說,還被罵了一頓。
    還要加一天班。
    早知道不來了......
    沒過多久,大將軍府外的車馬盡數散去。
    張新正準備回去繼續處理政務,突然看到兩道熟悉的身影走了過來。
    “老師?”
    張新連忙迎了上去,看向蔡邕身旁之人,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昭姬也來了啊?”
    “見過子清師兄。”
    蔡琰對張新行了一禮。
    張新還禮。
    “子清你威風啊。”
    蔡邕撫須微笑,眼中有著讚許之色,顯然是看到了剛才發生的事。
    “清廉正直,不錯!”
    “老師謬讚了。”
    張新心虛的朝蔡邕手上看去,想看看老頭是不是提刀來的,突然發現他也提了一個禮盒。
    “老師這是......”
    “哦,你說這個啊。”
    蔡邕提了提禮盒,笑道:“昭姬說,你久任地方,對朝中事務可能不太熟悉,想讓老夫幫幫你。”
    “老夫覺得昭姬之言有理,正巧今日休沐,便順道過來看看。”
    “一來可以幫你解答一些疑惑,二來也是祝賀你升任大將軍,入朝輔政。”
    “還有,你救了昭姬兩次,於情於理,老夫也得感謝一番嘛......”
    張新聞言看向蔡琰。
    嗯,還是小師妹好,知道心疼師兄,喊老登過來幫忙。
    蔡琰俏皮的眨了眨眼。
    “老夫思來想去,覺得送些錢財寶物,難免有些俗了,以你之身份,想來也不缺這些。”
    蔡邕將禮盒遞給張新,“於是老夫便親手寫了一些字帖,希望你能喜歡。”
    “你還不如把女兒給我。”
    張新心裏嘀咕,臉上卻是笑道:“老師書法,天下一絕,弟子自然喜歡,多謝老師。”
    蔡邕的書法造詣不必多言,無數人花費重金想求一份,都求不到。
    這份禮物確實貴重,又不落俗套。
    張新接過禮盒,請蔡邕父女入府。
    “謔!”
    蔡邕看到堂內堆積如山的竹簡,臉上閃過一絲驚愕之色。
    “子清你這麽忙的麽?”
    蔡琰也瞪大了眼睛,隨即眼中露出一絲心疼之色。
    “沒辦法啊。”
    張新無奈,將座位旁的竹簡清理了一下,“自董卓以來,先是遷河南百姓入關中,隨後數年,戰亂不斷。”
    “關中之地戶籍混亂,我若不查看往年卷宗,如何了解各縣情況?”
    “這......”
    蔡邕看到這麽多卷宗,也覺得頭皮發麻。
    “你麾下的那些文士呢?”
    “都還在路上呢。”
    張新雙手一攤,“我隻能自己看了。”
    眼下在長安的隻有郭嘉一人。
    且不說他正忙著提幹麾下的那些細作,就是放在平常,那貨也不會幹這種能煩死人的活。
    “唉,子清勞苦了。”
    蔡邕撿起一卷竹簡,“那老夫就幫你查看一些吧。”
    “這個倒是不急。”
    張新請蔡邕入座,說道:“弟子有一個想法,還請老師幫忙。”
    “什麽想法?”蔡邕問道。
    “弟子想請老師編纂教材。”
    張新巴拉巴拉......
    現在大漢官方給民間百姓的教材,隻有一本《孝經》。
    張新雖然和蔡邕合作了漢朝版的千字文,但受限於傳播途徑,依舊是隻有士族家的子弟才能讀到。
    先前他忙於征戰,騰不出手來普及教育。
    眼下大局已定,是時候該把這件事提上日程了。
    “你是說......”
    蔡邕心中一動,“像在漁陽那時一般?”
    “對。”
    張新點點頭。
    “行倒是行。”
    蔡邕微微點頭,“隻是這樣做的話,又有何用?”
    張新在做漁陽太守時,教化一項是算政績的,他搞教育情有可原。
    如今他已是大將軍,朝廷又不考核他這個,搞來幹嘛?
    “老師幫我搞搞唄。”
    張新開始撒嬌,“反正司徒就是搞教化的,這也是老師的分內之事嘛。”
    “我年紀輕輕就得輔政之任,得有政績才能服眾,你不幫我誰幫我?”
    蔡邕也是士族。
    開科取士,那是刨士族的命根子。
    時機沒有成熟之前,張新也不敢和他說。
    如果這事兒能辦下來,等過個十幾年,大勢已成,他再開科取士,天下就無人能擋了。
    若強行阻攔,那些讀過書的百姓隻要稍一煽動,就能把士族活活撕了。
    “行吧。”
    蔡邕單純,沒有那麽多心眼子,還以為好徒弟真的隻是想要搞點政績出來,當場應下。
    反正在漁陽的時候也有經驗,隨便收拾收拾,就能把當初的教材都整出來。
    “多謝老師。”
    張新大喜。
    “好了,幹活吧。”
    蔡邕嗬嗬一笑,撿起一道卷宗。
    張新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埋頭查閱。
    師徒二人時不時說兩句話,交流一番。
    蔡琰起身喚來婢女,為二人端茶倒水。
    堂中氣氛十分融洽。
    過了兩天,又到五日一次的上朝時間。
    張新被典韋叫醒,看著窗外黑摸摸的天空,罵罵咧咧的穿好官服,進宮上朝。
    這是他接任大將軍之後的第一次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