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我們承受不起長期‘鎖倉’的代價

字數:6895   加入書籤

A+A-


    出現在門口的,是一位頭發已見花白,但身姿依舊挺拔,眼神銳利如鷹隼的老者。
    他穿著剪裁得體的深色西裝,手持一根精致的胡桃木手杖,渾身散發著一種曆經滄桑卻依舊強大的氣場。
    來人正是沈弼——匯豐銀行前任董事局主席,一位在港城商界乃至整個遠東金融圈都擁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人物!與許多帶著殖民者傲慢、對華人居高臨下的洋行大班不同,沈弼在任期間,以其務實、開明和長遠的眼光著稱。
    他深諳“在商言商”和“合作共贏”之道,是推動匯豐與華資財團緊密合作的關鍵人物,被譽為匯豐的“華人事務專家”。
    港城許多頂級華商的崛起,背後都有沈弼和匯豐的支持。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世界船王”包鈺鋼。
    當年包鈺鋼雄心勃勃地進軍航運業,正是憑借沈弼的鼎力相助,從匯豐獲得了巨額貸款,才得以在短時間內購買多艘巨輪,最終建立起龐大的海上王國,成就了“船王”美譽。
    可以說,沒有沈弼和匯豐的信任與支持,包鈺鋼的崛起之路絕不會如此順暢。
    另一個與婁氏集團息息相關的例子,則是當年轟動一時的“和記黃埔收購戰”。
    雖然最終是何曉的父親以更高的出價“截胡”成功,從匯豐手中買下了當時陷入困境但資產依舊優質的和記黃埔,但最初,正是沈弼代表匯豐,做出了出售和記黃埔的決定,並設定了交易框架。
    這場交易本身,也體現了沈弼對華資力量的認可和務實態度。
    這樣一位早已退休、德高望重的金融巨擘,此刻突然出現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親自登門拜訪何曉,其來意,耐人尋味。
    何曉迅速收斂起眼中的驚訝,臉上浮現出恰到好處的、帶著敬意的笑容,快步迎上前去“沈弼爵士?真是稀客!快請進!”他心中念頭飛轉這位匯豐的“老舵手”,是來充當說客?還是代表英資財團來下最後通牒?抑或是……嗅到了某種和解的契機?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是香港匯豐銀行發展史上一個堪稱輝煌的“沈弼時代”。
    邁克爾·桑達斯·沈弼,這位精明的蘇格蘭裔銀行家,在擔任匯豐銀行主席兼行政總裁期間,以其非凡的戰略眼光和果敢的決策手腕,將匯豐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其任內,匯豐的利潤如同坐上了火箭般高速增長,資產規模急劇膨脹,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沈弼成功的核心秘訣之一,在於他深刻洞察並牢牢把握了香港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華資力量的強勢崛起。
    他摒棄了過往英資洋行高高在上的姿態,主動放下身段,積極與華人工商界建立並深化了極其密切、互惠互利的戰略夥伴關係。
    他明白,香港的未來屬於華人資本,匯豐的未來也必須與這些新興的華商巨擘緊密捆綁。
    這種策略在1978年那場驚心動魄的“九龍倉收購戰”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當時,世界船王包鈺剛決心從英資巨頭怡和洋行手中奪取九龍倉的控製權。
    這場收購戰不僅是資本的較量,更是華資向英資傳統堡壘發起挑戰的象征性戰役。
    在包鈺剛資金鏈最緊張、勝負懸於一線的關鍵時刻,沈弼力排眾議,以匯豐的雄厚實力為後盾,毅然動用了高達101novel.com億港元的巨資,為包鈺剛了至關重要的融資支持。
    這筆雪中送炭般的貸款,不僅幫助包鈺剛成功擊退了怡和的反撲,最終奪得了九龍倉的控股權,更一舉奠定了包鈺剛“地產新貴”的地位,同時也向整個香港商界清晰地傳遞了一個信號匯豐是華商值得信賴的、強有力的金融夥伴。
    此舉極大地提升了匯豐在華商心目中的地位,被視為沈弼“華人策略”最成功的注腳之一。
    沈弼領導下的匯豐,其野心遠不止於香港一隅。
    他銳意推動匯豐的國際化擴張,展現出匯豐作為一家全球性金融機構的雄心壯誌。
    1985年,沈弼做出了兩項震驚國際金融界的重大決策其一,是斥資高達50億港元,在香港中環核心地帶興建全新的匯豐銀行總行大廈。
    這座由諾曼·福斯特設計的後現代主義建築傑作,以其獨特的外形和先進的理念,甫一落成便成為香港乃至全球的地標,它不僅是一座辦公大樓,更是匯豐實力與信心的象征,無聲地宣告著這家銀行的全球抱負。
    其二,是在同年,沈弼主導匯豐以31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成功收購了美國第十三大銀行——海洋密蘭銀行51的控股權。
    這筆交易是當時亞洲銀行對美國銀行的最大收購案,極大地增強了匯豐在北美市場的存在感和影響力,為其全球網絡布局添上了關鍵一環。
    這兩項舉措,一內一外,一實一虛,充分展現了沈弼治下匯豐銀行令人咋舌的雄厚資本實力、卓越的戰略執行力和放眼全球的視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全球股災的餘波尚未完全平息,香港股市經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暴跌與反彈。
    在這場金融風暴的中心,一場更為隱秘卻同樣激烈的資本角逐正在上演——以婁氏集團為首的華資財團與匯豐銀行及其支持的華商巨擘,在股市上展開了規模空前的對壘。
    雙方投入的資金量級已達數千億港元之巨,其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當年的“九龍倉戰役”。
    就在這暗流湧動、勝負難料的關鍵時刻,一位重量級人物悄然造訪了位於中環核心地帶的婁氏集團總部。
    來訪者正是雖已退休,但在香港金融界依然擁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沈弼爵士。
    1986年,沈弼在功成身退之際,因其對香港金融和經濟的卓越貢獻,被英國女王冊封為爵士,這一榮譽實至名歸。
    “沈爵士,大駕光臨,蓬蓽生輝。
    ”何曉,這位婁氏集團的年輕掌舵人,婁半城的繼承人,親自在會客室門口迎接,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微笑,既不顯諂媚,也不失禮數。
    他身姿挺拔,目光沉靜,年紀雖輕,卻已隱隱透露出掌控龐大商業帝國的氣度。
    沈弼步入這間融合了中式典雅與現代簡約風格的會客室,目光銳利地掃過何曉,隨即朗聲笑道“何生客氣了。
    久聞婁氏集團後繼有人,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一表人才,氣宇軒昂,更難得的是這份沉穩與銳氣並存,婁老先生真是好福氣啊!”他的讚譽發自內心,眼前的年輕人確實與香港那些常見的、隻知享樂的富家子弟截然不同。
    何曉的眼神深邃而銳利,仿佛能洞穿人心,眉宇間凝聚著勃勃的野心和不容置疑的自信,那是一種久居權力巔峰才能淬煉出的獨特氣場。
    “爵士過譽了,晚輩愧不敢當。
    您請坐,這是上好的明前龍井,還有現磨的藍山咖啡,點心是剛從福臨門送來的,您隨意。”何曉優雅地抬手示意,言語周到,禮數周全。
    他深知這位爵士的分量,更明白他此行的目的絕非簡單的敘舊。
    沈弼也不客套,在舒適的真皮沙發上落座。
    他端起精致的骨瓷茶杯,輕輕啜了一口清香的龍井,目光卻始終沒有離開何曉。
    他開門見山,卻又帶著幾分老友敘舊的感慨“何生,我今日前來,實則是受人之托,做個中間人。
    雖然我已退休,但匯豐畢竟是我傾注了大半生心血的地方,看著它如今在市場上與你婁氏集團針鋒相對,漸顯疲態,我這把老骨頭,實在無法袖手旁觀啊。”他話語坦誠,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
    何曉微微頷首,表示理解。
    他心中明鏡一般,沈弼的“受人之托”,托付者自然是匯豐現任的大班浦偉士(illia purves),以及匯豐背後那些感到壓力的勢力。
    何曉願意給沈弼這個麵子,不僅是因為對方昔日的顯赫地位,更因為婁氏集團的崛起,當年也曾得到過匯豐的貸款支持。
    這份淵源,在商場上有時是籌碼,有時也是潤滑劑。
    他語氣平和地回應道“爵士言重了。
    匯豐根基深厚,是香港金融的定海神針,些許市場波動,想必無礙大局。
    您能親自前來,是晚輩的榮幸。”
    沈弼放下茶杯,神情變得更為嚴肅,切入正題“何生,你我都是明白人,就不繞彎子了。
    我退休時,曾為幾位華商領袖做過信用評級,李加誠先生是其中評級最優者,這你也清楚。
    匯豐這些年與華商的合作,尤其是與李先生的合作,一直非常緊密,互信互利。
    這次,匯豐現任管理層基於對其一貫信譽和發展前景的認可,在他提出大額貸款申請時,給予了充分的支持。
    我們原本以為,這筆資金他會用於地產開發,繼續鞏固其商業帝國,未曾想……”沈弼頓了頓,發出一聲意味深長的歎息,“未曾想,這筆資金竟投入了股市,與婁氏集團形成了如此激烈的對峙局麵。
    這實在是出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
    何曉心中暗笑,沈弼這番說辭,可謂滴水不漏,既撇清了匯豐主動挑起爭端的嫌疑,又暗示了李加誠的“不按常理出牌”,同時還將匯豐置於一個“被卷入”的被動位置。
    好一個老練的“演員”!既然對方在演,何曉也不介意奉陪。
    他臉上適時地浮現出一絲恰到好處的困惑和無奈,攤手道“沈大班,此事說來,我也頗感意外。
    您也知道,前陣子全球股災,港股暴跌,市場信心瀕臨崩潰。
    我婁氏集團響應港府號召,本著穩定市場、提振信心的初衷,才調動資金入場托市,希望能為香港盡一份力,避免經濟數據過於難看。
    誰知……”他模仿著沈弼的語氣,也輕歎一聲,“誰知竟被對手視為獵物,步步緊逼,迫使我們不得不投入更多資金進行防禦。
    這局麵,實非我所願啊。”
    “是啊,”沈弼點點頭,對何曉的“苦衷”表示理解,但眼神卻更加凝重,“現在的情況是,雙方都投入了天文數字的資金——據我所知,總規模已遠超兩千億港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這些資金如同兩條巨龍,在股市的池子裏激烈纏鬥,結果就是,大盤的走向、關鍵股票的定價權,實際上已經被我們兩家牢牢掌控在手中。
    股價被推高到了一個遠超其內在價值的水平,這其中的泡沫和風險,你我心知肚明。”
    何曉不動聲色,示意沈弼繼續。
    他知道,真正的戲肉要來了。
    沈弼清了清嗓子,身體微微前傾,語氣帶著一種尋求共識的誠懇“何生,眼下的局麵,如同兩個巨人站在薄冰之上。
    如果我們雙方都選擇不計後果地大規模拋售手中的股票,試圖套現離場,其結果必然是引發市場恐慌性踩踏。
    散戶和中小投資者會爭先恐後地逃命,股價將如斷線風箏般直線下墜。
    屆時,不僅我們雙方投入的巨資會瞬間大幅縮水,整個香港股市乃至經濟都可能遭受重創,無人能幸免。
    這絕非明智之舉。”
    他頓了頓,觀察著何曉的反應,見對方依舊平靜,才接著說道“因此,唯一的出路,隻能是雙方達成默契,極其緩慢地、小心翼翼地、像螞蟻搬家一樣,一點一點地將手中囤積的股票釋放到市場上去。
    這個過程必須極其謹慎,控製節奏,讓市場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消化,避免引起任何恐慌情緒。
    然而,”沈弼話鋒一轉,語氣中透露出匯豐的難處,“匯豐作為銀行,其資金來源主要是儲戶的存款。
    這些錢是有成本的,而且銀行日常的運營、放貸、支付結算,無不需要龐大的、持續的現金流支持。
    將如此巨額的資金長期套牢在股市裏,動彈不得,這對匯豐的流動性、資產負債表乃至聲譽,都是巨大的壓力和風險。
    我們承受不起長期‘鎖倉’的代價。”
    喜歡四合院開局傻柱拒絕道德綁架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四合院開局傻柱拒絕道德綁架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