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九鼎歸心(上)
字數:2268 加入書籤
太廟前的青銅鼎在暮色中泛著冷光,淩風指尖撫過鼎身斑駁的饕餮紋,忽覺耳後掠過一縷異風。林清芷的算盤珠已嵌入鼎耳暗槽:“第三道紋路磨損異常,這鼎被人動過手腳。”她扯下帕子浸入金盆,濕布擦拭處露出細密的鑿痕,“紋路重刻過——有人仿製了禹王九鼎!”
禮部尚書捧著儀典章程踉蹌奔來:“淩大人,明日諸侯朝覲,九鼎需以三牲血祭……”
“祭的是假鼎,流的可就是人血了。”拓跋明珠的彎刀挑起鼎內積灰,灰燼中混雜著未燃盡的硫磺顆粒,“鼎腹藏了火藥,遇血即燃。嚴黨當年熔毀真鼎時,倒不忘留份大禮。”
藍蝶衣的蠱蟲鑽入鼎足裂縫,須臾間僵斃墜地:“蠱屍泛綠,鼎內塗了苗疆腐骨膏——這是要借祭祀毒殺諸侯!”她翻出工部營造冊,“九鼎重鑄於永樂三年,但眼前這尊的銅錫比例……”
“比例不對。”柳如煙將銅鼎碎片浸入硝水,析出的銀絲在琉璃盞中遊走,“摻了遼東精鐵,這類合金遇熱會爆裂。”她展開宣德年間的《冶鐵誌》,指尖點中某行小字,“工部曾用此法私鑄火炮,炸膛後嫁禍瓦剌刺客。”
子時更鼓驟響,一隊錦衣衛疾馳入廟:“稟大人!西山皇陵衛隊截獲十八輛鏢車,箱內全是前朝玉圭!”淩風劈開木箱,玉圭上“受命於天”四字竟用朱砂改寫為“白蓮降世”,斷口處的金絲與鼎身紋路如出一轍。
“玉圭的鑲金手法是內廷工藝。”林清芷扯斷金絲,燭光下細看,“金絲摻了暹羅紫金,這種鍍金術隻有光祿寺的祭器作坊掌握。”她突然翻開《永樂大典》殘卷,“九鼎圖譜藏在奉先殿匾額後的暗格——快取雲梯!”
慕容雪騰身躍上殿梁,匾額背麵赫然釘著一卷羊皮。拓跋明珠就著火光細辨:“圖譜標注的鼎耳尺寸,比眼前這尊短三寸——假鼎混入太廟至少十年!”
“十年……”淩風劍鞘重擊地磚,空蕩回聲自殿下傳來,“足夠在太廟地宮埋下百斤火藥。”他拽過祭祀用的青銅爵,酒水潑向蟠龍柱,遇風凝成冰線指向東南角,“地宮入口在巽位,引線鋪了水銀,需用磁石開道!”
白鳳率工部匠人架起磁石機關,石板轟然開裂的刹那,二十名黑衣人破土而出。柳如煙廣袖翻卷,袖中銀針封住刺客穴道:“虎口繭厚而掌心無紋——是常年在海上操帆的水匪!”她扯開刺客衣襟,胸口狼頭刺青疊著蓮花紋,“倭寇與白蓮教果真勾結!”
地宮深處,九尊真鼎被鐵鏈懸於岩漿池上。藍蝶衣的藥粉撒入池中,赤焰驟熄為青煙:“岩漿是硫磺偽製,鐵鏈塗了西域火龍油——他們想借諸侯朝拜時焚鼎,再嫁禍天譴!”
林清芷的算盤珠擊碎機關鎖,鼎身應聲傾轉。趙明月蘸取鼎內積露,在宣紙上拓出銘文:“真正的禹王祭文在此!這尊鼎的‘兗州’二字,筆畫間藏有洪武爺的密押!”
“嚴嵩老賊好手段。”淩風撫過鼎足裂痕,“二十年前他督造太廟時,便偷換了九鼎。”劍尖忽挑鼎腹,夾層中滑落一卷血書,“這才是永樂年間重鑄九鼎的實錄——工部熔了三萬斤前朝銅佛,摻入遼東隕鐵!”
五更時分,一騎快馬踏碎晨霧。驛卒滾鞍下馬,懷中密信沾滿海腥:“登州急報!威海衛擒獲倭船,艙內搜出工部批文——他們竟用九鼎仿品與倭寇換火器!”
拓跋明珠扯過批文對光細看:“紙是內庫特供的灑金箋,印泥摻了朱砂與珍珠粉——出自司禮監之手!”她刀尖指向皇城方向,“宮裏還有條大魚。”
太廟鍾聲撞破陰謀,淩風率眾推鼎出宮。九尊真鼎壓過禦街青磚,轍痕深如裂淵。沿街百姓忽如潮水分列,白發老儒捧出泛黃的《山河誌》:“嘉靖三年,老朽親眼見工部夜運銅器出城,車上蒙的正是纂刻禹貢圖的黃綾!”
林清芷的水袖拂過鼎身,朝霞映亮銘文。柳如煙突然按住她的手:“鼎耳內有字!”銀簪挑開銅鏽,露出陰刻的八個小字——天佑大明,國祚永昌。
“這不是永樂年的刻工。”淩風指腹摩挲字痕,“筆鋒帶隸書餘韻,是洪武爺親筆!”他猛然掀開《太祖實錄》,泛黃頁間夾著的拓片與鼎文分毫不差。
朝陽躍出雲海,九鼎歸位。嘉靖帝的護甲劃過鼎身,忽然輕笑:“好個‘國祚永昌’!嚴嵩熔佛鑄鼎時,可知佛祖舍利早被太祖爺藏於鼎中?”
最後一縷夜色褪盡,鼎腹內忽傳清越梵音。藍蝶衣的金針挑開暗格,七寶琉璃塔光華大盛——塔底壓著的,正是失蹤百年的佛骨舍利!
喜歡俠客紅顏傳請大家收藏:()俠客紅顏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