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承諾
字數:7065 加入書籤
霸貞公主和蘇何慶二話沒說就殺向前來。
霸貞公主用的是劍,而蘇何慶使的是長槍。他們二人所使武器不同,招數也是淩亂無比,張金花應對起來十分困難。
她見旁邊有塊巨石,便用力將其挑起,石頭落在二人前方,還未等他們反應過來,張金花已奪向二人身後。
張金花旋動槍身,向蘇何慶的氣戶攻去,槍鋒近在咫尺,隻差分毫就要戳入他的後背,反被霸貞公主用劍擋到一旁。頃刻間蘇何慶已經轉過身來,並再次用槍戳向張金花的前胸,三人纏鬥數十招仍未分出勝負。
霸蘇二人是夫妻,想必是自打相識之後就一起練武,征戰沙場也是兩人協同上陣,故此二人雖然武器不同,但是配合甚為精妙。蘇何慶用槍戳來的一瞬間,霸貞公主已然飛身上前,前者攻其下盤,而後者卻補上盤之劣勢。
張金花不停防守而絲毫無可乘之機,反觀對麵愈戰愈勇,五十招過後,張金花稍感腹中不適,大退了幾步,側倚在一棵槐樹旁。
張金花捂著肚子,見二人即刻又要攻過來,她呼道:“慢著。”
霸貞公主說道:“哼,我還以為楊家將個個不怕死,原來你們臨死前也會求饒嗎?”
張金花道:“遼國給你們多少錢?”
霸貞公主道:“我們與遼軍不以錢財而結盟,就算蕭太後給我們錢,這與你又有何幹?”
張金花道:“流沙國地處低窪,四周既無山巒,亦無林木,環境惡劣,風沙肆虐。你們國家沙土質地鬆軟,難以承載重物,故屋舍建造,皆需以竹木為之。蕭霍王欲圖治理而力有不逮。於是,他與遼國結盟,意在借助遼國之力,共同治理土地,以使百姓得以安居?。”
霸貞公主道:“這...你怎麽知道的?”
張金花道:“我在我爹的書齋中讀到過你們國家的曆史,”
霸貞公主舉起劍,說道:“說那麽多,還不是要我饒你性命麽?”說著她欲要持劍衝過來。
蘇何慶把公主攔住,問道:“既然如此,你覺得流沙國應該如何?”
張金花問道:“我想知道遼國給你們多少錢?”
蘇何慶想了想,說道:“那日遼國派使臣與我父見麵,他們送來十箱金銀,十箱玉帛,承諾若我們助其攻宋,將來遼國統一,必將助我父治理沙河。”
張金花道:“既然這樣,那宋國贈你百箱金銀,百箱玉帛,你可助我大宋麽?”
蘇何慶大笑道:“真是清酒紅人麵,財帛動人心。你今日用錢財賄賂於我,若是我答應助宋,你就不怕將來有人出更高的價錢收買我,你們宋國和遼國一樣,最終落得一場空嗎?”
張金花搖搖頭,說道:“流沙國乃當年玄奘法師西行取經必經之地,故此國家世代崇尚佛教,蕭霍王心懷慈悲,他助紂為虐乃是為了治理沙河,實屬無奈之舉。”
蘇何慶嘲笑道:“楊家小將豈能揣測我父王的心意?”
張金花道:“流沙國距遼遠而宋近,倘若結盟於遼,他們隻怕是力有未逮,鞭長莫及。加之流沙國與宋接壤,恐戰事將起,於貴國大為不利。”
蘇何慶聽後不語。
張金花又道:“據我所知,流沙國常年幹旱,沙土退化已有百年之久,治理起來十分不易,那蕭太後不明前後,空口承諾,恐就算有一日遼國統一,她也難以踐約。但倘若你助我大宋,我們宋國必助流沙國遷國東部,你看如何?”
霸貞公主道:“哼,你怎麽保證你不是空口承諾。”說話之時她又將劍舉起。
蘇何慶把住公主的手臂,說道:“她說的有道理,當年父王與遼結盟,算到此計欠妥,故此隻遣兵五千,就是怕我們被遼國利用,當做他們統一的工具。”
張金花道:“你們可知北漢是如何滅亡的?北漢地處山地,地域十分狹窄,雖然戰略上易守難攻,但物資十分匱乏,與流沙國極為相似。北漢被遼國利用,擋在宋遼之間,作為遼國入侵我大宋的擋箭牌,若流沙國不想成為北漢,現在投我宋國,為時不晚。”
蘇何慶上前拜了一拳,說道:“既然這樣,你剛才說贈我流沙國黃金玉帛,是真是假?”
王蘭英急忙上前,小聲說道:“妹妹,你瘋了?遷國這樣的大事,乃官家做主,你豈能私自承諾?”
張金花道:“你可知三關之戰關乎宋遼兩國國運,倘若這戰宋國勝了,怕遼軍再也起不了什麽風浪,相反遼軍會再次南下,直取東京,官家知曉此戰輕重,我即刻將此事上報給八賢王,由他上書官家,官家定能應允。”
王蘭英道:“胡鬧,遷國如此大事,官家怎能應允?”
張金花道:“流沙國地處戈壁貧瘠之地,人口稀少,他們國家除了駱駝馬匹什麽都沒有,遷移起來異常容易。”
蘇何慶道:“若宋國助我父王遷國,我流沙國世代定為大宋效力。”
王蘭英道:“那黃金玉帛怎麽給他?官家泰山封禪花費巨大,我們軍資不足,哪裏還有錢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金花道:“你忘了西岐武則天墓了嗎?裏麵不少金銀,放在那裏又沒用,給他們就是了!”
王蘭英大驚,說道:“你要把隨葬物品給他們?”
張金花道:“那些並非隨葬物品,而是當年楊國忠藏起來的寶藏,與其留在那裏不如物盡其用,拿出來給他們吧。”
張金花即刻對蘇何慶說道:“我立刻把與流沙國結盟之事告訴八賢王,蘇將軍和公主隻需退兵到我宋地靜候佳音即可。”
霸貞公主悄聲對蘇何慶說道:“蘇哥,我們退兵到宋地,豈不是成了甕中之鱉,他們又豈能再履行諾言呢?”
蘇何慶想了想,說道:“聽聞楊家將義膽忠肝,斷不會以這種卑鄙無恥的小人行徑得逞,流沙國若不能遷國,早晚會亡,不如賭一次吧。”
張金花深行一禮,說道:“我以性命擔保,宋國定會與流沙國結盟。不過遼軍的蕭天佐狡猾,他見你叛約,一定會伏擊你們,你命將士前去山口,我即刻派人通知楊延昭給你們開關。”
蘇何慶給張金花行禮,遂與公主離去。
蕭天佐此時與宋兵糾纏在鬼魂陣,由森羅國的大太子孟金龍助戰,共三隊人馬廝殺起來。
蕭天佐大驚,他見宋軍來勢凶猛,大怒道:“你們這幫雜碎,居然敢冒犯蕭太後的大軍,叫你們嚐嚐我天門陣毒煙的厲害。”
說著蕭天佐命四個七座共計二十八座將台點火,此時恰巧北風,毒煙已近關口,遼軍退出關外五裏,而此時宋軍已亂作一團。
楊延德捂著口鼻跑了過來,說道:“侄媳,右路毒煙已經將我們退路斬斷,現在如何是好?”
張金花一聲令下,說道:“快點降龍木,此木可以驅毒。”
宋軍以大旗為信號,示意關上士兵焚木。焦讚看到關下宋軍揮旗,即刻點燃狼煙,此時關上從東到西七個烽火台煙霧彌漫,香氣四溢。
楊延德見自己手中的武器也是降龍木所製,就點了把火將武器燒了,王蘭英扶著張金花往關後退去。
韓延壽大驚,說道:“元帥,我們的毒煙已經製不住他們啦。”
蕭天佐在遠處大笑道:“無妨,沒有毒煙,我們四靈尚在。量他們也不敢來了。”
白虎交加陣勢雄,前排朱雀將台中,後居玄武藏機妙,敵國強兵不易攻。
張金花捂著肚子,王蘭英見她不舒服,問道:“是不是妹妹被毒煙所侵,中了毒?”
張金花幽幽道:“我...我好像快生了。”
王蘭英大驚,說道:“怎麽好端端的,前段時間我可沒見你有孕像呀。”
張金花搖了搖頭,滿臉痛苦。
幾人即刻把張金花送到營中,扶到床上,楊延昭在營外大叫道:“快...快去請接生婆。”
宋兵道:“元帥,瓦橋關哪有接生婆啊。”
王蘭英急道:“這裏距最近的城也有十裏,打個來回定是來不及了。”
此時楊家女將都趕了過來,佘太君道:“周雲鏡之前給人接生過,叫她來試試吧。”
周雲鏡命王蘭英進營幫忙,其他人在外等候。
又過一炷香的時間,一聲啼哭從營中傳出,周雲鏡走出來,懷中抱著一個嬰兒。
楊延昭父子兩人大喜,周雲鏡道:“是個兒子。”
佘太君即刻站了起來,看著周雲鏡懷中的繈褓,她轉身向天拜道:“令公,今日張金花給楊家添喜了,多虧令公保佑。”
周雲鏡把嬰兒抱回營中,放在張金花的身邊。
眾楊家女將進了屋子,佘太君道:“今日大喜,金花給我楊家添了丁,實乃大功之臣。”
張金花起身給太君行禮,周雲鏡在一旁攙扶,佘太君擺擺手,急忙說道:“你剛和遼軍大戰,虛弱得很,還是在床上多多休息吧。”
此時屋外有人宣道:“八賢王到。”
屋外王蘭英伸手攔住八賢王,說道:“金花剛懷了胎,不便男子進入,還請王爺止步。”
張金花在營內說道:“蘭英姐姐,請王爺進來吧。”
八賢王走進營去,一眾女將躬身行禮,佘太君道:“太君見過王爺。”
張金花道:“今不便給您行禮,還請王爺恕罪。”
八賢王笑道:“張將軍戰退遼軍,又給楊家生了兒子,延續楊家血脈,是楊家之福也是我大宋之福,這孩子可有名字麽?”
張金花道:“還請王爺賜名。”
八賢王道:“佘太君你的意思呢?”
佘太君說道:“楊家世代忠烈,為保家衛國,自幼習武,期望金花的孩子將來能棄武從文,為官從政,孩子就叫楊文吧。”
張金花道:“沒有國家安定,豈又能安心從文呢,期望這孩子能文武雙全,叫楊文廣如何?”
八賢大笑道:“大宋有楊家定能迎來百世和平。”
張金花想起了天門陣,心裏甚是焦急,問道:“王爺,遼軍怎麽樣了?”
杜金娥在一旁說道:“天門陣四營五門均已被破,隻是他們的天之四靈尚在,不過遼軍勢力大減,已退出關外五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八賢王愁眉不展,遂道:“天之四靈乃是天門陣的核心,不可小覷。”
張金花道:“我有件事情想求王爺成全。”
佘太君和眾女將出了營。張金花要起身給八賢王下拜,八賢王道:“張將軍勇退敵寇,實乃我大宋功臣。你有何求,但說無妨,我必應允,無需行此大禮。”
張金花道:“此次我們擊退遼軍,乃是三關眾兵將的功勞,夏國李晴,黑水國的拓跋俊鵬還有流沙國的霸貞公主及駙馬蘇何慶也有相助。”
八賢王道:“李晴和拓跋俊鵬為了向夏國的李繼遷複仇,遂加入遼軍,這事我已有耳聞。那霸貞和蘇河慶是怎麽回事?”
張金花道:“天之四靈十分厲害,要想攻克著實不易,雖然遼軍退兵五裏,但他們一定會再來,到時候我怕宋軍難以抵抗,若瓦橋關失守,東京亦難逃劫數。流沙國公主和她的駙馬二人把守天門陣的白虎陣,如果能招入麾下,那遼軍的天之四靈必會潰散,此乃破天門陣的關鍵所在,亦恐為唯一可行之策?。”
八賢王道:“我見那兩人已經退兵到關內,不知張將軍是用什麽方法將他們說服的?”
張金花道:“流沙國的蕭霍王本性不壞,絕不會助紂為虐,隻是他為了治理本國沙河才與遼軍結盟,實屬迫於無奈,但那蕭太後為人奸詐,定不會履行承諾,所以...”
八賢王道:“難道張將軍你...”
張金花道:“流沙國地處西北,治理起來十分不利,隻期望王爺能上書管家,在東邊給他們找個棲息之地。”
八賢王想了想,說道:“我大宋地廣人稀,幫助他們遷國至東倒不是難事。”
張金花又道:“流沙國是宋遼夾縫中的小邦。其民雖寡,然能屹立百年不滅,究其原因乃其民皆兵,無論男女老少,皆習武藝。而霸貞公主與蘇河慶更是此中的翹楚,宋軍若得此二人相助,必如虎添翼。”
八賢王又想了想,說道:“張將軍好計謀,我這就上書官家,叫他來定奪此事。”
喜歡七俠情緣請大家收藏:()七俠情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