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念之間

字數:6988   加入書籤

A+A-


    待八賢王走後,張金花趕緊下了床,王蘭英一下子把她攔住了,說道:“妹妹初誕麟兒,體尚虛弱,當以休憩為要,何言複歸沙場呢?”
    張金花道:“你們都在殺敵,我怎能躺在床上呢?”
    王蘭英道:“妹妹,你把如何破遼軍天之四靈的法子告訴我吧,我代你赴戰如何?”
    張金花搖了搖頭,說道:“天門陣我也不了解,天之四靈我更是沒有見過,隻能見機行事。”
    張金花又想了想,道:“蘭英姐姐,你趕快把蘇何慶叫來。”
    不過一會兒,蘇何慶站在營外給張金花作禮,說道:“張將軍,你喚我作何事?”
    張金花說道:“今日遼軍用毒對付宋兵,戰場一片混亂。蕭天佐還未知曉你們投宋,現在他們還未走遠,你們趕快跟上前去,免得叫他們生疑。”
    蘇何慶道:“你就不怕我返回遼軍後,再叛變宋軍麽?”
    張金花道:“既然蘇將軍肯與我回關,表示你信得過我,我又為何不能信你一次呢?”
    蘇何慶拜拳,說道:“張將軍肯為我族人上書八賢王,蘇某甚是佩服,不知將軍把我送入關內,又叫我返回遼營是何用意?”
    張金花道:“天門陣甚是厲害,我命宋兵假扮流沙國的士兵,護你返回遼營,伺機打探天之四靈的消息,如今天門陣已破大半,而我宋軍亦是傷亡慘重,這次孰勝孰敗全看蘇將軍的了。”
    張金花又與蘇何慶商量了一番,把克敵之計告訴了他。
    蘇何慶道:“蘇某明白張將軍的意思,我即刻返回遼營,與宋軍裏應外合,殺遼軍個措手不及。”說罷,蘇何慶與公主並三千宋兵,偽裝出關,與五裏外的遼軍碰麵。
    王蘭英見蘇何慶出關,連忙回行營看望張金花,問道:“妹妹,宋軍生死存亡都在蘇何慶一人手中,他這人信得過麽?”
    張金花道:“天之四靈需要從內部攻破方能瓦解,焦讚已經被遼軍識破,如今我們隻能依靠蘇何慶了。流沙國治國離不開宋國,我們要破天門陣亦離不開流沙國,我們隻能彼此信任,別無他法。蘭英姐姐,你即刻整裝軍備,我們這次要先發製人。”
    跟著張金花附在王蘭英耳旁細語了一番,王蘭英頻頻頷首。
    三關以北五裏之外,此時遼軍士氣大降,韓延壽在陣後點將,遼西鮮卑族國黒鞭令公馬榮和森羅國大太子孟金龍在陣前防守。
    見蘇何慶與公主領軍前來,馬榮問道:“遼軍已退關外五裏,你們流沙國士兵為何遲遲不來呢?”
    蘇何慶答道:“我有急事要見蕭元帥,耽誤軍情你可知何罪?還不快讓開。”
    此時蕭天佐在軍帳裏休息,他胸前上有一道槍傷,從上肩至下劃入小腹,他拿著纏布給自己包紮,口中不停發出哀叫之聲。
    見蘇何慶求見,蕭天佐怒道:“你不去鎮守白虎陣,為何擅離職守,在這裏做什麽?”
    蘇何慶說道:“將軍我有一事不明,想向您問個清楚。”說著他欲掀開帳幕走進去,沒想到帳門旁有兩名遼國高手用槍擋住了他的去路。
    蕭天佐大怒道:“我未宣你,你卻闖我住所,你到底想做什麽?”
    蘇何慶拜拳,問道:“當年我流沙國與遼國聯盟,蕭太後答應我父王為其治理沙土,這事元帥可曾記得?”
    蕭天佐道:“蕭太後許流沙國之事,必踐其諾,你竟敢疑太後,好大的膽子。”
    蘇何慶道:“屬下不敢,隻是我流沙國地處西北,土地被侵蝕多年,難以治理,不知太後能用何法給流沙國一片綠水青山呢?”
    蕭天佐道:“太後自是英明神武,她的法子豈可能叫外人知道,況且我大遼國一旦統一南方,必將為你加官進爵,你和你的小公主後半輩子不愁吃喝,你還擔心什麽?”
    蘇何慶想了一會兒,道:“不瞞元帥,之所以我遲遲沒有跟上遼軍退軍是因為楊家女將接我入關,想勸我投宋,我流沙國本與遼國結盟,斷不會中途倒戈。”
    蕭天佐一聽大驚,連忙對帳外的士兵說道:“快...快叫他進來。”
    士兵收了蘇何慶的武器,叫他進了帳,蕭天佐道:“你敢欺騙本將軍,若是你不同意楊家的要求,他們豈能放你回來?”
    蘇何慶道:“楊家將聞遼軍天之四靈威猛無匹,遣我為內應,潛入遼軍,以圖破陣之道。我佯許其請,遂前來向元帥報告此事,以證我流沙國忠心。”
    蕭天佐大笑道:“那些楊家小娘們覺得算盤打得好,想打敗我等下輩子吧。”
    蘇何慶猶豫了一會兒,說道:“楊家說若是流沙國助宋攻遼,就幫我們遷國至東,元帥您如何看待此事?”
    蕭天佐道:“大遼國以統一中國為目的,而宋國卻畏手畏腳,隻願守得一方太平,將來我大遼統一,你們流沙國亦是我大遼子民,你們想去哪就去哪,何以需要遷國呢?”說著他大笑了幾聲。
    蘇何慶想了一會,點了點頭,說道:“既然這樣,我倒是知道楊家在三關的軍略部署,若是蕭元帥得我所助,今夜三關必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蕭天佐一聽,又驚又喜,大叫道:“哈哈哈,好好,若是蘇將軍能讓我遼軍占得三關,蕭太後定會立你為宰相。”
    蘇何慶道:“三關本駐守宋軍六萬人馬,昨日與遼一戰隻剩一半軍力,益津關軍力最弱,瓦橋關目前已向東北方向派兵,打算兩向夾擊遼軍。”
    蕭天佐在帳內踱步,繼而問道:“蘇將軍有何高見?”
    蘇何慶道:“益津和淤口兩關較為薄弱,楊家將派軍駐守三方,必將削弱瓦橋關的實力,而且瓦橋關直通向南,如果攻克的話元帥可直接南下占領邢州。”
    蘇何慶又道:“瓦橋關的主關卡有不少宋兵把守,反而關旁有個險道,可以直通關後,我們可以夜潛險道,從後方進攻,實為良策。”
    蕭天佐大笑起來,說道:“好,今晚我就攻下瓦橋關。”
    夜入子時,蕭天佐領軍七萬悄聲進入瓦橋關邊境,果然如蘇何慶所說,此時隻有零星幾個宋兵在關上放哨。
    大隊將近險道,森羅國大太子孟金龍說道:“元帥,我們人馬多,關內一線,恐難以擺陣,若是貿然進入險道,被宋軍發現,後果不堪設想。”
    蘇何慶道:“我昨日探查險道,那裏地勢險要,有山石遮擋,在關上難以發現關下行軍,更聽不到聲音,若是我們滅了火把,悄悄前進,宋軍定不會發現我們。”
    蕭天佐想了想,說道:“孟將軍說的有理,做事要留著一手。”
    此時蕭天佐已起懷疑,他命五千人馬在險道行進,並點火造勢,而其他人馬從關口直接進攻,出其不意。
    行了一個時辰,蕭天佐見關內有宋軍紮營,即刻下令進攻,瞬間後方遼兵湧向前去,吼叫廝殺聲不斷。
    蕭天佐看到楊家女將的帳營,大笑道:“這些小娘們別浪費了,先奸後殺。”說著眾遼軍闖入張金花的住營,可帳內隻有女子用器,卻空無一人。
    此時有遼軍報道:“此前關上放哨的宋兵不知去向了,如今瓦橋關已成了空關。”
    蕭天佐感覺事情不妙,回首對蘇何慶道:“這...這是怎麽回事?”
    還未等蘇何慶說話,他身後的二十名‘遼軍’即刻上前包圍了蕭天佐。
    借著火光,蕭天佐才看清他們是宋軍所扮,其中一人正是大將孟良。
    孟良道:“遼賊,還不快束手就擒。”
    蕭天佐笑道:“我早就料到你們會有這一招,故我把流沙國的士兵派入險道,如今你們區區二十個人能起什麽風浪?”
    蕭天佐轉向蘇何慶,說道:“沒想到你居然真的歸降了宋人,好在我早有準備。”說著揮了揮手。
    倏忽間幾個遼兵湧上來,用刀架在蘇何慶的脖子上,蕭天佐對孟良說道:“還不快叫你們宋人放下武器,否則我就宰了這個人。”
    孟良說:“你看看這人是誰?”
    蕭天佐定睛一看,嚇了一跳,蘇何慶把頭一抬,露出一個似男似女的麵孔,王蘭英一個轉身,將身後的遼軍打翻在地。
    蕭天佐驚恐萬狀,顫抖得說道:“怎...怎麽是你?”
    王蘭英道:“蘇將軍和公主趁著你入關之時,被我宋軍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看來我長得醜亦有醜的好處,要麽怎麽能騙過你這幫蠢人。”
    蕭天佐怒道:“怪不得蘇何慶叫我子夜攻關,看來你們早有預謀。不過我遼軍七萬,你們區區幾十人能奈我如何?”
    王蘭英道:“金花妹妹知道你這隻狐狸狡猾,不肯走關旁的險道,其實那險道是我宋軍解糧押運之地,裏麵四通八達,若是你們走了那裏,我們宋兵反而拿你沒辦法。可你選擇直接進關,瓦橋關隻有前後兩個口,現在你們你插翅難飛了。”
    這時有遼軍來報,他氣喘籲籲地說道:“元...元帥,楊家將已率宋軍把我們包圍了,險道內遼軍背叛,從關後把我們堵住,現在我們前進不得後退不能,請...請元帥定奪。”
    蕭天佐大怒,吼道:“給...給我殺出去。”
    話音剛落,遼軍和孟良、王蘭英拚殺起來。王蘭英雖為女子,但武藝高強,自己麵對幾十名遼軍卻絲毫不懼,她和孟良一前一後,嚇得眾遼軍不敢上前。
    楊延昭在關下樹林裏設下埋伏,見遼軍大部分已經入關,即刻命人從遼軍後方殺入。
    韓延壽聞遼軍已被宋軍圍堵,即刻棄馬,欲遁小徑逃逸,當即為宋軍所窺,一箭穿心,他踉蹌數步,墜於山崖?。
    後方遼軍知道大事不妙,但此時韓延壽已死,蕭天佐不知所蹤。而孟金龍乃森羅國的太子,此次前來三關乃是和遼軍結盟,他見遼軍大勢已去,森羅國無需再為遼軍拚命,故他率領兵馬退出三關回國了。
    宋遼兩軍拚殺了三個時辰,直到辰時末,宋軍俘虜遼軍一萬人,殲敵三萬人,剩下的遼軍已經逃向幽州。
    至此,天門陣告破。
    三關之戰過了一年,在九龍山上懸崖邊上,李晴正跪在拓跋俊鵬的墳前,她此時麵色黯淡,若帶淚痕,張金花懷中抱著嬰兒從後麵走上前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嬰兒啼哭,李晴卻像是沒有聽到一樣,仍然跪在那裏,張金花用手撫著李晴的肩膀,幽幽說道:“今日是你義父的忌日,本應痛哭,可有一件好事,妹妹想聽麽?”
    李晴沒有說話,眼睛隻盯著拓跋俊鵬的墓碑不放。
    張金花道:“今日李繼遷死了。”
    這時,李晴緩緩站了起來,說道:“李繼遷是我的生父,沒想到我義父的忌日是我生父的死日,這算是什麽好事嗎?
    張金花不語,過了片刻,說道:“你不是一直想找李繼遷報仇麽?”
    李晴道:“世上恩恩怨怨何時是休?我隻希望我的親人都能活著。”說著她拿起刀轉身走下山去。
    王蘭英帶著一隊人馬從後麵趕來,她走到張金花身旁,說道:“佘太君知道你帶著孩子來了九龍山,故叫我跟著你,害怕你娘倆出危險。”
    張金花問道:“遼軍那邊怎麽樣了?”
    王蘭英道:“蕭太後和遼軍結盟,我們以後不用再打仗了。”
    張金花歎了口氣,說道:“隻要有國存在,爭鬥便沒有休止的一天,隻期望天下諸君都能以百姓為天。”
    王蘭英問道:“妹妹,我有一事不明,如果當初蕭天佐選擇走險道,我們如何破解?”
    張金花道:“若是遼軍走了險道,那一定是蘇何慶背叛了我們,你還記得西岐武則天墓下的那條蛇麽?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生死在一念之間,勝負亦在一念之間。”
    說罷張金花抱著嬰兒,騎上馬飛奔回營。
    公元一零零三年,宋軍大敗遼軍天門陣。
    次年,?李繼遷受吐蕃族大首領潘羅支的突襲,負重傷而死。
    同年,宋國幫助流沙國遷國東部,據傳說他們定居渤海一帶,但史書中已無從考究。
    公元一零零五年,宋遼簽訂《澶淵之盟》,迎來百年和平。但有記載,遼興宗耶律宗真為收買人心,降低了幽雲十六州百姓的稅負。為減輕財務負擔,遼興宗在宋遼邊界設立營寨,並要求宋國割地賠款,違反了宋遼盟約,正如當時張金花所言,遼國背信棄義,所許承諾,實不可信。
    喜歡七俠情緣請大家收藏:()七俠情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