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師傅
字數:6122 加入書籤
石德全身姿恭謹,拱手作揖“少莊主,您在這裏所觀何物?”
張畢樂穩了心神,雙手抱拳,道“大伯在上,晚輩何德何能,受此謙稱。此莊之中,除聖女姐姐喚我少莊主外,其他人皆呼我丫頭。大伯但喚我丫頭便可。”
石德全露出一抹溫和笑意“我與你祖父素有金蘭之誼,而我與你父亦相識多年。我本名上杉石,來自東瀛國。那年,我仰慕你祖父高義,敬其為人,故舍去舊名,取其名中一字,易名石德全。雖我與你輩分有別,然石某於宮莊之中不過是個下等之人。長輩之稱,石某實不敢當,更不敢直呼少莊主為丫頭,此乃禮數所係,還望少莊主莫要推卻。”
畢樂不禁莞爾一笑,脆聲道“我嚐於書中閱覽,東瀛國乃東方的彈丸小邦。其國女子著短製絲裙,裙不及膝,鞋難蔽踝,醜態盡露;其國男子,每日所思盡為下流齷齪之事,女子之中,多有淪為娼妓之輩。然今日觀大伯舉止,全無書中所說那般,實不像那等男子。”
石德全冷哼一聲“是何等野史謬書,竟敢如此詆毀我大日帝國,實乃荒謬至極!”
畢樂嘴角微勾,又露出一抹淺笑“果然書中記載不可盡信。大伯遠道而來,想必初至宮莊,今日迷了路。我父常於葵花閣中會客,大伯若不識路徑,我可代為引薦。”
石德全攢道“聞少莊主結交江湖豪傑無數,今日得見,少莊主見我而不懼,談及會客之道,應對裕如,信手拈來,其聰慧睿智,誠如江湖傳言,名不虛傳。”
他稍作停頓,複又說道“石某早有幸得見張莊主,今日乃奉其嚴命,特來授少莊主武藝。”
畢樂以小手掩口,噗嗤嬌笑,應道“大伯有所不知,昨日我不幸染疾,至今未得痊愈。此刻,我這小腦袋尚覺暈沉,使不得持刀劍,耍不了拳法。今日令大伯白跑此趟啦!”
石德全和聲慰道“無妨無妨,功夫之道本非一朝一夕可成,須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才可窺入門徑。既少莊主今日身體欠佳,不便習練,我等不妨改日再約。然適才我見少莊主凝視此畫良久,不知這畫上的男子,究係何人?又何以如此牽動少莊主的心呢?”
畢樂目光望向畫中男子,悠悠道“這大哥哥究為何人,我亦茫然不知。隻是前些時日,我來此處讀書,偶然間瞥見此畫,見畫上大哥哥風姿翩翩,頓感親切萬分。不知是我等前世有緣,還是來世有約。每至畫前,我心中便湧起一股難以名狀之情,似喜似悲,如夢如幻。即便我心中有何不悅之事,但見到大哥哥,煩憂盡消,心情亦隨之豁然開朗。”
他嘴角微揚,露出一抹甜蜜笑意。
石德全悠然道“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此世間廣袤無垠,奇事紛紜。然讀書愈多,則識見愈廣;見聞愈廣,則心智愈明。如此,則世間所謂奇事,皆可洞若觀火,無複神秘可言。”
畢樂滿含好奇,問道“大伯雖非我華夏之人,然於我華夏之事竟了如指掌,莫非我爹爹特遣您來,是教我讀書識字的嗎?”
石德全不禁仰天大笑,道“我早年間曾於終南山下習武,當時,我的師傅賜我《資治通鑒》一部。我愛不釋手,徹夜研讀,竟耗時一年,方將其通覽一遍。”
畢樂質疑道“《資治通鑒》?我亦有所耳聞。然此書文辭深奧,拗口難懂,豈是番邦之人所能輕易參透的?大伯莫不是在吹牛呢?”
她歪著腦袋,盯著石德全,眼神中滿是懷疑。
石德全道“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我這番邦之人尚能做到,少莊主天資聰慧,假以時日,您也能做到。”
畢樂道“大伯如此神通廣大,何不回國謀個一官半職,卻偏要遠渡重洋,來此深山宮莊之中,屈尊做個先生呢。”
石德全麵露尷尬之色,躊躇良久,竟不知如何作答。
畢樂噗嗤一笑,道“大伯既有難言之隱,我便不再追問。然您要做我的師傅,總須露兩手真功夫,讓我瞧瞧您是何門何派,如此,我方能心悅誠服。”
話音未落,忽聞齋外一陣喧鬧,未及石德全反應,但見一女子如風般闖入齋中,十梅嬌喝道“何方淫賊,竟敢連小女孩都不放過!看劍!”
她揮劍便刺,劍鋒淩厲,直取石德全咽喉。
石德全側身一閃,用刀鞘輕輕一擋,順勢翻身至一側。十梅一劍刺空,反手向後劈去,劍尖直指石德全的下盤。石德全抬腳輕躲,一個側翻,再次用刀鞘抵擋。隻聽‘嗙嗙’之聲響徹書齋,劍氣縱橫,一旁書頁被劍氣所激,紛紛揚揚,飄落滿地。
二人你來我往,鬥得難解難分。石德全見十梅攻勢猛烈,久戰不下,他瞅準時機,猛地推刀出鞘,直擊十梅的左肩。十梅躲避不及,隻覺肩頭一陣劇痛,應聲倒地。
畢樂立於一旁,她觀之入神。
石德全刀光劍影間收放自如,俄而將刀徐徐納入鞘中,長歎一聲“宮莊果然不愧為華夏武學之尊祟,便是莊中一個尋常聖女,亦有如此精湛技藝,反觀那黑龍會,皆為碌碌庸才、無能廢物,相較之下,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他又深歎一聲,神色間滿是落寞與感慨。
石德全續道“帝國軍妄圖侵華,然終以失敗告終,此等結局,實乃早已命中注定。”
此時,畢樂上前,輕柔地將十梅從地上扶起,柔聲說“姐姐,此位大伯是奉家父之命,特來教授我功夫的,絕非什麽淫賊,姐姐莫要誤會。”
十梅聽聞張畢樂此言,她起身,而後向著石德全抱拳一禮,卻未發一言,轉身徑直離去。
畢樂見狀,心中歡喜,不禁高興地拍起手掌,清脆之聲在齋中回蕩,讚道“大伯的功夫,當真出神入化,不知大伯可否將那刀法傳授於我呢?”
石德全並未即刻答複,而是微微低頭,沉吟良久,似有心事重重,如巨石壓心,久不可釋。畢樂見其久未回應,心中焦急,不禁輕輕抓了抓他的袖口。石德全猛然一驚,如夢初醒,繼而急忙抱拳,略帶歉意“今日石某貿然造訪,實乃唐突,擾了少莊主休憩養病。且待改日少莊主病體痊愈,屬下再悉心教授少莊主功夫,今日且先告退。”
張畢樂未及上前挽留,石德全已匆匆轉身,大步離去。
此時,天色漸近午時,張畢樂緩步走出書齋,朝著有思堂方向匆匆趕去。行至院外,忽聞院內傳來陣陣爭吵之聲,尖銳刺耳。張畢樂心生好奇,便悄悄躲在院外,踮起腳尖,透過門縫,偷偷向內窺探。
但見院內,一眾聖女整肅跪地,唯聞微風拂葉簌簌。樂二娘獨坐一旁的石椅之上,身姿微頹,頭低垂而以手拭淚,嚶嚶啜泣之聲隱隱可聞。
張畢德滿臉慍色,大聲怒叱“你這不守婦道之人,瞧瞧你所養的女兒,如此晚歸,莫非欲令其日後如你一般,毫無婦德嗎?”
此時,十梅上前躬身稟道“主人息怒,少主人此刻正在書齋,與一位男子研習武藝,恐她沉浸其中,以致廢寢忘食,想必稍後她自會歸來。”
張畢德將大袖猛地一甩,怒喝道“女孩兒家學什麽武藝?倒不如在家中安心學些女工刺繡、烹飪膳食之類,方為正道。”
正此時,張畢樂自暗處嫋嫋走出,雙手掐腰,嘟著小嘴,滿臉嗔色,大聲道“爹爹,您怎又與娘吵架啦?”
張畢德未料女兒突至,心中一驚,趕忙擺了擺手,示意眾聖女退下。
待聖女走後,張畢德瞬間換上一副笑臉,上前拉著張畢樂的手,溫言道“乖女兒,怎的這般晚才回來?前幾日,爹爹特意派人前往河州,為你尋來一位廚子。今日,他為你烹製了你最愛吃的手抓羊肉,隻可惜如今怕是菜已涼了,故而為父剛才動怒。”
張畢樂卻不吃這一套,依舊掐著腰,質問道“爹爹,適才我分明聽見你在罵我娘,可有此事?”
張畢德心中慌亂,卻強作鎮定,提高聲調,急忙辯解道“哪有此事?定是女兒你離得遠,聽岔了耳。爹爹怎會罵你娘呢?”
張畢樂仍不罷休,繼續問道“適才爹爹說女兒家不能學武,可有此事?”
張畢德單膝屈地,而後輕輕將張畢樂攬至身前,一手溫柔地捋著她那如瀑長辮,柔聲道“哪有此事呀,為父適才所言,乃是莫要與那外人學功夫。你且看,咱宮莊武功博大精深,若女兒有心學武,為父自當親授。”
言罷,張畢德緩緩起身,旋即轉向樂二娘,伸手將她從石椅上小心攙扶起來,溫聲細語道“夫人,既如今女兒已安然歸來,咱便一同回去用飯吧。”
於是,三人並肩而行,緩緩回了堂中。而此時石德全自院外一棵大杉樹後緩緩走出,他立於此處良久,似在盤算著什麽。
過了幾日,張畢樂已然漸愈,這一日,她閑來無事,便朝著書齋跑去。剛踏入齋門,抬眼便見石德全已靜靜地站在那畫像之前,背負雙手,似在靜靜等候著她的到來。
張畢樂趕忙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給石德全拱手行禮,說道“大伯,既然您是奉我爹之命,特意前來教授我功夫的,那從今往後,我便稱您為師傅。我定當謹遵師命,刻苦學武,定不負我爹爹的一番苦心。”
石德全緩緩轉過身來,問道“少莊主方才說謹遵師命,此言當真?”
張畢樂急忙點頭,說道“師傅出口成章,又熟讀我華夏曆史,知曉之事遠比我多得多。我對師傅您頂禮膜拜,自當一心聽從您的話。就如上次您所說,學武猶如寫字,需持之以恒,若是徒兒有做得不對的地方,還望師傅多多指正。”
石德全微微頷首,道“學功夫倒也無需急在一時。隻是前幾日,少莊主曾問於我,為何自那東瀛遠道而來,屈尊於此做個教武先生。此中緣由,頗為複雜,我恐少莊主聽了之後,未必肯信。”
張畢樂忙以小手捂住櫻桃小口,眼中閃爍著好奇之光,說道“師傅曾言,見得越多,則明理越多。但凡見多識廣,天下便再無奇事,地上亦再無怪聞。既然師傅覺得此事難以為信,那便多與我說道說道,也好讓我長長見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石德全不禁仰頭大笑,道“果然孺子可教,實不相瞞,少莊主您並非張畢德親生,此事你可相信?”
張畢樂如受奇恥大辱,憤憤喝道“哼!你這東洋人,竟敢在此胡說八道!我與爹爹情深義厚,豈容得你這外人肆意挑撥!”
石德全卻不慌不忙,說道“七年前的傳令大典之上,尊母誕下少莊主之時,較之足月竟早了五旬之久。此事江湖之中人人皆知。正因如此,尊父覺得顏麵盡失,故而時常責罵尊母不守婦道,埋怨其行為不檢。若少莊主仍心存疑慮,不肯相信,不妨前去詢問尊母,便可知曉真相。”
張畢樂怒不可遏,大聲吼道“我…我就是不信!你這番邦之人,滿嘴胡言,蓄意挑撥我父女關係!”
她悲怒交加,不顧一切地轉身跑出書齋。一路上,心口中不停嘀咕“這東洋人一定是番邦派來的奸細,趁此造謠生事。我娘溫柔賢淑,怎麽可能是那等不守婦道之輩。”
尚未行至院門,忽聞一陣喧鬧之聲傳入耳中。張畢樂心中一驚,忙加快腳步,至院門處定睛一看,隻見張畢德正滿臉怒氣,指著樂二娘,大聲怒罵“我們祖上三代女子,向來深居簡出,不問莊中瑣事。怎料到我張畢德這裏,卻娶了你這個不守婦道之人,整日裏多嘴多言,對莊中大小之事多有指點,簡直是敗壞我張家家風!”
但見樂二娘以手掩麵,痛哭不止。而一旁的聖女見狀,趕忙上前勸慰,躬身言道“主人息怒,適才二夫人所言不無道理;囤積糧食、以謀私利實非良策。如今百姓食不果腹,若是能將糧食分給窮人,一來可救濟天下蒼生,彰顯我宮莊仁德之心;二來可收買人心,壯大宮莊在江湖中的威望。此計實乃一舉兩得,還請主人三思而後行。”
喜歡七俠情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七俠情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