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師傅在上
字數:6273 加入書籤
石德全道“三十四年前,於武昌之地,忽現一個神秘之人。其時,孫文起義得此人相助,與三大派的高手鏖戰數晝夜。天皇派黑龍會與之周旋。不意,一日神秘人酩酊大醉,神誌恍惚間,竟無意中向我黑龍會吐露《葵花寶典》的行蹤,竟藏於一首打油詩之中”
石德全沉聲吟誦“應天之命,府上之行,聚寶盆外,黃金屋內。”
張畢樂的小腦袋微微傾斜,眸中滿是好奇“孫文起義之事,我確曾聽爹爹提及過。然師傅適才所吟的詩,我卻聞所未聞。”
這時,張畢樂忽而麵露喜色,雀躍而道“既然此詩與寶典有關,我這便去告知爹爹,他老人家若是知道有寶典的線索,定當欣喜若狂。”說罷,她欲抬步而去。
石德全神色一緊,急忙跨前一步,雙手抱拳,於張畢樂麵前躬身深鞠一禮,道“皇女大人,石某有一事實不知當講與否。如今,您已知道自己的身世。昔日,您以張畢德為父,然今時不同往日,您的生父乃我天皇裕仁大人呀!論身份地位,您豈不比那少莊主尊貴許多嗎?且此打油詩在江湖之中僅有三人知曉,今石某不惜將此詩句透露給皇女大人,是以皇女大人為尊。然您若將此事輕言於他人,恐寶典先為他人所獲。屆時,天皇大人欲取寶典,必將困難重重,還望您三思!”
“哼!”張畢樂小嘴一撇,朗聲道“師傅適才絮絮叨叨,與我說此諸多之事,不過是您的一麵之辭,我安能輕易相信?況且我常聽說書人講,日本人殘暴不仁,於中華大地肆意殺戮,中國人喪命者不可勝數;更有無數女子遭你們強暴淩辱,此等惡行,罄竹難書!我身為華夏兒女,豈能助紂為虐,幫你這番邦外人尋找我祖傳的寶典呢?”
石德全從容道“古往今來,帝王之業,哪有不沾血腥者?昔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為擴疆土,兩次西征,鐵騎奔騰,北擊匈奴,使其遠遁漠北;又征服南越,威震四方。
唐太宗李世民,亦為一代明君,然為鞏固大唐基業,親率大軍,征服東西突厥,使四方來朝。
成吉思汗忽必烈,其鐵騎縱橫歐亞,所向披靡,甚至兵臨我東瀛之地,殺人如麻,何止千萬?
明太祖朱元璋,為固帝位,處死胡惟庸,滅其三族,牽連誅殺者,竟達三萬。
秦始皇嬴政為留千古功業,不惜勞民傷財,役使百萬民夫,鑄造萬裏長城
就連那宮莊,為尋寶典,亦是殺人無數。此等行徑,與我大日本帝國又有何異?世上之事,孰是孰非,不過因所見立場不同而異。我大日本帝國地處東島,連年遭受地震災害,土不生穀,樹不結果,民不聊生。在此等困境之下,侵華之舉,實屬無奈。
少莊主既已知曉自己身世,當知自己乃日本皇族之後,應效忠我大日本帝國才對,如此,方不負皇族尊榮,不負天皇厚望呀!”
張畢樂將腦袋猛地一扭,小臉滿是不屑“你竟將我當做三歲小孩嗎?我今年可有七歲了哦,休要拿那等謊話誆騙於我!”
石德全麵露無奈之色,長歎一聲“既如此,便權當石某未曾來過此處罷了。然今日與皇女大人所言之事,切不可告知他人,尤不可與尊母提及。尊母嫁與張畢德至今已有七載春秋,怕是已將舊事盡忘。若此時貿然道出,恐張畢德心生妄念,頓起殺機。到時候,張家恐生大變,危及尊母與皇女大人二人性命。還望皇女大人暫且隱忍,隻待時機成熟,屬下自當將此事公之於眾。”
石德全再度躬身行禮,而後轉身,緩緩離去。
當夜,張畢樂靜臥於榻上,白日裏石德全所言之事在她腦海中閃現不斷。她半信半疑,那諸多話語,似真似幻,令她難以捉摸。她輾轉反側多時,竟難以入眠。
忽而,一陣輕微腳步聲傳來,緊接著,門扉輕啟,樂二娘款步而入。張畢樂心中陡生疑竇“平日裏,每至亥時,娘親已在隔壁睡下,今日卻為何突然來到我的房間?此中定有蹊蹺之處。”
想到此處,她靈機一動,急忙緊閉雙眸,假裝呼呼大睡起來。
樂二娘輕手輕腳地走近榻前,見張畢樂睡得正香,她輕輕拿起一旁的被褥,小心翼翼地為她蓋好,而後,又緩緩走到燈燭旁,輕輕吹滅燈火,繼而緩緩掩門離去。
待二娘走遠,確認四周再無動靜,張畢樂瞬間睜開雙眸,急忙從榻上跳下,躡手躡腳地走到門邊,輕輕推開一條縫隙,向外張望片刻,確認無人後,便悄悄跟在樂二娘身後。
樂二娘腳步匆匆,轉過一道彎,徑直來到有思堂的千鬆竹林外,而在前方不遠處,有一男子靜坐於石椅之上,他身姿挺拔,似在靜靜等待著什麽。樂二娘見狀,腳步微微一頓,而後向那男子走去。
張畢樂躲在一旁的竹叢後,屏住呼吸,瞪大雙眼,緊緊盯著眼前這一幕,心中好奇之心愈發濃烈,此時男子啟唇,這聲音聽得耳熟,畢樂細細一觀,原來那男子是張畢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月華如水,灑於宮莊庭院,石徑苔痕,幽幽泛光。樂二娘亭亭而立,斂衽施禮,儀態萬方。
張畢德忙伸手虛扶,溫言道“二娘免禮。”遂引至石凳旁,二人相對而坐。張畢德目光關切,問道“畢兒可已經睡了?”
二娘微微頷首,輕應一聲。
張畢德神色微凝,道“親愛的,七年前你臨盆之際,雖江湖中多有知者。然畢兒每遇那幫人,皆有我隨身相伴,我實未記得有外人在畢兒麵前提及此事。且莊中聖女,我亦曾嚴加吩咐,令其勿將此事外泄。畢兒又是如何知曉此事?”
樂二娘歎道“天下之事,焉有密不透風者?當年金陵之事,我每念及此,如芒在背,難以釋懷。畢樂這孩子天真無邪,無論如何,不可令她知曉自己的身世。不然……他日畢兒繼承宮莊家業,何以服眾?江湖中人又豈能讓一個日本倭寇之後坐鎮尊位?”
張畢德袖袍一甩,微露嗔色“畢兒乃女子之身,將來豈能繼承我宮莊家業?他日我定為畢兒尋一佳婿,托付終身。”
樂二娘霍然起身,斥道“夫君何出此言!前些時日,夫君尚說要將整個宮莊傳於畢兒,言猶在耳,今何以出爾反爾呢?”
張畢德神情肅穆“二娘有所不知,繼承莊主之位者,必為繼承葵花神功之人。葵花寶典隻可傳於男子。畢兒身為女子,自不能修煉此等神功。”
樂二娘道“夫君何故說話愈來愈像老爺?男子能練神功,女子緣何不可?”
張畢德神情一晃,俄而,深吸一口氣,說道“此事你難明其理,休要再問。”
見二娘默然不語,垂首似有所思,張畢德心中一軟,起身趨前,輕輕握住她的手背,緩緩撫摸起來,溫言軟語道“七年前,你與那日本人的醜事,我已不再深究。我知你一直心係你哥哥的下落,欲出門尋找。然你四旬臨盆之事已成江湖中人盡知。既如此,夫人還是暫居堂中,平日少與外人相見,免得那些江湖宵小之徒借此生事,抓我等把柄。至於你哥哥,我自會派人繼續追查,夫人切莫為此憂心過度。”
樂二娘趕忙將手縮回,身形微退,向張畢德行一簡禮,柔聲道“夫君日夜操勞,還是早日回去歇息吧!”
張畢德本欲與二娘再溫存片刻,以敘夫妻之情,見她這般疏離之態,心中不禁泛起一陣失落,如寒潭落石,漣漪難平。他尷尬起身,強顏歡笑,回道“既如此,夫人也早些回去安歇吧!”
張畢德佇立原地,目送二娘款步離去,直至其身子沒入遠處,不見蹤跡。他眉頭一皺,忽而揚聲呼道“十三葵!”
不一會兒,十三葵匆匆自暗處走來,至張畢德身前,單膝跪地。
張畢德道“這幾年,我一直在打聽當年與二娘有染的那個日本人。未曾想,那人竟與日本皇室有所關聯。當年日本侵占金陵,日本天皇秘密派黑龍會尋覓葵花寶典。看來”
十三葵抬頭,目光疑惑,問道“主人,這本寶典竟驚動了日本皇族?屬下亦有所耳聞,當年他們久居金陵,鬧出諸多動靜,莫非寶典真藏於金陵之地?”
張畢德神色凝重“我父曾言,日本人占據金陵未必與那葵花寶典有所牽連。然今日一想,日本天皇竟親駕而至,此中情由,必非尋常”
他繼而吟道“山中有金光,落在播州方,陰陽十八卦,乾坤獨自悲。”
良久,他驀地抬首,續道“恐我們對這詩解讀有誤。依我之見,寶典藏身之處不在武昌,而在金陵!”
十三葵麵露疑惑“主人,然此詩詞之中,未有半個字提及金陵,何以斷定寶典藏於那裏?”
張畢德道“世事多詭,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前段時日,我救得一日本人,你且暗中盯著他,許那答案便藏在他的身上。”
十三葵抱拳領命,繼而隱入暗處。
此時,密竹之後,張畢樂將二人的對話聽得真真切切。她悲從中來,恰似萬箭攢心,痛不可當。那平日裏靈動的雙眸,此刻滿是驚惶與哀傷,眼眶之中,淚水盈盈。小手慌亂地捂住櫻唇,止住那即將衝口而出的哭聲。然淚水卻如決堤之洪,瞬間打濕了她的衣襟。
翌日辰初,往昔此時,張畢樂早已於書房中朗聲晨讀,然今日卻寂靜無聲,樂二娘心中生疑,上前悄悄推開她的房門。
隻見畢樂蜷縮在床上,褥不掩身,頭不枕衾,其麵如潮紅,頭上汗出如漿,涔涔而下,她以手抱腹,嚶嚶啜泣,話語含糊不清,似在夢中囈語。
樂二娘見此情景,立時驚呼起來。她疾步奪至畢樂身旁,一把抓著她的手,隻覺入手滾燙,如握火炭。二娘心急如焚,淚眼婆娑,不知如何是好。
寒林漠漠暮煙浮,敗葉蕭蕭逐水流。倦鳥歸巢聲寂寂,殘荷立沼影悠悠。霜欺古道黃花瘦,月冷荒村白露稠。獨倚高樓風滿袖,秋心一片付江秋。
張畢樂的閨閣之中,藥香嫋嫋,彌漫於室。一郎中端坐在她的榻旁,神情專注,麵容沉靜。但見他輕捋胡須,雙目微閉,以右手三指,穩穩搭於她的纖腕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他手指輕按,細細體察脈象浮沉,以辨病邪所在;又察脈的遲數,以定陰陽盛衰;再感脈之強弱,以明正氣盈虧。
而一旁的張畢德心急如焚,見女兒病勢沉重,心中怒火中燒,不禁大聲嗬斥“你們這幫廢物?平日裏養尊處優,關鍵時刻卻毫無用處!我女兒若有個三長兩短,我定叫你們一起陪葬。”
樂二娘心中憂慮,忙將他拉至一旁,輕言悄語道“夫君,郎中正在專心為畢兒診治,切莫大聲喧嘩,以免擾了郎中的醫思。咱女兒自幼福澤深厚,此次定能逢凶化吉。”
張畢德冷哼一聲,憤憤然拂袖離去。
少頃,郎中緩緩睜開雙目,徐徐道“少莊主所患乃風寒之疾。前次風寒,邪氣未得盡除,蟄伏於體內,正氣尚未複原。今又感新寒,新邪引動舊疾,兩邪相互搏擊,故病情陡然加重。觀其脈象浮緊,發熱而無汗,此乃風寒束表之象;舌苔白厚,乃寒濕內蘊之征;咳嗽氣促,為肺氣不宣之候。若不及時診治,恐邪氣入裏,變生他證,屆時病情複雜,難以醫治。”
樂二娘忙問道“那那該如何是好?還望郎中不吝賜教,救我女兒一命。”
郎中微微一笑,捋著胡須,鎮定自若道“夫人勿要擔憂,我當以麻黃湯合二陳湯加減治之。麻黃、桂枝辛溫解表,發汗散寒,可使風寒之邪從表而解;杏仁、陳皮宣肺止咳,理氣化痰,以通肺氣壅滯;半夏燥濕化痰,以除寒濕內蘊;甘草調和諸藥,共奏祛邪扶正之功。再佐以生薑、大棗,使脾胃健運,氣血生化有源。煎湯服之,覆被取汗,避風寒,慎飲食,不日即可痊愈。”
郎中提筆蘸墨,於紙上寫下藥方,而後遞於樂二娘。
正此時,外麵傳來腳步聲,楚尋自門外而入,其手持一個木盒。她將木盒輕輕放於案旁,柔聲道“二娘,聽聞丫頭得了病,我心甚憂。連夜熬了這薑棗湯,薑可溫中散寒,棗能補中益氣,等畢兒醒來,便讓她趁熱喝了吧。”
郎中微微點頭,捋著胡子,麵露讚許之色,笑道“薑棗湯溫中散寒,健脾益胃,於少莊主之病情確有輔助之效。”
喜歡七俠情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七俠情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