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評女傳巧姐慕賢良 頑母珠賈政參聚散

字數:15459   加入書籤

A+A-


    《紅樓夢》第九十二回“評女傳巧姐慕賢良 頑母珠賈政參聚散”,描繪了一幅複雜而深刻的生活畫卷,展現了賈府內外的諸多事件與人物的思想情感。
    回目含義上,“評女傳巧姐慕賢良”體現了寶玉為巧姐講解《女孝經》《列女傳》,講述眾多曆史名媛事跡,使巧姐心生對賢良的仰慕;“頑母珠賈政參聚散”則圍繞馮紫英帶來母珠等洋貨售賣,引發賈政對聚散無常的感慨。
    情節方麵,時已冬月初一,賈母舉辦消寒酒會。寶玉從瀟湘館回來後,與襲人談及消寒會,次日一早便到賈母處。在那裏,他遇到巧姐,應賈母要求為巧姐講書,列舉了文王後妃、薑後、無鹽、曹大姑等眾多賢德有才的女子。隨後,李紈、探春等姐妹及薛姨媽、寶琴到來,眾人圍爐閑談。期間,迎姑娘派人來告知司棋殉情之事,司棋因母親不同意她與表兄的婚事,一頭撞牆而死,表兄也隨之自殺,司棋母親求鳳姐說情。另一邊,賈政正與詹光下棋,馮紫英前來售賣洋貨,包括母珠、鮫綃帳、漢宮春曉圍屏和自鳴鍾,開價兩萬兩,眾人皆認為賈府買不起。此外,還提到賈蓉續弦是胡大爺之女,賈雨村官運起伏,江南甄家被抄等事。這一回通過多個情節,展現了賈府的生活場景、人物關係以及社會的動蕩變化。
    一、情節脈絡梳理
    1.消寒會前奏
    在《紅樓夢》第九十二回中,故事從寶玉從瀟湘館回來展開。彼時,寶玉結束了在瀟湘館與黛玉的會麵,回到怡紅院,襲人見他回來,便關切地詢問他這半天去了哪裏。寶玉如實告知去看林姑娘了,襲人覺得他們說些家常話、講究些詩句也是好的。寶玉卻表示,因彼此不常相聚且都長了年紀,相處時竟有了生疏之感。襲人順勢提醒,大家都已長大,不能再像小孩子那般相處。
    接著,話題轉到即將到來的消寒會。寶玉記起次日是十一月初一日,每年老太太都要辦消寒會,自己已提前在學房告了假。這時,有人來傳達老太太的話,讓二爺明日不用上學,來赴消寒會。寶玉聽聞薛姨媽會來,想到寶姐姐自然也會一同前來,心裏不禁歡喜起來,催促著趕緊睡覺,以便明日早些起來。
    這一情節中,還借襲人之口提到了賈蘭學習很用功,這其實是為賈蘭將來考功名做的又一次鋪墊。在《紅樓夢》裏,很多事情的發生並非突兀,而是經過多次鋪墊,使得一切發展都順理成章。賈蘭勤奮學習的情節多次出現,暗示著他未來在科舉之路上或許會有所成就,與賈府其他子弟形成鮮明對比。
    次日,寶玉一溜煙跑到賈母房中,此時眾人尚未到齊,隻有巧姐兒在。巧姐告知寶玉,母親希望他有空時能幫自己理理認過的字。寶玉詢問巧姐認了多少字,巧姐回答已認二三千字,還念了一本《女孝經》,半個月前又開始學習《列女傳》。賈母也在一旁攛掇,讓寶玉給侄女兒講講書中內容。由此,引出了後續寶玉給巧姐講書的情節,而消寒會的前奏也在這一係列的對話和互動中緩緩拉開了帷幕,為後續故事的發展營造了一種溫馨而又充滿生活氣息的氛圍。
    2.寶玉與巧姐講書
    在賈母的提議下,寶玉開始給巧姐講述《女孝經》和《列女傳》中的故事。他先是提及文王後妃,接著詳細講述了薑後脫簪待罪和齊國無鹽安邦定國的事跡,稱讚她們是後妃中賢能的代表。談到有才學的女子,寶玉列舉了曹大姑、班婕妤、蔡文姬、謝道韞等人。巧姐進一步詢問賢德的女子,寶玉便說起孟光的荊釵布裙、鮑宣妻的提甕出汲、陶侃母的截發留賓,認為這些不厭貧的女子便是賢德的典範。此外,他還講述了樂昌破鏡、蘇蕙回文等苦情故事,以及木蘭代父從軍、曹娥投水尋屍等孝行故事。最後,寶玉還提到了曹氏的引刀割鼻,以及王嬙、西子、樊素、小蠻、絳仙、文君等美貌女子。
    然而,寶玉的這一行為與他一貫的叛逆形象形成了鮮明的矛盾。在《紅樓夢》中,賈寶玉是最具叛逆精神的人物之一。他崇尚老莊的“無為”思想,厭惡追求功名,向往自由平等,甚至反對“文死諫”“武死戰”的賢臣勇將觀念。但此時,他卻如數家珍般地給巧姐講述“孝女節婦”的故事,仿佛對這些書籍不僅讀過,而且爛熟於心。這讓人不禁產生疑問:賈寶玉向來不好讀書,他真的會喜歡讀這些宣揚封建禮教的書嗎?如果他喜歡這類書和書中的人物,那麽身邊的薛寶釵就是遵循封建禮教的典型,他為何不更傾心於薛寶釵,反而對黛玉一往情深呢?
    在講書過程中,巧姐還提到了柳五兒,這又引出了一段不同版本的情節差異。在“人文版”和“廣師版”中,都有寶玉回憶去看望晴雯時見到柳五兒和柳嫂的情節。當時,她們受襲人之托給晴雯送東西,寶玉對柳五兒印象深刻。但在兩個版本的第七十七回中,情節有所不同。“廣師版”中有寶玉在晴雯表嫂子家見到柳五兒和柳嫂的情節,這一情節不僅前後照應,還幫助寶玉擺脫了晴雯表嫂子多姑娘的糾纏。而“人文版”中,由於王夫人說“柳五兒死了”,所以沒有這一情節,而是設計晴雯表嫂子突然轉變態度,稱被寶玉和晴雯的清白所感動,讓寶玉以後可隨意看望晴雯。相比之下,“廣師版”的情節安排更為合理,既解決了寶玉的困境,又與後四十回相吻合,也避免了晴雯表嫂子形象的突兀轉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寶玉給巧姐講書這一情節,看似平常,實則蘊含著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它不僅展現了寶玉形象的複雜性,也反映出《紅樓夢》不同版本在情節處理上的差異,為讀者深入理解這部經典作品提供了更多的視角和思考空間。
    3.司棋殉情悲劇
    在消寒會眾人圍爐閑談之際,迎姑娘派人來請鳳姐安,同時帶來了司棋的悲慘故事。司棋被攆出賈府後,終日啼哭,她心中始終牽掛著自己的表兄。一日,表兄前來,司棋向母親表明心意,稱自己是為表兄才被趕出來的,如今表兄來了,若母親要打他,不如勒死自己。她的母親卻罵她不知羞恥,質問她想怎樣。司棋態度堅決,直言自己已是表兄的人,表兄到哪裏她就跟到哪裏,哪怕討飯也心甘情願。母親依舊強硬,宣稱偏不把她許給表兄,看她能如何。司棋見母親如此決絕,萬念俱灰,一頭撞在牆上,當場殞命。
    司棋的表兄也是個癡情之人,他將錢財留給司棋的母親,出去叫人抬來兩口棺材。隨後,他用隨身攜帶的小刀子往脖子一抹,追隨司棋而去。司棋母親見狀,悲痛欲絕,而坊裏要報官,她無奈之下隻得央人來求鳳姐說個人情。鳳姐聽聞此事,也不禁感歎這對癡男怨女的遭遇,覺得他們可憐,便答應和二爺說,打發旺兒去處理。
    從司棋的行為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敢愛敢恨、有個性的女子。她第一次正式出場便是帶人砸廚房,足見其潑辣大膽。在對待感情上,她更是勇敢堅定,毫不掩飾自己對表兄的愛意。即便被發現贓物,被攆出賈府,她也沒有絲毫退縮和後悔,始終堅守自己的感情。這種敢作敢為的性格,在封建禮教森嚴的賈府中顯得尤為突出。
    在《紅樓夢》裏,司棋和表兄是第三對殉情的青年男女。第一對是王熙鳳得了三千兩銀子拆散的金哥和李公子,一個自縊,一個投河;第二對是尤三姐和柳湘蓮,一個自殺,一個遁入空門。與前兩對相比,司棋和表兄的殉情更加直接和決絕。金哥和李公子是被外力強行拆散,尤三姐是因柳湘蓮的誤解而自殺。而司棋和表兄則是在麵對母親的反對時,以死抗爭,用生命扞衛了他們的愛情。他們的殉情,是對封建禮教的一種反抗,雖然這種反抗顯得那麽無力和渺小,但卻讓人感受到了愛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輝。同時,司棋的死也預示著悲慘的命運開始從丫鬟身上蔓延到姑娘們身上,為賈府的衰敗和眾人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
    4.馮紫英賣貨與閑談
    在眾人為司棋的悲劇唏噓不已時,另一邊賈政正與清客詹光下大棋。這時,馮紫英前來拜訪。馮紫英一進門就詢問下棋是否下采,詹光回應下采,賈政則提到詹光已輸了十來兩銀子,往後罰他做東。
    馮紫英此來,是帶著四種洋貨打算售賣。他先是介紹了名為“漢宮春曉”的圍屏,接著展示了一架三尺高、能按時報時的鍾表。隨後,他捧出一個錦匣子,裏麵有一顆桂圓大的珠子,光華耀目,將白絹包裏的小珠子倒在黑漆茶盤裏,小珠子都滾到大珠子身邊,把大珠子抬高,賈政認出這是珠之母。最後,他又拿出一個花梨木匣,裏麵疊著一束藍紗般的鮫綃帳,疊起來長不滿五寸,厚不上半寸,層層打開後,竟在桌上鋪不下了,馮紫英還稱暑熱天氣張在屋裏,蒼蠅蚊子都不能進來。
    馮紫英為這四件洋貨開價,母珠一萬兩,鮫綃帳五千兩,漢宮春曉與自鳴鍾共五千兩。賈政聽後,覺得價格太高,賈府買不起,但還是讓人拿進去給老太太瞧瞧。邢王二夫人、鳳姐都來查看,鳳姐認為東西確實好,但賈府沒有閑錢,還提出應該置些不動搖的根基,比如祭地、義莊、墳屋,這樣遇到不得意的事,也不至於一敗塗地,賈母與眾人都表示認同。
    從眾人的反應可以看出,賈府雖然表麵上依舊富貴,但經濟上已經出現了困境。賈政作為一家之主,麵對昂貴的洋貨,隻能無奈放棄,顯示出他對家族經濟狀況的擔憂。王熙鳳則展現出了精明能幹和有遠見的一麵。她沒有被洋貨的新奇所迷惑,而是從家族的長遠利益出發,提出購買土地等不動產的建議。這一建議與第十三回中秦可卿死後托夢給王熙鳳的建議相呼應,可惜賈府的當家人中,沒人把它當回事,這也預示著賈府的衰落難以避免。
    賈赦進來後,眾人一起敘寒溫、擺酒吃飯。席間,馮紫英詢問東府珍大爺和賈蓉續娶媳婦的情況,賈政告知賈蓉續弦是胡大爺之女。賈璉又提到聽說賈雨村又要升了,馮紫英也證實聽到了同樣的消息。賈政介紹了賈雨村的仕途經曆,他原籍浙江湖州,幾年間靠鑽營從知府升為禦史、吏部侍郎、兵部尚書,後因事降了三級,如今又要升了。馮紫英感慨人世的榮枯、仕途的得失終屬難定,賈政也認同天下事都是一個理,轉瞬榮枯,就像甄家,從前功勳世襲,與賈府常來往,如今卻被抄了原籍的家財,杳無音信。賈赦還自我安慰說自家再沒有事,馮紫英則奉承賈府有貴妃照應、故舊親戚多、家人無刁鑽刻薄之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馮紫英的行為體現了官場中一種“消息靈通人士”的形象。他既結交各種人,又做生意,還傳遞官場消息,趨炎附勢、左右逢源。他帶來洋貨售賣,或許也是想從賈府獲利。而賈雨村的仕途起伏,反映出當時官場的黑暗和複雜,官員們靠鑽營投機來獲取官職和升遷。甄家被抄家的事,則進一步暗示了賈府的命運,家族的興衰如同春雲秋葉,難以預料,賈府表麵的繁華之下,實則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二、人物形象分析
    1.賈寶玉形象剖析
    賈寶玉一直是《紅樓夢》中極具叛逆精神的核心人物。他厭惡追求功名利祿,對封建禮教的種種規矩充滿抵觸,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然而,在第九十二回中,他給巧姐講《女孝經》和《列女傳》的行為,卻與他一貫的叛逆形象形成了鮮明的矛盾。
    從他的叛逆性格來看,寶玉向來對“文死諫”“武死戰”的賢臣勇將觀念嗤之以鼻,認為那是沽名釣譽之舉。他也不喜歡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更不願走科舉仕途之路。他崇尚自然、自由,尊重女性,認為“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在他的世界裏,女兒們的純真和美好是最珍貴的。但當他給巧姐講述那些“孝女節婦”的故事時,卻像是一個遵循封建禮教的衛道士。他詳細地列舉了眾多符合封建道德標準的女性事跡,如數家珍,這與他平時的言行大相徑庭。
    這種矛盾行為或許暗示著寶玉思想的轉變。在《紅樓夢》的故事發展中,寶玉經曆了許多事情,家族的興衰、身邊人的悲歡離合,都在不斷地衝擊著他的內心。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可能開始意識到現實的殘酷和無奈,不得不去麵對一些他曾經抗拒的東西。給巧姐講書,也許是他在某種程度上對現實的一種妥協,一種對封建禮教的表麵迎合。他可能明白,在這個封建大家庭中,有些規矩和觀念是無法完全擺脫的,他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適應這個環境。
    從他對寶釵和黛玉的情感表現來看,也能看出他思想的複雜性。寶釵是封建禮教的堅定維護者,她勸寶玉讀書上進,走仕途經濟之路,這與寶玉的叛逆思想背道而馳,所以寶玉對寶釵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而黛玉與寶玉心意相通,他們都追求自由的愛情和精神上的契合,寶玉對黛玉一往情深。然而,在講書時,他卻講述著那些符合封建禮教的故事,這似乎又在暗示著他內心深處對封建禮教並非完全排斥。也許他在愛情的理想和現實的壓力之間徘徊,既渴望與黛玉的自由愛情,又不得不麵對家族和社會的期望。
    寶玉給巧姐講書這一情節,深刻地展現了他形象的複雜性和思想的轉變。他不再是那個單純叛逆的少年,而是在現實的磨礪下,開始思考和妥協。這一情節也為我們理解寶玉的性格發展和《紅樓夢》的主題提供了重要的線索,讓我們看到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束縛和扭曲,以及在這種環境下人物內心的掙紮和無奈。
    2.王熙鳳形象解讀
    王熙鳳在《紅樓夢》中一直以精明能幹、殺伐決斷的形象示人,在第九十二回處理司棋事件和對待馮紫英洋貨時,她的這些特質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司棋殉情悲劇發生後,司棋母親央人來求鳳姐說個人情,王熙鳳聽聞此事,雖感歎這對癡男怨女可憐,但她的處理方式卻十分理智。她沒有被情感衝昏頭腦,而是答應和二爺說,打發旺兒去處理。這一做法既體現了她的同情心,又展現了她在處理事務時的冷靜和果斷。她深知在賈府這樣的大家族中,任何事情都不能隨意處理,必須遵循一定的規矩和程序。她讓旺兒去處理,既能給司棋母親一個交代,又能避免自己過多地卷入此事,可謂一舉兩得。
    而在對待馮紫英帶來的洋貨時,王熙鳳的精明和遠見更是展露無遺。當邢王二夫人、鳳姐都來查看洋貨時,她一眼就看出東西確實好,但同時也敏銳地意識到賈府的經濟狀況。她沒有被洋貨的新奇和珍貴所迷惑,而是從家族的長遠利益出發,提出應該置些不動搖的根基,比如祭地、義莊、墳屋,這樣遇到不得意的事,也不至於一敗塗地。這一建議與第十三回中秦可卿死後托夢給王熙鳳的建議相呼應,可見王熙鳳並非隻貪圖眼前的享受,她有著長遠的規劃和深刻的洞察力。她明白賈府雖然表麵上依舊富貴,但實際上已經麵臨著經濟困境,購買土地等不動產才是保障家族穩定的根本。
    王熙鳳的這些表現,與賈府其他人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賈政雖然是一家之主,但麵對昂貴的洋貨,隻能無奈放棄,卻沒有提出任何實質性的解決辦法。而賈赦等人則隻知道貪圖享樂,對家族的未來毫無規劃。相比之下,王熙鳳的精明能幹和有遠見顯得尤為可貴。
    然而,王熙鳳的這些優點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賈府的衰敗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盡管她有能力和遠見,但在封建家族的複雜環境中,她也無法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她的努力最終也隻是杯水車薪,無法阻止賈府走向衰落的腳步。但她在處理司棋事件和對待馮紫英洋貨時的表現,依然讓我們看到了她的智慧和能力,她是《紅樓夢》中一個極具魅力和深度的人物形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3.賈政形象探討
    在《紅樓夢》第九十二回中,賈政與馮紫英的交流以及他與清客詹光的互動,深刻展現了他對官場和家族興衰的看法。
    賈政與清客詹光下棋時,馮紫英前來拜訪。從他們的對話中,能看出賈政在日常閑暇時會與清客消遣娛樂,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提到詹光已輸了十來兩銀子,還說往後罰他做東,這種輕鬆的話語體現出他與清客之間較為隨意的相處模式。然而,這種表麵的閑適背後,隱藏著他對家族現狀的憂慮。
    馮紫英帶來四種洋貨售賣,賈政雖覺得東西好,但因價格太高,賈府買不起,隻能讓人拿進去給老太太瞧瞧。這一行為反映出他對家族經濟狀況的清晰認知。他作為賈府的當家人之一,深知家族雖表麵富貴,實則已麵臨經濟困境,無法隨意揮霍錢財購買昂貴的洋貨。這體現了他在經濟方麵的理性和對家族財產的謹慎態度。
    在與馮紫英的交談中,話題轉到了官場。賈璉提到賈雨村又要升了,賈政介紹了賈雨村的仕途經曆,他從知府升為禦史、吏部侍郎、兵部尚書,後又因事降了三級,如今再次升遷。賈政對賈雨村仕途起伏的熟悉,表明他對官場動態十分關注。他感慨人世的榮枯、仕途的得失終屬難定,認同天下事轉瞬榮枯的道理,這反映出他對官場黑暗和複雜的深刻認識。他明白官員們靠鑽營投機獲取官職和升遷,仕途充滿了不確定性。
    同時,賈政還提到了甄家被抄家的事。甄家從前功勳世襲,與賈府常來往,如今卻落得被抄原籍家財、杳無音信的下場。這讓他聯想到自家,意識到家族的興衰如同春雲秋葉,難以預料。他雖未明確表達對賈府未來的擔憂,但從他的言語中能感受到他內心的不安。他深知賈府表麵的繁華之下,隱藏著巨大的危機,家族的命運或許也會像甄家一樣急轉直下。
    賈政與清客詹光的互動,隻是他生活中的小插曲,而與馮紫英的交流則讓我們看到了他對官場和家族興衰的深刻思考。他是一個有責任感、有見識的家長,但在封建家族的複雜環境中,麵對家族的衰敗趨勢,他也顯得無能為力,隻能在憂慮中繼續維持著賈府的運轉。
    4.司棋形象分析
    司棋在《紅樓夢》中是一個性格鮮明、極具個性的人物,她敢愛敢恨的特質貫穿始終。從她第一次正式出場帶人砸廚房這一事件,便能看出她的潑辣大膽。在等級森嚴的賈府,丫鬟們大多謹小慎微,而司棋卻敢於為了自己的需求和想法采取激烈行動,毫不畏懼他人的眼光和規矩的束縛。
    在對待感情方麵,司棋更是展現出了堅定和執著。她與表兄相愛,即便被發現贓物,被攆出賈府,也沒有絲毫退縮和後悔。被攆出後,她終日啼哭,心中始終牽掛著表兄。當表兄前來時,她向母親表明心意,稱自己已是表兄的人,表兄到哪裏她就跟到哪裏,哪怕討飯也心甘情願。這種對愛情的堅定態度,在封建禮教森嚴的社會中顯得尤為難能可貴。她沒有被家族的壓力和社會的輿論所左右,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情,體現了她敢作敢為的性格。
    司棋殉情的原因,主要是封建禮教的壓迫和母親的強硬反對。在那個時代,婚姻大事往往由父母做主,司棋的愛情得不到母親的認可,她深知自己無法違背母親的意願與表兄在一起。在這種絕望的情況下,她選擇以死抗爭,用生命扞衛自己的愛情。她的殉情是對封建禮教的一種強烈反抗,盡管這種反抗在強大的封建勢力麵前顯得微不足道,但卻展現了她不屈的精神和對自由愛情的向往。
    司棋的殉情具有深刻的意義。她是《紅樓夢》中眾多悲劇人物之一,她的死預示著悲慘的命運開始從丫鬟身上蔓延到姑娘們身上,為賈府的衰敗和眾人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她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會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以及人們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無奈和掙紮。同時,司棋的敢愛敢恨也讓讀者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她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愛情的堅貞和對自由的追求,成為了《紅樓夢》中一個令人難忘的形象。
    三、藝術特色與敘事策略
    1.敘事手法分析
    在《紅樓夢》第九十二回中,續作者采用了通過人物語言敘述故事、推進情節的獨特敘事策略,這一策略在本回中得到了集中體現,同時也運用了側麵虛寫的表現方式。
    續作者習慣於借助人物語言來敘述故事內容、推進情節發展、展現場麵環境以及交代人物結局。許多內容、情節、背景和人物,並非以敘述人視角做正麵實寫,而是納入人物語言做側麵地虛寫。例如,通過迎姑娘派來的人轉述司棋與表兄的殉情故事,讓讀者了解到這一悲劇的發生。這種敘事方式使得故事的呈現更加自然,仿佛讀者是在與書中人物一同經曆事件,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和代入感。
    這種敘事策略具有一定的優點。首先,通過人物語言能夠生動地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不同人物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各不相同,從他們的話語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其性格特征。如王熙鳳在處理司棋事件和對待馮紫英洋貨時的言語,充分展現了她的精明能幹和有遠見;而賈赦在參與議論官場險惡時口出類似孩童之言,體現出他的糊塗和缺乏見識。其次,這種方式能夠使情節的推進更加流暢。人物之間的對話自然地引出新的情節和信息,避免了生硬的敘述和過渡,讓故事的發展水到渠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這種敘事策略也存在一些缺點。其一,人物的言談話語有時顯得過於淺露。續作者心中之意往往迫不及待地通過人物之口表露出來,甚至多人紮堆一起表露,導致情節設置顯得淺薄。例如,賈府的今不如昔、日漸衰落,通過賈政、鳳姐、賈赦等人多次累加點染,使得這種表達過於直白,缺乏原著那種含蓄深沉的韻味。其二,人物語言存在“土”的問題。像賈政留飯說“你在我這裏吃了晚飯去罷”,馮紫英答言“罷了,來了就叨擾老伯嗎”,雖然夾雜了“叨擾”這樣的雅詞,但整體仍顯得俗氣,與上等階層人物的身份不太相符。其三,語言使用上還存在“錯”的情況。如賈政與馮紫英對話時相互以“你”相稱,在當時綱常禮儀嚴格的上層社會,晚輩對長輩這樣稱呼是不符合規範的,這一錯誤破壞了故事的時代背景和文化氛圍。
    側麵虛寫的表現方式在本回中也有所體現。比如通過他人的講述來介紹賈蓉續弦之家世、賈雨村之履曆等內容,這種方式能夠在不占用過多篇幅的情況下,傳遞豐富的信息,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間。但有時這種虛寫可能會讓讀者對某些情節和人物的理解不夠直觀和深入,需要結合上下文進行推測和想象。
    總體而言,續作者在第九十二回中運用的敘事手法有其獨特之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些特點對故事的呈現和讀者的閱讀體驗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分析。
    2.語言風格特點
    《紅樓夢》第九十二回中人物語言呈現出“淺”“土”“錯”等顯著特點,這些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回的藝術水準。
    人物語言之“淺”表現得十分突出。原著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以局外人的視角提及賈府今不如昔。而在本回中,賈政、鳳姐、賈赦等人紛紛直白表露賈府的衰落,這種多人紮堆式的集束型表露,顯得極為淺露。續作者急於通過人物之口將賈府內幕和內涵展現出來,使得情節設置缺乏深度和含蓄性。例如,馮紫英在原著前八十回中英氣豪邁、灑脫爽利,此次卻以古董商身份亮相,口口聲聲講價促銷,還當著賈家之人的麵直接評說賈蓉續娶的媳婦遠不及秦氏奶奶,說話方式粗俗淺薄,與其以往形象大相徑庭。賈赦偌大年紀,在議論官場時竟口出類似孩童之言,稱“咱們家是最沒有事的”,實在有失身份。賈政說自家後代兒孫“雖無刁鑽刻薄,卻沒有德行才情”,措辭也很不得體。
    “土”也是本回人物語言的一大特點。賈政留飯說“你在我這裏吃了晚飯去罷”,馮紫英答言“罷了,來了就叨擾老伯嗎”,雖有“叨擾”這樣的雅詞,但整體仍難掩俗氣,與他們作為上等階層人物的身份極不相符。孫府來人述說司棋與表兄的死情,言語“土”倒還與身份地位大致相合,但賈政、賈赦與馮紫英等上層人物滿口俗言土語,就顯得格格不入了。
    語言之“錯”更是不容忽視。本回中賈政與馮紫英對話,相互多次以“你”相稱。在當時綱常禮儀嚴格的上層社會,晚輩對長輩用“你”稱呼是嚴重違反規範的。即便平兒對鳳姐用過“你”字,那也是在特殊語境下的情急之語,且鳳姐還抓住這個“你”字做進一步拉近距離的工具。而馮紫英沒大沒小地對賈政稱“你”,破壞了故事的時代背景和文化氛圍。此外,不同版本之間也存在因“你”字使用而產生的異文問題。如程本係統中眾侍妾對鳳姐用“你”稱呼,與脂本曹氏原著不同,這一變異造成了嚴重錯誤,雖程乙本做了修補,但仍未觸及根本。
    《紅樓夢》第九十二回人物語言的“淺”“土”“錯”問題,反映出續作者在語言運用和情節把握上的不足,與原著的語言藝術水準存在一定差距。
    四、社會文化內涵
    1.家族興衰寫照
    《紅樓夢》第九十二回中,諸多情節都清晰地展現出賈府日漸衰落的景象,其中經濟困境和官場變化尤為顯著,深刻反映出家族興衰的複雜態勢。
    經濟困境是賈府衰落的直觀體現。馮紫英帶來四種洋貨售賣,包括“漢宮春曉”圍屏、能按時報時的鍾表、珠之母以及鮫綃帳。這些洋貨雖珍貴新奇,但價格高昂,母珠一萬兩,鮫綃帳五千兩,漢宮春曉與自鳴鍾共五千兩。賈政雖覺得東西好,卻因賈府買不起,隻能讓人拿進去給老太太瞧瞧。王熙鳳也敏銳地指出賈府沒有閑錢,還提出應置些不動搖的根基,如祭地、義莊、墳屋,以備不時之需。這表明賈府表麵上依舊富貴,實則經濟已陷入困境,無法隨意揮霍錢財購買奢侈品。經濟的拮據使得賈府在麵對一些機會時隻能無奈放棄,家族的經濟實力逐漸削弱。
    官場變化則從側麵反映出賈府的興衰。賈璉提到賈雨村又要升了,賈政介紹了賈雨村的仕途經曆,他靠鑽營從知府升為禦史、吏部侍郎、兵部尚書,後因事降了三級,如今再次升遷。賈雨村仕途的起伏不定,反映出當時官場的黑暗和複雜,官員們靠投機鑽營獲取官職和升遷,仕途充滿了不確定性。同時,甄家被抄家的事也給賈府敲響了警鍾。甄家從前功勳世襲,與賈府常來往,如今卻落得被抄原籍家財、杳無音信的下場。這讓賈政意識到家族的興衰如同春雲秋葉,難以預料,賈府表麵的繁華之下,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賈府興衰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從內部來看,家族成員的生活奢靡無度,揮霍浪費嚴重,導致經濟入不敷出。同時,家族內部管理混亂,缺乏有效的經濟規劃和管理措施,使得家族的經濟狀況日益惡化。從外部來看,官場的黑暗和複雜使得賈府在政治上難以立足,一旦失去政治靠山,家族的命運便岌岌可危。此外,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也對賈府的興衰產生了影響,封建家族製度的腐朽和沒落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賈府興衰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對於家族成員來說,他們從富貴的生活中逐漸走向衰落,麵臨著生活的困境和精神的痛苦。許多丫鬟和仆人也失去了依靠,命運變得悲慘。對於社會來說,賈府的興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揭示了封建家族製度的弊端和局限性。它讓人們看到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不公,以及人性在權力和財富麵前的扭曲。
    《紅樓夢》第九十二回通過經濟困境和官場變化等情節,生動地展現了賈府日漸衰落的景象,深入探討了家族興衰的原因和影響,為讀者呈現了一幅封建社會的真實畫卷。
    2.社會階層與禮儀
    《紅樓夢》第九十二回中,不同階層人物的言行鮮明地體現出當時社會的階層差異和嚴格的禮儀規範,其中“你”“我”稱呼的使用便是一個典型例證。
    在賈府這樣的貴族家庭中,主子與奴仆之間有著明確的階層劃分和禮儀要求。王熙鳳作為賈府的管理者,她的言語和行為都彰顯著主子的權威。在處理司棋事件和對待馮紫英洋貨時,她的話語簡潔果斷,展現出當家主母的風範。她與平兒等丫鬟交流時,平兒對她畢恭畢敬,稱呼上也遵循嚴格的禮儀規範,不敢有絲毫僭越。這體現出主子與奴仆之間的階層差異,奴仆必須對主子保持敬畏和服從。
    而在主子之間,雖然身份地位相近,但也存在著細微的階層差別和禮儀講究。賈政作為賈府的長輩和當家人之一,他與清客詹光下棋時,言語較為隨意,但仍不失長輩的威嚴。詹光作為清客,對賈政則是恭敬有加,在稱呼和言行上都表現出對長輩的尊重。這反映出在貴族階層內部,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禮儀規範。
    “你”“我”稱呼的使用在不同階層和情境中也有著嚴格的規範。在綱常禮儀嚴格的上層社會,晚輩對長輩用“你”稱呼是嚴重違反規範的。本回中,賈政與馮紫英對話時相互以“你”相稱,這一錯誤破壞了故事的時代背景和文化氛圍。即便平兒對鳳姐用過“你”字,那也是在特殊語境下的情急之語,且鳳姐還抓住這個“你”字做進一步拉近距離的工具。這說明在當時的社會中,稱呼的使用不僅僅是簡單的語言表達,更是階層和禮儀的象征。
    不同階層人物的言行還體現在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上。賈府的主子們生活奢華,注重享受和排場,對洋貨等新奇物品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司棋等丫鬟則生活在相對底層,她們為了愛情和自由,敢於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但最終卻以悲劇收場。這反映出不同階層人物在生活追求和價值觀上的巨大差異。
    《紅樓夢》第九十二回通過不同階層人物的言行,生動地展現了當時社會的階層差異和嚴格的禮儀規範。這些階層差異和禮儀規範不僅影響著人物的命運,也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等級製度和文化特點。
    五、與前後情節的關聯及影響
    1.與前文情節呼應
    《紅樓夢》第九十二回與前文情節存在多處呼應,這些呼應之處在情節連貫性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使得整個故事更加緊湊、完整,也讓讀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
    秦可卿托夢是前文的重要情節,在第十三回中,秦可卿死後托夢給王熙鳳,提醒她“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並建議賈府提前置辦祭地、義莊、墳屋等不動產,以備不時之需。在第九十二回中,馮紫英帶來洋貨售賣,王熙鳳麵對這些昂貴的洋貨,沒有被其新奇所迷惑,而是從家族的長遠利益出發,提出應該置些不動搖的根基,比如祭地、義莊、墳屋,這樣遇到不得意的事,也不至於一敗塗地。這一情節與秦可卿的托夢相呼應,表明王熙鳳並非沒有意識到賈府的危機,她有著一定的遠見和規劃。然而,賈府的當家人中沒人把秦可卿的話當回事,這也預示著賈府的衰落難以避免。
    柳五兒相關情節也在本回與前文形成呼應。在“人文版”和“廣師版”的第七十七回中,都有寶玉回憶去看望晴雯時見到柳五兒和柳嫂的情節。當時,她們受襲人之托給晴雯送東西,寶玉對柳五兒印象深刻。在第九十二回中,巧姐提到了柳五兒,這一情節不僅前後照應,還引出了不同版本的情節差異。“廣師版”中有寶玉在晴雯表嫂子家見到柳五兒和柳嫂的情節,這一情節既解決了寶玉的困境,又與後四十回相吻合,也避免了晴雯表嫂子形象的突兀轉變。而“人文版”中,由於王夫人說“柳五兒死了”,所以沒有這一情節,而是設計晴雯表嫂子突然轉變態度,稱被寶玉和晴雯的清白所感動,讓寶玉以後可隨意看望晴雯。這種情節上的呼應和差異,為讀者深入理解《紅樓夢》不同版本的特點提供了線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外,本回中司棋殉情的情節也與前文有所呼應。在《紅樓夢》裏,司棋和表兄是第三對殉情的青年男女,前兩對是王熙鳳得了三千兩銀子拆散的金哥和李公子,以及尤三姐和柳湘蓮。這三對殉情的情節相互呼應,都反映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以及人們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無奈和掙紮。同時,司棋的死也預示著悲慘的命運開始從丫鬟身上蔓延到姑娘們身上,為賈府的衰敗和眾人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
    《紅樓夢》第九十二回與前文情節的呼應之處,使得整個故事的情節更加連貫,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主題更加深刻。這些呼應不僅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創作技巧,也讓讀者能夠更好地領略《紅樓夢》這部經典作品的魅力。
    2.對後文情節的鋪墊
    《紅樓夢》第九十二回中的諸多情節,為後文賈府命運走向和人物結局埋下了伏筆。
    從賈府命運來看,本回中馮紫英售賣洋貨,賈政、王熙鳳等人的反應凸顯了賈府經濟困境。王熙鳳提出購置祭地、義莊等不動產的建議,卻未被重視,這暗示著賈府在經濟管理上的短視和混亂,後續賈府經濟狀況會持續惡化,入不敷出的局麵將愈發嚴重,最終導致家族財政崩潰,難以維持往日的奢華生活。賈雨村仕途的起伏不定以及甄家被抄家的事件,反映出官場的黑暗和家族興衰的無常。賈府與甄家交往密切,甄家的命運很可能預示著賈府的未來,暗示著賈府也會遭遇類似的政治危機,被卷入官場鬥爭的漩渦,最終走向衰敗。
    在人物結局方麵,司棋殉情的悲劇預示著更多人物的悲慘命運。司棋的死是封建禮教壓迫下的犧牲品,她的遭遇象征著丫鬟階層的不幸,也暗示著這種悲劇會蔓延到賈府的姑娘們身上。寶玉給巧姐講《女孝經》和《列女傳》,與他一貫的叛逆形象矛盾,這可能暗示著寶玉在現實的壓力下逐漸妥協,他和黛玉的愛情也會受到封建禮教的衝擊,最終難以圓滿。王熙鳳雖精明能幹、有遠見,但在賈府複雜的環境中無法改變家族命運,她的努力可能會付諸東流,甚至會因家族的衰敗而陷入困境。
    總之,第九十二回通過這些情節,為後文賈府的衰敗和人物的悲劇結局做了巧妙的鋪墊,讓讀者感受到了封建家族走向末路的必然性。
    喜歡【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請大家收藏:()【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