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十二官

字數:20687   加入書籤

A+A-


    一、“十二官”的基本概況
    1.“十二官”的人員構成
    “十二官”指的是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藥官、玉官、寶官、齡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這十二人。他們是《紅樓夢》裏賈府梨香院的女伶。不過,不同資料中存在個別名字差異,比如“藥官”有的寫作“菂官” 。這些女孩子原本都是清白人家的女兒,因家境貧窮被賣進賈府唱戲,她們在書中雖戲份不多,但各自的故事和命運卻為《紅樓夢》增添了別樣色彩。
    2.“十二官”的來源背景
    “十二官”的出現與賈府迎接元妃省親這一重大事件緊密相關。為了在元妃省親時呈現精彩的戲曲表演,賈府特意安排賈薔前往蘇州采買這些唱戲的女孩子。在當時,蘇州戲曲文化繁榮,伶人技藝精湛,賈府此舉也是為了給元妃省親增添光彩。賈薔到蘇州後,精心挑選了這十二位女孩子,將她們帶回賈府,統一安置在梨香院,並負責管理她們演習戲文。
    這些女孩子原本出身清白人家,隻是因家庭貧困,無奈被賣進賈府。她們年紀尚小,便離開家鄉和親人,來到陌生的賈府,開始了唱戲生涯。盡管身處富貴之家,但她們的命運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在賈府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
    3.“十二官”的角色分工
    “十二官”在戲班中各自擔當著不同的角色,具體如下:
    姓名
    角色
    角色特點
    芳官
    正旦
    正旦多扮演端莊、正派的青年女性,芳官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將正旦的溫柔賢淑展現得淋漓盡致。
    齡官
    小旦
    小旦通常扮演年輕活潑的女性,齡官長得眉蹙春山,眼顰秋水,麵薄腰纖,嫋嫋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態,戲又唱得極好,把小旦的嬌俏靈動演繹得十分到位。
    文官
    小生
    小生一般是劇中的年輕男子,文官在“十二官”中是領頭的,口齒伶俐,甚得賈母歡心,將小生的瀟灑俊逸表現出來。
    藕官
    小生
    藕官所扮小生,因常和小旦菂官在戲裏扮作兩口兒,假戲真做,其表演想必也充滿了深情。
    蕊官
    小旦
    蕊官與芳官、藕官最為相厚,她飾演的小旦,應也有著小旦角色的活潑可愛。
    玉官
    正旦
    正旦角色要求有端莊的氣質,玉官飾正旦,想來也具備正旦的穩重與大方。
    寶官
    小生
    寶官常到怡紅院嬉笑玩耍,其扮演的小生或許有著別樣的活潑俏皮。
    茄官
    老旦
    老旦多是老年婦女形象,茄官飾老旦,能將老旦的慈祥和藹展現出來。
    艾官
    老外
    老外一般扮演老年男性,艾官飾老外,在表演上應有著獨特的韻味。
    豆官
    小花臉
    小花臉通常滑稽幽默,豆官身量年紀皆極小,又極鬼靈,把小花臉的活潑搞笑詮釋得恰到好處。
    葵官
    大花麵
    大花麵以麵部化妝運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為突出標誌,葵官飾演大花麵,表演風格應較為粗獷豪放。
    琪官資料中未明確其在戲班角色)
    這些角色分工明確,展現了“十二官”在戲曲表演上的多樣才華,也為她們在賈府的生活增添了豐富的色彩。
    二、“十二官”在賈府的生活經曆
    1.梨香院的戲班生活
    梨香院,曾是榮公暮年養靜之所,後成為“十二官”在賈府的棲息之地。這裏,承載著她們的歡笑與淚水,見證了她們的成長與無奈。
    初入梨香院,“十二官”們便開始了嚴格的戲文訓練。賈薔作為管理者,對她們的要求極為嚴苛。每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進梨香院,她們便要起床練功,吊嗓、台步、身段,一項都不能馬虎。在訓練場上,她們揮汗如雨,為了能在表演中展現出最佳狀態,不斷地重複著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唱詞。
    訓練之餘,她們也會相互交流、切磋技藝。芳官聰明伶俐,常常能想出一些新奇的點子來改進表演;齡官戲活極好,她的表演總是能贏得大家的稱讚,也會耐心地指導其他姐妹。她們在相互學習中,不斷提升著自己的戲曲水平。
    除了日常訓練,演出也是“十二官”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元妃省親時,她們的表演成為了整個省親活動的亮點。齡官的演唱得到了賈元春的稱讚和賞賜,這讓她們備受鼓舞。在舞台上,她們忘卻了訓練的辛苦,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用自己的歌聲和舞姿,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的視聽盛宴。
    在梨香院的生活中,“十二官”們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她們一起吃飯、睡覺、練功、演出,彼此之間就像親姐妹一樣。有一次,蕊官生病了,芳官和藕官日夜照顧她,為她熬藥、端飯,直到她康複。還有一次,豆官不小心弄壞了葵官的頭飾,葵官並沒有生氣,反而安慰豆官不要放在心上。這些溫馨的瞬間,讓梨香院充滿了溫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然,生活中也不乏一些趣事。有一次,訓練間隙,大家圍坐在一起聊天,文官講了一個笑話,把大家笑得前仰後合。還有一次,寶官和玉官在院子裏捉迷藏,不小心撞到了花盆,把花盆摔碎了,嚇得她們趕緊把碎片收拾幹淨,生怕被賈薔發現。
    然而,這樣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宮裏老太妃的去世,賈府按禮儀要禁止娛樂活動,戲班也麵臨著解散的命運。“十二官”們的生活即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她們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2.與賈府眾人的交集
    1)與主子們的互動
    “十二官”在戲班解散後,與賈府的主子們產生了諸多交集,各自有著不同的故事。
    芳官成為寶玉的丫鬟後,與寶玉相處得十分融洽。她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很快就得到了寶玉的喜愛。寶玉對芳官極為縱容,甚至給她改了個洋名“耶律雄奴”。芳官也毫不拘束,在怡紅院展現出了率真的一麵。有一次,寶玉過生日,眾人玩得正高興,芳官喝醉了,直接在寶玉的床上睡下,盡顯隨性。然而,她的這種性格也引來了一些人的不滿,但寶玉始終維護著她。
    藕官成為黛玉的丫鬟後,與黛玉建立了獨特的主仆關係。藕官曾因在清明節為死去的菂官燒紙而被夏婆子抓住,幸虧寶玉救了她。黛玉本就心思細膩,對藕官的這份深情或許也有著別樣的理解。藕官在黛玉身邊,或許能感受到一種別樣的關懷,而黛玉也能從藕官身上看到青春的活力。
    蕊官歸入寶釵房中後,與寶釵的相處相對較為規矩。蕊官與芳官、藕官最為相厚,她的性格中也有著重情重義的一麵。在寶釵身邊,她應該是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的丫鬟本分。雖然書中沒有過多描述她與寶釵的具體互動,但可以推測,寶釵的端莊穩重會對蕊官產生一定的影響。
    齡官與賈薔相厚,她與賈府其他主子的交集相對較少。不過,她的才華得到了賈元春的認可。齡官在戲中的表現,讓賈元春對她稱讚有加並給予賞賜。她與賈薔之間純真的愛情故事,也成為了《紅樓夢》中的一段佳話。
    文官因口齒伶俐,甚得賈母歡心,戲班解散後,賈母留下她自使。在賈母身邊,文官應該能得到較好的照顧,她的機靈也能為賈母的生活增添樂趣。此後雖未再出場,但想必在賈母的庇護下,生活不會太差。
    寶官常到怡紅院嬉笑玩耍,與寶玉等人有一定的接觸。戲班解散後,她隨幹娘出園,單等父母接回原籍。她在怡紅院的時光,或許是她在賈府較為快樂的一段日子。
    玉官飾正旦,戲班解散後,她願出園等候父母接回家鄉。她與賈府主子們的互動較少,在書中的筆墨也不多,但她的選擇也體現了她對自由和家鄉的向往。
    茄官成為尤氏的丫鬟後,在尤氏身邊生活。尤氏性格較為溫和,茄官在她身邊應該能有一個相對平穩的生活。但後來王夫人將其他女伶逐出大觀園,茄官的結局也未可知。
    艾官做了探春的丫頭。夏婆子調唆趙姨娘辱打芳官時,她悄悄回了探春,但探春卻未完全相信她。艾官在探春身邊,或許能學到一些探春的精明能幹,但她的身份和性格也讓她在探春心中的地位有些微妙。
    豆官隨侍薛寶琴,被寶琴打扮成琴童模樣,喚作“豆童”。園中人或喚她“阿豆”,或喚作“炒豆子”,可見她的活潑可愛深受大家喜愛。在寶琴身邊,豆官能感受到寶琴的關愛,她們之間的主仆關係也較為融洽。
    葵官成為史湘雲的丫鬟後,被史湘雲改名為“韋大英”,取“惟大英雄能本色”之意。史湘雲性格豪爽,葵官在她身邊應該能過得自由自在。抄檢大觀園時,她因不住在大觀園,未被攆走,但此後的下落也成了一個謎。
    2)與其他丫鬟、婆子的糾葛
    “十二官”在賈府的生活並非一帆風順,她們與趙姨娘、夏婆子等丫鬟、婆子之間產生了不少矛盾衝突。
    芳官被趙姨娘侮辱事件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趙姨娘因兒子賈環受了委屈,便遷怒於芳官。她跑到怡紅院,對芳官又打又罵,說她“小娼婦養的”。芳官本就脾氣倔強,哪裏肯受這氣,便與趙姨娘廝打起來。藕官、蕊官、葵官、豆官等人聽到動靜後,也趕來幫忙,把趙姨娘團團圍住,狠狠地廝鬧了一番。這件事的起因是趙姨娘的無理取鬧和心胸狹隘,她將自己的不滿發泄在芳官身上,而芳官的反抗則引發了更大的衝突。這一事件不僅讓趙姨娘顏麵盡失,也讓王夫人對這些唱戲的女孩子更加不滿,為後來她們被逐出大觀園埋下了伏筆。
    夏婆子也是“十二官”的一大麻煩。藕官在清明節為菂官燒紙時,被夏婆子抓住。夏婆子本就愛挑事,她抓住這個機會,想要好好整治藕官。幸虧寶玉及時出現,救了藕官。夏婆子的行為源於她的刻薄和愛管閑事,她看不慣“十二官”的自由隨性,總想找機會給她們點顏色看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除了與趙姨娘、夏婆子的衝突,“十二官”與其他丫鬟之間也有一些小摩擦。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因為一些瑣事產生矛盾,但這些小摩擦與和趙姨娘、夏婆子的衝突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十二官”與這些丫鬟、婆子的糾葛,反映了賈府內部複雜的人際關係和等級製度。她們作為地位低下的戲子,在賈府中處處受到排擠和打壓,這也進一步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殘酷。這些矛盾衝突不僅影響了“十二官”的生活,也對《紅樓夢》的情節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三、“十二官”的情感世界
    1.同性間的真摯情誼
    3)藕官與菂官、蕊官的情感
    在《紅樓夢》中,藕官與菂官、蕊官之間的情感,宛如一朵隱秘而芬芳的花,綻放在大觀園的角落,獨特而真摯。
    藕官與菂官在戲裏常扮作兩口兒,久而久之,假戲真做,兩人在生活中也互生情愫。戲中的夫妻情分,在現實裏延續成了深厚的愛意。他們相互關懷、彼此疼愛,在那個封建禮教森嚴的環境中,這份情感顯得尤為珍貴。菂官的存在,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藕官在賈府唱戲的單調生活。他們一起度過的時光,充滿了溫馨與甜蜜,盡管不能像正常情侶那樣光明正大地表達愛意,但在彼此的眼神和細微的舉動中,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深情。
    然而,命運弄人,菂官不幸夭亡。這一噩耗如晴天霹靂,讓藕官悲痛欲絕。她哭得死去活來,一直無法忘懷菂官。每到節日,藕官都會偷偷為菂官燒紙,以寄托自己的哀思。有一次清明節,藕官在大觀園燒紙,被夏婆子抓住,幸虧寶玉救了她。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藕官對菂官的感情是多麽的深沉和執著,即使冒著被懲罰的風險,也要表達對逝者的思念。
    菂官死後,蕊官補了她的位置。起初,藕官或許對蕊官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寄托,因為蕊官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填補了菂官離去後留下的空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藕官與蕊官之間也產生了真摯的感情。她們相互陪伴、相互支持,在賈府這個複雜的環境中,成為了彼此的依靠。藕官與蕊官的感情,既有對過去與菂官感情的延續,也有新的發展和升華。她們一起麵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共同度過了許多難忘的時光。
    藕官與菂官、蕊官之間的情感,是一種超越世俗的真摯情感。在那個封建禮教束縛的時代,她們的感情雖然不被主流社會所認可,但卻真實而純粹。這種同性之間的情感,展現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麵,也讓我們看到了《紅樓夢》所描繪的世界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4)芳官、蕊官等的姐妹情
    芳官、蕊官、藕官等“十二官”之間,有著深厚的姐妹情誼,這種情誼在麵對困難和挑戰時,顯得尤為珍貴。
    在賈府這個複雜的環境中,“十二官”們作為地位低下的戲子,常常受到他人的排擠和欺負。但她們彼此之間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形成了一個溫暖的小團體。其中,芳官、蕊官、藕官三人的關係最為密切,她們情同姐妹,無話不談。
    趙姨娘責辱芳官事件,充分展現了她們之間的姐妹情。趙姨娘因兒子賈環受了委屈,便遷怒於芳官,跑到怡紅院對芳官又打又罵。芳官本就脾氣倔強,不肯輕易屈服,與趙姨娘廝打起來。蕊官、藕官等人聽到動靜後,立刻趕來幫忙。她們不顧自身安危,將趙姨娘團團圍住,與她廝鬧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她們沒有絲毫的退縮,而是堅定地站在芳官身邊,為她撐腰打氣。這種團結一心的表現,讓人感受到了她們之間深厚的姐妹情誼。
    除了在麵對趙姨娘責辱時的團結表現,在日常生活中,芳官、蕊官、藕官等人也相互關心、相互照顧。當其中一人遇到困難時,其他人都會伸出援手。比如,蕊官生病時,芳官和藕官日夜照顧她,為她熬藥、端飯,直到她康複。她們之間的這種情誼,就像冬日裏的暖陽,溫暖著彼此的心靈。
    芳官、蕊官等“十二官”之間的姐妹情,是《紅樓夢》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那個充滿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的賈府中,她們的情誼顯得格外珍貴。這種真摯的情感,不僅讓她們在困境中感受到了溫暖和力量,也讓讀者看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麵。
    2.異性間的愛情故事
    5)齡官與賈薔的愛情
    在《紅樓夢》錯綜複雜的情感世界裏,齡官與賈薔的愛情宛如一顆璀璨卻又易碎的明珠,散發著純真而無奈的光芒。
    齡官,賈家買來唱戲扮小旦的女子,她眉蹙春山,眼顰秋水,麵薄腰纖,嫋嫋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態,戲又唱得極好,宛如一朵遺世獨立的花,在賈府的梨園中靜靜綻放。而賈薔,雖是賈府的旁支子弟,但也生得風流俊俏,頗具才情。兩人的相遇,仿佛是命運的安排,在梨園的舞台上,他們的目光交匯,愛情的種子悄然種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齡官畫薔這一情節,將她對賈薔的深情展現得淋漓盡致。那一日,寶玉在薔薇架下看到齡官用金簪在地上一連寫了幾十個“薔”字,把寶玉都看癡了。此時的齡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滿心滿眼都是賈薔。她一筆一劃地書寫著對愛人的思念,薔薇花下,她的身影顯得那麽孤獨而又深情。這一幕,不僅讓寶玉感受到了愛情的力量,也讓讀者看到了齡官內心深處那份熾熱而又羞澀的情感。
    賈薔對齡官的愛同樣真摯而深沉。為了讓齡官高興,他特花了一兩八錢銀子買了個名為玉頂兒、會銜旗串戲的小鳥來。然而,齡官見了卻並不開心,她對賈薔說:“你們家把好好兒的人弄了來,關在這牢坑裏,學這個還不算,你這會子又弄個雀兒來也幹這個浪事!你分明弄了來打趣形容我們……”賈薔聽後,賭神起誓說自己沒想到這上頭,隨即將雀兒放了生。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賈薔對齡官的愛是無微不至的,他願意為了齡官的感受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哪怕是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
    他們的愛情純真而美好,沒有世俗的功利和算計,隻是單純地愛著對方。然而,在那個封建禮教森嚴的時代,他們的愛情卻充滿了無奈。齡官身為戲子,地位低下,而賈薔雖是賈府子弟,但也受到家族的種種束縛。他們的愛情就像一朵生長在懸崖邊的花,隨時都有可能被無情的現實所摧毀。
    戲班解散後,齡官離開賈府,被賈薔接走。雖然他們最終走到了一起,但未來的路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他們能否擺脫命運的枷鎖,過上幸福的生活,我們不得而知。齡官與賈薔的愛情,是《紅樓夢》中一段令人動容的故事,它讓我們看到了愛情的美好與無奈,也讓我們對那個封建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四、“十二官”的命運結局
    1.戲班解散後的歸宿
    6)被遣散的人員
    戲班解散後,寶官、玉官、齡官等被遣散,他們的命運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寶官常到怡紅院嬉笑玩耍,與寶玉等人有一定接觸,戲班解散後,她隨幹娘出園,單等親父母接回原籍。可以推測,若其父母尚在且家境有所改善,寶官或許能回到家鄉,過上普通人的生活,憑借在戲班所學的技藝,或許還能在當地的戲曲活動中有所參與。
    玉官飾正旦,戲班解散後願出園等候父母接回家鄉。她與賈府主子們互動較少,對自由和家鄉充滿向往。若能順利回到家鄉,她可能會嫁人,相夫教子,逐漸淡忘在賈府唱戲的日子。
    齡官與賈薔相好,戲班解散後,她離開賈府被賈薔接走。雖然他們最終走到了一起,但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賈薔雖是賈府旁支子弟,但家族的束縛和社會的壓力可能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諸多困難。他們或許會離開賈府所在的地方,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生活,齡官可能會繼續唱戲,賈薔則可能會尋找其他營生維持生計。然而,在那個動蕩的社會環境下,他們能否過上安穩的生活,仍是未知數。
    7)留在賈府為丫鬟的人員
    戲班解散後,文官、芳官、蕊官等留在賈府成為丫鬟,她們的生活和遭遇各不相同。
    文官因口齒伶俐,甚得賈母歡心,被賈母留下自使。在賈母身邊,文官能得到較好的照顧。賈母喜愛熱鬧,文官的機靈或許能為賈母的生活增添不少樂趣。她可以陪賈母聊天、看戲,在賈母的庇護下,生活相對安穩。此後雖未再出場,但想必在賈母的庇佑下,不會遭受太多的磨難。然而,隨著賈府的逐漸衰敗,賈母的影響力也會逐漸減弱,文官的生活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芳官成為寶玉的丫鬟後,與寶玉相處融洽。但她性格率真、倔強,這也為她帶來了不少麻煩。趙姨娘侮辱芳官事件,讓王夫人對這些唱戲的女孩子更加不滿。抄檢大觀園後,王夫人親自點芳官的名,將她攆出大觀園。芳官不甘心再被幹娘買賣,便跟水月庵的智通出家去了。在庵堂裏,她或許會回憶起在賈府的點點滴滴,有與寶玉等人的歡樂時光,也有與趙姨娘等人的矛盾衝突。但庵堂的生活並不像她想象的那麽簡單,清規戒律的束縛和對未來的迷茫,讓她的內心充滿了痛苦和掙紮。
    蕊官歸入寶釵房中後,與寶釵相處較為規矩。她與芳官、藕官相厚,重情重義。王夫人認為“唱戲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遂將眾女伶逐出大觀園。蕊官不願再受幹娘淩辱,與藕官一起跟著尼姑圓心到地藏庵出家。在庵堂裏,她與藕官相互陪伴,共同麵對生活的困境。但庵堂的冷清和寂寞,也讓她時常想起在賈府與姐妹們相處的日子。
    藕官成為黛玉的丫鬟後,與黛玉建立了獨特的主仆關係。黛玉心思細膩,對藕官的深情或許有著別樣的理解。然而,隨著黛玉的離世和賈府的變故,藕官也被王夫人攆出大觀園。她不甘心讓幹娘再度買賣,便與蕊官一起跟地藏庵的圓信出家。在庵堂裏,她可能會時常回憶起與菂官、蕊官之間的感情,那些美好的回憶成為她在困境中的一絲慰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茄官成為尤氏的丫鬟後,在尤氏身邊生活。尤氏性格溫和,茄官本可以有一個相對平穩的生活。但後來王夫人將其他女伶逐出大觀園,茄官的結局未可知。或許她也被攆出了賈府,從此流落街頭;或許她在尤氏的幫助下,找到了一個安身之所,但生活也不會輕鬆。
    艾官做了探春的丫頭。夏婆子調唆趙姨娘辱打芳官時,她悄悄回了探春,但探春未完全相信她。眾女伶被逐出大觀園後,她被幹娘領出自行聘嫁。在那個封建時代,女子的命運往往不由自己做主,艾官可能會嫁給一個陌生的男子,從此相夫教子,度過平凡的一生。
    豆官隨侍薛寶琴,被寶琴打扮成琴童模樣,喚作“豆童”。她活潑可愛,深受大家喜愛。但隨著賈府的衰敗和薛家的變故,豆官的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她可能會隨著寶琴離開賈府,去一個新的地方生活,但未來的路充滿了不確定性。
    葵官成為史湘雲的丫鬟後,被史湘雲改名為“韋大英”。抄檢大觀園時,她因不住在大觀園,未被攆走,但此後的下落成謎。或許她繼續留在史湘雲身邊,陪伴史湘雲度過艱難的時光;或許她也離開了史湘雲,獨自謀生。
    這些留在賈府為丫鬟的“十二官”,原本以為留在賈府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活,但隨著賈府的衰敗,她們的命運也變得坎坷起來。她們在賈府的經曆,見證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殘酷,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和無奈。
    2.最終的人生走向
    8)出家為尼的“十二官”
    藕官、芳官、蕊官等選擇出家為尼,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和內心掙紮。在賈府,她們身為戲子,地位本就低下,遭受了諸多的歧視與欺辱。芳官性格率真倔強,與趙姨娘的衝突讓她得罪了不少人,抄檢大觀園後,王夫人對唱戲的女孩子極為不滿,芳官被攆出大觀園,她不甘心再被幹娘買賣,在絕望中選擇了出家。這一選擇看似是逃避現實,實則是她對命運的無奈抗爭。
    藕官與菂官、蕊官有著深厚的情感,經曆了菂官的離世和賈府的變故,她的內心遭受了巨大的打擊。被王夫人攆出大觀園後,她不願被幹娘再度買賣,出家或許能讓她在佛門的清淨中,緬懷過去的感情,尋求內心的安寧。
    蕊官重情重義,與芳官、藕官感情深厚,看到姐妹們的遭遇,她深知在世俗中已難有容身之地。王夫人將眾女伶逐出大觀園,她不願再受幹娘淩辱,便與藕官一起出家。
    然而,出家是否是她們真正的歸宿,值得探討。在庵堂裏,雖然沒有了賈府的勾心鬥角和世俗的紛擾,但清規戒律的束縛和對未來的迷茫,讓她們的內心充滿了痛苦和掙紮。她們曾經在賈府有過歡笑和淚水,有過真摯的情誼,這些回憶不會因為出家而消失。出家隻是她們在走投無路時的無奈之舉,並非是她們內心真正渴望的生活。她們的青春和夢想在賈府被無情地踐踏,出家也隻是在黑暗中尋找的一絲微弱的光亮,難以真正治愈她們內心的創傷。
    9)其他未知命運的“十二官”
    茄官成為尤氏的丫鬟後,本有相對平穩的生活,但王夫人將其他女伶逐出大觀園,茄官很可能也未能幸免。以她的性格,或許會默默承受命運的安排,若被攆出賈府,可能會流落街頭,為了生存而奔波。在那個封建的社會,女子謀生艱難,她或許會在困苦中逐漸消磨掉自己的意誌。
    艾官做了探春的丫頭,雖向探春匯報了趙姨娘辱打芳官之事,但未得到完全信任。眾女伶被逐出大觀園後,她被幹娘領出自行聘嫁。在封建時代,女子的婚姻往往不由自己做主,艾官可能會嫁給一個普通人家,相夫教子,度過平凡但可能並不幸福的一生。
    豆官隨侍薛寶琴,活潑可愛的她深受大家喜愛。但隨著賈府的衰敗和薛家的變故,她可能會跟隨寶琴離開賈府。在新的環境中,她或許會憑借自己的機靈找到立足之地,但也可能會因為身份的變化而遭受他人的歧視。
    葵官成為史湘雲的丫鬟後,抄檢大觀園時未被攆走,但此後下落成謎。以她的性格,可能會繼續留在史湘雲身邊,陪伴史湘雲度過艱難的時光。若史湘雲的生活也陷入困境,葵官可能會獨自謀生,憑借在戲班所學的技藝,或許能在民間戲曲活動中找到一絲生機。
    五、“十二官”名字的含義與文化象征
    1.名字的字麵寓意
    10)帶草字頭名字的象征
    在“十二官”中,菂官、藕官、蕊官、茄官、芳官、葵官、豆官、艾官這八官的名字都帶有草字頭。草字頭加一個“官”字是“菅”字,“菅”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長於荒野之地,平凡且易被忽視,這正象征著“十二官”如草芥般低微的命運。
    她們原本都是清白人家的女兒,因家境貧困被賣進賈府唱戲,身份卑微,處於社會的最底層。在賈府,她們雖身處富貴之地,卻遭受著他人的歧視和欺辱,如同草芥一般任人踐踏。趙姨娘曾說“我家裏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貴些”,可見她們地位之低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菂官早夭,藕官、蕊官、芳官等人最終也未能逃脫命運的捉弄,或被攆出大觀園,或出家為尼。她們的一生就像荒野中的菅草,在風雨中飄搖,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隻能在困苦中掙紮求生。這些帶草字頭的名字,深刻地揭示了她們悲慘的命運和無奈的人生。
    11)其他名字的含義
    琪官、芳官等其他名字也蘊含著豐富的字麵寓意和文化內涵。
    琪官,即蔣玉菡,“琪”本義是美玉,常用來比喻美好、珍貴的事物。在古代文化中,美玉象征著高潔的品質和高貴的身份。蔣玉菡身為忠順王府的伶人,雖身份低微,但他的性格溫和善良,重情重義,如同美玉一般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他與賈寶玉的交往,也體現了他對友情的珍視。
    芳官,“芳”有芳香、美好的意思,寓意著她容貌美麗、性格活潑。芳官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在怡紅院的生活中充滿了活力。她的名字也暗示了她如同芬芳的花朵一般,給周圍的人帶來了歡樂和美好。然而,在那個封建的社會環境中,她的美好卻無法長久,最終還是被命運所捉弄。
    玉官和寶官,“玉”和“寶”都代表著珍貴、美好的事物。這兩個名字或許暗示著她們在戲班中有著獨特的才華和魅力,但在現實生活中,她們同樣無法擺脫命運的束縛,最終被遣散,命運未卜。這些名字背後的寓意,不僅豐富了人物的形象,也反映了《紅樓夢》深刻的文化內涵。
    2.名字背後的文化隱喻
    12)反映社會地位和命運
    “十二官”以“官”為名,這一現象背後有著獨特的文化隱喻,深刻反映了她們的社會地位和悲慘命運。古代戲子又被稱為伶人、伶官,最初得名自宮廷的禦用樂師、樂官。後世戲子處於下九流的地位,以“官”為名算是自抬身價,也是他人對其的一種敬稱。然而,這種名義上的抬高並不能改變她們實際所處的社會底層地位。
    “十二官”原本都是清白人家的女兒,因家境貧窮被賣進賈府唱戲。在賈府,她們雖有“官”之名,卻遭受著諸多的歧視和欺辱。趙姨娘曾輕蔑地說“我家裏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貴些”,這充分體現了她們地位的低下。她們的命運如同草芥一般,任人擺布。戲班解散後,她們的歸宿各不相同,但大多都充滿了無奈和悲哀。有的被遣散,等待父母接回原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有的留在賈府為丫鬟,卻依然擺脫不了被攆出的命運;還有的選擇出家為尼,在清規戒律中尋求一絲安寧。
    她們的名字與悲慘命運緊密相連。“官”字雖有抬高身份之意,但在現實麵前卻顯得蒼白無力。這就如同她們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試圖通過名字來改變命運,卻始終無法擺脫社會階層的束縛。她們的一生就像一場悲劇,名字隻是這場悲劇中的一個小小注腳,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殘酷,以及底層人民的無奈和悲哀。
    13)暗示人物性格和情節發展
    “十二官”的名字不僅反映了她們的社會地位和命運,還暗示了人物性格和情節發展。
    齡官,“齡”有年齡、歲月之意,給人一種純淨、美好的感覺,暗示了她純淨高潔的性格。她眉蹙春山,眼顰秋水,麵薄腰纖,嫋嫋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態,心地純淨,理想高潔,情感率真,行為果決。她對賈薔的愛真摯而深沉,在薔薇架下用金簪寫“薔”字,將自己的深情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她的名字也預示了她與賈薔之間純真而無奈的愛情故事,如同青春歲月中的一場夢幻,美好卻又難以長久。
    芳官,“芳”有芳香、美好的寓意,暗示了她容貌美麗、性格活潑。她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在怡紅院的生活中充滿了活力。然而,她的性格倔強,這也導致了她與趙姨娘的衝突,進而引發了一係列的情節發展。她被王夫人攆出大觀園後,不甘心再被幹娘買賣,選擇出家為尼,她的名字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她命運的起伏和性格對情節的推動作用。
    藕官,“藕”象征著純潔和深情。她與菂官、蕊官之間的感情真摯而深厚,尤其是與菂官在戲裏戲外的“假鳳虛凰”之情,以及菂官死後她對其的念念不忘,都體現了她的深情。她的名字也暗示了她在麵對感情和命運時的執著,為她後來與蕊官一起出家為尼的情節埋下了伏筆。
    這些名字就像一把把鑰匙,為我們打開了理解人物性格和情節發展的大門,讓我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紅樓夢》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六、“十二官”的文學意義和價值
    1.對《紅樓夢》情節的推動
    14)引發的矛盾衝突
    “十二官”在《紅樓夢》中引發的矛盾衝突,對情節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深刻影響了賈府的內部關係和故事走向。
    趙姨娘與芳官的衝突是其中的典型事件。趙姨娘因兒子賈環受了委屈,便遷怒於芳官,跑到怡紅院對芳官又打又罵。芳官本就脾氣倔強,自然不肯輕易屈服,與趙姨娘廝打起來。藕官、蕊官、葵官、豆官等人聽到動靜後,也趕來幫忙,把趙姨娘團團圍住,狠狠地廝鬧了一番。這一衝突直接暴露了賈府內部的矛盾和等級製度的森嚴。趙姨娘身為賈政的妾室,卻心胸狹隘、無理取鬧,她的行為不僅讓自己顏麵盡失,也讓王夫人對這些唱戲的女孩子更加不滿。王夫人認為“唱戲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這為後來她們被逐出大觀園埋下了伏筆。同時,這一事件也加劇了趙姨娘與寶玉、探春等人的矛盾,使得賈府內部的關係更加複雜和緊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藕官在清明節為菂官燒紙被夏婆子抓住這一事件,也引發了不小的衝突。夏婆子本就愛挑事,她抓住這個機會,想要好好整治藕官。幸虧寶玉及時出現,救了藕官。這一事件反映了賈府中婆子們與“十二官”之間的矛盾,也體現了寶玉對這些女孩子的同情和保護。它進一步揭示了賈府內部的勾心鬥角和人際關係的複雜,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這些矛盾衝突使得賈府的內部關係變得更加微妙和緊張。主子與丫鬟之間、丫鬟與婆子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預示著賈府的衰敗和沒落。“十二官”引發的這些衝突,就像一顆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漣漪,使得《紅樓夢》的情節更加跌宕起伏,也讓讀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殘酷。
    15)豐富故事內容
    “十二官”的生活、情感等故事極大地豐富了《紅樓夢》的整體內容,使小說更加生動和立體。
    在生活方麵,“十二官”在梨香院的戲班生活為小說增添了獨特的色彩。她們嚴格的戲文訓練、精彩的演出,以及訓練之餘的交流、切磋和趣事,都讓讀者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賈府。元妃省親時,她們的表演成為了整個省親活動的亮點,齡官的演唱得到了賈元春的稱讚和賞賜,這一情節不僅展現了“十二官”的戲曲才華,也從側麵反映了賈府的富貴和奢華。
    在情感方麵,“十二官”之間的同性情誼和異性愛情故事,為小說注入了溫暖和浪漫的元素。藕官與菂官、蕊官之間的真摯情感,以及芳官、蕊官等之間深厚的姐妹情,展現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麵。齡官與賈薔的愛情故事,更是讓人動容。齡官畫薔、賈薔買雀放雀等情節,將他們純真而無奈的愛情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讀者感受到了愛情的力量和美好。
    此外,“十二官”與賈府眾人的交集,也豐富了小說的人物形象和情節發展。她們與寶玉、黛玉、寶釵等主子的接觸和故事,以及與趙姨娘、夏婆子等丫鬟、婆子的糾葛,都使得小說的人物關係更加複雜和多樣化。這些故事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星星,點綴在《紅樓夢》的天空中,讓這部偉大的作品更加絢麗多彩。
    2.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對比
    16)獨特的人物形象
    《紅樓夢》中“十二官”每個人都有著獨特的性格特點和鮮明的形象。
    芳官聰明伶俐且倔強。她善解人意,能很快領會寶玉的心思,與寶玉相處融洽。在怡紅院,她率真隨性,喝醉後直接在寶玉床上睡下。麵對趙姨娘的侮辱,她毫不畏懼,勇敢反抗,展現出倔強不屈的一麵。這種性格使她在賈府中既招人喜愛,又容易得罪人。
    齡官純淨率真,她眉蹙春山,眼顰秋水,大有林黛玉之態。她對賈薔的愛真摯而深沉,在薔薇架下用金簪寫“薔”字,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裏,毫不掩飾自己的愛意。她不慕虛榮,當賈薔為博她開心買了會銜旗串戲的小鳥時,她卻指責賈薔,體現出她對自由和尊嚴的追求。
    文官口齒伶俐,在“十二官”中是領頭的。她甚得賈母歡心,能說會道,憑借自己的機靈在賈府中立足。她的存在為賈母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也展現出她善於把握機會、懂得討好他人的一麵。
    藕官深情執著,她與菂官在戲裏戲外的感情真摯動人。菂官死後,她一直難以忘懷,每到節日都偷偷為其燒紙,即便被夏婆子抓住也不後悔。後來與蕊官相處,也投入了深厚的感情,她的深情在那個封建時代顯得尤為珍貴。
    蕊官重情重義,她與芳官、藕官最為相厚。當芳官被趙姨娘責辱時,她不顧自身安危,趕來幫忙,與姐妹們團結一心。在麵對王夫人的驅逐時,她不願再受幹娘淩辱,選擇與藕官一起出家,體現出她對友情的堅守。
    玉官飾正旦,雖書中筆墨不多,但從她戲班解散後願出園等候父母接回家鄉可以看出,她向往自由和家鄉,性格較為樸實、本分。
    寶官活潑俏皮,常到怡紅院嬉笑玩耍,與寶玉等人相處融洽。她的這種活潑性格使她在賈府中能找到自己的樂趣,也展現出她樂觀開朗的一麵。
    茄官飾演老旦,能將老旦的慈祥和藹展現出來,推測她性格較為溫和、穩重。在尤氏身邊,她應該能安分守己地做好自己的丫鬟本分。
    艾官較為機靈,夏婆子調唆趙姨娘辱打芳官時,她悄悄回了探春。但她的身份和性格也讓她在探春心中的地位有些微妙,體現出她善於觀察、懂得尋找靠山的一麵。
    豆官身量年紀皆極小,又極鬼靈,把小花臉的活潑搞笑詮釋得恰到好處。她活潑可愛,深受大家喜愛,在薛寶琴身邊,能給寶琴帶來歡樂,展現出她天真無邪的一麵。
    葵官性格豪爽,她飾演大花麵,表演風格粗獷豪放。史湘雲將她改名為“韋大英”,取“惟大英雄能本色”之意,可見她有著男子般的氣概,在史湘雲身邊也能過得自由自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17)與其他人物的對比
    將“十二官”與賈府其他主子、丫鬟進行對比,能更突出她們的不同和特點。
    與襲人相比,襲人是寶玉身邊溫順、盡職的大丫鬟,她恪守本分,一心為主子著想,努力維護著賈府的規矩和秩序。而“十二官”大多性格活潑、率真,不受拘束,如芳官喝醉後直接在寶玉床上睡下,這種行為在襲人看來是不符合規矩的。襲人的溫順是為了在賈府中生存和發展,而“十二官”的率真則是她們天性的自然流露。
    與晴雯相比,晴雯雖然也性格倔強,但她是賈府家生丫鬟,對賈府有著歸屬感。而“十二官”是從外麵買來唱戲的,身份更為卑微,在賈府中缺乏安全感。晴雯的倔強更多地體現在對寶玉的感情和對自身尊嚴的維護上,而“十二官”的倔強則常常表現為對不公平待遇的反抗,如芳官與趙姨娘的衝突。
    與賈府的主子們相比,“十二官”地位低下,沒有主子們的權勢和財富。主子們生活在奢華的環境中,享受著各種特權,而“十二官”則要通過唱戲來謀生,還要遭受他人的歧視和欺辱。但“十二官”之間有著真摯的情誼,她們相互扶持、相互幫助,這是主子們所缺乏的。主子們之間往往存在著勾心鬥角和利益紛爭,而“十二官”的情誼則顯得更加純粹和珍貴。
    通過這些對比,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十二官”的人物形象和她們在《紅樓夢》中的獨特地位,也能更全麵地感受到封建社會的等級製度和人際關係的複雜性。
    3.文化和社會意義的體現
    18)反映封建社會的階層和女性地位
    “十二官”的遭遇猶如一麵鏡子,清晰地映照出封建社會階層的森嚴和女性地位的低下,深刻揭示了她們命運背後的社會根源。
    在封建社會,階層劃分極為嚴格,等級製度如同堅不可摧的壁壘。“十二官”原本是清白人家的女兒,卻因家境貧困被賣進賈府唱戲,淪為社會底層的戲子。在賈府中,她們雖身處富貴之地,卻遭受著諸多歧視和欺辱。趙姨娘身為賈政的妾室,本也地位不高,卻輕蔑地說“我家裏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貴些”,這充分體現了“十二官”地位的卑微。她們在賈府的生活充滿了無奈和悲哀,戲班解散後,歸宿各不相同,但大多都無法擺脫命運的捉弄。有的被遣散,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有的留在賈府為丫鬟,卻依然擺脫不了被攆出的命運;還有的選擇出家為尼,在清規戒律中尋求一絲安寧。這種階層的差異使得“十二官”的命運從一開始就被注定,她們如同草芥一般,任人擺布,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女性地位低下也是封建社會的顯著特征。“十二官”作為女性,在社會和家庭中都處於從屬地位。她們沒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隻能依附於男性生存。在賈府中,她們的命運完全掌握在主子們的手中,主子們可以隨意打罵、處置她們。芳官因與趙姨娘的衝突,被王夫人攆出大觀園,最終出家為尼。藕官、蕊官等人也因各種原因,被迫離開賈府,選擇出家。這些女性在麵對命運的不公時,無力反抗,隻能默默承受。她們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和束縛,女性的權益得不到保障,隻能在男權社會的陰影下艱難生存。
    “十二官”命運背後的社會根源在於封建社會的製度和文化。封建禮教強調等級分明、男尊女卑,這種思想深入人心,成為人們行為的準則。在這種製度和文化的影響下,社會階層固化,底層人民難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女性更是被剝奪了受教育和參與社會事務的權利,隻能局限於家庭之中。“十二官”的遭遇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她們的悲劇命運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殘酷,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封建製度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
    19)展現傳統文化和戲曲藝術
    “十二官”所代表的戲曲文化在《紅樓夢》中有著豐富的體現,戲曲藝術也極大地豐富了小說的文化內涵。
    在《紅樓夢》中,“十二官”的戲曲表演是重要的情節元素。元妃省親時,她們的演出成為了整個省親活動的亮點。齡官的演唱得到了賈元春的稱讚和賞賜,這不僅展現了“十二官”精湛的戲曲技藝,也從側麵反映了戲曲在當時社會的重要地位。戲曲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形式,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社會信息。在賈府這樣的富貴人家,戲曲表演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一種社交活動和文化象征。通過“十二官”的表演,讀者可以感受到古代戲曲的魅力和韻味。
    戲曲藝術對《紅樓夢》的文化內涵起到了豐富和深化的作用。戲曲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常常被引用和借鑒,為小說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例如,藕官與菂官在戲裏戲外的“假鳳虛凰”之情,就與戲曲中的愛情故事相呼應,展現了人性的美好和純真。同時,戲曲中的唱詞和曲調也為小說的描寫增添了詩意和美感。在描寫“十二官”的生活和情感時,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戲曲的表現手法,使讀者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人物的內心世界。
    “十二官”所代表的戲曲文化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文化風貌和人們的精神追求。在封建社會,戲曲是人們娛樂和消遣的重要方式,也是傳播文化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通過戲曲,人們可以了解曆史故事、道德規範和社會現象。“十二官”在梨香院的戲班生活,不僅是她們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也是傳承和弘揚戲曲文化的過程。她們的存在使得《紅樓夢》不僅僅是一部描寫家族興衰的小說,更是一部展現傳統文化和藝術魅力的作品。
    喜歡【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請大家收藏:()【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