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洮地之盟

字數:3773   加入書籤

A+A-


    鄭文公看到齊桓公密信,齊桓公在信中告訴鄭文公,此次會盟貴國太子華,提起借兵回國政變。
    你這國內是怎麽回事?難道說你對於太子華這樣奸邪之人毫無覺察嗎?這鄭國朝局如此混亂不堪,你也不來親自會盟,我都懷疑你是不是已經被軟禁,不能執行鄭國國政。
    所以如果你還是國君,就趕緊整肅朝綱,然後親自前來葵丘會盟,否則我們齊國將要上報周天子,然後公開進入鄭國新鄭替你整肅朝綱。
    鄭文公看到齊桓公的信後,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他這才知道,太子華早就有謀反之心,並且在國內培植了一大批勢力。
    要不是齊桓公為人正直,要是別的國君一定會和太子華合謀,到時候鄭國就會再次出現大亂。
    鄭文公於是立即秘密召見了,叔詹,堵叔 ,師叔,將齊桓公的密信給三人觀看,詢問如何應對。
    叔詹道“國君如今寵幸妾室,冷落了夫人陳媯,也許給太子華造成了誤解,這件事情非同小可,需要謹慎應對”。
    鄭文公道“這個逆子竟然敢勾結外人,試圖殺了你們三個老臣,架空我他好提前繼位國君”
    如此不孝不義之人,我理應誅殺了事,免得鄭國有像前幾年那樣 出現內亂。
    堵叔道“主公切莫著急,這隻是齊桓公的一麵之詞,也不能保證齊桓公說的都是真的,他要是想借助國君之手,造成鄭國內亂,父子不和,也未必不可能的事啊!”
    師叔道“再說了,現在太子華還在寧母,如果我們派人前去捉拿,他可還帶著不少人馬,又是在齊國抓人,恐怕不合適,再說的這件事情還沒有真憑實據,殺了他很難服眾”。
    叔詹道“師叔說的沒錯,我們並且不知道太子華到底都拉攏了什麽朝臣,如果此時貿然抓捕太子華,隻怕是打草驚蛇,一旦他得知消息潛逃,國外勢力再支持他打回鄭國如何是好?”
    國君,不如這樣,既然齊桓公邀請你再次會盟,我們就以寧母會盟條件不成熟,相關條款仍舊需要修改,將太子華召回鄭國。
    隻要他回了鄭國,立即解除太子華和他弟弟公子臧的所有職務,然後在派出密探暗中監視調查,如果發現他真的有謀反之心,咱們再動手將其一網打盡。
    鄭文公聽聞之後點頭應允,於是立即休書兩封,派出使者前去寧母,一份偷偷交給齊桓公。
    信中鄭文公對於齊桓公的大義之舉表示讚揚,對於之前鄭國所作所為表示悔恨,並且表示自己將會親自前去參加齊桓公的會盟。
    另一份交給了太子華,告訴太子華立即從寧母回國,因為我最近身體不好,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太子儲君要穩定局麵。
    太子華聽聞父親快掛了,心中萬分高興,這下好了,不用擔心自己君位了,鄭文公一死,自己就是鄭國國君。
    於是太子華對此毫無懷疑,不知道這是鄭文公的計謀,於是告別齊桓公,帶著鄭國軍隊回國,等他到了都城新鄭。
    太子華前去宮中麵見父親鄭文公,鄭文公並不見他,叔詹出來告訴太子華 。
    你父親病了,太仆占卜一卦,說是有邪祟作怪,要求太子殿下為了國君身體,暫時去太廟給國君祈祈福。
    太子華聽聞無奈之下隻好前去太廟,然後所有職務暫時交給叔詹,叔詹隨即剝奪了太子華的軍權,然後安插自己奸細在太子府和太子華相關的部門,以便將來監視太子華,好獲取他謀反罪證。
    公元前652年春,就在鄭文公將太子華軟禁調查謀反一案,然後準備和齊桓公會盟之時,突然齊桓公又派人前來,要求鄭文公立即帶兵前往淮地。
    原來齊桓公這邊陳兵數萬,攻打鄭國保護許國,迫使鄭國再次和齊國結盟。
    而楚成王沒占到便宜,自然心中不忿,於是讓子文,鬥章率領楚國軍隊攻打黃國,我不在西邊和你較勁,反正我楚國從東到西,你齊桓公大軍駐紮西邊,我就去東邊騷擾你的盟友黃國。
    黃國一看楚國要攻打自己,立即派出使者求救齊桓公,齊桓公無奈之下,隻得召集了齊國,宋國 陳國,衛國,鄭國,曹國,邢國和許國前去淮地會盟救援黃國。
    而曹國此次前來的是曹共公,因為曹昭公已經去世,曹共公繼位 這個曹共公是個逗比,為人輕浮,喜歡八卦,對於那些上不了台麵的東西很感興趣,喜歡獵奇,他為此差點被滅國,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楚國一看齊桓公來了,立即撤回楚國境內,就是把你齊桓公當狗溜,反正我楚國東邊一路西邊一路大軍,來回折騰你,我看你齊國有多少錢跟我耗。
    齊桓公對此頭疼不已,於是決定舉行會盟,準備騰出手來再和楚國大戰一場。
    誰知道這個時候又出事了,成周雒邑太子姬鄭派人前來,送給齊桓公一封密信,齊桓公打開一看,大吃一驚。
    原來是周惠王去年年底就死了,太子姬鄭看到齊桓公正在處理鄭國和黃國事務,他害怕齊桓公騰不出手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自己不敢給周惠王發喪,害怕王子帶串謀他國奪取君位,於是和周公宰孔一起隱瞞不報,秘不發喪。
    現在立即派人找到齊桓公,讓他帶兵前來幫助自己繼任周天子,以防王子帶作亂。
    話說那齊桓公當機立斷,率領著氣勢磅礴的諸侯聯軍馬不停蹄、風馳電掣般地向北進發。不多時,他們便抵達了曹國的洮邑,並在此處盛大舉行會盟。
    在這洮邑之地,齊桓公鄭重其事地召集來了王子帶以及太子姬鄭二人。
    待眾人齊聚一堂之後,一場莊重肅穆且意義非凡的會盟儀式在洮地拉開帷幕。經過一番商討與決議,最終在此次會盟之上,正式將姬鄭擁立為周天子,後世稱之為“周襄王”。
    此舉無疑是對齊桓公智慧與謀略的一次絕佳展現。他通過這樣的方式,向王子帶發出了一個嚴厲而明確的警告:姬鄭乃是周王室名正言順的天子,從今往後,休要再肆意妄為、挑起事端!
    與此同時,齊桓公巧妙地借助此次調解王室王儲紛爭之機,成功擁立了新一任的周天子——周襄王。經此洮地會盟,齊桓公在各路諸侯之中的威望驟然提升,其聲名遠揚,令人敬畏有加。
    緊接著,齊桓公在雷厲風行地解決了成周雒邑的王位爭奪之亂局。而後,他與管仲一同仔細商議謀劃,決定趁熱打鐵,再度召集諸侯舉行會盟。這一回,他們雄心勃勃,意欲給天下諸侯立下嶄新的規矩。
    可以預見,如果此次會盟能夠圓滿成功,那麽其影響將會極其深遠。這意味著周天子已然無力掌控天下風雲變幻之局勢,而齊國的齊桓公卻有足夠的實力與魄力去製定全新的規則秩序。
    如此一來,齊桓公雖未加冕稱王,但實際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無冕之王,號令諸侯,威震四方。
    歡迎閱讀下一章,葵丘之會。
    喜歡曆史雲盤之周王朝請大家收藏:()曆史雲盤之周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