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葵丘之會
字數:4015 加入書籤
公元前651年春,齊桓公和管仲商議後,決定在葵丘現今河南商丘民權)舉行諸侯會盟,其會議主題分為兩部分。
第一“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意思很簡單,我不管你們以前做過什麽,或者是敵對過齊國,隻要你們這次前來葵丘盟會,既往不咎!都是齊國盟友。
第二“在“尊王攘夷”的基礎上,重新製定關於各諸侯國之間的禮法製度,一旦通過將會在天下實施。
並且這次所有參加葵丘之會的諸侯國,無論諸侯爵位和大小,都能參加討論製定新的禮法盟約。”
齊桓公以周襄王的名義,向天下諸侯發出昭命,無論缺席與否,盟約一旦實施,誰都不能違反盟約。
齊桓公擁立周襄王,周襄王為了報答齊桓公的擁立之功,自然全力支持齊桓公的葵丘之會。
周襄王的昭命和齊桓公的邀約一起發送至各諸侯國,這下子大家心中都在掂量這次葵丘之會重要性。
因為這次葵丘之會是齊桓公發起,但是得到周天子的全力支持!還有就是這次一旦前去會盟,齊桓公既往不咎!今後就是齊國的盟友,大家自然不願意得罪如日中天的當今霸主。
並且這次葵丘之會有一個吸引人的細節,那就是與會者無論爵位大小,都可以參加討論新的盟約禮法,不再是齊桓公一家獨大,或者是大諸侯的訓斥會議,體現了這次會議的公平性,給了中小諸侯的話語權。
但是即便這樣,前來參加會盟的諸侯仍舊不多,公元前651年三月,前來葵丘參加會盟的有齊桓公,魯僖公、衛文公、鄭文公、許僖公、曹共公,比原先的八國聯軍少了兩個。
並且宋桓公,陳宣公也沒有來,這讓齊桓公大為光火,因為宋國向來是齊國鐵杆盟友,副盟主身份,這次如此重要的會盟,宋桓公是何意思?難道也要玩一把鄭文公逃盟背約的戲碼嗎?。
就在齊桓公正要發火時候,宋國來使者了,說是宋桓公病危,估計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了,宋國隻能派出使者,前來葵丘支持齊桓公。
齊桓公這才知道宋桓公為何沒有前來,現在既然如此,那就開始製定盟約吧!
齊桓公於是和另外五國君開始製定盟約規則,五日後,突然有侍衛來報,宋國來人了,原來是宋桓公的太子滋甫代表宋國前來會盟。
齊桓公大喜,因為宋國是齊國鐵杆盟友,可以說是副盟主,宋國缺席將會使這次會盟威望大大降低,原本以為宋桓公病重,宋國有可能隻會派個普通使者就算不了。
如今宋國太子滋甫親自前來會盟,齊桓公當然高興,於是趕緊出去迎接。
兩人見麵之後,齊桓公這才發現太子滋甫身著素衣素冠,於是齊桓公趕緊過去施禮道。
世子,這是……。
太子滋甫道“晚輩見過齊公,家父已經過世,我聽聞齊國在葵丘會盟諸侯,宋國向來是齊國的堅定支持者,怎麽能不趕來會盟”。
齊桓公感動的差點掉淚,齊桓公無不感激道。
“令尊過世,爾應該守孝為他發喪安葬,然後依照禮法繼位宋國國君,您家中治喪乃是大事,葵丘之會雖然重要,但是不能大於孝道啊!”
太子滋甫道“君父時常訓誡我和哥哥子魚,為賢君者,當恪守忠孝仁義信”。
他臨死前仍舊念念不忘齊公的葵丘之會,所以我不能違背父親意願,如今葵丘之會乃是齊公和周天子倡導的盟會。
世上大事當以公大於私,葵丘會盟是公事,自然大於父親葬禮,我已經委托兄長子魚代替我料理父親後事,這才趕緊趕來和齊公會盟。
齊桓公聽聞熱淚盈眶,上去再次施禮感謝滋甫的到來捧場,當著列國諸侯的麵說道。
你們知道嗎?宋國太子滋甫,才是當今世上最為仁義之人,先不說這次他因公廢私,放著父親葬禮都沒有去主持,反而為了尊王攘夷的大業,前來葵丘會盟。
就說三年前齊桓公曾經告訴過我,他的庶長子子魚,當年誅殺南宮長萬等逆賊,要不是子魚,他也坐不上宋國國君。
公子子魚可謂是立下不世之功,但是他的嫡長子就是太子滋甫,宋桓公總覺得對不起子魚,於是三年前他身體抱恙。
於是將公子子魚和公子滋甫叫到跟前,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公子子魚聰明睿智,文武雙全,公子滋甫敦厚老實,仁厚待人,自己不知道立誰為太子。
當時太子滋甫立即說道,父親應當冊立子魚為太子儲君,因為先祖說過,宋國立賢不立嫡,為了宋國的未來,應當冊立哥哥子魚為太子。
子魚比我能力強,和我相比他更賢,父親當立兄長為太子。
公子子魚聽聞也是很感動,他告訴父親,弟弟滋甫說的沒錯,應當冊立賢者為君,不過弟弟比我更賢,因為你見過世上有人肯把君位讓出來,還有比這更賢的人嗎?
公子子魚堅決不接受太子位,於是宋桓公這才冊立了嫡長子滋甫為宋國太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鑒於滋普乃大賢之人,此次會盟之後即可繼位宋國國君,並且正式任命宋國為副盟主,協助齊桓公管理諸侯。
隨後齊桓公和七國諸侯最終定下來葵丘之會的核心內容,並且齊桓公和六國代表簽署協議,然後上報周天子批示。
葵丘之會的盟約內容為
初命曰:“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
再命曰:“尊賢育才,以彰有德。”
三命曰:“敬老慈幼,無忘賓旅。”
四命曰:“士無世官,官事無攝,取士必得,無專殺大夫。”
五命曰:“無曲防,無遏糴,無有封而不告。”
“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不再追究過往之過。
這五條乃是齊桓公與管仲二人曆經反複思索、權衡利弊之後,精心擬定而成的盟會條款。
乍一看去,似乎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實際上每一條都暗藏玄機、意有所指。
尤其是那第一條、第四條以及第五條,更是猶如三把利劍,直直地指向此次未能前來參與盟會的晉國、秦國、魯國、陳國等諸侯國。
顯然,齊桓公已然下定決心,要借此次盟會之機,好好地“敲打”一番這些不聽話的諸侯們了。
齊國作為當時的霸主之國,其威勢早已名震天下。而此番盟會,本應是各諸侯國齊聚一堂,共商大事之時。然而,晉國、秦國等國竟敢無視盟主之令,公然缺席。
這種行為無疑是對齊桓公權威的一種挑釁,也是對整個中原秩序的一次衝擊。
因此,齊桓公特意在盟會內容中加入了這幾條針對性極強的條款,旨在向那些心懷不軌的諸侯們傳遞一個明確無誤的信號:任何敢於挑戰齊國霸權、破壞中原穩定的國家,都將麵臨嚴厲的製裁和懲罰。
他要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齊國的地位不容撼動,霸主的威嚴不可侵犯!
歡迎閱讀下一章,大路之榮。
喜歡曆史雲盤之周王朝請大家收藏:()曆史雲盤之周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