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楚成王執牛耳

字數:3216   加入書籤

A+A-


    三日後,齊孝公原本不願意來亳地會盟,但是崔夭告訴他,既然楚國,魯國,鄭國,陳國都去會盟,齊國不去的話,今後就會被孤立,參加會盟最起碼知道列國之間的心思。
    於是在會盟當天,齊孝公匆匆趕來亳地參加會盟。
    公元前639年十二月中旬,楚,齊,魯,陳、蔡、鄭、許、曹八國諸侯在亳地正式開始盟會,他們聚在一處商議,如何處置宋襄公一事 。
    鄭文公這個馬屁精立即站起來首先發言。
    “諸位國君,如今宋楚,宋曹,宋和東夷之間矛盾爭端不斷,其根本原因在於齊桓公去世後,天下諸侯沒有選出新的盟主,所以才會這樣。”
    我提議,這次亳地會盟咱們先推舉出新的盟主,楚王乃是大國,實力不俗,如今能夠出麵為弱小諸侯說話,頗有當年齊桓公之風。
    所以我提議,推舉楚王為新盟主,諸位意下如何?
    宋襄公在底下氣得火冒三丈,心說好你個鄭文公,真不是個東西,竟然和楚國勾結在一起,對付中原諸侯,毫無道德底線。
    其他諸侯聽聞交頭接耳,吞吞吐吐,欲言未言。
    魯僖公當即道:“我倒不是反對楚君做盟主,但是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天下霸主。
    靠的是德布四海,以仁義號召天下諸侯,這樣才能讓天下人心悅誠服。
    可是如今楚君卻依仗兵多將廣,襲擊宋國,囚禁宋公,威嚴有加而寡恩,叫我們如何相信楚君,倘若一言不合再把我們扣下,您這是盟主啊!還是土匪。
    楚成王臉色一陣紅一陣白,齊孝公也道“宋國和我們齊國,魯國都有聯盟之約,如今宋公被您囚禁,所謂人無完人,想必宋公也吃了苦頭,自然也知道了做錯了。
    作為盟主當以仁義為重,倘若楚君能夠追尋齊國先君霸業,尊重周王室,“尊王攘夷,鋤強扶弱”那麽我們自然願意尊楚君為盟主。
    楚成王一看齊孝公和魯僖公說話有轉機,於是立即滿臉堆笑道。
    哎呀!魯公,齊公真乃金玉良言,以大義責備寡人,寡人自然是心悅誠服,虛心受教,之前多有失禮之處,寡人誠信致歉。
    鄭文公一看大家這算是談妥了,立即提議既然盟約談定,即刻可以正式盟約。
    楚成王這才把宋襄公從囚車放出,讓他一同前去會盟,這時候眾諸侯前來向宋襄公問安。
    宋襄公此時是又羞又怒,但是處於禮節隻能是一一道謝,鄭文公更是一臉譏笑,氣得宋襄公青筋暴起。
    鄭文公此時看到楚成王起身走向盟約祭壇,立即一路小跑過去,伸出手來攙扶住楚成王,一臉諂媚之相道。
    楚王您先請……於是扶著楚成王先行登台,其他諸侯看到鄭文公這副嘴臉,打心眼裏看不起鄭文公,鄭國從此之後,徹底失去了列國的尊重,淪為三流國家,一直到滅亡,再也沒有崛起過。
    楚成王上台後,拿起刀子執牛耳取血,而後魯僖公,齊孝公,鄭文公,陳穆公,曹共公,蔡莊侯,許侯依次歃血,最後才是宋襄公。
    宋襄公頓時一股屈辱感襲來,兩眼通紅,差點掉下淚來,自己心心念的盟主沒坐上,反倒成了階下囚。
    隨後在楚成王的帶領下,正式歃血為盟,宣讀盟誓,今後楚成王將以尊重周天子,扶助弱小國家為繼任,聯合諸侯討伐無道,造福天下百姓。
    楚成王最終在亳地會盟成為暫時的盟主,但是距離稱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楚成王繼任盟主之後,確實有點盟主的樣子,他立即派兵駐紮齊魯邊境穀邑,劍指邢衛爭端,要求邢衛立即戰事,握手言和,邢國和衛國不敢和楚國叫板,雙方暫時和談會盟。
    宋襄公在亳地會盟被放出來之後,他在都城前就聽司馬子魚和公孫固說,宋國已經不要他這個國君了,傳聞是司馬子魚已經全麵執掌宋國,成為宋國新的國君。
    宋襄公於是和手下人說道“睢陽城前,司馬子魚已經繼位為君,並且明確指出,自己不配為宋國國君。
    如今自己孤身一人,回宋國也是死路一條,宋襄公思前想後,幹脆自己流亡他國吧!到時候沒準有機會還能重返宋國奪位”於是宋襄公就準備驅車前往衛國流亡,畢竟他們宋國當年救過衛國,對他們有恩,自己可以投靠衛文公。
    當宋襄公正懷揣著滿心惶恐與不安,匆匆忙忙地收拾行囊、備齊車馬,準備踏上逃往衛國之時。
    遠方的地平線上忽然揚起了一陣滾滾塵煙。漸漸地,那塵土之中顯現出一隊整齊有序的宋國人馬。待他們靠近些,宋襄公定睛一看,原來是司馬子魚率領的一眾宋國人馬!
    說起這司馬子魚,他雖有著智謀雙全之名,可終究算不上什麽真正的英雄豪傑。
    瞧瞧如今宋國這番混亂不堪的景象吧:宋襄公荒誕不經的行徑,早已將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國度折騰得麵目全非。
    按常理來說,麵對如此局麵,司馬子魚理應挺身而出,果斷奪取君位,引領宋國重回正軌才對呀!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一向以仁義道德自詡的司馬子魚,和他弟弟宋襄公強不到哪去,卻依然固執地堅守著那些所謂的傳統道義。
    不僅沒有趁機取而代之,反而還特意派出人手前來迎接宋襄公回國複位。
    如此一來二去,這對親兄弟之間的假仁假義之舉,最終徹底斷送了宋國的大好前程。從此以後,宋國便如同鄭國一般,逐漸淪為了一個不入流的三等國家。
    此刻,宋襄公望見司馬子魚率眾而來,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無名怒火。
    待到雙方碰麵,他麵色陰沉地質問起對方道:“大哥啊,您既然都已順理成章地繼位為君,又何苦再來接我回去呢?莫非真就不能高抬貴手,給小弟留條活路,任由我在異國他鄉終老此生嗎?”
    歡迎閱讀下一章,宋襄公伐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