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宋襄公伐鄭

字數:3714   加入書籤

A+A-


    司馬子魚麵色凝重地說道:“國君啊,請您千萬不要誤會!就在此刻之前,在那睢陽城中,微臣之所以說出宋國已然另立了新君,且不再需要國君您這樣的話來,實則完全是出於一種無奈之舉啊!
    當時麵對強大楚國的脅迫,我們宋國可謂是危如累卵、風雨飄搖。
    隻有說我們另立新君,這樣您對宋國顯得不再是舉足輕重,楚國覺得在扣押您沒有用,所以這才能放您回國。
    您別忘了,當初蔡哀侯被楚國圈禁到死都沒有放出來,我們如果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恐怕您根本不會被楚成王放回來。
    到時候整個國家都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呀!所以,微臣才迫不得已出此下策,希望能夠以此暫時穩住楚人的心,為咱們爭取到一絲喘息之機和轉圜餘地啊!還望國君您明察秋毫,體諒微臣的一片苦心呐!”
    宋襄公這才跟著司馬子魚返回睢陽城,等到進入皇宮大殿之後,宋襄公立即召開朝會。
    宋襄公當眾詢問宋國文武群臣,你們之前已經立子魚為君,現在又請我回來,我想問問,今後這宋國誰是國君。
    公孫固等人的意思就是,不管宋襄公,就讓子魚為國君,誰知道司馬子魚固守仁德本分,執意要還位於宋襄公。
    司馬子魚聽到宋襄公如此質問,當即出來跪地叩頭道。
    “大王,之前微臣隻是暫時攝政,您乃是宋國名正言順的君主,現在既然您回來了,自然國君還是您的”。
    宋襄公眯縫著小眼睛道“哦!既然我是國君,請問我還能管理宋國嗎?這宋國今後大事小情我說了算嗎?”。
    子魚道“那是自然,國君乃是一國之主,宋國大小事務皆有國君決斷,臣等定然竭盡全力輔佐國君”。
    宋襄公笑道“好……既然這樣,那我今天就些先做一下朝堂調整。
    “公子子魚為人睿智仁德,又有治國理政之才,特任命公子子魚為宋國太宰,太子太傅,輔佐教誨太子王臣。
    公孫固任命為宋國大司馬,統領宋國三軍,公子蕩為上大夫,軍司馬,協助公孫固治理軍隊。”
    宋襄公宣布完新的人事調整,宋國朝臣全都噤若寒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公子子魚已經被明升暗降,剝奪了軍事指揮權。
    宋襄公盂地會盟不但沒有稱霸,反而被楚成王囚禁,弄得大失顏麵,當即就讓公孫固和公子蕩整軍備戰,準備和楚國玩命。
    這宋國那是楚國對手,你和楚國開戰無疑是以卵擊石,於是公子子魚瞅了一眼公孫固,公孫固領會意思,立即阻攔道。
    主公不可啊!盂地會盟之所以眾諸侯沒有歸順咱們宋國,擁護國君為盟主,乃是咱們文德不夠,自然不能使得天下諸侯順服。
    我曾聽聞,當年周文王外出打仗和結盟諸侯,如果遇到打不贏戰事和不能讓諸侯歸順,然後就回去修文德,隻要國君修文德,兢兢業業治理國政,到時候主公定然能稱霸一方。
    公孫固原本是勸諫宋襄公別胡來,好好發展才是硬道理,和楚國死磕等於是送死,誰知道宋襄公錯誤的理解錯了公孫固的話,導致後來宋國差點滅國。
    宋襄公聽聞公孫固所言,沉默許久,然後若有所思道。
    大司馬所言極是啊!當初我悔不聽太宰所言,不行仁義之道,盲目囚禁滕國國君,殺了鄫子,這才造成天下諸侯不滿,失去稱霸機會,這次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行仁,義,禮,智,信,再爭霸天下。
    公子子魚和公孫固聽聞大喜,終於可以鬆了一口氣,不管咋說,讓他放棄不切實際的爭霸念頭,好好治理發展宋國才是正道。
    誰知道好景不長,宋襄公安穩了不到三個月,立即就心裏長草了,整日覺得自己已經潛心改過,德行自然也就上去了,立即又燃起爭霸之心。
    公元前638年夏六月,鄭文公為了表示鄭國對楚國臣服 親自前去楚國覲見楚成王,帶著禮物貢賦,鄭文公很清楚未來局勢發展,自己的鄭國地處中原要道。
    楚成王一旦稱霸,下一步勢必入主中原,鄭國如果不緊靠楚國,勢必會是楚國第一個打擊的對象,所以鄭文公一開始就不斷拍楚成王馬屁。
    鄭文公很清楚,齊國已經衰敗,魯僖公根本沒有爭霸之心,宋襄公倒是很積極,但是宋國軍隊的戰五渣戰力,就連鄭國和衛國都會鄙視他。
    鄭國一旦被楚國攻打,中原各國沒有一個能出來幫忙的,所以鄭文公不惜放下身段,帶著禮物前去楚國拜訪楚成王。
    宋襄公得知鄭文公貼著逼臉又去楚國拍馬屁,氣不打一處來,心說話這鄭文公就是個小人,盂地會盟和亳地會盟,他是上躥下跳,對我極盡譏諷,又推舉楚成王為盟主。
    宋襄公早就憋著一口氣,現在好了,楚國我打不過,我還打不過你鄭國嗎?於是立即召開朝會,宣布以周天子名義,討伐鄭文公不尊王,反倒尊蠻夷荊楚為王。
    公子子魚和公孫固看到宋襄公剛安生不到半年,這老毛病又犯了,於是趕緊勸阻道。
    現如今鄭國和楚國打得火熱,你去討伐鄭國,勢必引起楚國不滿,定然會幫助鄭國攻打咱們宋國,我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安心發展宋國吧!
    宋襄公道“如果連鄭國這樣的小國都能譏諷於我,我大宋豈不是成了人人可以欺淩的三流國家,再說了,我打的就是楚國的狗給楚國看,想做盟主楚國得拿出真本事來”。
    公孫固聽聞此言,心中一緊,連忙快步走出來,勸諫宋襄公,一臉焦急地勸說道:“主公啊,萬萬不可衝動行事!那楚國實力強大得超乎想象,想當年就連威震天下的齊桓公在世之時,都未能將其擊敗。
    咱們宋國與楚國相比,實力懸殊巨大,如果貿然與之交戰,恐怕難以占到絲毫便宜呀!”
    然而,宋襄公卻怒目圓睜,大聲嗬斥道:“大司馬,你莫要漲他人威風,滅自家士氣!為何總是拿齊桓公來與我相提並論?他豈能與我相較?
    想當初,他廢長立幼,違背禮法,而我則主動讓位於兄長,盡顯仁義之心。
    他到了晚年,竟然重用豎刁、易牙、常之巫這等奸佞小人,最終落得個被活活餓死的淒慘下場。可我呢?一直以來都任用像您這般賢良之才,又何懼之有?”
    公孫固見宋襄公已然怒火衝天,心知再怎麽勸阻也是徒勞,不禁長歎一聲,無奈地應道:“既然主公心意已決,微臣也無話可說。
    隻是此次出征鄭國,事關重大,還望主公多加小心。”說罷,公孫固隻得轉身離去,立刻下令召集宋國的所有精銳部隊。
    一時間,整個宋國上下忙成一團,士兵們迅速集結,糧草輜重也紛紛準備妥當。
    此番出征,宋襄公可謂傾盡全國之力,隻為一舉攻克鄭國,揚宋國威名於天下。全軍將士皆抱著必死之誌,跟隨宋襄公踏上討伐鄭國這條充滿艱險的征途……。
    歡迎閱讀下一章,仁義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