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毒士叔詹

字數:3803   加入書籤

A+A-


    重耳等人離開宋國,一路直奔鄭國,到了鄭國新鄭,守城的正是不受鄭文公待見的大夫燭之武。
    燭之武早就聽說過重耳和狐偃,趙衰,胥臣等人大名,於是拜見重耳,讓他們暫且等候,自己親自前去向國君稟報。
    所以燭之武這才急匆匆來向鄭文公匯報道“晉國公子重耳求見,這重耳和其手下聲名遠揚,並且重耳天生異象,此人非同一般,建議國君能夠收留厚待他們,日後或許重耳能夠奪回晉國君位,那麽我們鄭國就可以依靠晉國對抗楚國,國君就再也不用受楚國人的氣”。
    此時鄭文公死已死心塌地跟著楚國,誰知道楚國根本不把他當人看,居然霸占了他兩個女兒,這讓他心中很不是滋味。
    鄭文公此時心情正在煩悶,和叔詹飲酒解悶,聽到燭之武匯報,於是放下酒杯,一翻白眼對著對燭之武道:“啥玩意兒?晉國公子重耳,就是那個曾經背叛父親出逃他國,列國都不肯接納他的人。
    我曾聽聞,他在衛國差點沒餓死,真是活該,如此忤逆不孝之人,就和當初的太子華一般,就該老天爺收了他,把他給我趕走 不見……。”
    燭之武道“國君不可,好歹都是姬姓諸侯,我們要是失禮於他,隻怕他將來飛黃騰達的那一天,一定會報複國君的”。
    鄭文公眼睛一瞪,大聲嗬斥道“你他媽的一個小小的城門令懂個毛線。
    他重耳有啥本事能飛黃騰達,你把他說的萬般好,我咋沒看出來呢!
    他要是個年輕才俊,我也倒不敢小瞧於他,你瞅瞅他多大歲數了,快五十歲的人了,日落西山,暮色蒼茫,他能有啥不一般。
    流亡在外二十年,弄得自己窮困潦倒,我最看不起這種廢物,給我趕走他,別讓他進新鄭城”。
    鄭文公劈頭蓋臉給燭之武罵了一頓,然後告訴燭之武,攆走重耳。
    相國叔詹眉頭一皺,趕緊阻攔道:“國君不可,我看這晉公子非同尋常之人,別看他流亡外麵二十年,這或許是老天爺給他的磨煉,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樣他一旦回國繼位,我敢肯定晉國一定是下一個霸主。
    因為此人有三助,是天選之人,所以我們千萬不能怠慢於他,免得日後給自己惹下麻煩。”
    鄭文公端起酒杯慢悠悠喝了一口道:“哦!他有三助,說來聽聽是哪三助?”
    叔詹道:“禮法規定,同姓的人如果結婚,他們的後代一定不會枝繁葉茂,傻子一樣的人居多。
    可是重耳是狐家女所生,狐姓與姬姓先祖都是同一家族,他們生下重耳,重耳天賦異稟,雙瞳駢肋,並且在國中當公子時候,就有賢德的名聲。
    後來聽說寺人披曾多次刺殺他,包括後來周遊各國都是有驚無險,此乃一助。
    從重耳出逃以後,晉國一直不平靜,晉惠公接連錯誤政策使得晉國走向衰落,晉國人對他極為不滿,這是上天有意等待治國的賢人出現,這是第二助。
    趙衰、狐偃,胥臣,先珍,魏犨,顛頡等人都是當世的英傑,這些人能夠放棄國內的高官厚祿和封地,跟著重耳不離不棄二十多年,可見此人非同一般。
    重耳得到他們這些賢人輔佐,早晚有一天他們會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這是第三助。
    有這三助,國君不可小視重耳,應該以禮相待。禮敬同姓,體恤困苦,尊重賢才,順應天命,這四種都是賢名君主應該具備的品德”
    鄭文公嘿嘿一笑道:“重耳若是青年才俊,我倒是不敢輕慢與他,這一個糟老頭子,和我比差不多年紀,還能有什麽作為?
    他現在就好比是一堆死灰,難道還能複燃不成”。
    相國叔詹看到勸不動鄭文公,於是臉色一變,冷冷說道:“既然國君不願意以禮相待,說他好比是一堆死灰,那好吧!既然是死灰,那就別人他有複燃的機會。
    幹脆我們就撒泡尿呲到上麵,省的他日後死灰複燃,再把鄭國給燒了。
    請國君立即派兵前去,趁著人不知鬼不覺殺了他們,不要留下一個隱患,以免給鄭國日後留下後患!”
    鄭文公此時有幾分醉意,聽聞叔詹此言,笑著說道:“兄長說笑了吧!你這有點太極端了吧!
    既想讓我以禮相待重耳,這轉臉就要我殺掉他們。我不以禮相待 ,那是我們之間沒有什麽交情,我以禮相待是看得起他,不以禮相待是本分。
    再說了現在鄭國和晉國關係還算可以,我不能為了收留重耳得罪晉惠公,所以不能接待重耳。
    雖然我和重耳沒有交情,但是也沒有仇怨,無緣無故我派人給他弄死,我豈不成了殘暴不仁的人了?”
    於是鄭文公傳令燭之武,你去把城門關好,什麽也別說,別讓重耳等人進城就行,他們自然明白什麽意思?識趣的話自己就走了。
    燭之武無奈搖搖頭出來,準備去告訴重耳,讓他們另尋他國吧!誰知道叔詹跟了出來,叔詹道。
    你去把重耳等人安排到館驛,我隨後就來。
    燭之武道“國君不是說不讓迎進城嗎?”。
    叔詹道“國君不聽勸阻,不好好招待重耳,將來此人一旦得知,定然是鄭國的心腹大患。
    讓國君殺了他,國君又要講仁義,這和宋襄公有何區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我派人替國君去宰了他,省的留下後患”。
    叔詹說完立即前去調集軍隊,準備把重耳等人直接滅口,燭之武心說這鄭國要玩,君臣全都不靠譜。
    燭之武來到城門口,趕緊向重耳,狐偃等人施禮,告訴他們,你們趕緊跑吧!要不然大禍臨頭了。
    公子重耳疑惑問道“到底出了什麽事情?”。
    燭之武無奈之下告訴了重耳,自己向鄭文公匯報你們求助,鄭文公不願意接見你們,不讓你們進城。
    誰能想到叔詹竟然會如此竭力地勸說鄭文公,一定要以優厚的待遇來款待你們呢?隻可惜啊,咱們這位固執己見的國君根本就聽不進去我們這些臣子們的諫言呐!
    而那相國叔詹呢,他心裏頭十分擔憂,如果鄭國對公子您不敬、不善加招待的話,日後公子一旦得勢,必定會尋機報複鄭國。
    正因如此,他現在正調兵遣將,氣勢洶洶地朝著這邊趕來,想要將您們幾位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呐!你們趕緊跑吧!
    當公子重耳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氣得暴跳如雷,破口大罵起來:“好哇,你們這群鄭國君臣簡直太過分啦!
    尤其是那個叔詹,更是可惡至極!他非但不肯向我們伸出援手相助,反倒還要置我們於死地。真是豈有此理!叔詹啊叔詹,老子給你記著,早晚有一天給你算賬。”
    這時,重耳轉頭看向身旁的舅舅狐偃,焦急地催促道:“老舅,別傻愣著了,趕緊跑吧!要是再磨蹭下去,恐怕連咱們幾個的小命都難保嘍!”
    歡迎閱讀下一章,太子圉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