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秦宮對詩
字數:4464 加入書籤
此時的秦穆公已經得知消息,說是重耳等人已經離開鄭國,前往楚國避難。
秦穆公道“重耳在楚國,此乃天助我也。
因為楚國和秦國是盟友,兩國從齊襄公立國之後,一直關係融洽,秦國和楚國邊境沒有發生過一次戰事。
後來兩國還在抵製齊桓公的事情上一起合作過,我們應該立即派人前去楚國,向楚成王要人,然後護送重耳回國繼位”。
於是秦穆公立即派公孫枝帶著重金厚禮前去楚國,公孫枝見到楚成王送上禮物,希望楚成王性格行個方便,讓秦國把重耳帶走,由秦國人護送他回國奪位。
公孫枝說罷遞上秦穆公的國書,楚成王打開書信,隻見上麵寫著。
敬呈楚王陛下:
久未通函,然念及楚秦之好,情誼深厚,雖山川遠隔,亦未能稍減。今修書一封,盼陛下撥冗一閱。
近日,晉國局勢混亂,令我深感憂慮。晉懷公忘恩負義,拋棄我之愛女嬴氏,又背棄秦晉之盟,其無道之行徑,實乃令人發指。
此等背信棄義之舉,若不加以懲戒,恐天下諸侯寒心,禮崩樂壞,亦有損我秦國之威望。
幸有公子重耳,賢德之名遠揚。其雖曆經磨難,流亡於諸國,然始終心懷壯誌,不失仁人君子之風。
吾以為,若能助其歸國繼位,必能重振晉國朝綱,使晉國重回正道,亦能使秦晉之盟得以延續,以鏟除姬圉之無道。
今聞公子重耳正客居於貴國,嬴任好懇請楚王看在楚秦兩國多年友好的份上,將公子重耳交由秦國。
秦國願傾盡全力,助公子重耳歸國,成就大業。待重耳即位,秦國與楚國,加上新晉國,三國攜手,共襄盛舉,必能開創一番新局麵,保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望楚王斟酌此事,給小弟嬴任好一個機會,翹首以盼楚王佳音。
嬴任好敬上。
楚成王看完書信,並不急於給公孫枝答複,他告訴公孫枝,此事事大,我需要和朝臣以及重耳商議,煩請公孫大夫先行到館驛休息,等候佳音。
公孫枝趕忙拜謝,然後下殿離去。
楚成王立即找來文武群臣朝議,楚成王將秦穆公書信宣讀給群臣聽,然後詢問意見。
成得臣立即站出來阻止道“大王既然不聽微臣諫言,殺了重耳等人,如今更不能把重耳等人交給秦國。
我們既然要擁立重耳,讓他感恩戴德,我們楚國何不派兵護送重耳回國,這樣我們楚國和晉國就是盟友了,何必把這個功勞給了秦國”。
楚成王好像故意和成得臣作對一樣,他搖頭並不認可成得臣的想法。
楚成王道“楚國和秦國世代友好,現在秦穆公想護送重耳回國,他是有原因的。
第一,晉懷公拋棄懷嬴,秦穆公的女兒被拋棄,這對秦國人是恥辱。
第二,他們護送重耳回國,想要秦晉結盟,我們又和秦晉關係良好,這對未來楚國有利”。
如果我們不讓秦國把重耳帶走,勢必得罪秦國,今後楚國就會在西線增加一個強勁對手。
再說了,重耳和秦穆公能不能打敗晉懷公還是一回事,不管能不能贏,秦晉都會爆發衝突,因為他們是鄰居,早晚要血拚,我們兩個都不得罪,將來才能左右逢源。
於是楚成王答應秦國護送重耳回國,楚成王找到重耳,告訴他,秦穆公願意幫助你回國繼位。
重耳心中大喜,但是不動聲色假意對楚成王說:“我已是流亡之人,早已經把性命交給大王,我不能忘記楚國的恩情,前去秦國。”
楚成王聽聞心中很是滿意,然後道:“楚國與晉國相隔太遠,公子如果想回晉國繼位,這中間要經過許多國家。
而秦國與晉國接壤,天亮出發,日落就到了。而且秦君素以賢德聞名,現在又和晉君姬圉不和,這是上天給予公子的好機會!公子還是去秦國吧!”
重耳這才拜謝楚成王,答應跟著公孫枝返秦國。楚成王臨行前,又贈送了給重耳許多車馬、金銀、布帛。
公元前636年二月,重耳跟著公孫枝來到秦國都城雍城。
秦穆公聽到重耳來到的消息,喜形於色,於是親自到郊外迎接,把重耳等人請入公館,以隆重的禮節招待重耳。
宴席之上,秦穆公先是以招待國君之禮向重耳敬酒,趙衰在一旁立即讓重耳稽首拜謝。
因為有了之前和晉惠公,晉懷公父子兩人打交道的教訓,所以這次秦穆公比較謹慎,他需要觀察和考驗重耳等人的品行,不能再扶植一個白眼狼回去。
於是秦穆公準備吟唱詩歌,來考驗重耳是不是像流傳的那樣賢德,便在宴席之上,吟唱了詩經.小雅的《采菽》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來朝,何錫予之?雖無予之,如車乘馬。又何予之?玄袞及黼。
詩歌其中含義就是,遠方諸侯去朝見周天子,周天子賞賜諸侯的場景,秦穆公想借此表達對重耳回國即位的期待,暗示會給予重耳支持,如同天子賞賜諸侯。
重耳比較糊裏糊塗 ,對其中含義似懂非懂,但是趙衰作為重耳的三大謀士之首,“趙衰,狐偃,胥臣”當即就明白了秦穆公的意思。
於是趙衰立即大聲喊到“重耳離席,向秦君行叩拜稽首大禮,秦君表示要送你回國繼位”。
重耳聽聞趕緊離席,向秦穆公行稽首叩拜之禮,秦穆公也趕緊起身攙扶起重耳,兩人相互行禮。
趙衰立即告訴重耳,請他也吟唱一首詩經,小雅中的《黍苗》。
重耳立即高聲吟唱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勞之。我人我輦,我車我牛。我行既集,蓋雲歸哉。我徒我禦,我師我旅。我行既集,蓋雲歸處。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烈烈征師,召伯成之。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則寧。
詩歌意思是:周宣王稱讚召伯經營“謝邑”的功績。重耳借這首詩表達自己像黍苗仰仗陰雨一樣仰仗秦穆公,歌頌秦穆公治理下的秦國,對秦穆公的扶持表示感謝。
秦穆公微微頷首,心中很是滿意,重耳能夠給他對上詩經,還有他的謀士趙衰的舉動,顯示重耳等人都是行大道之人,不是那種狡詐宵小之輩。
秦穆公繼續吟唱了詩經《小宛》
宛彼鳴鳩,翰飛戾天。我心憂傷,念昔先人。明發不寐,有懷二人。人之齊聖,飲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
意思就是:借斑鳩等小動物,提醒和勉勵要繼承發揚祖先優良傳統,時刻保持警醒。秦穆公借此提醒和勉勵重耳,要不忘祖先之功業,謹慎行事。
趙衰趕緊讓重耳吟唱詩經《沔水》
原文:沔彼流水,朝宗於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誰無父母?沔彼流水,其流湯湯,鴥彼飛隼,載飛載揚。念彼不跡,載起載行。心之憂矣,不可弭忘。鴥彼飛隼,率彼中陵。民之訛言,寧莫之懲?我友敬矣,讒言其興。
詩歌是描寫亂世殺伐景象及彷徨憂國之情。而當時晉國正值亂世,重耳借此詩表達迫切回國整飭吏治、安定振興晉國的心情。
秦穆公越來越高興,於是唱到詩經《六月》
原文:六月棲棲,戎車既飭。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於出征,以匡王國。比物四驪,閑之維則。維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於三十裏。王於出征,以佐天子。四牡修廣,其大有顒。薄伐玁狁,以奏膚公。有嚴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國。玁狁匪茹,整居焦獲。侵鎬及方,至於涇陽。元戎十乘,以先啟行。戎車既安,如輊如軒。薄伐玁狁,至於大原。文武吉甫,萬邦為憲。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飲禦諸友,炰鱉膾鯉。侯誰在矣?張仲孝友。
此詩是描寫周朝軍隊討伐戎狄大勝而歸的情景。秦穆公用此詩表達秦國今後要平定西戎的誌向,也借此勉勵重耳回國後要防禦狄人入侵,一起聯手對抗外族入侵,輔佐效忠周天子。
歡迎閱讀下一章,秦晉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