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河伯之誓
字數:3745 加入書籤
就見重耳從狐偃和狐毛的手中鄭重地接過那兩塊溫潤光潔的玉璧,感受著它們所承載的深厚情意。
緊接著,他毫不猶豫地轉過身去,用盡全身力氣將玉璧奮力拋向滔滔不絕的黃河之中。
玉璧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而後“撲通”一聲沒入滾滾河水,濺起一片晶瑩的水花。重耳回過頭來,麵對著眾人,神情莊重而肅穆地高聲說道:
“諸位,今日重耳在此將舅舅們贈予我的珍貴玉璧投入這黃河之中,並敬獻給河神河伯。願河伯能為我做個見證!
我重耳在此立下誓言,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夠重返晉國,登上國君之位,但卻忘卻了舅舅以及在座各位的輔佐之功;如果不能與你們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地治理好我們的國家;如果無法賜予你們榮華富貴,讓你們安享尊榮。
那麽,就請上天懲罰我吧!就讓我的國家被爾等異姓所瓜分,即便我身死之後入殮安息之時,靈魂也不得安寧!”。
晉文公立下的誓言,最後還是失言了,他並沒有說到做到,他死後也應了他的誓言,他死後詐屍,被九卿架空公室,最後三家分晉,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重耳告訴壺叔,把剛才扔掉的所有舊物 ,全部撿回來,今天回晉國,誰都不能少。
於是大家轉悲為喜,紛紛高興上船,正式開始東渡黃河,但是有一人最後沒有上船跟著重耳回國,而是讓隨從捎了一封信給重耳。
重耳等人過了黃河,侍者這才將那封書信遞給重耳,重耳疑惑的打開信,原來此人正是介子推,隻見上麵寫著。
致國君書
國君鈞鑒:
聽聞國君與狐偃於船上立下盟誓,臣心中五味雜陳,實有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國君此番得以歸國,實乃上天庇佑,眾望所歸。這一路艱辛,國君曆經磨難,矢誌不渝,其堅韌之誌,令臣深感敬佩。可如今,子犯竟將歸國之功,妄圖獨占己身,實在令人心寒。
國君明鑒,這歸國之路,艱難險阻,皆賴公子之賢德,感召眾人,亦賴上天垂憐。
子犯此舉,將天意之功,歸為己謀,如此貪圖富貴,蠅營狗苟,臣實羞於與之為伍。
臣本一介草民,承蒙公子不棄,追隨左右,曆經風雨。今見朝堂風氣如此,臣心灰意冷,萌生退意。
加之老母年邁,為人子者未曾堂前盡孝,實屬不孝,臣願遠離這喧囂朝堂,願帶著老母尋一清靜之地,隱姓埋名,了此餘生。
雖將離去,但臣對公子的忠心,日月可鑒。願公子歸國之後,修明政治,廣施仁政,使百姓安居樂業,重振晉國雄風,萬不可以私情小義誤國之大義。
臣雖身遠,亦會默默為國君祈福。望國君珍重,勿念臣。
介子推敬上
重耳看到介子推之信,心中五味雜陳,心中暗自說道。
“介子推為人清廉,高潔,正直無私,真乃清流大賢之人,等我回國後,定要尋他回來,任職大理寺卿士,主管晉國律法,定能夠勝任此職”。
重耳此時最重要的是趕緊回去繼位,也就無暇顧及介子推,上岸後,立即帶領著秦軍一路東進,朝著曲沃進發。
第一站就來到了晉國令狐。也就是魏犨的老家附近,而此時的令狐的守城官是鄧惛。
魏犨立即上前大聲喊到“鄧惛,我是魏犨,姬圉昏庸無道,今公子重耳回國,繼承大統,你是晉國卿士,理應為了晉國未來,立即開城迎接重耳。
鄧惛道“姬圉乃是晉國國君,爾等才是反賊,魏犨,你還不速速投降,免得連累家人”。
鄧惛根本不把魏犨放在眼裏,於是立即親自派兵登城守衛,魏犨大怒,於是率領秦軍包圍了令狐城。
三通鼓響之後,魏犨和顛頡一馬當先,開始親自帶人攻城,顛頡比較瘦小,但是善於射箭。
於是顛頡在下麵用弓箭射擊 給魏犨做掩護,魏犨奮勇當先登上城樓,大破令狐城,鄧惛一看令狐城被攻破,就想逃命 被魏犨一劍斬殺。
隨後重耳帶著大軍繼續朝著曲沃和絳城進軍,而曲沃和桑泉、臼衰等城,這些都是原先太子申生的封地。
因為先前晉惠公侮辱賈華,所以現在太子申生的支持者,轉而支持重耳,見到重耳來了,聞訊開城而降。
重耳帶著大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已經成功拿下魏地,韓塬,曲沃三個重鎮,距離進攻絳城一步之遙。
此時晉懷公正在宮殿之中正襟危坐,處理著政務。忽然,一名士兵急匆匆地奔入殿內,單膝跪地,神色慌張地稟報:“啟稟主公,前方傳來緊急軍情!”
晉懷公聽聞心頭一緊,連忙問道:“何事如此匆忙?快快道來!”那名士兵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說道:“回主公,據探子回報,您的老叔重耳如今率領著秦軍如潮水般洶湧而來,所到之處勢如破竹,曲沃、魏城以及韓塬皆已望風而降,紛紛向其投誠歸順!
重耳大軍已經快要抵達盧柳,距離都城絳城僅一步之遙。”聽到這個消息,晉懷公大驚失色,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如紙,額頭上也冒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
驚慌失措的晉懷公深知事態嚴重,刻不容緩。他立刻站起身來,大聲傳令下去,召集國內所有的兵士和戰車,然後傳呂甥和郤芮進宮商議。
一時間,整個都城陷入一片緊張忙碌的氣氛之中。經過一番緊急調動和部署,晉懷公立即任命呂甥擔任中軍主帥,郤芮則出任副將一職,率領大軍前去盧柳抵抗重耳進攻。
呂甥和郤芮二人領命之後,迅速集結兵力,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往廬柳,準備在此抵禦重耳和秦軍的猛烈進攻。
當呂甥和郤芮帶領著大批兵馬抵達盧柳時,他們遠遠地望見了重耳的部隊。
隻見那隊伍不僅有著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秦軍,更令他們震驚的是,其中竟然還夾雜著為數不少的晉國軍隊。
望著眼前這數量龐大且氣勢洶洶的敵軍,呂甥和郤芮不禁倒吸一口涼氣。要知道,他倆此前曾在韓塬與秦國大軍有過一場激戰,對於秦軍的威猛善戰可謂心知肚明。
此刻再次麵對這樣強大的敵人,問題是還有很多晉國人投靠了重耳,局勢對晉懷公極度不利。
呂甥和郤芮心中也對晉懷公不滿,雖然晉懷公重用他們,但是晉懷公和他父親晉惠公一樣不靠譜,做事情更加恣意妄為。
要是當初他能夠聽從建議,不要亂殺大臣,安撫晉國卿士,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還沒開打就已經投降一半。
呂甥和郤芮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起一絲怯意。因此,盡管手中握有重兵,但呂甥和郤芮卻絲毫不敢貿然出擊,隻得下令全軍安營紮寨,構築防線,采取守勢與對方對峙起來,以觀其變。
歡迎閱讀下一章,郇城之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