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介子推歸隱

字數:3742   加入書籤

A+A-


    逼姞當即派人前去趙衰府邸,說是有急事請夫人趙姬回宮,趙姬急匆匆趕回晉宮,看到大夫人文贏也在,趕緊施禮道。
    “女兒伯姬參見嫡母,母親,四夫人”伯姬一一施禮。
    文贏笑道“伯姬,我們叫你回來有件事情想和你商議,隻是怕委屈了女兒”。
    伯姬一聽知道這件事非同小可,大夫人帶著四夫人和母親一起找她,可見這件事不是小事。
    於是伯姬道“嫡母有何事情敬請吩咐就是,女兒一定照辦” 文贏看了一眼逼姞。
    逼姞於是告訴女兒伯姬,關於趙衰還在翟國有一位夫人和兒子趙盾,趙衰為了不使你難堪,不願意接她回來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了伯姬。
    伯姬明白了她們的意思,於是道“請三位母親放心,我這就回去,讓趙衰把叔隗姐姐接回來”。
    趙姬當機立斷,立即回到家中,趙衰此時剛剛下朝,看到夫人急匆匆從外麵回來,趕緊道。
    “夫人這是何故,為何急匆匆的……”。
    趙姬白了他一眼,冷冷說道“你們都下去吧!沒有吩咐不得入內”,於是下人們趕緊離開,屋內隻剩下趙衰和趙姬夫婦。
    趙姬道“夫君,我聽說您在翟國還有一位夫人和兒子”。
    趙衰從趙姬進來,看到趙姬臉色陰沉,就知道事情不妙,見到趙姬質問自己,於是隻好如實相告。
    趙姬道“既然您之前有正室夫人,現在就應該把她們母子二人接回來,她為夫人我為妾室,夫君何故遲遲不去迎接叔隗和趙盾”。
    趙衰聽聞慌張道“夫人,當初我和國君流亡時候,曾經告訴他,我有可能就不回來了,讓她該嫁人嫁人。
    再說了,我如今已經迎娶您為夫人,怎麽能接她回來,這樣會委屈夫人的”。
    趙姬道“夫君,做人不能忘恩負義,您要是這樣的人,我還不願意嫁給你的
    請夫君立即派人前去翟國,迎接叔隗回來,我讓位與她,她是夫人我為妾室”。
    趙衰道“夫人使不得,您是公主,我哪敢讓你做妾室,這樣對國君的名譽有損,趙衰萬萬做不到”。
    趙姬道“你要是不接回叔隗母子,這就是置國君和我於不義,那我就和你和離”。
    誰知道趙衰無動於衷,隻是冷冷道。
    我去接回叔隗,有損公主和國君名譽,我萬萬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你要是以這件事要挾和離,到時候主公也不能以此治罪於我,總之除了國君命令,我誰的都不聽。
    趙衰說完一轉身走了,氣得趙姬直跺腳,沒辦法趙姬隻好重新返回晉宮,直接麵見晉文公。
    趙姬告訴晉文公,讓他下令給趙衰,讓他把叔隗接回來,自己甘願為妾,晉文公道。
    “她回來你如何安置,隻怕到時候會受委屈,寡人已經很對不起你們母子了”。
    趙姬道“父親,您流亡列國十九年,受盡顛沛流離和屈辱,女兒這點名分算得了什麽委屈。
    如果趙衰不接會叔隗,那樣才會讓天下人覺得我們晉國人刻薄寡恩,您不是要爭霸天下,這樣一來,誰還相信我們晉國人”。
    晉文公一聽到爭霸,關乎國家利益,立即就來勁了,說道。
    “好吧!你去傳我的旨意,責令趙衰立即派人到翟國迎接叔隗回來”。
    趙姬這才趕緊回家,告訴趙衰,晉文公下令讓你找回叔隗和趙盾,趙衰這才奉命前去接回叔隗。
    叔隗和趙盾到了絳城,趙姬親自迎接,將她接回府中,扶到上座,自己甘願為妾室。
    叔隗感動的直流淚,她哪敢坐在上座,這可是晉國國君的嫡長女,於是叔隗不肯當夫人,表示願意為妾。
    最後晉文公替趙衰做主,叔隗和女兒伯姬都為夫人,叔隗為大夫人,趙姬為次夫人,這才算是完美解決了趙衰的家事。
    趙衰這一攤剛剛解決完,誰知道又出問題了,還是跟隨晉文公的這些人。
    晉文公坐穩國君之後,沒有給這些跟隨之人高官,但是財物倒是可以賞賜,於是狐毛,狐偃,趙衰,胥臣,先珍,魏犨,顛頡等人現在個個錦衣玉食,車馬成群,好不闊氣。
    這些賞賜的人當中,唯獨晉文公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在黃河岸邊不辭而別之後,回到了老家綿山,找到老母親後,兩個人就住在綿山。
    因為家中貧寒,經常食不果腹,介子推倒是無所謂,但是鄰居知道了介子推曾經是跟隨國君的重臣,於是紛紛勸說介子推去找晉文公求官。
    介子推為人清廉高潔,自然不願意去求取富貴,他認為如果國君覺得自己有用,自然會重用他,現在這麽長時間不來找他,應該是國君覺得他不重要,他不應該像狐偃,趙衰那樣,逼著晉文公賞賜自己。
    但是他母親和鄰居就告訴他,自己有才華,應該為國家盡心盡責,不應該如此固執,迂腐,介子推最後聽從勸解,決定來都城絳城找晉文公。
    當他來到都城後,並沒有直接去皇宮,而是先在都城閑逛,打探一下情況。
    這一打聽不要緊,給介子推氣個半死,先不說趙衰,胥臣,狐偃等人現在個個奢靡無度,問題是晉文公重用的人竟然是寺人披和豎骰須。
    當他看到豎骰須和寺人披威風凜凜,帶著晉文公四處巡遊,介子推突然覺得晉文公也是個昏君啊!
    你中用的這都是些什麽玩意兒?全是些獐頭鼠目,奸邪小人,這還不如晉惠公和晉懷公呢!
    介子推非常氣憤,於是決定不去見晉文公求官,直接返回綿山歸隱,臨行前他在絳城城牆上題詩一首。
    “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
    介子推落寞地轉身離去,步伐沉重而緩慢,仿佛背負著千斤重擔一般。他一步一步地向著綿山走去,身影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了蒼茫的山林之中。
    回到綿山後,介子推與母親相依為伴,過起了與世無爭的生活。他那顆曾經滿懷熱忱的心已經冷卻,不再對官場和權力抱有絲毫奢望。
    每當日落西山,餘暉灑在山間時,介子推都會靜靜地坐在屋前,凝視著遠方,心中滿是失望和痛楚。
    他無法理解,自己一生忠心耿耿守護的君主,為何會變成一個昏庸無道之人?那些曾經共同經曆的風風雨雨、生死考驗,難道都隻是一場虛幻的夢境嗎?
    這個殘酷的現實讓介子推感到無比絕望,他寧願將自己封閉起來,遠離塵世的喧囂和紛爭,從此隱居山林。
    歡迎閱讀下一章,火燒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