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穀地之盟

字數:3753   加入書籤

A+A-


    一切都在晉國算計之內,秦晉擄走了鬥克,使得楚成王找到機會開始打壓若敖氏,這次楚國全軍出擊討伐宋國和齊國。
    楚成王直接要替換掉子玉,重用莫敖屈氏,使得這場晉楚爭霸尚未開始,楚國內部矛盾就已經激化,楚成王王室的莫敖屈氏和公室的若敖鬥氏,矛盾終於爆發。
    底下的鬥氏家族,鬥禦疆,鬥勃,鬥宜申極力反對楚成王的部署,子玉甚至威脅,如果他不能為楚國主帥,自己將會辭去令尹一職。
    楚成王發現自己完全被架空了,如果子玉辭職,鬥禦疆鬥勃是大司馬,主管楚國軍政和後勤輜重,少了鬥氏楚國就得癱瘓。
    於是楚成王強壓怒火道“子玉,此戰非同小可,關係著我們楚國生死存亡。
    我不允許再有析邑那樣的事情發生”。
    成得臣道“大王放心,我可以立下軍令狀,倘若此戰戰敗,我以身殉國”。
    這話說到這個份上了,楚成王隻好任命成得臣為三軍主帥,鬥勃為副將,至於蒍呂臣和屈蕩,暫時負責楚國糧草和後援壓陣。
    公元前634年冬,楚國兵分兩路正式開始伐宋和伐齊,成得臣帶領楚國精銳部隊接近三萬人,開進宋國境內。
    宋成公立即召見司馬子魚和公孫固,兩個人早就知道,宋國一單公開和晉國結盟,楚國一定會攻打宋國。
    所以二人早就做好準備,集結了宋國全部兵力,直接將重兵集結在緡邑,這個地方靠近齊國和魯國三國交界,而不是集結在南線,那是因為緡邑靠近齊國和曹國,處於都城睢陽東邊。
    這裏城高牆厚,適合守城,也方便請求晉國幫忙,縮短晉國趕赴戰場的距離。
    成得臣率領大軍來到緡邑,試圖強攻,公孫固和司馬子魚準備好了滾木礌石,火油弓箭,楚軍傷亡慘重。
    成得臣道“強攻不行,咱們先行圍了緡邑,然後分兵協助魯國先去打齊國,等到拿下齊國,然後再聯合魯國,曹國回頭圍攻宋國,到時候不怕宋國不降”。
    於是成得臣讓鬥勃,鬥宜申領兵一萬兩千人,戰車三百輛,聯合魯國兵分兩路攻打齊國,齊孝公腹背受敵,不敵楚國和魯國聯軍,齊國軍隊大敗 。
    鬥勃和鬥宜申於是借道曹國,直接攻入齊國的穀地楚國兵鋒直指齊國都城臨淄,齊孝公一看這楚國戰力非同尋常,這次齊國遭到了楚國,曹國,魯國,衛國聯軍進攻 情形十分危急,於是趕緊請求和楚國盟約。
    而成得臣居然越過楚成王,答應了齊孝公的盟約請求,為了保證楚國獨霸中原,成得臣於是在穀地和齊國,曹國,衛國 ,魯國正式會盟。
    盟會上成得臣明確提出,要求齊孝公不得在侵犯魯國,曹國和衛國,並且第一次提出了在齊國穀地駐軍,以便監視齊國是否信守承諾。
    除此之外,為了保證齊桓公其他諸公子的安全,將齊桓公其中七個兒子帶走,任職楚國大夫,進一步削弱齊國公室勢力。
    並且讓齊國公子雍前去穀地任命穀地大夫,並且流亡楚國的易牙找來,前去輔佐公子雍治理穀地 穀地成為楚國的一塊附庸飛地。
    楚國第一次以王的名義駐軍中原國家,並且是駐軍赫赫有名的齊國,一時間楚國勢力達到了新高度。
    成得臣讓鬥宜申率領楚國八千人,駐紮在穀地,一來是為了監視齊國動向,二來楚國這次是要徹底擊敗宋國,而穀地處於衛國,曹國,齊國邊界。
    成得臣知道,目前能夠和楚國掰掰腕子的隻有晉國和秦國了,目前看,秦國入駐中原爭霸可能性不大,隻有晉國有可能和楚國爭霸。
    如果晉文公真的要和楚國爭霸,那麽下一步楚國圍攻宋國,晉國定然出手幹涉,晉國南下救援宋國,那麽自己留在齊國穀地的楚國軍隊,隨時就可以聯合曹,衛聯軍,南北夾擊晉國軍隊,所以在穀地留下鬥宜申,是成得臣楔在晉國頭上的一根釘子。
    隨後成得臣率領軍隊重新圍攻宋國,這次成得臣不急於進攻緡邑,而是圍著宋國緡邑,就讓宋國去找晉國救援,養精蓄銳等著晉國前來救援,然後和晉國進行大決戰。
    一切都如成得臣所料,宋成公看到楚國和魯國擊敗齊國,並且還在穀地駐軍,這就意味著下一步楚國勢必拿下宋國。
    司馬子魚立即讓公孫固前去晉國求救,公孫固馬不停蹄來到晉國求援,來到晉國後,立即覲見晉文公,請求晉文公發兵救援宋國。
    晉文公立即召集朝臣商議此事,狐偃道“楚國聯合魯國,楚國 衛國,擊敗齊國,現在圍攻宋國。
    如果晉國不出手幫助宋國,宋國一定會被楚國擊敗,甚至有滅國的風險,那樣的話,整個中原國家除了晉國,全都歸附楚國了。
    晉國要想爭霸,那就必須找個嘴硬的骨頭啃,楚國是最強的諸侯,我們擊敗楚國,取威定霸在此一舉,請國君出兵中原抗衡楚國”。
    趙衰道“我讚成子犯的說法,打是一定要打,但是要怎麽打,這需要考慮周全。
    別忘了咱們流亡楚國,楚成王曾經用九獻之禮款待國君,如今晉國直接出兵攻打楚國,這可是有點不近人情,忘恩負義”。
    狐偃眼珠滴溜溜一轉,計上心來,趕忙拱手向主公道:“主公啊,依臣之見,咱們不妨先行攻打曹國,這其中有三個原因,且聽我細細道來。
    狐偃知道晉文公心思,他這位外甥向來是記仇不記恩,如今當上了晉國國君,下一步就該找仇人報仇了。
    而第一個應該就是曹共公,這家夥當年偷看晉文公洗澡,晉文公這個屈辱自然是記恨在心,所以狐偃提出來,先行討伐曹國。
    狐偃道“這其一嘛,雖說咱們不能明言是去協助宋國對抗楚國,但完全可以對曹國出手呀!
    畢竟那曹國與楚國前不久才締結盟約,還膽敢借道給楚國去攻打齊國呢。
    如此行徑,簡直就是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裏。咱們高舉尊王攘夷大旗,以周天子名義,替天行道、伸張正義,狠狠地教訓曹國,也算是師出有名啦!
    其二呢,想當年那曹共公竟然不知好歹地羞辱過咱們的國君,此等奇恥大辱怎能不報?如今正是討伐他的大好時機,旁人即便知曉此事,恐怕也是無話可說吧。
    至於這其三嘛,曹國向來都是楚國的附庸小弟。咱們若是攻打曹國,楚國定然不會袖手旁觀。
    屆時,那楚成王為了保住他盟主的地位和顏麵,必定會心急火燎地前來救援曹國。
    而這樣一來,咱們就能夠巧妙地將楚軍引入我方預設的戰場,從而給予他們迎頭痛擊,一舉扭轉當前的局勢呐!”
    如此一來,並非是我們晉國不顧情誼、不講仁義地去攻打楚國,實在是那楚國率先挑起事端,主動對我國發起攻擊啊。
    正因如此,我們與楚國開戰便是師出有名,合情合理,且於道義之上毫無虧欠之處。
    歡迎閱讀下一章,晉文公擴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