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齊昭公奪位

字數:3728   加入書籤

A+A-


    就在晉文公準備出征之際,齊國傳來消息,說是齊國又內亂了。
    原來齊孝公繼位,當時三大功臣國懿仲,高虎,崔夭都得到了重用,但是後來國懿仲死後,高虎也離世,高虎兒子年幼,隻是掛了一個虛銜,國懿仲的兒子國歸父繼承國懿仲爵位。
    這時候崔夭和國歸父主管軍政大權,但是他們二人和齊孝公發生意見不統一。
    崔夭和國歸父認為,齊國經曆內亂,應該注重發展經濟,如今楚國一家獨大,齊國沒有能力再次爭霸,應該避其鋒芒。
    但是齊孝公想要恢複齊桓公時期霸業,於是三番五次和宋國,曹國,衛國,魯國交兵,這次被楚國擊敗,還在穀地駐軍,擁護公子雍管理穀地,有進一步讓公子雍取代齊孝公的風險,帶走了齊孝公七個兄弟到楚國。
    一旦齊孝公不聽話,楚成王可以利用公子雍和這七個公子,隨時取代齊孝公。
    齊孝公對此憂心忡忡,最後竟然嚇得一病不起,最後心神不寧,驚厥而亡。
    這下子就熱鬧了,齊孝公的兒子呂光年幼,繼位後事事聽從母親孟姬擺布,大有外戚幹政事態,更是有想要罷免國歸父和崔夭的想法。
    於是蟄伏多年的公子開方,以敏銳的政治嗅覺聞到了機會的來臨,於是公子開方立即聯絡了高虎和國歸父,崔夭三人。
    公子開方告訴他們三個,孟姬的母國乃是宋國人,這次齊國攻打魯國失敗,背後就是宋國人出的主意。
    宋國人和晉國結盟,卻讓齊國人去得罪楚國,先君不聽從勸阻,遭遇楚國攻打,現在齊桓公的七個公子被楚成王帶到楚國,公子雍和易牙在穀地。
    現在國君年幼,孟姬幹政,肯定會投靠楚國,即便她不投靠楚國,楚國定然會擁立公子雍和易牙繼位當政,到時候高大夫,國大夫,崔大夫定然會被新君罷黜 。
    我們被罷黜不要緊,關鍵是齊國將來就成了楚國的附庸國,我們這些齊國卿大夫有何顏麵去見先君齊桓公。
    崔夭,國歸父和高虎道“那該如何應對呢!”
    公子開方道“公子潘為人敦厚老實,寬宥待人,善於聽言納諫,如果讓公子潘繼位,將來一定重用三位上卿,帶領齊國強盛。
    而且還能防止楚國冊立公子雍和其他公子繼位,控製齊國朝政”。
    崔夭,國歸父,高虎三人聽罷思忖許久,覺得開方說的有道理,於是四人達成協議,準備奪取齊國君位。
    公元前633年夏,公子開方和公子雍突然發動政變,帶領自己手下攻入齊國皇宮,而崔夭,國歸父和高虎閉門不出,導致呂光被殺。
    隨後公子潘繼位齊國國君,史稱“齊昭公”。
    這邊消息傳到晉文公這裏,晉文公大驚失色,齊國政變,局勢不明,晉國該如何應對。
    趙衰道“主公不用擔心,齊國內亂正是我們的機會,齊昭公繼位,有兩個問題解決。
    第一他弑君奪位後,最大的麻煩是需要天下諸侯認可,齊國和楚國不合,所以齊昭公不會得罪咱們晉國,這樣對我們出兵攻打曹衛有利。
    第二齊國和衛國不和,並且牽涉到土地糾紛,衛國和曹國現在和楚國關係密切。
    並且他國內的陽穀,還有楚國擁立的傀儡公子雍,像一根刺一樣插在齊昭公眼裏,我們大軍壓境齊國邊境,然後去和齊國結盟,幫助他奪回陽穀,齊昭公定然會和晉國結盟”。
    晉文公聽聞大喜,於是決定立即開始軍事行動,先珍提議,自己和欒枝帶領下軍,攻打衛國北部主要重鎮五鹿。
    晉文公問先珍,為何不直接攻打衛國都城楚丘,而要去占領五鹿。
    先珍道“主公,衛國當年被赤狄和北狄差點滅國,宋國和齊國救援他們,然後在衛國東南挨著曹國和齊國邊境修建了新都城楚丘,從而避免都城被赤狄再次入侵。
    然後在齊國和衛國東北邊境,花費巨資修建了衛國最大的軍事重鎮五鹿,齊國則修建了陽穀,兩國聯手抵抗赤狄和北狄。
    衛國的精銳部隊都在五鹿,而如今咱們不但要打敗衛國,還要把陽穀的楚國軍隊攆走,如果不先把五鹿拿下,直接進攻楚丘。
    衛國肯定會求救於楚國,到時候五鹿駐軍南下,再加上陽穀楚軍,我們到時候想要攻破楚丘就困難了。
    所以以臣之見,我和欒枝帶領下軍攻打五鹿,而主公帶領中軍直奔衛國殮盂現今的河南濮陽東),將陽穀山東陽穀),五鹿河南濮陽清豐縣)兩地的軍隊與楚丘隔開。
    隻要我們下軍攻破五鹿,那麽不管是陽穀還是楚丘,都是一座孤城,然後就可以聯軍拿下楚丘和陽穀”。
    與此同時,上軍立即南下進攻曹國,就算是楚國得到曹衛求救前來救援,我們上軍和中軍立即可以將楚國軍隊阻擋在城濮之外。
    然後在原城和攢茅留下一部分人,把守黃河渡口,準備好舟船,以防我們失敗撤退所用。
    這樣的話,我們進可以救宋國,將楚國驅逐出中原,就算不幸戰敗,退我們可以迅速撤回攢茅,原地,咱們晉國也不會有什麽大的損失。
    晉文公聽聞先珍部署,連連稱讚,於是晉國立即兵分三路,分別進攻五鹿,殮盂和曹國。
    因為五鹿是衛國軍事最強的城鎮,晉文公怕欒枝和先珍拿不下五鹿,於是讓魏犨和郤步楊為前鋒,協助欒枝和先珍。
    由於舟之僑乃是虢國投降而來的臣子,對於昔日虢國的地形可謂了如指掌。
    因此,深謀遠慮的晉文公便派遣他去鎮守河陽與孟津渡口這兩處至關重要的渡口,並責令其籌備好各類舟船所必需的軍用物資,以確保大軍萬一失敗回撤渡河時能夠萬無一失。
    與此同時,晉文公做出了一項重要的人事任免決策——讓欒盾接替舟之僑原先擔任的車正卿一職。
    得知這一消息後,舟之僑心中充滿了極度的憤懣與不滿。畢竟,他原本穩坐車正卿的高位,如今卻無端地被欒盾取而代之。
    而且眼下晉國即將與強大的楚國展開一場生死較量,身為國君的車正和車右隻需全力保護好國君即可,無論這場戰事最終勝負如何,他們將來都能立下功勞且不會受到責罰。
    然而如今千載難逢的機會,竟被欒盾取代,晉文公卻把他安排到了後方駐守,無法跟隨國君出征立功,舟之僑不禁在心底暗暗對晉文公生出了怨恨之意。
    另一邊,晉文公已然任命欒盾為新的車正卿,又指定顛頡出任車右。
    隨後,他親自統率著由郤觳、郤溱所率領的中軍部隊,氣勢洶洶地直奔衛國的殮盂而去。
    此外,上軍方麵,則由狐毛、狐偃以及荀林父等將領統率所屬軍隊,浩浩蕩蕩地向曹國進發,晉國兵分三路出擊曹衛。
    歡迎閱讀下一章,先軫奪五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