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三軍三行

字數:3874   加入書籤

A+A-


    晉文公聽聞趙衰和狐偃二人所言,覺得有道理,於是就要派趙衰前去雒邑,商議晉國以周天子名義,讓諸侯帶兵入朝。
    這次這麽做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借此機會,顯示晉文公的霸主地位。
    第二晉文公可以借此機會,以周天子名義讓秦穆公和衛成公屈服於自己,進一步擴大踐土會盟的意義。
    於是晉文公派出趙衰前去雒邑商議此事,誰知道趙衰還沒走,邊關傳來急報,說是翟戎,狄戎,赤狄,白狄聯合入侵晉國邊境。
    晉文公聽聞大驚,這翟國是自己的外祖父家族,雖然現在國君換了,但是翟國和晉國關係良好,怎麽會突然聯手北狄各部攻打晉國。
    如今晉文公正要東出中原爭霸,這後院起火可不是鬧著玩的,趙衰立即道。
    啟稟君侯,前些日就有軍報顯示,最近秦國使者頻繁往來翟國,微臣猜測,定然是城濮之戰過後,君侯拒絕的秦穆公幫他攻打申地的請求,秦國沒有占到便宜,惱羞成怒聯合北狄各部,試圖騷擾晉國,阻止晉國霸業,包括踐土會盟秦穆公也拒絕參加。
    秦晉兩國雖然是緊鄰,又是姻親聯盟之國,但是秦晉兩國利益衝突,君侯,應該早做準備,秦晉早晚會有大戰,不如先行討伐秦國,解決了後顧之憂,再行討伐衛國。
    趙衰是屬於極力反對和秦國交好,他知道秦國戰力非凡,並且秦國人和楚國人都一樣,屬於半個野蠻的夷狄。
    秦國靠著周幽王之亂,占的鎬京一西到岐山的大片王畿之地,如今還不滿足,如此狼子野心的國家,不得不防。
    晉文公思慮再三道“不行,我們不能和秦國鬧翻,你們想想,我們剛剛打敗楚國,這還是聯合了齊國,秦國,三路夾擊才僥幸獲勝”。
    如今我剛剛成為盟主,根基不穩,如果得罪了秦國,秦國和楚國聯手,到時候楚國北上,鄭國第一個投降,然後秦國再聯手西戎和北狄。
    我們晉國到時候將會和當時楚國一樣,腹背受敵,秦穆公畢竟對我有恩,還是我老丈人,晉國也沒有真憑實據指責秦國指使北狄,所以公開翻臉我們不占理。
    我覺得秦穆公無非就是想要給我個警告,希望我重新考慮秦晉關係,他無非想要東出得到名譽和實際利益。
    這樣吧!舅父狐偃親自出使秦國,勸說秦穆公不要背棄晉國,隻要他擁護我做霸主,去雒邑與我會盟,支持踐土之盟盟約。
    我們盟會結束,秦晉立即聯合發起對鄭國的軍事行動,拿下鄭國之後,晉國和秦國軍隊將會聯手,攻打楚國申地,鄀國,到時候幫助秦國擴大秦國東南勢力範圍。
    趙衰道“主公既然繼續和秦穆公會盟,不管國舅去談的結果如何,我們要先派兵攻打翟國和北狄各部。
    第一用行動告訴秦國,今後別想著用戎狄牽製晉國,晉國人有實力保護邊境。
    第二這次城濮之戰中,出現了魏犨,顛頡,祁瞞,舟之僑等人違反軍令的事情。
    表麵上看,是這些人無視君主軍令,實際上是國內有的卿士仍舊對國君不滿。
    包括了跟隨國君流亡的忠心耿耿之士,那是因為國君繼位,沒有大肆打壓前朝重臣,保留他們爵位,以安定晉國內政。
    可是新的問題來了,國君的忠臣追隨者,仍舊有魏犨,顛頡,箕鄭,等人尚未重用,這些人難免心存不滿 ,當然還有國內大士族荀氏,士氏,屠岸氏等人。”
    這些人如果不安置妥當,早晚還要生變,以微臣之見,不如趁著這次翟戎之亂,咱們晉國趁機成立六軍。
    上次君侯不是就想要周天子賜六隧,周天子不答應我們晉國,這次我們可以試探性,在成立三軍。
    為了防止周天子強力反對,我們隻成立偽三軍,那就是選拔強悍步兵方陣,沒有戰車,名義上不算成建製的三軍。
    再說了,翟戎地處背部山地,也不適合戰車作戰,我們成立三行步兵軍隊,討伐翟戎,三行主將正好可以安排一下職務,省的這些人沒有被國君重用,心懷不滿。
    晉文公於是同意該方案,當即從原來的三軍改成三軍三行,共六師,直接挑戰周天子的周六師。
    狐偃和趙衰向晉文公進言,三行將來要作為國君的私人衛隊,不能失去控製,至於主將,可以讓荀林父擔任。
    因為荀林父的荀氏家族是晉國的五大家族之一,其勢力根深蒂固,他父親荀息乃是晉獻公時期的國相,隻是後來被裏克等人殺害。
    如今國君以啟用荀林父以安忠臣荀息在天之靈,任命荀林父為中行主將,然後讓先珍弟弟先蔑為左行主將,屠擊為右行主將,表麵協助荀林父,實際上遏製荀林父的權利過大。
    因為屠擊是屠岸夷的兒子,屠岸夷當年也是殺荀息的凶手之一,所以兩家不合,正好可以平衡荀林父的權利。
    晉文公點頭同意,於是晉國成立了純步兵師,“三行”新軍,每一行軍隊士卒五千人。
    這樣的話,晉文公實際上已經和周天子平起平坐,作為諸侯國,史無前例的將軍隊擴張到了三軍六師,晉文公的權力達到了整個春秋時期諸侯的巔峰,隻有後來晉文公的孫子晉景公實行過三軍製度,其他諸侯誰都不敢僭越成立六軍。
    晉文公任命中行主將為荀林父,所以荀林父也叫‘中行林父’其後世子孫以中行,荀為姓氏,也是中行氏,荀氏始祖。
    先蔑為左行主將,屠擊為右行主將,立即委派三人帶領晉軍一萬五千人,立即前去北部邊境攻打翟戎。
    這邊派出狐偃出使秦國,派趙衰出使雒邑麵見周天子,商議帶兵入朝朝覲之事。
    荀林父,先蔑和屠擊三人都是能征善戰之輩,一舉拿下翟戎,翟國國君投降,表示今後歸順晉國,北狄各部逃亡九原,荀林父等人旗開得勝。
    狐偃來到秦國,麵見秦穆公,狐偃看待秦晉關係與趙衰截然不同,他認為秦國實力非凡,晉國的主要利益不在西部,而是東方戰場。
    晉國當前麵臨的局勢可謂錯綜複雜,其主要對手乃是強大的楚國與齊國。
    而晉國所覬覦且亟待擴張的地盤,則是要將鄭國、衛國以及曹國逐一剿滅並納入版圖之中。
    然而在此過程當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必須謹慎對待,那便是絕對不可與秦國徹底鬧翻。
    原因無他,如果真與秦國交惡,那麽秦國必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與楚國結盟,進而對晉國形成兩麵夾擊之勢,這對於晉國而言無疑是一場滅頂之災。
    好在晉國坐擁天險函穀關,牢牢鎖住了秦國東進的道路。隻要晉國善於利用這一地理優勢,並向秦國施以些許蠅頭小利作為誘餌,便能輕易驅使秦國乖乖地為晉國效力,甘願在前方衝鋒陷陣、鞍前馬後。
    即便是秦國有幸在東方獲得一些土地利益,但這些也不過隻是沒有任何用處的飛地罷了。
    倘若秦國膽敢忤逆晉國之意,不肯聽從調遣,晉國隻需輕輕關閉肴函通道,便可將其東出之路封鎖得嚴嚴實實。
    如此一來,那些原本已經落入秦國口中的肥肉,最終也隻能無可奈何地拱手送予晉國。
    歡迎閱讀下一章,溫邑朝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