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當浣碧是男子(10)
字數:3887 加入書籤
因為甄遠道的警告,甄夫人不敢再做些什麽,甚至這些時日,好像病了似得,變得安靜極了。
弄得大小姐都顧不上玩了,成日裏陪在身邊安慰,就怕甄夫人出個什麽事。
主院的下人,因此也變得老實了些,不像是一開始那般趾高氣揚的。
何綿綿的日子好過了許多,每日裏除了尋思如何給兒子做些好吃的,便是親手繡些小衣裳,小玩具給送過去。
甄老夫人畢竟養了甄亦軒已經三年多了,即便何綿綿現在嫁了進來,想要將孩子養在自己身邊,卻也是不容易。
好在何綿綿並沒有這個想法,對她來說,隻要是能時常瞧見孩子,便足夠了。
更別說,或許是母子天性,甄亦軒很喜歡往她這邊來,即便還不知道她是生母,便表現的很是親近。
這便讓何綿綿足夠歡喜了。
日子便這麽平靜的一天天過去了。
甄夫人畢竟是當家主母,即便甄遠道,與她不如往日親近,可卻也是相敬如賓。
體麵和尊貴都有,甄夫人心中雖難過,可為著女兒,怎麽都要強撐著維持表麵的和睦不是。
隻是平民百姓家,沒有什麽初一十五要歇在主院的規矩,是以這麽多年過去,除了甄嬛這個女兒,甄夫人便再無所出。
不過之前生甄嬛的時候,大夫便已經說過,傷了身子,不易有孕,是以甄夫人倒是也早有了心理準備。
何綿綿雖有甄遠道的寵愛,更有甄亦軒這個兒子,但她深知,自己這個平妻,到底不是正妻。
與其跟甄夫人兩相爭鬥,倒不如這般相安無事的過下去。
畢竟就算是鬥贏了,以她的身份,也不可能真的成為甄家的主母。
別說是甄老大人和甄老夫人,便是甄遠道自己便不會同意。
這個男人,骨子裏可是清高的很,從一開始,就沒瞧得起自己的身份。
因著她們兩人的清醒和理智,甄府倒是一直很平靜,讓外麵那些想看笑話的人,什麽都沒看到。
甄嬛和甄亦軒的關係也很好,就連甄嬛這個名字,還是甄亦軒幫著對方去掉的那個玉字。
畢竟,這一世的甄嬛,不再是府中備受寵愛的大小姐,已經沒了說不要玉字便不要的資格。
甄亦軒看得很清楚,原身對於這個長姐,對於甄遠道甄夫人,都是有感情的。
她隻希望,讓自己娘親能夠堂堂正正進入甄家祠堂,讓自己能夠壓過甄嬛一頭。
讓那位高高在上的長姐,也嚐一嚐失落和嫉妒的滋味,僅此而已。
對方並不希望,甄嬛真的受到什麽傷害。
是以,甄亦軒也不能做得太過,讓原主滿意才是重點。
而且便是他什麽都不做,單單隻是甄亦軒的存在,便足以讓甄嬛失去很多很多了。
原本甄家沒有男丁,甄遠道的父愛,便都給了甄嬛這個長女。
可現在,有了甄亦軒,甄遠道即便自認為公平,可一顆心還是不知不覺的偏了。
從前會抱著甄嬛習字,教她念書的父親,如今懷中抱著的,早已換了人。
而每次父親帶著弟弟,出去訪友踏青遊玩,甄嬛大多數時候,也隻能是羨慕的看著。
那個被浣碧羨慕嫉妒,擁有了許許多多東西的甄嬛,如今也變成了會羨慕別人的人。
甚至還會主動的去討好自己的父親父親,隻希望能得到父親的關注。
日子久了,雖然甄嬛還是長成了活潑嬌豔的少女,卻比之原本,卻少了幾分順心遂意下的傲氣和清高。
而且因為想要博得父親關注,想讓父親多關心點母親,總是努力表現的甄嬛,也比原本,更能察言觀色,注意到別人的心思。
甄嬛年滿十七歲,要入宮參選的時候,甄亦軒也已經十五歲了,放到古代,已經算是半個大人了。
生在古代書香門第,科舉便是正途,甄亦軒有著幾世的閱曆,自然不會抗拒。
十二歲的時候,便得了秀才的功名,甚至其實他還可以接著往下考。
隻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太過出風頭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在九子奪嫡的關鍵期。
所以甄亦軒還是穩住了,直到康熙過世,雍正登基,他才開始準備這一次的恩科。
因著這一回家裏有男丁,而且還極為出色,甄嬛雖是長女,卻沒有原本那麽受寵。
又因為兩人畢竟不是同母所出,雖然關係素來不錯,但終究還是不同的。
甄嬛難免會有些不服氣,更是不認為隻有男子才能光耀家族,覺得女子也可以為家族增光。
是以對於入宮一事,並不像是原本那般有些抗拒,反而變得積極了許多。
甄遠道雖然因為兒子出色,對於把女兒送入宮裏的事情,沒有太多的心思。
但眼瞧著女兒這般積極有誌氣,自然也不會阻攔,而是提供了許多支持。
不僅準備了許多精致的衣裳首飾,胭脂水粉,供甄嬛挑選打扮。
更是請了幾個從宮中出來的老嬤嬤,教導其宮中的規矩,還有皇帝和太後的喜好。
這都是正常的事情,並不犯什麽忌諱,其他待選人家也都是這麽做的。
隻是原本的甄嬛不想入宮,所以甄家才沒準備罷了,可如今不同,既然女兒想要上進,那家族自然也不會拖後腿。
甄嬛本就容色出眾,才情過人,原本有心避過尚且能夠中選,更何況這次精心準備。
不出所料的,在選秀結束之後沒多久,冊封甄嬛為莞常在的聖旨,便到了甄府。
而與原本不同的是,這一次沒有以庶女充當嫡女婢的浣碧,取而代之的是甄亦軒替甄嬛,精心培養的醫女。
有此女在,能夠幫甄嬛避開許多不必要的算計,而且還能幫甄亦軒看著點對方。
別再一頭陷進情愛之中,糊裏糊塗的做出那些出格的事情,觸及到帝王的底線。
甄嬛被封為莞常在,是此次冊封中唯一一個有封號的,甄府上下自然是喜氣洋洋。
何綿綿也很高興,就如同甄亦軒考中秀才的時候,甄夫人同樣為其高興一樣。
身為甄家人,不管是誰好,都會讓家族中的人受益。
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便是這個道理。
喜歡我在綜影視壽終正寢請大家收藏:()我在綜影視壽終正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