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武衛杏林堂成立
字數:4350 加入書籤
自兵部增設軍醫署的決議落地,大唐各地迅速掀起了一股招募軍醫的熱潮。短短時日,來自五湖四海的醫者們懷揣著救死扶傷的熱忱,紛紛奔赴長安,響應朝廷的征召。這些醫者中,既有懸壺濟世多年、經驗老到的民間郎中,也有太醫院精心培養、醫術精湛的年輕太醫。然而,麵對這數量眾多的新征軍醫,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了眾人麵前——急需一套係統、專業的培訓體係,讓他們能迅速適應戰場急救的特殊需求。
兵部尚書林羽對此憂心忡忡,他深知,軍醫不同於普通醫者,戰場環境瞬息萬變、凶險萬分,軍醫不僅要具備紮實的醫術,更需有在惡劣條件下迅速判斷傷情、實施救治的能力。一日,林羽在兵部府衙內踱步沉思,手中緊握著各地上報的軍醫招募名單,眉頭緊鎖。這時,他的幕僚匆匆入內,呈上一份密報,林羽展開一看,原來是邊境戰事吃緊,傷員數量急劇攀升,可現有的軍醫人手遠遠不足,且部分新征軍醫因缺乏針對性訓練,在救治時手忙腳亂,效果不佳。
林羽意識到,解決軍醫培訓問題刻不容緩。他立刻進宮,向李治和武媚麵奏此事。在太極殿上,林羽恭敬行禮後,神色凝重地說道:“陛下,娘娘,如今軍醫署雖已成立,軍醫招募也頗有成效,但新征軍醫若不經過係統培訓,恐難在戰場上發揮效用。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設立專門培養軍醫的場所,讓他們能盡快掌握戰場急救之術。”
武媚端坐在鳳椅之上,儀態雍容,目光如炬地凝視著林羽,在聽完他關於設立“武衛杏林堂”的詳盡提議後,並未急於表態,而是陷入了短暫的沉思。殿內一片寂靜,大臣們屏氣斂息,皆在等待著武媚的回應。
須臾,武媚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緩緩開口道:“林愛卿,此提議甚合本宮心意。這‘武衛杏林堂’的設立,於我大唐軍隊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戰場之上,將士們奮勇殺敵,生死一線,若能有專業軍醫及時救治,不僅能挽救眾多英勇之士的性命,更能極大地鼓舞軍心士氣。”她的聲音清脆卻又不失威嚴,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
話鋒一轉,武媚神色變得凝重起來:“隻是,此事關乎重大,實施起來必定困難重重。人力、物力、財力的調配,師資的選拔,教學內容與方式的確定,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有失。林愛卿,你既提出此方案,想必心中已有周全的考量?”
林羽趕忙向前一步,恭敬地回答:“娘娘聖明。微臣確實已思慮多時。人力方麵,除了太醫院的太醫與軍中經驗豐富的軍醫,微臣還打算在民間廣招醫術精湛且願意投身軍中醫務的人才,充實師資隊伍。物力上,可從各地醫館、藥鋪征集相關的醫療器具與藥材樣本,以供教學使用。財力部分,朝廷可先撥出專項銀兩作為啟動資金,後續再通過向一些有識之士募捐、對涉及軍需醫藥的商戶適當減免稅收以換取其資助等方式來補充。至於教學內容與方式,微臣計劃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除了常規的醫理藥理,著重增加戰場急救的實用技巧與應對策略,並通過模擬實戰場景,讓軍醫們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武媚聽聞,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林愛卿考慮得如此周全,本宮甚是欣慰。此事就交由你全權負責,務必盡快落實。在籌備與實施過程中,若遇到任何阻礙,可隨時進宮向本宮與陛下稟明,朝廷定會全力支持。”
林羽跪地叩謝:“微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與娘娘的信任,早日讓‘武衛杏林堂’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武媚又將目光投向朝堂上的其他大臣,神色嚴肅地說道:“諸位愛卿,‘武衛杏林堂’的設立,乃是關乎我大唐軍隊生死存亡、關乎國家社稷穩定的大事。林愛卿在籌備過程中,少不了需要各位的協助。望諸位摒棄私心,齊心協力,共同為大唐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眾大臣紛紛跪地,齊聲高呼:“臣等謹遵娘娘教誨!”
林羽早有準備,他條理清晰地回道:“娘娘,臣建議在靠近軍營之處,設立一所‘武衛杏林堂’。此地可作為軍醫的培訓基地,堂內劃分理論教學區、實操演練區以及模擬戰場區。理論教學區,由太醫院資深太醫與軍中經驗豐富的軍醫授課,傳授醫理、藥理以及戰場常見傷病的診治方法;實操演練區,供軍醫們練習傷口包紮、骨折固定、針灸推拿等急救技能;模擬戰場區,則通過設置模擬戰場場景,如搭建簡易營帳、模擬戰火硝煙等,讓軍醫們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鍛煉應急處置能力。如此,方能讓軍醫們迅速成長,為前線將士提供有力的醫療保障。”
李治聽後,龍顏大悅:“林愛卿此計甚妙,就依你所言,速速籌備‘武衛杏林堂’。所需人力、物力,朝廷全力支持。”
林羽領命後,滿懷熱忱地投入到“武衛杏林堂”的設立工作中。然而,從一開始,困難便如潮水般湧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首要難題便是選址。林羽本想在長安城外靠近軍營之處覓得一塊合適之地,可當他帶著幕僚四處勘察時,卻發現事情遠非想象中那麽簡單。合適的地塊要麽被當地豪紳霸占,他們漫天要價,意圖狠敲朝廷一筆;要麽就是地形複雜,不利於大規模的堂舍建設。
在一處看似理想的地塊前,當地一位有名的鄉紳李富田帶著一群家丁,攔住了林羽一行人的去路。李富田滿臉肥肉,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皮笑肉不笑地說道:“林大人,您看上的這塊地可是我李家的祖產,風水絕佳。若朝廷想要,那可得出個好價錢。”林羽皺了皺眉頭,耐著性子說道:“李員外,此乃朝廷為培養軍醫、保家衛國所設的‘武衛杏林堂’,意義重大,還望您能以大局為重,合理定價。”李富田卻不為所動,反而提高了聲調:“林大人,我一家老小可都指著這塊地生活呢,少於三千兩銀子,這地可沒法賣。”這價格遠超正常地價數倍,林羽心中惱火,但又不能輕易動怒,隻能暫且周旋,帶著人先行離開。
解決完選址難題,師資招募又成了攔路虎。雖說太醫院和軍中抽調了部分人員,但數量遠遠不夠。林羽廣發告示,招募民間醫術精湛之人,可響應者寥寥。在一次醫館拜訪中,一位頗有名望的老郎中歎了口氣對林羽說:“林大人,不是我等不願為朝廷效力,隻是聽聞這軍醫培訓,不僅要教授醫術,還得在那模擬戰場的環境裏折騰,我等一把年紀,實在經不起這般折騰。況且,家中醫館也離不開人啊。”
資金方麵同樣捉襟見肘。朝廷先期撥付的專項資金在支付了前期的土地購置、部分建築材料費用後,已所剩無幾。向商戶募捐的進展也不順利,多數商戶對資助“武衛杏林堂”一事持觀望態度。林羽拜訪了城中一位富甲一方的綢緞商王老板,好言相勸:“王老板,這‘武衛杏林堂’一旦建成,培養出眾多優秀軍醫,保家衛國,您的生意也能更安穩地做下去,還望您能慷慨解囊。”王老板麵露難色:“林大人,您也知道,這幾年生意不好做,稅賦又重,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麵對這重重困難,林羽倍感壓力,常常在夜深人靜時,獨自在書房中對著“武衛杏林堂”的設計圖紙發呆。但他心中那股為大唐軍隊提升醫療保障的信念從未動搖,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想盡辦法克服這些困難,讓“武衛杏林堂”順利建成。
得到皇帝的首肯,林羽不敢懈怠,最終選定了長安城外一處靠近軍營、地勢開闊且安靜清幽之地。隨後,林羽廣招工匠,日夜趕工。短短月餘,一座頗具規模的“武衛杏林堂”拔地而起。
堂內設施一應俱全,寬敞明亮的理論教室擺放著整齊的桌椅,牆壁上懸掛著人體經絡圖、草藥圖譜等教學用具;實操演練區擺滿了各種醫療器具,如繃帶、夾板、銀針等,供軍醫們反複練習;模擬戰場區則布置得逼真至極,營帳錯落,“傷員”慘叫,時不時還能聽到模擬的炮火聲。
為了確保教學質量,林羽精心挑選了師資隊伍。太醫院的首席太醫張鶴年親自掛帥,帶領數位經驗豐富的太醫入駐“武衛杏林堂”,負責理論教學。軍中威望頗高的老軍醫趙鐵牛,也被林羽請來,負責實操演練和模擬戰場的指導工作。
新征軍醫們陸續入駐“武衛杏林堂”,培訓正式拉開帷幕。每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堂內,便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從理論教室傳出,軍醫們認真聆聽著太醫們講解醫理藥理。到了實操時間,他們便齊聚演練區,在趙鐵牛等老軍醫的指導下,反複練習各種急救技能,哪怕手指被繃帶磨破,被銀針刺痛,也無人喊累。
而在模擬戰場區,更是一番緊張忙碌的景象。“戰鬥”打響,“傷員”不斷被抬入,軍醫們迅速分組,有的負責檢查傷情,有的進行止血包紮,有的則準備手術器械。他們在槍林彈雨的模擬環境中,爭分奪秒地搶救“傷員”,汗水濕透了衣衫,卻依舊全神貫注。
隨著培訓的深入,軍醫們的醫術和應急能力有了顯著提升。幾個月後,第一批經過“武衛杏林堂”培訓的軍醫結業,他們帶著滿滿的自信和紮實的醫術,奔赴邊疆戰場。在戰場上,他們憑借在“武衛杏林堂”所學,迅速、有效地救治傷員,大大降低了將士們的傷亡率。從前線傳來的戰報中,對這批軍醫的表現讚不絕口,他們成為了戰場上的“生命守護者”,為大唐軍隊的戰鬥力提升注入了強大動力。而“武衛杏林堂”,也在這一次次的實踐檢驗中,聲名遠揚,成為了大唐培養軍醫的搖籃,為守護大唐將士的生命健康,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新鮮血液,在大唐軍事發展的曆程中,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喜歡醫途大唐請大家收藏:()醫途大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