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打草驚蛇

字數:3050   加入書籤

A+A-


    高笙書讓何必任把鄭元凱歸案的消息透露給了趙友林之後,他接著便采取了一係列的動作,首先,他準備繼續給趙友林施加壓力。
    幾天後,他楚中天去找趙友林和秦午術到中軍行轅的大帳議事,待他們兩人過來後坐定,高笙書說:
    “趙大人,秦公公,前幾日咱們雲武衛的守軍抓到叛將鄭元凱,他對自己曾在軍中吞吃空餉,克扣軍糧的貪贓行為供認不諱,可當本將再問他有何同夥之時,他卻堅決不說。二位說說看,對鄭元凱該如何處置呢?”
    趙友林聽說鄭元凱還沒說出更多,心中略鬆了一口氣,迫不及待地說:
    “那鄭元凱吞吃空餉,克扣軍糧,實屬罪不容誅,他既然他如此刁頑,屬下建議立刻將他在軍中公開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啊哈,看來你這個趙友林雖是老狐狸,但看來也是道行未深,被本帥這麽故意一問,就急著要將鄭元凱斬首示眾,這豈不是企圖毀滅自己參與謀害丹宇的罪證?如此說來,咱的打草驚蛇之策開始奏效。都說在政治鬥爭中,可以利用打草驚蛇可以試探對手,如此看來真的不假,接下來,咱要利用秦午術來打亂你趙友林的部署,讓你們心生芥蒂,咱再來個火中取栗。
    “嗯,那秦公公,你的意思呢?”
    秦午術來到軍中也不到一個月,他如何知道鄭元凱的底細,他想,既然高笙書說此人可能還有同夥,那何不順藤摸瓜,揪出幾個,自己作為監軍也是有些功勞,或者也可成為要挾那些貪官的抓手。於是,他就說:
    “大元帥,灑家倒是以為,既然那鄭元凱可能有同夥,那何不讓軍中管軍紀的校尉加大問話力度,把這鄭元凱的嘴撬開,讓那些在軍中貪贓枉法的蠹蟲盡皆落網,恢複軍中清廉之風。關於軍中風紀,聖上也是非常在意,灑家出宮前,他還專門對灑家做了交代呢。”
    景德帝並無交代秦午術關於監督軍紀的旨意,但是秦午術故意搬出景德帝,分明是在高笙書和趙友林麵前抬高自己的身份,所謂扯起虎皮當大旗,狐假虎威罷了。
    秦午術這麽一說,正中高笙書下懷,他繼續似笑非笑地看著趙友林說:
    “本帥以為秦公公所言極是,本帥還聽說,聽說那鄭元凱曾投靠蠻夷,還在蠻夷軍中待了一些時日,也為蠻夷那邊進攻我軍出謀劃策,所以,本帥也是覺得一定要在那鄭元凱身上下些功夫,讓他早日開口招供才是。趙大人,你覺得如何?”
    趙友林心中早把秦午術的祖宗三代問候了個遍。現在麵對高笙書的步步緊逼,他心中有鬼,自然愈加慌亂。他也從何必任的口中得知,鄭元凱是被蠻夷綁了丟到雲武衛城下,而自己通過乎陀聯絡木卓琿布局射殺丹宇的陰謀,說不定鄭元凱也知道一些內幕,一旦此事大白於天下,還有誰敢包庇留他性命。不過,他既是為官已久,裝呆的本事還是有的。他說:
    “啊!那鄭元凱竟然投敵叛國,真是罪行深重。那屬下也是覺得該好好問問他,他在蠻夷那邊替蠻夷做了什麽傷天害理的勾當。”
    看著趙友林無奈同意了自己的意見,高笙書故意扮豬吃老虎,說:
    “好,既是趙大人和秦公公都對本帥的意見很支持,本帥也就放心了。哎,本帥年輕,平常總是擔心有些事考慮不大周全,今後還望你們兩位要多多扶持本帥才是。這樣吧,本帥這就安排人手,加大對鄭元凱的審訊力度,一旦有了什麽結果,本帥自會與你們兩位商議對策。”
    正當趙友林和秦午術即將離開之際,高笙書忽然又說:
    “還有,本帥聽說那鄭元凱被羈押雲州牢獄期間,被獄中牢子放走。現在本帥已讓雲州郡守拘押了所有的牢子,到底是何人指使牢子放了鄭元凱,本帥覺得很快就會水落石出。”
    離開中軍行轅之後,趙友林頓時心亂如麻。他雖不清楚鄭元凱是否知道自己同木卓琿勾結的陰謀,但自己接受下麵指揮使的賄賂,縱容他們吞吃空餉,克扣軍糧和讓人私放鄭元凱已是板上釘釘,隻要鄭元凱一開口,自己肯定是無所遁形。他在心中幾經權衡之後,決定鋌而走險。
    於是,他立刻讓人知會朱如宋、何必任、施再彥和茅初善等幾個將校,火速到他帳中議事。
    等到幾個人坐定以後,趙友林立刻屏退其他無關人等,並讓衛士守在門口,不得隨便讓人進入。幾個人見他如此鄭重,心中不免有些惴惴。趙友林開門見山,把鄭元凱從蠻夷那邊歸來,現被高笙書帳下羈押審訊的情況說了,他們不禁都是麵麵相覷,朱如宋直接從鄭元凱手中拿過好處,更是麵如土色。
    趙友林說:
    “適才大元帥召集本官和秦公公一起議事,他說要對鄭元凱吞吃空餉,克扣軍糧一事一查到底,並且要舉一反三,對其他各大營也要進行徹查。你們幾位都是本官的心腹,所以,本官先把這消息給你們透點底,你們說,咱們該如何應對為好?”
    趙友林誇大其詞,故意把高笙書查出吞吃空餉、克扣軍糧等不法行徑的範圍擴大了,他自然清楚在座的各位都從中拿過好處,如此一來,他把這種壓力傳達到他們身上,從而迅速形成同仇敵愾的氣氛。
    果然,朱如宋就開口說了:
    “這個高笙書真是一個勢利小人,剛剛做了大元帥,就翻臉不認人,要拿咱們這些老將開刀。趙大人,末將倒是以為,他分明是借整頓軍紀,打擊異己,從而培植自己的勢力。趙大人,大敵當前,你決不可讓他這麽胡作非為。”
    朱如宋還根據趙友林的將令,斬殺了那位率兵出城救援丹宇的校尉,他擔心高笙書也會就此事展開調查,這樣的話,自己就會背上濫用職權、陷害忠良的罪名。
    朱如宋的表態,讓趙友林一喜,此人和胡運超在邊關經營多年,如果他對高笙書有了異心,對自己鼓動部隊嘩變大大有利。他見何必任等三位將領還沒說話,就問:
    “何將軍,這位鄭元凱原來是你的右校尉,他肯定會說很多事都聽命於你,你認為該如何應對呢?”
    喜歡笙書傳請大家收藏:()笙書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