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朝堂爭議
字數:3343 加入書籤
當澄如帶著曹師堂、劉宇涵等幾個重臣來到宮中西暖閣,卻被宮中的小黃門告知,景德帝去西騰殿丘真人那邊還未回來,澄如隻得與幾個人在西暖閣外閑坐等候。不一會,他見到澄歡與澄陽也一起到了西暖閣。 澄如趕緊上前招呼:
“兩位弟弟,今日你們也這麽早到宮裏來了,也是有要事要覲見父皇嗎?”
澄陽對著澄如躬身致禮,說:
“小弟見過二哥。今日一早,父皇就讓宮中小黃門過來傳旨,說二哥有要事要稟報父皇,父皇就讓我同三哥一起前來聽聽。敢問二哥這回又有何要事要叨擾父皇了?”
這時,澄歡也在邊上打著哈欠,說:
“就是嘛,二哥現在身為總理事務大臣,父皇事無巨細,都已委托給二哥處置,二哥如有何要事,也可以先斬後奏嘛,何必事事都要要稟報父皇,害得小弟想再睡一會也不成,真是可惜了這大好的春光。”
澄如自然聽出澄歡的口氣是在擠兌自己,但他微微一笑,裝作聽不懂澄歡的意思,說:
“三弟,你說自己到了這個時辰都還想再睡一會,我這個做哥哥的忍不住又要說你,咱們如要身體康健,生活起居要順應天時。現在已是巳時,陽氣正盛,如果此時還要再睡,難免錯失良辰,若長此以往,則會精神萎靡,誌氣消沉,身子也漸趨孱弱,今後將會悔之晚矣。”
“二哥,你說的話雖然句句在理,可小弟與你不同,父皇讓我助你襄理朝政,可是,平常公務都是你二哥一手遮天,何嚐輪得到我來置喙,故此,小弟閑來無事,也隻好多睡一會,來打發時辰了。嘻嘻。”
“三弟此言差矣,你從宗人府出來後,父皇命你與我一道處置政務,我心中竊喜,心想三弟天資聰睿,有三弟襄助,往後我身上的責任也可輕些,故此,我讓那各部司衙門的文牘都先呈報給三弟,先提出擬辦意見。可是三弟你對各部司衙門的意見,從來都是不置一詞,我這個做哥哥的都累得不行。可三弟你今日還來取笑我,哎,真令我這個做哥哥的寒心那……”
兩人正鬥著口,忽然聽得郭濤然一聲:
“聖上駕到……”
他們兩個趕緊閉嘴,對著景德帝過來的方向見禮,澄陽與曹師堂、劉宇涵也趕緊起身見禮。 眾人隨著景德帝進入西暖閣,景德帝在龍椅上坐定,問:
“老二,你說邊關高笙書進來正行大逆不道之事,他到底幹了何事呀?”
澄如趕緊遞上那份折子,說:
“父皇,這是高笙書昨日剛從邊關遞來的折子,他現在發了告示,取消了邊關十三個州郡的鹽鐵官營祖製,還放開了開礦限製,吸納民間商賈開礦,這是大大違反朝廷律例,都是大逆不道之事。因為高笙書乃朝中親王,還是征討蠻夷大元帥,兒臣不敢做主,請父皇聖裁。”
景德帝從郭濤然手中接過折子,仔細看了一會,忽然問道:
“老二,朕且來問你,高笙書為何要在邊關十三個州郡取消鹽鐵官營,及取消開礦限製,你知曉個中原因嗎?”
澄如心中早已揣測了多遍景德帝可能的態度,可怎麽也料不到景德帝麵上竟然絲毫沒有生氣,還反問高笙書這麽做的原因,這讓澄如有些措手不及。他沉思了一會,說:
“高笙書如此做法,分明是挑戰朝廷權威,他手握重兵,現在又撇開戶部,自行從事開礦冶煉屯鹽,萬一他要圖謀不軌,朝廷將為之奈何?”
“老二,你還沒有回答朕的問話,你所說都是你的臆想,你如何知曉高笙書要圖謀不軌?這世上隻是有果必有因,你既然不知曉高笙書這麽做的原因,那朕再來問你,高笙書這麽做的目的又是為何?”
澄如繼續裝呆,說:
“兒臣以為高笙書居心叵測,他這麽做,就是為了積蓄力量,為了有朝一日能與朝廷分庭抗禮。”
景德帝“哼”了一聲,不再理他。在旁的澄歡察言觀色,知曉景德帝心中的意思。對於他來說,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雖然高笙書與他並無深交,但既然澄如對他如此忌憚,自己偏要替他說話。於是,澄歡趕緊說:
“父皇,兒臣以為,朝廷上回對邊關軍費削減了一半,高笙書為了籌措軍費,他必須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故此取消鹽鐵官營,取消開礦限製,吸納更多的民間商賈從事經營,如此一來,邊關十三個州郡的賦稅定會大大增加,他揮師北上蠻夷腹地的軍費自然有了著落。”
“嗯,老三,那你覺得高笙書這麽做是大逆不道嗎?”
“父皇,兒臣以為,凡事要區分主次,如今蠻夷多次襲擾我國國土,擄掠我國邊民,故此,眼下朝廷最主要的大事就是要徹底擊破蠻夷,還我邊境的安寧。可是,由於前些日子廣陵、楚州一帶發生澇災,朝廷削減軍費救災,也是事出無奈。故此,父皇高瞻遠矚,同意讓高笙書收取邊關十三個州郡的賦稅充作軍費。
“可是,兒臣也在邊關待了一些時日,知道那些州郡土地貧瘠,百姓生活非常困頓,能所收的賦稅更是寥寥無幾,高笙書所率大軍的軍費仍差了許多。故此,高笙書為了擊破蠻夷,而取消鹽鐵官營及放開開礦限製,雖有違朝廷律例,但他這麽做,隻是事急從權,朝廷萬萬不可求全責備。兒臣之言,皆出肺腑,望父皇明鑒。”
澄歡的話音未落,一旁的劉宇涵不等景德帝問他,就站起身,說:
“誠郡王所言差矣。昔日漢武大帝聽從桑弘羊之策,開始推行鹽鐵官營,經過曆代朝廷堅持,利處甚多,一者,國用豐饒,鹽鐵之利,盡入公帑,足給軍國之費;二者,集權與朝廷,削奪地方豪強之財權,使中央之權愈固;三者,規範行業,使鹽鐵品質得以保障,惠及百姓,利於農桑。而高笙書此等行為,不但觸犯朝廷律例,更是有違我朝祖製,請陛下明察。”
澄如以為景德帝聽了劉宇涵的話會有所表態,哪知景德帝卻問劉宇涵:
“劉宇涵,你是戶部尚書,朝廷用兵開支用度,你須做好保障,你說,高笙書若不如此去做,那邊關軍費的缺口如何籌措,你倒是替朕想一個主意出來。”
劉宇涵上前叩首,說:
“陛下,天下之事,一事有一事之準則,若混而淆之,則亂由之生。邊關軍費存在大大缺口不假,但也不能因此就違反祖製和朝廷律例,否則,必致是非莫辯,功過不分,朝廷律法皆成擺設,以至於傷及朝廷根本,望陛下三思。”
喜歡笙書傳請大家收藏:()笙書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