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進軍策略

字數:2909   加入書籤

A+A-


    高笙書的中軍大隊人馬離開了雲武衛,正式踏上討伐柔然國的征程,緩緩向北進發。
    他坐在車輦之中,輕輕掀開了車簾,向外眺望。隻見夏日的草原,宛如一幅無邊無垠的綠色織錦畫卷。齊膝高的青草柔軟而繁茂,在微風的輕撫下輕輕搖曳,泛起層層綠浪。五顏六色的野花星星點點地散布其間,紅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若雪,它們肆意綻放,盡情享受著生命中最為光彩照人的瞬間。
    不錯,不錯,前世咱從未去過草原,今日一見,果然與我老家溫州的景致大相徑庭。在老家,出門便能見山,舉目遠眺,也望不了多遠。而在這草原之上,一眼望去,天地仿佛融為一體,直至天際,我的心境瞬間開闊起來。
    都說草原上的人耿直坦蕩,不擅陰謀詭計,可那木卓琿父子為何如此狡詐?木卓仁竟能在大梁軍的核心潛伏多年,咱還曾對他信賴有加。若不是蘇婉婉的刺殺之舉失敗,咱還真難以在短時間內懷疑到他頭上。此次,可是大梁國立國之後首次率大軍進軍蠻夷腹地,不知咱這個書生大元帥能否大獲全勝呢?
    鑒於木卓琿父子的狡詐,高笙書對於這次進軍大草原的行動不敢怠慢。他反複與段友山、胡翰初、趙勇高等幾位熟知兵法的將官商討,最終決定分兵多路進擊。他首先任命胡翰初的第六旅擔任先鋒,鑒於童鐵憨曾率敵後驍騎營深入到柔然王庭附近,高笙書特意任用童鐵憨為第六旅指揮副使,協助胡翰初。
    副帥段友山率領第二旅何必任部和第三旅施再彥部,共計兩萬餘人,組成左路部隊。東路行軍總管餘蒙鬆率領其麾下第八、第九、第十旅,共三萬餘人,作為右路部隊。
    上次高笙書與柔然軍決戰獲勝後,便派胡翰初前往晏城,協助餘蒙鬆將其所部改編成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共四個旅。餘蒙鬆安排第十一旅駐守晏城,其餘部隊則全部跟隨高笙書揮師北上。
    高笙書親自率領第一旅胡運超部、第五旅楊征北部、第七旅趙勇高部,以及中軍直屬護衛旅楚中天部,作為中軍,負責協調指揮各部統一行動。
    第四旅黃醇浩部則留守定州。這支守衛部隊,他們不僅要堅守邊城三衛、定州,雲州等城池,還要節製邊關十三個州郡的府兵,征調民夫,協助道刊商社做好糧草輜重的運輸等等事務。
    望著車外旌旗獵獵,十萬大梁軍在段友山及各旅營指揮使的嚴格操練下,如今軍容整齊,頗有精銳之師的風範。然而,在高笙書的內心深處,仍隱隱有著一絲擔憂。
    木卓仁在大梁國多年,熟讀兵書,他雖然未曾親自披掛上陣,但在兵部擔任趙友林幕僚期間,通過細致觀察,竟然寫出了一冊《兵武要略》這樣的兵書,還得到了段友山這位老將的認可,這表明木卓仁在用兵方麵頗有一套。高笙書在心中推演,木卓琿父子此次會用什麽樣的手段來對付殺向柔然王庭的大梁軍呢?
    出征前,高笙書專門找到段友山,道出了自己對木卓仁的擔憂。段友山卻說:
    “大元帥不必多慮,昔日趙括熟讀兵書,與他父親趙奢談論兵法時,趙奢有時都難以辯駁,致使當時的趙王認為趙括是難得的將才。後來,秦國攻打趙國,老將廉頗堅守不出,卻被趙王認為過於怯懦,且戰事曠日持久,趙國難以承受如此巨大的消耗。
    “於是,趙王決定用自詡用兵如神的趙括替換老將廉頗,期望憑借舉國之力,一舉擊敗秦國。可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盲目出擊,最終導致長平大敗,四十萬趙國士卒被秦軍坑殺,趙國自此一蹶不振。
    “大元帥,老夫提及趙括之事,是因為行軍作戰時,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與兵法所講大不相同。兩軍對壘,狹路相逢勇者勝,關鍵在於臨機處置。
    “況且,我軍剛剛取得大勝,士氣正盛。反觀蠻夷方麵,經此大敗,即便不至於一蹶不振,也必定元氣大傷,短期內很難再與我軍正麵決戰。所以,我軍隻要找到蠻夷王庭,便可憑借雷霆之勢,徹底消除蠻夷的威脅。”
    啊哈,照段老頭子這麽說,咱這次出征豈不是能輕鬆愉快地滅掉蠻夷,就像吃著火鍋唱著歌那般容易?可天底下哪有這般簡單的事。不過,段老頭有一點說得沒錯,如今我軍在兵力、裝備以及糧草供應方麵,遠遠勝過敵軍。隻要我軍不驕傲輕敵,每次戰役,無論大小,都力求全勝,如此便能積小勝為大勝,最終拖垮蠻夷。
    對了,既然木卓仁熟讀兵書、精通兵法,那咱也有自己的老師。都說儒家有幾大完人,諸如孔子、王陽明、曾國藩等等。孔老二未曾帶兵打仗,他的那些理念,日後我若有機會治國理政,倒是可以借鑒。王陽明和曾國藩都曾親自帶兵作戰,絕對是了不起的人物。王陽明的“知彼知己,靈活應變”,咱一時難以學會,但曾國藩的“結硬寨,打呆仗”之法,倒是頗為契合眼下的軍情。
    如今我軍大軍壓境,直搗蠻夷王庭,蠻夷定會在我軍進軍途中設下重重阻礙。由於他們暫時無力與我軍決戰,便隻能采用襲擾的方式,逐步殲滅我軍的小股有生力量,進而慢慢建立起他們自己的優勢。
    所以,無論如何,絕不能讓蠻夷對我軍進行各個擊破,而是要像曾國藩那樣,時刻保持嚴密防範,以靜製動,以不變應萬變,穩紮穩打,從而維持我軍兵力的絕對優勢。如此一來,即便木卓琿父子再怎麽狡詐,也拿我軍沒辦法。
    不過,我軍若始終抱成一團,在這大草原上尋找蠻夷王庭,效率實在太低。蠻夷可以針對我軍大部隊行軍緩慢的特點,隨時轉移他們的主力,這樣的話,咱拖的再久,也難以擊破蠻夷。哎,這可真是個兩難的局麵啊。
    “段元帥,紙上談兵固然不足為慮,話雖如此,但我軍如今深入蠻夷腹地,切不可輕敵。本帥的想法是,我軍可以分路進擊,但各部之間不能相距太遠,要隨時保持聯絡。這樣一來,蠻夷就很難有機會擊敗我軍。”
    “大元帥所言極是,老夫這就按照大元帥的意思,即刻擬出我軍分兵進擊的部署,呈大元帥定奪。”
    喜歡笙書傳請大家收藏:()笙書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