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平人氣象論

字數:6677   加入書籤

A+A-


    中醫趣談:平人氣象裏的健康經
    小嶽:逗哏,負責講解《平人氣象論》原文、翻譯及解釋,通過幽默的方式展現對經典的理解。
    老孫:捧哏,對小嶽的講解進行回應、質疑、調侃,推動相聲情節發展。
    第一幕:開場引入
    小嶽滿臉笑容,拱手):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啊!我是小嶽,今兒個站在這兒,心裏那叫一個美。旁邊這位,重量級嘉賓,我的老搭檔,老孫老師。
    老孫笑著拱手,微微點頭示意):是我,又跟大夥見麵啦,每次上台跟小嶽搭檔,我這心裏也踏實。
    小嶽:老孫,最近我可一頭紮進一門大學問裏,簡直像發現了新大陸。
    老孫眼睛一亮,好奇地湊近):喲,什麽學問啊?快給我說道說道,我可得好好聽聽。
    小嶽:您知道《黃帝內經》嗎?這可是中醫的“寶典”,老祖宗智慧的結晶。
    老孫:這我知道,在中醫界那是響當當的,可有名了。
    小嶽:對嘍!我最近就一頭鑽進這《黃帝內經》裏的《平人氣象論》啦,這裏麵全是關於脈象和健康的“神秘代碼”,可有意思了。
    老孫:是嗎?那你可得詳細給大夥講講,我也跟著長長見識,說不定以後還能給自己把把脈。
    第二幕:講解原文“平人脈象”
    小嶽:行嘞,那我先來一段原文,您可聽好了。黃帝問曰:平人何如?岐伯對曰: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老孫皺著眉頭,撓撓頭):這說的啥呀?跟聽天書似的,一頭霧水。
    小嶽:別著急呀,我給您翻譯翻譯,包您一聽就懂。黃帝就問了,正常的人脈象是啥樣的呢?岐伯就回答說,人一呼氣,脈搏跳動兩次,一吸氣,脈搏也跳動兩次。在一呼一吸之間,停頓的時候,脈搏又跳動一次,加起來一共五次,這就叫正常的人。正常的人就是沒病的人。
    老孫恍然大悟,拍了下大腿):哦,原來是說正常脈象的次數啊。那這“閏以太息”是咋回事?這詞兒聽起來怪神秘的。
    小嶽:這“閏以太息”啊,就是說在正常呼吸之間,偶爾會有一次深呼吸,這時候脈搏就會多跳動一次。您看,就像您剛跑完八百米,累得氣喘籲籲,大喘氣的時候,心跳是不是就跟敲鼓似的加快,脈搏也跳得更歡實啦。
    老孫笑著點頭,模仿跑步喘氣的樣子):嘿,這麽一解釋,還真明白了。那要是不符合這個次數呢?這脈象次數不對,是不是身體就出問題了?
    小嶽:您別急,這就說到啦。聽好了啊,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
    老孫:這又啥意思?這脈象次數少了,代表啥呀?
    小嶽:就是說啊,人一呼氣,脈搏隻跳動一次,一吸氣,脈搏也隻跳動一次,這就是氣虛的表現。您想想,就像那車沒油了,發動機都快打不著火,跑起來自然沒勁兒,人的氣不足,脈搏跳動也跟泄了氣的皮球似的沒力氣。
    老孫打趣,模仿沒力氣的樣子):喲,你這比喻還挺形象。那要是跳得太快呢?脈搏跳得跟敲鑼打鼓似的,又咋說?
    小嶽: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溫,尺不熱脈滑曰病風,脈澀曰痹。
    老孫瞪大了眼睛,驚訝地看著小嶽):這更複雜了,你快講講,這又是啥門道。
    小嶽:別急別急。意思就是說,人一呼氣,脈搏跳動三次,一吸氣,脈搏也跳動三次,而且還很躁急。這時候呢,如果尺部皮膚發熱,那就是得了溫病;要是尺部皮膚不熱,但是脈搏往來流利,像小魚在水裏歡快遊動,那就是風病;要是脈搏澀滯,感覺像在泥沼裏艱難前行,那就是痹病。
    老孫驚訝得合不攏嘴):就通過這脈搏和皮膚溫度,能看出這麽多病啊!這中醫太神奇了,跟變魔術似的。
    小嶽:那可不,咱老祖宗的智慧,那是經過千百年驗證的,厲害著呢!就這脈象裏的學問,夠咱們研究一輩子。
    老孫 這話說得沒毛病。
    第三幕:講解原文“胃氣與四季脈象”
    小嶽 (微笑著)那行,老孫,我就盡量說得更通俗些。咱們平常人的氣息呀,其實都是從胃那裏得來的。您想啊,胃就像是人體的一個大倉庫,儲存並提供著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和氣力。所以說,胃對於我們可重要啦!
    老孫 (皺著眉頭,還是一臉疑惑)“就算這樣,這胃和脈象之間到底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係呢?
    小嶽 這其中的道理可不簡單呐!打個比方吧,人的正常脈象就好比一條平穩流淌的河流,而胃氣則是這條河流的源頭活水。要是脈象裏缺少了胃氣,那就如同河流失去了源頭,變成一潭死水,這種情況在中醫裏叫做‘逆象’,是非常危險的,甚至可能會危及性命喲!
    老孫(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驚訝)哎呀媽呀,居然這麽嚴重!那要如何才能判斷出脈象中有沒有胃氣呢?這胃氣在脈象上又是通過什麽表現出來的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嶽 (清了清嗓子)這個嘛,讓我慢慢講給您聽。比如說在春天的時候,如果脈象稍微帶有一點弦象,同時又有胃氣存在,這就屬於正常的脈象;但如果弦象過多而胃氣較少,那就有可能是肝髒出現了問題;倘若隻有弦象卻完全沒有胃氣,那可就糟糕透頂了,意味著病情已經相當危急,很可能會導致死亡哦!還有一種情況,如果脈象中有胃氣並且伴有輕微的浮毛之象,那就說明可能會在秋天生病;要是浮毛之象特別明顯,那就表示當下就已經生病了。另外呢,五髒的真氣會散布到肝髒之中,因為肝髒主管著筋和膜的氣機運行。
    老孫 (連忙擺手,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著急)停停停!小嶽,你說得還是有些複雜,能不能再簡單點兒啊?我的腦子都快被這些繞暈啦!
    小嶽:好嘞,簡單說就是春天的時候,脈象弦中帶有衝和的胃氣,這就是正常的脈象;要是弦脈多,胃氣少,那就是肝髒有病;要是隻有弦脈,沒有胃氣,那可就危險了,可能要命;要是有胃氣,但是又兼見毛脈,那到秋天可能就會生病;要是毛脈太厲害,那當下就會生病。
    老孫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思議):這春天的脈象就這麽多講究啊!這一個季節的脈象,比我一年的工作計劃還複雜。
    小嶽:那可不,每個季節的脈象和胃氣都有說法。比如說夏天,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髒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
    老孫撓撓頭,好奇地問):這夏天的“鉤”脈又是啥樣啊?這“鉤”脈聽起來挺奇怪的。
    小嶽:這“鉤”脈啊,就像那魚鉤一樣,有點彎曲。夏天的脈象,鉤中帶有衝和的胃氣,就是正常的;要是鉤多胃氣少,那心髒就可能有問題;要是隻有鉤脈,沒有胃氣,那也是很危險的,心髒就像沒了潤滑油的機器,運轉要出大問題。
    老孫感歎,豎起大拇指):這中醫的脈象學問,還真是博大精深啊!感覺這裏麵的門道,比宇宙裏的星星還多。
    小嶽:剛才咱說了春天和夏天脈象跟胃氣的關係,其實啊,這四季的脈象和胃氣都有緊密聯係。再給您講講長夏的,長夏胃微軟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軟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髒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
    老孫皺起眉,麵露難色):這長夏又是啥時候?這段又是啥意思啊?
    小嶽:長夏呢,簡單說就是夏秋之交那陣子。這句話是講,長夏時節,脈象微軟弱且帶有胃氣,這就是正常脈象。要是弱的感覺多,胃氣少,那脾髒可能就有毛病了。要是脈象表現為“代”脈,還一點胃氣都沒有,那可就危險了。要是脈象軟弱,還能察覺到類似冬天“石”脈的跡象,那可能到冬天就會生病。要是軟弱得厲害,當下就可能生病。您瞧,這脾髒的狀況,都在脈象裏體現,因為脾髒是主管肌肉之氣的。
    老孫一邊聽一邊點頭):好家夥,這一個季節就這麽多講究。那秋天和冬天呢?
    小嶽:秋天也不簡單。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髒真高於肺,以行榮衛陰陽也。秋天正常脈象是微帶“毛”脈,還得有胃氣。“毛”脈多,胃氣少,那肺可能出問題了。要是隻有“毛”脈,沒胃氣,也很危險。要是脈象裏有“毛”脈,還夾雜著類似春天的“弦”脈,那可能到春天就會生病。“弦”脈要是太明顯,當下就可能發病。肺呢,位置高,負責運行人體的榮衛之氣,調節陰陽平衡。
    老孫瞪大了眼睛,感慨道):這秋天的脈象也這麽複雜,那冬天呢?
    小嶽:冬天同樣有門道。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髒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冬天正常脈象是微帶“石”脈,且有胃氣。“石”脈多,胃氣少,腎髒可能有毛病。要是隻有“石”脈,沒胃氣,那情況不妙。要是脈象裏有“石”脈,還帶著夏天“鉤”脈的感覺,那夏天可能生病。“鉤”脈要是太突出,當下就可能發病。腎在人體下焦,藏著骨髓之氣。
    老孫長歎一口氣):這四季的脈象和胃氣,聽得我眼花繚亂,不過確實太神奇了。
    第四幕:講解原文“病脈與診斷”
    小嶽:還有呢,您再聽聽這個。欲知寸口太過與不及,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脛痛。寸口脈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背病。
    老孫驚訝地張大嘴巴):這通過寸口脈還能知道身體哪兒疼啊?這也太神了吧,這寸口脈是裝了個定位係統嗎?
    小嶽:沒錯!這寸口脈啊,就是咱們手腕這兒的脈搏。如果寸口脈應指而短,那可能就會頭痛;要是應指而長,可能腳脖子就疼;要是應指短促迫疾,有上無下,那肩膀後背可能就有毛病。您看,這脈象就像身體的“小秘書”,偷偷匯報身體的狀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孫好奇,伸出自己的手腕):真有這麽神奇?那這脈沉脈浮又代表啥呢?這沉和浮,我就搞不明白。
    小嶽:寸口脈沉而堅者,曰病在中。寸口脈浮而盛者,曰病在外。
    老孫若有所思,點點頭):哦,脈沉病在裏麵,脈浮病在外麵,是這意思吧?這還挺好記的。
    小嶽:對嘍,您學得還挺快。還有啊,寸口脈沉而弱,曰寒熱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脈沉而橫,曰脅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
    老孫笑著說,模仿把脈的樣子):你這一說,感覺這寸口脈就像個身體探測器一樣,啥毛病都能給探出來。
    小嶽:哈哈,差不多這意思。還有好多呢,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脈小實而堅者,病在內。脈小弱以澀,謂之久病。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
    老孫眼睛一亮,興奮地說):這新病久病也能從脈象看出來啊?這中醫太牛了,這脈象簡直就是個“時間機器”,能看出病的新舊。
    小嶽:那當然啦!您看,脈小弱而且澀滯,那就是病得時間長了,像那老房子,風吹雨打,到處是毛病;要是脈滑浮又急速,那就是剛得的病,像剛起的小火苗,還沒燒起來。咱老祖宗這看病的方法,厲害吧!
    老孫:厲害厲害,我算是服了。感覺這中醫的脈象,比我解數學題還複雜,但是又特別有意思。
    第五幕:互動調侃與結尾
    老孫:小嶽啊,你這研究得還真透徹。你是不是偷偷拜了哪個老中醫為師,學了這一身本領?
    小嶽:那必須的,不過這《平人氣象論》裏的學問,我也就是學了個皮毛。這經典就像大海,我才舀了一瓢水。
    老孫:就這皮毛,都夠我們學半天的了。我感覺我這腦子都快被這些知識撐爆了。
    小嶽:所以說啊,咱老祖宗留下的這些經典,那可都是寶貝。咱們得多學習學習,說不定以後自己有點小毛病,通過這脈象還能知道個大概呢。到時候,咱也能給自己當半個醫生。
    老孫:哈哈,你這想法還挺妙。行,今天聽你這麽一講,還真長知識了。感覺自己都快成半個中醫專家了。
    小嶽:拱手,臉上洋溢著笑容)得嘞,今天跟大夥分享了這《平人氣象論》的一點小知識,希望能給大家帶來點樂趣,也讓大家感受感受咱中醫文化的魅力。謝謝大家,咱們下次再見!
    兩人鞠躬下台,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