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太陰陽明論

字數:5807   加入書籤

A+A-


    太陰陽明論新說
    角色
    小嶽:相聲演員,負責逗哏,對《太陰陽明論》有獨特見解,以幽默方式講解。
    老孫:相聲演員,負責捧哏,配合小嶽,偶爾提出疑問或調侃。
    第一幕:開場引入
    小嶽和老孫上台,鞠躬)
    小嶽:滿臉笑容,揮手)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啊!我是小嶽。
    老孫:跟著揮手)大家好,我是老孫。
    小嶽:一拍老孫)今兒個咱哥倆站這兒,給大夥說段相聲。
    老孫:點頭)沒錯,但願能把大夥逗得開懷大笑。
    小嶽:突然神秘兮兮)老孫啊,你曉得不,最近我一頭紮進一門學問裏了。
    老孫:好奇)喲,啥學問啊?瞧你這興致勃勃的樣兒。
    小嶽:清了清嗓子)中醫,聽說過不?
    老孫:不屑地笑)嘿,這誰能不知道啊,老祖宗傳下來的瑰寶,咋,你還研究上了?
    小嶽:得意地仰起頭)那可不,我最近啊,琢磨透了《黃帝內經》裏的一篇,叫《太陰陽明論》。
    老孫:撓撓頭)這……這名字聽著就高深莫測,講啥的呀?
    小嶽:擺擺手)你別急啊,聽我慢慢給你嘮。這《太陰陽明論》啊,主要講的就是太陰和陽明。
    老孫:疑惑)太陰?陽明?這是哪兩位大俠啊?
    小嶽:瞪大眼,拍了下老孫)嘿!你這說的啥呀,太陰和陽明可不是大俠,是中醫裏的概念,跟咱的脾胃有關聯。
    老孫:恍然大悟)哦,脾胃啊,這我知道,胃是裝吃的,脾是幹啥的來著?
    小嶽:開始滔滔不絕)你瞧瞧,這就露怯了吧。脾啊,那作用可大了去了,它就像咱身體裏的一個大管家,負責把吃進去的東西轉化成營養,輸送到全身各個地兒。
    老孫:半信半疑)喲,這麽厲害呢?那這和太陰、陽明有啥關係?
    小嶽:神秘一笑)這關係可大了。太陰,對應的就是脾;陽明呢,對應的是胃。你瞧,這一對兒,在中醫裏可關鍵了。
    第二幕:脾胃生理特點
    小嶽:模仿老學究的樣子)你聽好了啊,這中醫講,“陽明者,表也,五髒六腑之海也”。
    老孫:皺眉)你這說的啥呀,我咋一句都聽不懂。
    小嶽:耐心解釋)就是說啊,這陽明,也就是胃,它就像咱身體的一個大倉庫,是五髒六腑獲取營養的源頭。你琢磨琢磨,你吃進去的大魚大肉、山珍海味,都得先到胃裏吧。
    老孫:點頭)這倒是,胃是裝食物的嘛。
    小嶽:接著說)對呀,胃把這些食物初步加工,然後再交給脾這個大管家,脾再把營養分配到全身。所以說胃是“五髒六腑之海”,厲害吧。
    老孫:豎起大拇指)嘿,這麽一說,還真挺有道理。那這太陰,也就是脾,還有啥特別的?
    小嶽:搖頭晃腦)這脾啊,中醫說“脾者,土也,治中央”。
    老孫:驚訝)土?脾咋成土了?
    小嶽:笑著解釋)這是中醫的一種比喻,你看啊,土能生萬物,脾呢,能把食物變成營養,滋養咱身體,就跟土孕育萬物一樣,而且它在身體裏處於中央位置,起著關鍵的調節作用。
    老孫: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麽個意思,你這解釋,還真讓人長見識。
    小嶽:得意地笑)那可不,我這研究可不是白研究的。你再想想,這胃和脾,一個負責裝食物,一個負責加工分配營養,配合得多默契啊。
    老孫:點頭讚同)沒錯,就像咱說相聲,我負責捧,你負責逗,配合得好才能出彩。
    小嶽:一拍大腿)嘿,你這比喻還挺恰當。這脾胃要是配合不好,那咱身體可就出問題嘍。
    第三幕:經脈聯係
    小嶽:繼續講)這太陰和陽明啊,可不隻是功能上有聯係,它們的經脈也有大講究。
    老孫:好奇)經脈?這又是什麽東西?
    小嶽:比劃著)經脈啊,就像是咱身體裏的一條條高速公路,氣血就在這些路上跑。這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它們相互絡屬,就像兩條緊密相連的高速公路,把脾和胃緊緊地聯係在一起。
    老孫:驚訝)喲,還有這麽回事呢。那這兩條經脈是怎麽個走法啊?
    小嶽:一邊比劃一邊說)這足陽明胃經啊,從咱的頭麵部開始,沿著胸部、腹部,一直往下走到腳。你看,這一路經過了好多重要的地方。
    老孫:跟著小嶽的比劃看)嘿,還真是,那足太陰脾經呢?
    小嶽:接著比劃)足太陰脾經啊,從腳開始,沿著小腿、大腿內側,往上走到腹部,再到胸部。你瞧,這兩條經脈,一個從上麵往下走,一個從下麵往上走,在身體裏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循環。
    老孫:感歎)這中醫可真神奇,連人體的經脈都研究得這麽清楚。
    小嶽:點頭)那可不,老祖宗的智慧那是無窮無盡的。而且啊,這經脈的通暢對脾胃的功能也有很大影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孫:疑惑)怎麽個影響法?
    小嶽:認真地說)要是經脈不通,就好比高速公路堵車了,那氣血就沒辦法順利地給脾胃輸送營養,脾胃的功能就會受影響,人就容易生病。
    老孫: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看來這經脈還真得好好保養。
    小嶽:笑著說)對呀,所以平時咱得多運動,讓氣血通暢,這脾胃才能更好地工作。就像你,平時得多活動活動,別老坐著,不然脾胃都該抗議了。
    老孫:瞪了小嶽一眼)嘿,你這是說我胖呢吧。
    第四幕:病理表現
    小嶽:話題一轉)老孫啊,你知道嗎,這太陰和陽明在病理上也有各自的特點。
    老孫:好奇)哦?什麽特點啊?
    小嶽:清了清嗓子)中醫有句話叫“陽道實,陰道虛”,這在太陰和陽明上體現得特別明顯。
    老孫:撓撓頭)這又是啥意思啊?你這說的跟猜謎語似的。
    小嶽:耐心解釋)就是說啊,陽明,也就是胃,它要是生病了,大多是實熱證。
    老孫:疑惑)實熱證?這是啥症狀啊?
    小嶽:模仿生病的樣子)你想想,胃裏有實熱,是不是就會覺得肚子脹,老是想放屁,還可能便秘,嘴裏也臭烘烘的。
    老孫:捂著嘴笑)嘿,你這形容還挺形象,那太陰,也就是脾,生病了又是什麽樣呢?
    小嶽:接著說)太陰生病啊,多是虛寒證。你看,脾虛寒了,就沒辦法好好運化食物,人就容易拉肚子,肚子老是脹脹的,還沒什麽力氣,手腳也冰涼。
    老孫:驚訝)喲,這麽嚴重啊。那這生病的原因是啥呢?
    小嶽:搖頭晃腦)這原因啊,也有講究。中醫說“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老孫:疑惑)這又和脾胃生病有啥關係啊?
    小嶽:解釋道)你想啊,陽明胃經多走人體上部,所以要是外感風邪,這胃就容易先受影響,出現實熱症狀。而太陰脾經多走人體下部,要是被濕邪侵犯,脾就容易出問題,出現虛寒症狀。
    老孫: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這中醫的學問還真是一環扣一環。
    小嶽:點頭)沒錯,所以咱們平時得注意,別讓風邪、濕邪鑽了空子,不然脾胃一鬧脾氣,咱可就遭罪了。
    第五幕:治療原則
    小嶽:繼續講)老孫啊,這脾胃生病了,那得治啊,你知道中醫怎麽治嗎?
    老孫:搖頭)我哪知道啊,你快說說。
    小嶽:一本正經)這治陽明胃的病啊,大多得清熱通腑、和胃降逆。
    老孫:疑惑)這又是啥意思啊?
    小嶽:解釋)就是說啊,要是胃有實熱,肚子脹、便秘,就得用一些清熱的藥,把胃裏的熱邪清出去,再用點通大便的藥,讓腸道通暢,把那些垃圾排出去。還有啊,要是胃裏的氣往上走,老是打嗝、反酸,就得用點和胃降逆的藥,把氣降下來。
    老孫:點頭)哦,明白了,那治太陰脾的病呢?
    小嶽:接著說)治太陰脾的病啊,一般得健脾益氣、溫中化濕。你看,脾虛寒了,沒力氣運化食物,就得用點健脾益氣的藥,讓脾恢複力氣。要是有濕邪,就得用點溫中化濕的藥,把濕邪趕走。
    老孫:感歎)這中醫治病還真是對症下藥啊。
    小嶽:笑著說)那可不,中醫講究的就是辨證論治。而且啊,除了吃藥,咱平時的飲食、生活習慣也很重要。
    老孫:好奇)這飲食、生活習慣怎麽個重要法?
    小嶽:認真地說)你想啊,這脾胃是靠食物養著的,你要是天天胡吃海塞,吃些生冷油膩的東西,脾胃能受得了嗎?所以啊,得吃點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定時定量,別暴飲暴食。還有啊,得注意保暖,尤其是肚子,別讓它著涼了。
    老孫:點頭讚同)沒錯,你這一說,還真是這麽回事。看來以後得好好照顧自己的脾胃了。
    小嶽:笑著說)對呀,脾胃好了,咱身體才能好,才能給大夥說更多的相聲。
    老孫:拍了下小嶽)嘿,合著你研究這中醫,還是為了說相聲啊。
    小嶽:笑著說)這不是一舉兩得嘛,既能自己長知識,又能給大夥分享,說不定還能幫大夥把脾胃養好呢。
    老孫:豎起大拇指)嘿,你還真有心。
    兩人鞠躬下台)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