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氣厥論篇
字數:4917 加入書籤
趣談《氣厥論》
逗哏:小嶽
捧哏:老孫
小嶽:滿臉笑容,大步上台)嘿,各位觀眾朋友們,祝大夥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
老孫:緊跟其後,鞠躬致意)是嘞,也祝大家順順利利,開開心心!
小嶽:最近我可研究了個好東西,老祖宗留下來的經典,《黃帝內經》裏的《氣厥論》,這裏麵學問可大了去了。
老孫:喲,這《氣厥論》我可聽說過,好像挺難懂的。
小嶽:您這就不懂了,聽我給您細細道來。就說這髒腑之間寒熱互相轉移,能鬧出不少病症呢!
老孫:好奇地湊近)都有啥病症啊?快給我講講。
小嶽:比如說啊,腎移寒於脾,這就會鬧出癰腫和少氣的毛病。
老孫:一臉疑惑)這腎寒咋還能跑到脾那兒去,還弄出癰腫和少氣,啥原理啊?
小嶽:搖頭晃腦,故作高深)您想啊,腎髒的寒氣跑到脾髒,脾陽被打壓,水濕運化不了,就像下水道堵了,垃圾都堆一塊兒,聚成痰,痰和瘀血一攪和,就變成癰腫啦;陽氣也被傷著了,氣都不夠用,自然就少氣咯。
老孫:恍然大悟,拍拍手)嘿,這麽一解釋,還真明白了,那還有別的嗎?
小嶽:當然有啦!脾移寒於肝,這就會得癰腫和筋攣。
老孫:這又是為啥呢?
小嶽:脾寒傳給肝,肝裏的氣血運行就不順暢了,氣堵著血也堵著,就容易變成癰腫;而且寒這玩意兒愛收縮,筋脈被它一折騰,就拘攣起來了。
老孫:感歎)老祖宗觀察得可真細致,那肝移寒於心呢,又會咋樣?
小嶽:來勁了,比劃著)肝寒跑到心這兒,人就容易發狂,還會覺得胸膈之間堵得慌。肝寒影響到心髒管神誌的功能,人就神誌不清,發起狂來;寒把氣機給阻滯了,胸膈就不通暢啦。
老孫:好家夥,這髒腑之間的事兒還真複雜。那心移寒於肺呢?
小嶽:這叫“肺消”,症狀可奇特了,喝一點水,卻能尿出兩倍的量,而且這病發展得特別快,不好治。
老孫:驚訝地瞪大眼)還有這種病?這是咋回事啊?
小嶽:心陽不足,火就沒法溫暖肺,肺管水液代謝的功能就亂套了,喝進去的水存不住,都變成尿排出去了,就成了肺消。
老孫:點頭)原來是這樣,那肺移寒於腎呢?
小嶽:這叫“湧水”,肚子變得老大,四肢還有點浮腫,用手按一下,坑都起不來。肺寒影響到腎,腎沒辦法正常蒸騰氣化,水就在身體裏到處亂竄,跑到肚子裏肚子就大,跑到四肢就浮腫。
老孫:感慨)老祖宗對這些病的認識,真讓人佩服。那要是熱轉移呢?
小嶽:熱轉移也有不少事兒呢!脾移熱於肝,就會出現驚恐和鼻出血。
老孫:這脾熱和驚恐、鼻出血有啥關係?
小嶽:脾熱傳給肝,肝裏熱得慌,神魂都不安寧了,人就容易驚恐;熱還把血絡給灼傷了,血就往上衝,從鼻子裏跑出來,可不就鼻出血嘛。
老孫:笑著說)還真是這麽個道理,那肝移熱於心呢?
小嶽:還是狂證和膈中,肝熱把心給攪和得心神失常,人就發狂;熱把胸膈這兒的氣機給堵住了,就覺得膈中堵得慌。
老孫:看來這熱和寒轉移,有些症狀還挺像。那心移熱於肺呢?
小嶽:這叫“膈消”,主要就是口渴得厲害,老想喝水。心熱跑到肺裏,把肺給弄幹燥了,津液沒辦法正常分布,嘴巴就幹巴,老想喝水。
老孫:好奇)那肺移熱於腎呢?
小嶽:這叫“柔痙”,人身體變得強直,還發熱、出汗、口渴。肺腎陰虛,虛熱冒出來,筋脈得不到滋養,再加上可能受點外邪,就成了柔痙這毛病。
老孫:由衷讚歎)老祖宗對這些病症的總結,太到位了。那腎移熱於脾呢?
小嶽:這會導致正氣虛損,還容易得痢疾。腎熱傳給脾,脾運化的本事就不行了,時間一長,正氣就虛了;熱在腸道裏搗亂,把腸絡都傷著了,就拉膿血,成了痢疾。
老孫:連連點頭)長見識了,那還有別的學問嗎?
小嶽:當然!膽移熱於腦,會讓人鼻根這兒感覺辛辣不舒服,接著就變成鼻淵,老是流濁鼻涕,還很難治好。
老孫:驚訝)這膽熱和鼻子還有關係?
小嶽:得意地笑)那可不,膽經有熱,順著經絡往上跑,跑到腦袋這兒,把鼻竅給傷著了,熱把津液燒成濁涕,就成了鼻淵。
老孫:豎起大拇指)老祖宗這對人體的研究,太牛了!
小嶽:您瞧,就《氣厥論》裏這些病症和原理,那隻是冰山一角,還有不少有趣的說法呢。比如說啊,這病症之間的傳變規律,也暗藏著大學問。
老孫:來了興致,眼睛放光)哦?還有啥傳變規律,快講講,我正聽得起勁呢!
小嶽:就拿前麵說的這些髒腑寒熱轉移來講,這可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候啊,一個髒腑的毛病,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引發一連串的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孫:滿臉疑惑,撓撓頭)這怎麽個連鎖反應法?你給我舉個例子。
小嶽:比如說腎移寒於脾,剛一開始是癰腫和少氣。可要是這寒邪一直留在脾裏,時間長了,脾的運化功能越來越差,氣血生化不足。
老孫:接話)那會怎麽樣呢?
小嶽:氣血不足,就沒辦法滋養其他髒腑,比如說肝髒。肝血不足,就容易出現眼睛幹澀、視物模糊的症狀。而且啊,脾陽虛了,還可能進一步影響到胃,導致胃寒,吃點東西就胃脹、胃痛。
老孫:驚訝)好家夥,一個腎移寒於脾,能引出這麽多毛病。
小嶽:越說越激動,手舞足蹈)這還不算完呢!胃寒了之後,消化不好,營養吸收不了,身體越來越虛,抵抗力下降。這時候,外邪就容易趁虛而入,比如說風寒、風熱這些邪氣,人就容易感冒、發燒。
老孫:感歎)這病症的發展還真是一環扣一環。那要是熱證傳變呢?
小嶽:熱證傳變也不簡單。就說心移熱於肺的膈消,老是口渴多飲。喝進去的水多,脾胃的負擔就重。
老孫:好奇追問)脾胃負擔重了又會怎樣?
小嶽:脾胃長期超負荷工作,就容易受損,變得虛弱。脾胃虛弱了,不能正常運化水濕,水濕就會在體內堆積。
老孫:接著問)水濕堆積又會引發啥問題?
小嶽:水濕堆積久了,就會生痰,痰和熱一結合,變成痰熱。痰熱往上走,堵在咽喉,就會咳嗽、咳痰,而且這痰還特別黏稠,很難咳出來。
老孫:恍然大悟)原來熱證傳變也這麽複雜。
小嶽:得意地笑)還有更神奇的呢!這些病症在不同季節,表現和發展還不一樣。
老孫:驚訝)季節還能影響病症?這我可頭一回聽說。
小嶽:清了清嗓子)那可不,比如說春天,萬物生發,人體陽氣也往上走。這時候要是有髒腑的寒熱病症,就容易隨著陽氣的升發,症狀加重。像肝移寒於心的狂證,在春天可能就更容易發作。
老孫:點頭表示讚同)還真是,那夏天呢?
小嶽:夏天天氣炎熱,人體陽氣最盛。熱證在夏天就可能更嚴重,因為外界的熱和體內的熱一疊加,就像火上澆油。比如說肺移熱於腎的柔痙,在夏天發作起來,發熱、出汗的症狀可能就更厲害。
老孫:好奇)那秋天和冬天呢?
小嶽:秋天天氣轉涼,陽氣開始收斂。這時候一些寒證可能就會表現得更明顯,因為寒邪和外界的涼氣相呼應。冬天陽氣內藏,人體抵抗力相對較弱,不管是寒證還是熱證,治療起來都得格外小心,不能損傷體內的陽氣。
老孫:由衷地佩服)老祖宗對這些天時和病症的關係,把握得太精準了。
小嶽:感慨地說)是啊,咱老祖宗的傳統醫學,把人體和自然都研究透了。這《氣厥論》隻是其中一小部分,還有好多知識等著咱們去挖掘呢。
老孫:連忙點頭)沒錯,以後你得多給大夥講講這些傳統醫學的知識。
小嶽、老孫:一起鞠躬)感謝各位的支持,祝大家身體棒棒,事事順心!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